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微(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大学生创业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摘要:
如今社会都开始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加以重视,这关系到我国未来的人才发展。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加大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学生能找到好的工作。下文将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指出了高校就业工作指导上的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关系和作用进行了总结,提出大学生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视才能更好的进行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0引言
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已经是我国社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了,这种问题也是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出现的新课题。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重视,同时也针对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工作,好让学生更快开始就业。在大学生中,对其造成就业影响的因素一般为大学生本身的心理思想问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观等都会对其造成就业上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开导和解决,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对大学生的就业来说就会造成根本上的影响。所以在大学生就业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让大学生把就业教育中的知识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将其当成大学教育并进行贯穿式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将思想政治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进行总结,提出大学生需要从思想政治上着手开展就业思想教育的建议。
1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所面临的新形势
1.1大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就业新形势
如今的高校开始了大量的招生,导致了学生人口的迅速增加,同时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呈平稳的趋势。根据国家近几年的观察,我国的高校学生毕业人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导致了大学生人口增长速度巨大。在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中,有很多学生对于就业都保持一种不重视的态度,对就业缺乏技巧和主动性,有的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求职。其中一部分学生对于就业的方向很犹豫,不知道该选择什么种类的工作,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则是向往就业,但是由于对工作的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合适自己,再加上这类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不足,导致了有的学生没有事情可以做,而有的工作却没有人来做的尴尬场面。目前的工作种类繁多,而许多大学生都喜欢将择业地点选择在大城市或者东部沿海城市等地,只有少数学生会选择在中小成市或者西部地区进行就业,这种情况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是最常见的,目前的大学生专业都偏向热门专业,而只有小部分选择的偏冷门专业,因为热门专业就业的方向广,而冷门则对就业方向有限制。
1.2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
1.2.1期望值高,就业观低
大学生在就业中喜欢去追求个人的爱好和才能进行就业,在对自己工作的期望值进行了规定后还要看重自己的薪资待遇、工作地点等因素,往往忽略了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要求与期望,导致大学生去盲目追求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等,而对于一些较小的企业中的要求,大学生往往对其是不屑的态度,这种状态会让其陷入一种无业可就得尴尬状态。
1.2.2诚信意识淡漠
大学生在对自己的简历进行书写时,为了能让就业成功率提高,在准备资料时不自觉的将一些虚假的信息加入自己的简历,将自己的档次拔高,还有的学生为了达到目的而将自己所获得的资格证书、荣誉证书等进行伪造,这种现象会造成大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诚信问题,严重违背了就业的公平问题。同时这种现象会在工作时的表现中暴露出来,会让大学生产生尴尬的情绪。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对就业的合同进行签约后,因为学生同时去了多家企业进行面试,而学生对目前的这份工作不怎么满意,就会导致学生随意进行违约,对用人单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让企业错过了最好的用人时间,从而浪费了一个用人指标。这种现象从一定角度上使就业的市场产生混乱,让众多企业对大学生的信任感得到下降。
1.2.3就业的心理素质差
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激烈,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难免会让其产生就业上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等。在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们经常会出现心理焦虑的心理。毕业生在对自我进行定位时不能准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就业中受到挫折,就出现焦虑状态。如今的大学生还没有体会到社会的复杂,他们也都知道即将进入就业后就会进入复杂的社会,就会开始面对各种复杂的人群,就要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这些在大学生活中都是他们很少接触到的。大学是一块纯净的土地,离开大学就是脱离了淳朴,许多大学生对于复杂的社会人际都是处于观望的态度,他们没有勇气去融入社会。在毕业生就业中如果长期的伴有焦虑心态,那么就很容易生产烦躁的心理,会在他们进行择业时加重心理负担,变得烦躁,还会对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学生之间进行的盲目地职业攀比也是对学生心理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作一个评估,对自己目前能做的工作也没有概念,盲目地将其他同学所选的职业套用在自己身上,也没有考虑这种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这种没有经过全盘考虑而选择的工作不一定与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对应,会让学生在就业时受到不必要的挫折,将就业的最好机会耽误。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就业失败的状况,同时看见了别的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而自己却频繁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会出现消极的生活状态。如今的求职市场竞争激烈,有部分大学生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人而欠缺自信与勇气,这让大学生对就业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失望的心态,在受到无数次的失败打击后,失去了对求职的信心,变得精神不定,甚至产生厌世的心理,对学生的就业和择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有就是学生的一种依赖心理会对就业造成影响,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缺乏经验,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上缺乏一定的能力,遇到重大抉择时,由于学生平时缺乏独立性,就产生一种托付依赖的心理,这样没有自己的主见,随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很容易让自己失去择业的机会。
1.3高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3.1就业指导内容定位不准确,指导不全面
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今天,许多的高校都纷纷开始为学生的就业思想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通常的就业指导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限制。然而毕业生需要对就业指导和毕业的教育进行结合,要让学生树立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来进行就业,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利益进行正确的关系处理,达到与实际互相结合的道路。这句话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1.3.2就业指导中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
以往的就业压力通常只会出现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上,然而随着就业难度的加大,这些压力也会在大一、大二的学生中产生。这种现象说明了如今大学生就业情况的严峻,更需要让高校中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在大学教育里的全过程。但是如今高校所开展的就业思想指导课都只在毕业班中展开,而且内容也只是将面世的技巧等进行说明,这样不能达到预想的就业指导效果。
1.3.3就业指导教师的水平需要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对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进行了证书的考核制度,但是部分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工作经验等都不能达到要求,在就业指导上缺乏科学性的技术与指导。其中有很多人都没有将职业指导的内容进行领会与掌握,很难为学生提供有效地就业帮助。这种现象和就业指导工作所定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
2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作用
2.1让大学生对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有所了解
在大学生择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学生展示出我国现在的就业政策与方针,好让学生为自己的就业标准进行调整,自觉按照政策的规定进行就业;引导学生去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就业改革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与道德观念,同时对市场的规则进行严格的遵守。
2.2让大学生树立自己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就业观与择业观是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为自己创立一个正确的知识结构的重要因素,让大学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可以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求职道德;可以更好的改变大学生的工作态度,使其对工作产生热爱与尊敬。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为自己的择业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还能让大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识与了解,从而引导大学生在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的同时还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够让大学生为自己设定就业观与择业观的原因就是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它可以让大学生领悟到:大学生需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去为我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想让青春变得绚丽多彩,就需要在对的时期为我国的人民和祖国付出汗水,要知道一个闪闪发光的人生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伟大。
2.3引导大学生为自己树立诚信的意识与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在就业指导中,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科学的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指导与灌输,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与认识到就业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将就业中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了解到诚信意识、法制观念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将其树立在心中。可以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为起点,将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觉悟进行提升,将大学生的职业情感进行激发,对其进行道德情感的陶冶,让大学生鉴定自己的道德信念,为其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与习惯,对行业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抵制。
2.4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入可以让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更加突出,提高大学生在求职中的信心,同时还坚定其就业信念和理想。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必定会有一个坚定的信心与坚强的信念,这是大学生必须所具备的心理素质。应该为毕业生开展一些择业有关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用客观的角度对自己有所认识,对现实敢于面对,让大学生对挫折和竞争敢于挑战,帮助他们将岗位终身制和等、坐、靠的不良心理观念进行克服,从而能对就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处理方法。
3国外创业教育的状况与经验
在国外,创业教育是在20世纪的早期进行开展的,其中最早在大学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就是美国。在1947年,哈弗商学院就率先将创业教育进行了开设与实施,有188名学生参与到了创业教育课程中,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许多的创业学者都将其作为了美国的第一门创业课程,这也是创业教育在大学中的首次出现。然而国外的创业教育相比于我国的创业教育,其具有创业思想参透性强,课程丰富,形式多样,在国外,创业教育不仅是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创业的思想与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了积极的参透。在美国的各大高校中,许多学校都要求将创业的教育思想进行体现,同时还要求所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相关知识的传授。这样能让学生能有更好的环境来培养出更好的创业基本素质与创业意识;国外的创业教育还拥有非常合理的教师团队,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水平,让学生受到高等的创业教育,让国外大学生创业思想的水平得到保证;国外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实践非常注重,其能将学生的操作性与应用性得到突出,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创业思想。为了能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创业思想,就应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
4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为了能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创业思想,就应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
4.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
如今社会以迅猛的速度进行发展,在社会上对于岗位的需求也开始多样化,随着大学生就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所带来的压力也随之上升,这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此时的高校中能否将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有效地开展也是尤为关键。所以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对就业有一定的观念,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对理论进行强化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规律等进行了解,还要就业指导中所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领悟,发展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过程中将经验进行积累并总结,将问题中的解决方法进行创新的改进。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中需要认识到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出各方面的作用,需要对其进行整合,建立起一个专门的指导队伍,将结构进行优化。在队伍中需要有辅导员、政治课教师和就业的主管人员,这种思想队伍将以他们为主,以外来的专家、教师、学者进行辅助,以达到在高校开展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2将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完善
可以通过形势、国情和政策教育来将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预测出就业的市场、找出就业政策的导向,并且将这些进行结合,从而让更多的毕业生从自身和社会实际中出发、从未来的发展前途出发、从国家的大局观出发,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同时能将自己的择业方向做出调整与确定,以便于更好的实现就业。如今国家开始鼓励和提倡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让学生能有一定好的资本进行创业,同时在学校教育中也需要多去挖掘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多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创业能使大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人生理想的规划,这样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增添就业的岗位,对社会上的就业压力起到了缓解作用。
4.3创新中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中的就业指导中,需要对其进行教育方式的改变,不能是以单纯的灌输形式进行的教育,需要对思想教育的形式与途径进行不断地创新,以便于和时代进行适应。将大学生中的就业教育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进行相互的融合,让学校中的文化与学生活动进行相互的参透,在社会实调查与实践中得到运用,这样可以让就业指导教育时的氛围变得良好,可以增加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够自主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一项具有完整、系统化的工程,其中将高校的教学、入学、毕业、管理进行了融入。在对学生进行招生时,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仔细的了解,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兴趣进行专业的推荐,一定不能盲目地对学生进行定位;在教学中,要想办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的教育,能便于学生将学习目标自主树立,同时还能端正其学习态度;在工作中进行日常管理,可以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认识,并给自己制定一套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有一个终生学习的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毕业教育的时候,需要对学生进行各种职业的教育指导,让学生能为自己择业的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让就业意识得到增强,并且对当今社会上的就业形势以及现在的就业政策进行了解。为了能让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得到改善,应该从高中就抓起,高校应该在一些低年级的学生中去培养综合能力和基本的素质,这样能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中的就业问题需要高职院校等企业的合作,来共同达到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效果,其中也说明了在高职院校中所学习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需要从早抓起,有了一定的就业理念,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入能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在学习中为自己定制就业计划,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以便于在就业时能更好的选择理想的工作。
作者:魏鑫 贾瑞霞 关利新 艾东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坤.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金奇,钱国平.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3):62-63.
[3]王义华,邓荣华,朱林.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63-66,87.
[4]王飞,姚冠新.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21-23.
[5]陈启则.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大学,2010.
[6]安建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7]孙文萍.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
[8]钱玺.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3(02):170.
[9]曾昆.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119.
[10]车蕙.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3(01):86-87.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摘要]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而迅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符合大学生就业需求得到学生普遍欢迎。如何在实践中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2015年1月2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应“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同时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阶段逐步转向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然而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规划人生的过程中,存在价值取向偏颇、自我认识不清、生涯目标模糊、职业素质欠佳的问题。大学生群体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艰苦奋斗意志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缺乏、诚信缺乏以及社会责任感淡薄等不良思想现象。而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在理想的云端飘浮,教育效果备受质疑。故高校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意见》精神,抓住学生实际需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以笔者所在的“985重点高校”哈工大(威海)为例,在对全校开展的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问卷调查中(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6份),仅有54.87%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培养,其余同学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没有必要;同时仅有20.62%的同学有比较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同学还在迷茫中影响着学习热情和动力。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两者目前的教育效果都不佳。而在问到“个人生涯规划是否要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相结合”等问题时,则有超过90%的同学认为应该要考虑。因此,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有着坚实的基础,是能够得到受教育者的普遍认可和支持的。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意义
1.1从教育对象方面,都强调个性和差异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摸清楚学生的实际思想状态,重视90后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性。生涯规划教育更是要从个体需求出发,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认知外部世界,从而建立较为理性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做出合理安排。因此,两者在教育对象方面有着共同的着力点。
1.2从教育目标方面,都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也是希望通过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使大学生树立适合自己和社会发展的职业目标,进而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两者在教育目标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1.3从教育内容方面,都强调社会价值和公德教育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向来强调个体的思想观念要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生涯规划教育虽然是先从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个性化特质入手,但是最终也是强调个体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观必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个人品德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因为只有这样,树立的职业目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才是合理的、科学的规划。因此,两者在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高度契合性。
1.4从教育功能方面,两者能够发挥优势相互补充
职业生涯规划立足学生非常关心的就业问题,以职业发展为出发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易于接受,教育效果明显。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两者在教育功能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现状及不足
2.1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载体,因此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困难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理论性过强、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而实用性和实践性恰恰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特征。[1]因此如何找到具体实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加强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融合是面临的一大难题。
2.2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因地制宜,因此难以与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结合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所使用的基础理论都是由西方学者提出,因此在向本土化转换方面十分欠缺。适合本国国情和人才需求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在与我国所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融合方面困难较多。
2.3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知识融合有障碍
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大多是一线辅导员或者就业部门的管理者。他们由于工作需要或个人兴趣爱好而开始接触和学习生涯规划知识。而从事思想政教育的队伍则来自专业思政教师、一线辅导员以及党群部门管理人员。因此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了解甚少。即使是这少部分既懂生涯规划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也往往只满足于用生涯规划知识解决学生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很少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认真思考如何在授课以及个体咨询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悟和提升。
3进一步融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外部挑战主要有全球化导致的部分学生盲目崇外;新媒体网络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巨大的思想冲击;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漠视;“就业难”滋生消极悲观情绪等。[2]内部挑战主要有:教育形式单一,不能够吸引人;不能和学生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没有内在动力。因此,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和实践性,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特点,实现两者的融合。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第一,在校园内通过“宏观”和“微观”两手抓。所谓的“宏观”是指通过开展生涯规划类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比如通过开展“生涯规划讲座”“求职达人训练营”“职场达人话职场”等求职类活动吸引学生参加。在组织过程中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比如在邀请职场达人交流前可以请他将国家需求、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融入座谈中。让学生明白,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要有将国家需求视为己任的责任感;要做事先做人,要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需要先修炼品行。还可以开展“读书节”“演讲与口才”等校园文化活动陶冶情操,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所谓的“微观”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和团体辅导。主题班会和团体辅导的设计要考虑学生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在近距离交流讨论中辨明是非,澄清思想认识误区。总之,应该在生涯规划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在校园外则通过开展企业走访、访校友等就业类社会实践消化吸收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增添思想政治教育新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知行合一,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实践”。[3]因此通过实践将两者有效融合,也可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从对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企业最希望自己的员工拥有基本的思想道德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有团队协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养。[4]而这些又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因此用人单位的需求增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动力。通过实践可以在企业观摩到现代化的高科技生产和管理水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第三,加强组织保障和师资培训,努力实现两者的师资融合。一是加强组织机构间的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放在了党群部门、思政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工作处。而生涯规划教育则主要由基层院系负责就业的辅导员老师在实施。应该以党群工作部门和学生工作处为龙头,加强两支队伍的交流讨论和学习,提高教育时效。二是加强师资培训。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还是生涯规划的师资队伍都应该在继续提高本领域知识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培训广泛深入的学习对方领域的知识和理念,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性融合,以更好地应用在自己工作的主战场,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作者:李新 邓平平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任彩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68-70.
[2]陈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教育评论,2015(2):61-63.
[3]刘娜,张红兵,张冬.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1(10):46-47.
[4]闫礼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62-63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课题“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DYSA150315。
第三篇:生态文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
加强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高校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发挥生态合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高等学校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概述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逻辑起点,从三个方面逻辑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合力”,以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进程。
关键词:
生态文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合力
“合力”原本是物理学术语,后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不同学科。不同的学科对“合力”的定义不尽相同。这里讲的“生态合力”是凝聚和融合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不同层次中的各个“生态元素”,以统一的着力点进行整体协调和作用互补。当前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国家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强调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理应成为当前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以充分发挥两者合力作用。因此,培养生态理性的大学生,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生态知识和生态行为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既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与时俱进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1逻辑起点: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生态文明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事业到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尽管生态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所属范畴、目的任务、历史背景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我们能发现生态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1.1指向一致性
生态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是具有独立思维和人格的个体,受一定的社会道德约束。个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个体对生态文明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生态文明建设好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生态健康发展也决定个人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环境就是民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表现。对个体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两者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发展整体的幸福和利益。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理性生态人,在实践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合,发挥两者生态合力作用,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3实施途径的相似性
生态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人从外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到达真正的内化,反过来规范人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转化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此我们也只能把实践作为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唯一途径。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生态合力,就是将两者在实践中有机融合,合力培养合格的理性生态人,达到共赢的局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肥沃的土壤。
2逻辑展开: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内容
在我国,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促使人们形成共识,主动提倡新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生活新风尚,有赖于每一个社会主体的自觉与自律,这种自觉与自律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生态文明宣传的有效性。为了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2.1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发展观
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层面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是我们处理其他关系的基础。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中,自然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两部分,自在自然不断地向人化自然转化。因此,三个方面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首先要确保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时代需求。现实方面,党和政府近年来逐渐将生态文明融入主流理论与国家战略中加以宣传引导。但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主旋律,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人与人及社会两者的关系,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则被忽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生态社会人”,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理念和任务。引导大学生遵循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这一客观发展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之间的协调,明晰我们既有改造大自然权利的自由,又具有保护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2.2价值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
随着经济的增长,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受到自然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主要是人为问题。国外经验显示,在实现生态现代化进程中,公众参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因素。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循环经济”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之一,这与其民众具有较高的生态责任意识密不可分。而提高公众的现代生态责任意识,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重大的挑战。现在部分大学生缺乏生态文明意识,对生态文明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尚未形成共识。大学生群体作为生态价值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更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生态责任意识,健全生态道德人格,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为建立“美丽中国”做出表率。
2.3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规范
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育就是要实践。生态文明教育要求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要践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主要体现在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的均衡,即人类开发不超过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最终目标是让大学生自觉践行生态规范,其生态价值就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态观,将生态道德规范与生态法律规范统一起来,明确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内化为价值观念,逐步形成个体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价值观念,促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队伍的主力军,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逻辑归宿: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合力”
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基地,是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孵化器。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指出:“在生态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2]建设生态文明,高校理应当好“领头羊”的角色,发挥高校所独有的辐射性和示范性作用。因此,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合力”,首先应该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思想理论教育。
3.1加强生态文明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融合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来解读生态文明是构建生态文明观的理论要求。生态文明观的形成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总结反思,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采取科学措施和对生态环境观念转变的理论变革。这些理论认识和变革包含了人与自然界和谐关系的科学阐释以及生态整体世界观、生态善恶观、生态良知等一系列生态文明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特别强调了自然的自在性和自然的客观存在性。他认为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不是自然离不开人类,而是人类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唯一支持[3]。从而论述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阐明了极其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可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释生态文明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是理论应答的主渠道。生态文明教育本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融合生态文明教育。贯彻学习讲话精神,使大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自信、理论自觉,使其自觉主动地投入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中。最后,在各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结合不同专业教学特点与内容,渗透生态文明理论。在各学科的专业教育中深化生态教育,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教学各方面中,促进生态文明有序发展,形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从而增强大学生生态认知,激发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塑造大学生生态人格,培养生态良知,使之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人”。
3.2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合力
生态文明观本质上是一种反思人类实践方式而逐渐确定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观。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实践过程。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理性选择。
第一,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当今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4]生态认知要求大学生对这种物质交换加以深刻理解并掌握。高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宣传推广并结合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营造健康良好的生态文明校园环境,将生态观念与道德要求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使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
第二,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情感。生态情感教育就是要在生活实践中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美感,使人们能像朋友一般平等尊重大自然。大学生生态情感所体现出来的对自然生命的敬畏感,会使大学生增强他们环保行为的内部动力。培养大学生丰富的生态情感最重要的是要触动大学生的心灵,使其受到大自然的美的感化与震撼,促使其思想行动发生变化。为此,可以聘请相关生物及环境科学专家、教授定期做有关专题讲座,讲述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实际生态环境现状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树立起生态道德善恶感、良知感和正义感,协调好理智与情感的关系。
第三,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意志。生态意志是指人们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时自觉地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毅力。面对环境问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而履行这项责任的过程中则需要正确处理付出与获利之间的均衡关系,抵御诱惑,坚定我们的生态保护行为。在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生态意志,科学认识人类同自然界的有机统一,牢记生态文明理念,形成正确的生态行为习惯。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担任环保志愿者,加入环保宣传和环保公益活动中,监管破坏环境的行为,积极履行志愿服务责任,增强大学生生态行为意志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第四,坚定生态文明理念信仰。生态信仰的形成过程是深刻理解、情感升华和强烈责任感的有机统一。信念是连接认识和行为的枢纽。一定的认识,经过人的理性过滤,加上生活经验,内化为个人意志,再经过社会实践反复检验,升华为始终指导个人人生的信仰。这里要特别强调,应加强对教师的生态教育。教师是心灵的净化者、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具有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和任务。要加强对教师的生态文明的信仰教育,进而让教师去传递生态文明理念,从而教育出更多具有生态文明人格的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另外,也要抓住网络阵地弘扬生态文明的主旋律。如今,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一,是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认识理解世界的最常用手段。这就启示我们要擅于运用最前端传播最广泛的网络,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生态网,传播最新的生态知识,并通过开展诸如“校园随走随拍”“美丽校园有我”等活动,拓展学生生态文明活动的展示空间,以加深对生态文化信仰的认同感。
第五,加强生态行为规范教育。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不仅需要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情感,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意志,坚定生态文明理念信仰,最重要的是还要加强生态行为规范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履行生态道德义务。知、情、意、信的培养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到个体即大学生群体行为习惯上。生态道德的调节与生态法律的约束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它们共同组成生态行为规范教育主要内容。加强生态行为规范教育,指导大学生在生活中要遵循生态规矩,强化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养成健康的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从完备意义上讲,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合力,首先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思想理论教育,继而推动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使其感受体验生态文明。这是一个大学生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辩证发展,由外到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矛盾运动过程。
作者:索世帅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7.
[2]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8.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
第四篇: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摘要】
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工具,在对人们传输实时信息的同时,对人们的思想教育也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其中特别是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存在着更大的影响力。由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非常广泛,并且新媒体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本文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同时指出了新媒体和大学生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积极的、科学的方法来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问题;对策
前言
新媒体是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出现的,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卫星无线电通讯等技术,并且以电脑、手机、电视为媒介来给人们传播信息的一种新的媒体,其中主要利用微博、微信、QQ和网站等来传播信息。随着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断加深,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等环境,对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新的变化。所以,要准确地了解当前背景下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准确地抓住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去解决和改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健康的影响。
1.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现状
随着近几年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也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实时性、交互性和匿名性等,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大学生最为代表性,并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1.1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影响
新媒体为当代生活的人们实时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知识等信息,其中也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政治路线、政策方针等,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地了解到国内、国际社会各界的新闻,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和思想生活。其中在教师对大学生教授知识、学习过程中,也利用了新媒体,使大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赖一块黑板,改变了单一的教学、学习方式,还可以让大学生在论坛、贴吧等网站进行学术的探讨,增加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渠道等,帮助他们拉近与现实社会的距离。但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虽然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了许多有利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学多不利的影响。比如:
1)大学生在接受信息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评论的影响,不喜欢自己动脑,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2)大学生非常喜欢彰显个性,还存有非常强的逆反心理,思想容易被新媒体中的恶性信息所引导。
3)新媒体的发展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太过于依赖网络,沉迷网络和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使他们分不清现实和网络,忽视人际关系造成许多心理问题的出现。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减少对不良信息的传播,传播更多的正能量来积极地指导,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1.2、新媒体背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
现如今的大学生,都是所谓的“90后”为主导,而“90后”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与上一个年代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在智力、心理、习惯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思想上也都非常的开放。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对现代大学生的教育,不可以再用一味的灌输方式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应该针对大学生思想开放的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多元化、自由化的方式展开。
2.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问题
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专业素质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老师、教育专家、社会工作者等等。他们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直接的影响。虽然他们其中不乏大学教授、博士,思想理论丰富,但是实践能力和思想教育专业素质相对较为缺乏。思想教育工作者也是新媒体的影响者,对于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也有自己的理解,同时他们也会传达给大学生一定的带有自身理解的信息,由此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走向。而大学生们存在社会阅历少、对相关的信息理解力有限等问题,接收带有偏颇色彩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对不利的影响。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存在着滞后的问题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主要是以文化、活动、传统媒体、社会交流等载体出现的。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逐渐式弱和衰落,新媒体的成熟和发展,逐步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形式。但是目前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过程中,主要是以网络视频、PPT等形式,对新媒体的利用程度较低。各种新媒体的利用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行资源重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导致新媒体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
3.针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虽然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学生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再单纯地扮演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但是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作为大学生思想的把关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严以律己。第一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保证坚定的政治立场,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大风大浪中不摇摆,笃行慎言,做好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领航人。采取广泛措施处理好不当网络言论在大学生中引起的负面问题。第二,增强自身专业素质,专业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认知程度和接纳程度,只有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大学生的专业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3.2提高大学生利用新媒体的自律意识
在互联网、手机、电视网络不断融合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因为能够很快接纳新事物,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之一。要求大学生在利用新媒体的时候能做到自律,不单单指的是不在网络上传播过激言论,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各种信息作出客观的判断,不被错误信息引导,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
3.3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
要进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借助相关的教育平台,这是时展的趋势,刻不容缓。这个平台可更多地发表传递积极正能量的政治教育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时刻关注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的反馈意见,可随时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的内容,从而提高传播信息的质量,同时还要在平台上与大学生多互动,利用沟通和交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走向。
3.4政府要对新媒体进行立法
大学教育只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途径之一,政府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传播渠道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为新媒体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4.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也关系到青年人的未来思想走向,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起来。不断创造条件根据新媒体的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种优点,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有利的影响,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作者:郭淼 李昂 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范斯科特,理?德克拉夫特.美国教育基础一社会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莹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体现现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3]李宝来.新媒体特征与大学生需求契合条件下的高校思政工作[J].中国报业,2011(8).
[4]邓红彬.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
[5]田晓明,苗国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发展研究
摘要:
利用特有的道德准则、政治观念、思想观点等来左右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之成为匹配社会规范的教育活动,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它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关键词:
文化发展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文化的发展进步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所以说,思政教育工作者理应吸纳中国繁荣的文化,并逐步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使用。我们应该努力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力,利用现代文化来积极教育学生,想方设法充实他们的文化知识,一步步形成文化认同感,从而让大学生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作用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提升德育实效的必然,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德育实效的最终结果,二是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当前时代中,人才综合素质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因素。企业选才的第一步是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然而更关心的还是思想政治面貌和道德思想。所以说,企业更中意的还是那些具备德才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一些学生往往被虚假的信息或者是错误的引导而产生了价值观、世界观等等诸多方面的扭曲,一些人耽于享乐,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所以当前我国高校必须针对大学生在人生观多方面的现象,不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当前我国的思想教育工作却做的不到位,教育方式相对落后,教育内容往往没有出现较大的创新,导致内容上陈旧,方法比较落后,所以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必须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当前教育的形式进行创新。我国许多高校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往往具有较严重的自我意识,大学生很多时候在道德上有所欠缺,个性的同时也是自我的膨胀,一些人崇尚自我主义和拜金主义,还有不少人对于自我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意识,这对于我国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调整我国的教育方式方法,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措施
(一)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高地
1.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成为全党同仇敌忾的思想根基,理所当然是社会主义文化精髓。作为党和国家将来的主人,大学生理应以此为根基且坚持到底,进而成为最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大学生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说,价值体系理应在教学中时时有所体现。利用哲学社会科学来完善文化氛围,进而让大学生正确指引社会思潮,进而再次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位置。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努力培养、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形成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科学的思想认识。
2.增强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话语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领域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要具有稳固的本土文化,同时还需要国际思想的冲击。所以说,务必要加大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话语权,也有利于稳定我们所说的文化主导权。其包括了创造权、表达权、设置权、传播权等。此项工作不仅重大,而且时间紧任务重,成为当之无愧的战略性问题。不断鼓舞大学生开始关心文化领域,并分析研究西方文化话语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等,最终使得文化话语权更加稳定和扎实。还要大力宣传文化话语,加大文化话语权,在改进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过程中发挥较大的影响力。
3.创新发展我国大学的优秀文化
大学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存在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不断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高地,才能继承发扬中国的大学文化。由于消费的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生产文化,文化通过传承也会得到创新。唯有在优秀文化的指引下,并逐步开拓创新,才能让师生获得精神文化的满足感。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优秀文化已经提上日程,其中包含精神文化、学术文化、艺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网络文化等,特别是要培养和关注大学精神。
4.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如今,全球社会经济不断融合、不断发展、不断繁荣。多种文化形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也左右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这一情况并持续升温中。在当前时代,不断激励和发展大学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所需,更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高地必然选择。所以说,思政教育理应在优秀文化的指导下,借鉴中外文化的好处,且要满足文化教育权这个前提,逐步增强文化创新水平,让其产生认可和赞同,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文化素质全面发展,使综合素质源源不断的提升。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潜在作用
1.优化、净化大学文化环境
优化文化环境有两点:软环境和硬环境。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务必要两者都要兼顾,实现全面发展。网络文化、舆论情况、制度、校风、教风、学风等归根于文化软环境,这种大学精神的建设对大学生成才成长至关重要,能够循序渐进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说,优化软环境至关重要。同时,我们要以网络为出发点,进一步扩大宣传,展开网络文化建设,想方设法给予大学生精神食粮,从而指引他们走健康之路。
2.加强大学的优秀文化传播
第一,要清晰理解大学在文化传承中承担的作用;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最终的宣传对象;第三,广大师生则是它的受众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入脑入心,务必要和学生们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找到问题的根源,知晓现实需求,以创业、就业这些热点和难点为出发点,从而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找到自我价值,明确社会价值的意义。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讲坛、讲座、沙龙等形式让学生们开拓思维、拓展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作者:何静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魏荣,王京京.论生态文明建设诉求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05).
[2]卢景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课堂的形成[J].教育评论,2013(02).
[3]李忠安,张博强.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理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2).
第六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研究
摘要:
梳理了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团体辅导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活动设计及价值观导向。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实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一些成果。在创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呼声下,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创新思路逐渐被验证,并且已经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和素质培养的各个领域内取得了实效。首先,面对当前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许多学者调研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客观必然性达成了共识。如2014年王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指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值得借鉴和继承,但是教育方法还是以单项灌输为主。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虽然有利于思想理论的阐述,但是却忽略了大学生思想的需求,造成了学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足,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团体心理辅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现手段,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创新,其可行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验证。如2015年3月孔青梅在《论团体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中指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且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诸多层面上都有密切的联系,二者目标、内容、方法都存在相关性。闽南师范大学的黄丽恋、浙江理工大学粟芬及郭峰等的研究同样指出团体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创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再次,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引领、素质培养各领域内的效果已经被许多研究者验证。樊富珉在《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完整地梳理了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脉络,并指出我国有着长期通过团体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实施各种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孙时进、范新河等通过测查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学生自信心水平证实了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自信,完全可以在发展性目标上发挥教育作用。邢秀茶、曹雪梅等人也报告了团体心理辅导在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方面取得的实证性效果。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已经有了初步成果,但其具体运行模式和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邹宛萍《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将团体辅导以一种教辅手段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林凡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团体式辅导班会模式探析》提出以不同年级为侧重、发展任务为主题开展团辅式班会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目前使用团体心理辅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没有一套系统化的具体可行的教育实施方案。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是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研究取向的进一步具体化,其重要意义包括:(1)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提供实践证据,弥补了两者结合在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研究空白;(2)为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卓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现手段;(3)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性,为培养人格健全、品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具体实施办法;(4)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提供了确实可行的培养方向和内容,为建设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供了发展方向。团体心理辅导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指导思想、工作方法、理论构想、工作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两者在目标上紧密相连,实施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大量的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两者相结合的有效性证据。
1.团体心理辅导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紧密相连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特定的目标导向下,在一个同质的团体成员之间开展精心设计的活动从而增加人际互动,激发问题思考,并促使团体成员在活动交往中进行观察、学习和体验。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基本上都属于“发展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其主要目标不是为了矫正某些心理和行为问题而是涉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性目标,比如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协助成员进行自我认识和探索,从而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团体心理辅导也经常被用于道德素养、理想和信念教育等发展性目标,而这些目标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契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理想和道德信念。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现手段,其终极目标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趋于一致的。
2.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的方法通常包括课堂讲授、参观访问、事迹宣讲、评优树模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是教师的教授和引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位置,有单向灌输的倾向。而团体心理辅导是在群体动力学等理论基础之上,利用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精神分析、行为矫正、角色扮演、合理认知等心理学方法进行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往往因为单向灌输和简单说教不利于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而团体心理辅导的各种形式往往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1.团体辅导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现途径,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应该努力保持两者的紧密联系,做到相互助益、共同发展。(1)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团体心理辅导的良好效果建立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规律的把握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往往基于群体动力学的基础之上要求团体成员在人际互动过程当中发生认知和行为的改变,最终触发情感的共鸣来巩固、内化已经形成的认知和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知识的学习、行为的示范和情感的激发而形成一定的态度观念。团体辅导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要求既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和心理引导,也要注意在活动前后进行的分享和态度引导。(2)充分考虑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背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学习某些态度和观念,比起单向灌输的知识和态度,团体辅导式态度的形成更加深入更加稳固,这就要求团体成员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发认知冲突或者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积极参与的热情需要我们对于学生心理需要的准确把握,根据学生的心理适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奖学金评定前,大家的竞争感强烈,适时开展以“公平竞争,正确看待竞争结果”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能够更深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合理面对心理冲突。(3)团体辅导活动紧密围绕具体的发展任务团体心理辅导以团体活动为突出特点,但是活动的开展是服务于特定主题的。活动的引导词、活动中的设计都是为引发成员的思考或形成人际之间的积极影响。应在活动开展中注意将活动的各个环节与活动主题联系起来,避免无目的性的活动。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活动组织者应该对成员之间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有一个基本的预设和应对方案,将整个活动的重点内容和高潮点落脚于团辅活动中最终指向的目标。
2.团体辅导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设计
团体辅导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活动设计应根据特定的团体和开展背景进行规划。整个活动方案设计包括团体成员招募、活动时间地点、活动目标和主题、活动进程、理论基础和活动前假设、活动结果评估等方面。因为最终的目的将同时服务于团体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活动设计中要兼顾两种成长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3.团体辅导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
在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中要求咨询师保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不对来访者做出任何价值判断,鼓励来访者在自我探索中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但是在以成长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导向,鼓励成员在活动中增强心理健康素质,加深自我认识并挖掘自我潜能实际上是带有积极的价值取向的。这种价值取向是希望团体成员逐渐趋向自我和谐、适应社会、充满动力的社会人。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意识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导向。开展团体辅导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为其最终目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符合,因此活动开展应该有明确的价值观导向。这种价值观既包括培养积极乐观、充满活力的社会人,更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政治理想的合格人才。
作者:金敏 单位: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畅.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2]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00(1):77-79,127.
[3]邢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2003(6):1142-1143.
[4]丁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65-69.
[5]程美华,王海霞,刘青瑞,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246-247.
[6]周围.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2).45-70.
[7]王柏,赵勇,李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4-116.
[8]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9]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109.
[10]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5-89
第七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难点初探
摘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同时我国也正处于改革的坚攻时期,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在一起,造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探析其成因及对策,为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加之东西方文化、观念、思潮不断碰撞、冲击。这些都侵蚀着青年大学生还没有完全成熟的价值观念。国务院于2004年曾提出“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在培养青年大学生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好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为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热点问题,一般指一段时间内由于偶发性、突发性事件进而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关注,热烈讨论。难点问题,主要是指与传统理论或传统观念相异,实际存在却又难以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同时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不是孤立存在,若长时间不解决会有相互转化的可能。主要问题:(1)心理素质欠缺,表现为: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嫉妒心理、反叛意识强烈,追求个性化,人际关系不协调,缺乏集体主义认知。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的保护与溺爱,遇事情绪波动大,近年来大学生因遭遇挫折轻生的案例屡见不鲜。(2)政治觉悟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缺失。全球视域下文化的多元发展,信息的良莠不齐,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和判断不再有单一的标准,对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干扰。大学生缺少基本的政治辨别力,对国家的政治地位、状况及国际关系不关心,一部分学生整日追日韩美剧而对新闻联播等新闻类节目很少问津。(3)大学生自我人生定位迷茫,未来职业规划模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整体经济状况不景气,大学生就业困难,竞争激烈。物价上涨的同时薪酬却在下跌,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长期存在,是各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首先,世界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深入,优胜劣汰促使竞争意识增强,更注重个人得失,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教育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导致一些大学生意识形态模糊,政治信仰朦胧,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国内情况而言,社会万象更新,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极其关键阶段,各种矛盾突出,复杂性尤为凸显。大学生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涉世不深,缺乏理性辩证的认识,不能客观冷静进行分析,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容易受到错误思想诱导。社会上腐败现象、不良风气开始侵蚀大学校园,歪曲地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其次,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形式僵化、死板,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达到对学生内心启迪的效果。考核方式也只是一张试卷,缺乏科学性,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仅停留在背诵理论的层面上,严重脱离实际。从学生自身角度看,对提升自己思想政治素质热情不高,课堂出勤率低,作业完成质量差,上课效果不理想不愿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
3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
3.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放在学科建设的首要地位,深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把思想政治理论建立在对事物规律准确把握上,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性认识上,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规范性、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教育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主力。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指导。高校应积极响应并努力改进教学和考试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理论课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不应仅拘泥于死板僵硬的宣读课本,加强实践环节,使理论灌输与亲身实践相结合,使书本内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以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达到教育的目的。所有教师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提高整体教师的政治修养。广大教师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摆正自己的立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肩负起教师的政治职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政治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稳抓辅导员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归属感和事业感。高校辅导员要多与学生沟通,循循善诱,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地心理引导,关注其成长中的困惑,相信理想信念的感召力,重视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引导其实现人生价值以增强学生对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主动性。在学生干部选拔、奖励分配、日常管理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样不仅在学生会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也会大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拓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重视大众传媒的力量,在学校能力范围内,加大对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的管理力度,如在校报、校刊上开辟专栏,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哲学思想政治理论,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在广播固定时段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提供机会开展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主题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网络教育。信息时代,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增开主题教育网站,在校内网及学校贴吧论坛中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网上道德教育,规范上网行为,增强正能量。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复杂的社会环境,是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所以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心理咨询室,在学生入学初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并定期对各年级大学生做心理健康调查。注重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力。
3.3发挥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感染力。
发挥各种学生组织及学生干部在广大学生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高校要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团员的工作,把思想政治觉悟高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融进党的大家庭中。同时要重视学生会、研究生会及各个社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团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主组织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自育、自查、自省、自励的能力。
结束语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国家、社会、高校各尽其责,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思想教育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一攻破,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增添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作者:高福生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参考文献
[1]陈跃,熊洁.“关于信仰问题”调研情况的报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2)
[2]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3]弓常青,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戴艳军,杨正德,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第八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心理学作用
摘要:
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并将其融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及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问题;影响因素;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过分强调灌输模式,缺乏民主教育环境:
目前,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讲授,而忽视学生的民主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多表现为单纯的理论理论灌输,形式僵化单一,对情感教育模式和互动模式等教育方式则是相当缺乏,导致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有些教师上课基本上只讲理论,理论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基本体会不到理论的实践性,更别说对理论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并用其指导生活了。
1.2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缺乏丰富趣味特征:
一方面,我国目前教育多为讲授教学,即老师以讲为主,而学生则主要以听为主,几乎没有什么趣味之类的教学,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趣味互动教学更是少之又少。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般表现为选题单一,这不仅容易导致内容枯燥,而且有时候还会导致学生反感厌学,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单一,吸引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主要以政治理论为主,内容不够丰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于专业课而言,其课程魅力就降低了不少,最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很难达到理想教育效果。
1.3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表率作用急需彰显:
教师自身理论素养有待提高。教师是大学生的启明灯和指路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领路人的作用,自古至今身为老师,理应言传身教,即不能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而应该以身作则。因此,发挥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现如今大多教师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部分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即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方式传统老套、教学视野狭小、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吸引力,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最佳效果的实现。又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道德素质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切实以身作则,给学生们树立好的榜样好的形象,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2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主要因素
2.1社会环境的巨大冲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逐步实现一体化,使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产生的碰撞和融合也愈来愈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除了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以外,外部社会的思想意识、价值理念等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效果的实现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同时这一急剧变化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会威胁到国家的稳定、社会主义的稳定。
2.2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更偏重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他们对中国这种丧失自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反对的。西方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在某种程度与我国的确实大有不同,这也是西方思潮具有冲击力的具体原因。正是这一冲击,才使得我们在生活中选择自己的信仰时发生动摇,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时发生变化。如西方人大多信仰科学和宗教,而中国人则更多的信仰共产党,自西方社会思潮的不断渗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良影响因素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2.3互联网环境负面影响:
网络可以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因此世界各地的人均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和扩散自己的信息,这其中必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消极的不良信息。在这种不良的影响下,大学生极易出现思想困惑、信仰迷忙、理想信发生动摇等不良状况。西方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网络对许多人散步不良消息,如极力鼓吹西方的民主和自由,这不仅给他们的理想信念带来极大的冲击,严重了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3积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人类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用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3.1有助于大学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途径,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授课教师普遍认为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教学活动,教育方式也应该整齐话一均为传统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学认为,所有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方法也是多样的。因此,为了促进思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途经和方法必须竭力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即试图用丰富的方法多样的途径,将思想政治理论成功的传授给新时代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进而促使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达到最佳。
3.2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实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阶级、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优秀品质、美好心灵、潜力等特质,并提倡用积极的信念和积极特质获得积极力量的一门学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往往认为难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且内容单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往往以德育问题为主,首先提出学生常出现的道德问题并探讨,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方法,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讨论。因此要努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趣味性,进而推动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目标的早日实现。
3.3有助于为其营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积极心理学中的那些体现人文关怀和代表时代精神的概念和理念对于帮助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如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利于及时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于学习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极性,切实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自身道德素质的良好发展,以更好地回应时代的要求。
作者:赵玉娥 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高永新.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北京.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2010年1期
[2]刘莉.当代中国大学道德学习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熊宝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研究[D].贵州.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年
[4]王承清.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江苏.扬州大学学报报编辑部.2008年1期
第九篇: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自媒体是依托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网络移动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传媒形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远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的学生群体,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正确认识自媒体的特点,合理、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改进和丰富工作思路和方法,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自媒体;政治教育
网络技术与4G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迅速发展并广泛普及。自媒体的普及与应用,给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深刻影响。指出:“做好网络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高校要切实做好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认清和重视“自媒体”时代学生思想所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1自媒体时代的界定与基本特征
1.1自媒体时代的界定:
自媒体时代也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它是以个人传播为主,利用现代化,电子化的技术,向非特定群体或特定的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1.2自媒体时代的基本特征
1.2.1媒体平民化:
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个人的传播载体。人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每个“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传递自己生活的阴晴圆缺,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
1.2.2交互强传播快:
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得益于数字科技的发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的增强。作品从制作到发表,其迅速、高效,是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介所无法企及的。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自媒体与受众的距离是为零的,其交互性的强大是任何传统媒介望尘莫及的。
1.2.3内容不确定性:
自媒体时代,人们在网络上的表达内容呈现出不确定性的特征,常常因为一次偶然事件就会使一个词语在网络上走红。这种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后现代性的特征,美国后现论学者哈桑认为:“不确定性渗透在我们的行为、观点、解释中,它们构成了我们的世界。”在微时代,从网络语言到网络文体,从思维方式到价值观念,从“快餐式”的生活节奏到“开放式”的生活态度,超越传统理性、反对现代中心主义等后现代特征都有着比较鲜明的体现。
2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策略
2.1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真正适应自媒体时展变化的需要,关键在于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又能较好掌握新技术、熟悉媒体文化特点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是要坚持全员育人,面向高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打造一支富有开拓创新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全员队伍;二是要重点加强团学干部、学工干部、专兼职辅导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选拔,打造既熟练掌握自媒体技术,又能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核心队伍,引导其运用自媒体平台自主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要发挥学生骨干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学生骨干的媒介素养教育,带动提高大学生利用自媒体获取健康信息、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自教自律。
2.2注重校园自媒体建设: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应注重载体建设,将自媒体文化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2.2.1要建设好校园网络,通过主题网站的建设、开设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参与贴吧讨论、建立QQ群等方式,及时更新各种信息,使主流信息无时无刻的存在,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正能量,主动控制话语权,树立主流文化的权威性。
2.2.2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各种自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图片、视频、声音多种方式生动的表达教学内容,有效避免传统教育方式“不动听”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增强互动性,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因势利导与倡导自律的有效结合:
高校校园网络的迅速发展,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方便了他们的学习并丰富其业余生活。通过使用网络,可以使大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也能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在这些积极作用方面,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从而使得网络真正成为青年学生表达思想、沟通信息、交流学习的有效平台。与此同时更应当注意到,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偏活跃、自控力较差、辨别判断能力较弱、社会经验不足。面对良莠并存的网络舆情动态,个别青年大学生难免会因为辨别是非能力缺失、自我驾驭能力不足,从而在政治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方面误入歧途,从而影响到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媒介技术或工具是中性的,它本身并不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善”或“社会恶”,归根到底,媒介工具是人的创造物,重要的是人如何使用它,利用它来传播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社会目的。大学生网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我们要积极帮助他们对新媒介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认知,引导他们树立网络使用行为的自觉自律,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动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网络使用行为。在保证大学生们充分享有新型媒介工具的快捷便利之时,大力倡导青年学生们重塑鼠标下的网络伦理道德。最后,作为教育的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创新精神。在新形势下,积极开拓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时解决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成为新媒体时代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作者:石永涛 单位:河北邢台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健荣.新媒体艺术与教学纵横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2).
[2]刘?.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想政治研究,2010(1).
[3]徐振祥.新媒体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
[4]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