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一、新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传媒多元新环境下信息具有表达明确、传播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营造出信息互动与交流的空间。传媒多元在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其在思想活动方面的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以及独立性。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全面树立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充分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全面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及时代化,使其真正成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追求以及价值选择。为此,笔者在广泛借鉴并参考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形式对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十余次笔谈、座谈与访谈,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当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健康的,其主流是积极性,本质也是较好的,但有小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存在一些问题令人堪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都是坚定不移的,其在知识与实践、思想与行为方面都能够始终保持一致,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自觉学习与履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阅读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经典作品,时刻关注国内外有关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动态,对马克思主义中的“两个绝不会”、“两个必然”等基本原理有高度的认同感。这一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定认为坚持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要基础与前提,并且能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教学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我国有学者采用数据统计的方式分析得出: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文化氛围在不断变化,但在社会上与部分高职院校内部依然会在不同阶段或时期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被轻视、淡化甚至是贬低的现象。但就总体而言,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马克思主 义理论蕴含的真理光芒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将近82.4%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直到如今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能够帮助人类社会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而笔者对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真理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益处持有绝对肯定的观点。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随着传媒多元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媒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的症结表现为动摇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及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对否定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及行为没有进行反驳,对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发展道路的立场等不坚定,归结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持没有持久性与肯定性。众所周知,正是有无数先辈共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才能真正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及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说是中国复兴与崛起的重要精神动力和不可缺少的力量之源。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但在传媒多元新环境的影响下,由于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十分迅捷,少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西方学者以及资产阶级政要提出的“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渺茫论”、“马克思主义失灵论”等错误言论持膜拜与赞扬的态度,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及发展仅仅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昙花一现的流派与思潮,甚至认为社会主义的出现与繁荣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道短暂光辉,只有资本主义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最终归宿……对于这些荒谬言论,英国著名政治学教授特里•伊格尔顿在其作品《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曾发出言辞强烈谴责:“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是所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政治立场最坚定、理论成果最丰富的,然而现阶段的人类似乎将其作为历史的灰尘丢失很久了。”笔者认为,就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与政要的错误言论中的自相矛盾之处,早在2008年美国诱发的次贷危机并造成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经济危机中瓦解殆尽。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传媒多元新环境中,随着信息的交流逐渐频繁与思想认识多元化的不断加深,社会上有部分党政干部与群众或多或少存在信仰多元、精神失落、价值混乱以及思想空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人们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及扭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逐渐渗透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中,从而使小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存在很大风险。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产主义及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和东欧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遭受到严重的创伤。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与社会主义阳光下的生活渐行渐远,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则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是在那时开始,各种歪曲社会主义制度、污蔑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共产党的言论此起彼伏,加上贬低社会主义、赞扬资本主义的怪论、谬论往往以权威真理的姿态侵入到人们的思想中,从而导致一些缺乏政治鉴别能力、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人们甚至少数高职院校敏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共产主义理想产生困顿与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走向产生疑惑迷茫。

(二)与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

当国际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之后,尤其是当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面临困难之际,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敌对中国的国家依靠强大的科技、军事、经济等优势,快速推行并深化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各种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与文化思潮纷纷涌现,其中就以、民主社会主义最为活跃。这些片面或错误思潮连同国内外局势的交织影响,从而对我国意识形态的稳定性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而在当前传媒多元新环境中,这些错误思想凭借传媒多元以新的面孔出现,更加导致少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现思想困惑与信仰淡漠等问题,进而出现质疑党的理论与方针路线以及改革开放的言论,有极少一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甚至借助新媒体技术(微博、QQ等)在常规教学课堂以及平时生活中散播一些腐朽落后、消极悲观的思想,这对广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塑造与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影响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相关法律不断优化与完善的过程中,物价上涨、地区发展失衡、分配不公、腐败现象蔓延、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以及房价不断飙升等负面问题的出现,逐渐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再加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变动、经济体制的改革、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媒体环境与信息传播的不断加剧,都对人们思维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诸多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现实生活步履维艰、共产主义难以实现,并且认为即使实现社会主义也难以解决眼前存在的问题,因而导致在正常的政治教学中逃避学生的疑问,还有的教师甚至会刻意回避社会上的敏感话题,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在大学生心中的作用被明显弱化。

(四)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偏低

在当前传媒多元新环境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其不仅要具备较好的道德与政治理论水平,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网络信息应对与处理能力。然而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中,少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传媒多元新环境下涌现的反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论偏信偏疑,有的甚至信以为真,认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没有显现出实质性的效果。在面对网络社交、聊天平台以及论坛等各种可能出现污蔑马克思主义言论的新媒体互动领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媒介素养问题,难以抵制这些腐朽陈辞的侵蚀,从而导致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动摇。更严重的是,一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从而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可以说,坚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社会主义信仰,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刻不容缓。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水平的实践探析

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积极培育、科学引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传媒多元新技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在当今新媒体大背景中,要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根本上树立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并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就必须使其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阅读书籍与查阅资料变得更加方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依靠新媒体技术就可以钻研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武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使其思想与工作变得更有预见性、系统性以及原则性。正如国家主席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根本来源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并且弘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但能够帮助我们从源头上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真理,更能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运用与理解。因此,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也就无法将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

(二)充分掌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内涵,利用多媒体宣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实践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稳定是自“05”方案实施之后,教材内容逐渐形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代表的课程设置。教材与大纲的设计与编写主要由国家教育部、共同负责,并由该学科发展的带头人员担任首席专家,成立由实际工作部门人员、教学人员以及理论研究人员组成的专业编写团队,整套教材具有高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及学术性。通过近10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套教材对于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理解并掌握这一套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内容,严格遵循教育原则与规律,并且利用现代化的新媒体教学手段与方法,才能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项理论成果进入高职院校校园、渗透学生的思想中,也才能有效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与生活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与方法

自《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发展与那些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与学派必将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斗争。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特殊的职业操守与工作性质,这就要求他们应当始终坚持秉承正确的社会主义原则,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态度,并且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中的科学性,努力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与立场研究新问题与新情况。正如同志曾经说过:“对于关乎到政治方向以及原则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表明坚决的态度与立场,对那些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改革开放、违背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的错误政治观念,必须与之开展积极而鲜明的思想斗争。”

(四)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全面提升其媒介素养与网络信息处理能力

传媒多元新时代的发展警示我们,要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师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水平,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当代新媒介,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新媒体技术研读马克思主义、钻研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抵制网络上出现的错误思潮,提高对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言论的鉴别,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查阅资料推翻腐朽思想。此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当提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多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上为人师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总结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前进的鲜明旗帜。在当今传媒多元新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这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同时还会对学生的思想以及教学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借助传媒多元新技术的优势,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从而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与人生行为准则,引领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

作者:罗显克 江颉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基层医卫类人才,其特殊的生源结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专业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具备自身的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是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培养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实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紧密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基层医卫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本身更具可行性。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学习相互渗透。

不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得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病人的同情与尊重等都是一名合格的医卫类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对于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非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最终内化为医卫类人才自身的人格修养。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

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普遍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密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需要。对于医卫类专业学生来说,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社区居民、养老院孤寡老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是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益形式。

二、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研究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其落脚点就是提高实效性。只有明晰影响和制约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因此,影响其实效性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浅层次的,而是复杂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学生个体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环境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互动。因此,社会环境在根本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1.功利思想严重。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深层次阶段,经济多元化发展势必引发思想的多元化。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特征给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一些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在就业方面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好高鹜远,急功近利,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

2.负面信息介入。

当今社会,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等特性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道加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获得信息的同步性增加了教育者对信息隔离、净化的难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用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网络文化的多元化浪潮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内容,其中一些包含了与行业、认知相关的负面内容直接对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择业观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非城镇地区的留守家庭的留守儿童,即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子女依靠留守老人抚养长大。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关爱,与同龄人相比性格较孤僻、内心敏感、自信心不强、对他人缺乏信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弱;加之从小由老人养育,过度宠溺,容易形成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征。由于成长环境的问题,留守儿童多数存在性格缺陷,个别严重的甚至还会形成心理疾病。这些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阻碍,对其实效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学校教育因素。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不够。

由于医卫类专业的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许多高职院校的相关系部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抓专业教育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做法容易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方面能力较强,而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偏差,直接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战线上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个别更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医患关系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

一些高职院校在对医卫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正确把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没有很好得结合专业特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无法运用通俗易懂、符合规律、紧扣专业的方式对医卫类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对医卫类专业学生普遍关注的带有倾向性、典型性的“热点”、“焦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出及时、科学的解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中,联系医卫类专业实际较少,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没有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也在逐步创新和丰富。一些高职院校的医卫类专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固守常规,沿用以前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或是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模式方法,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知和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个体因素。

在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相对于学生个人而言,都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的客观条件最终需要通过影响学生个体来发挥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的个体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征、主观认知都影响着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受先天遗传、经验阅历、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医卫类专业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忽视了个体差异,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医卫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医学专业的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主观上忽视了职业素养、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非专业素质的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和选择上本能地带有功利主义倾向,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位和旁落。这种个体主观认知的偏差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增强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从职业教育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目的,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组成要素,营造有利氛围,结合人文教育,为基层医卫类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组成要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个人修养高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同时在全院教职工中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具有承载、导向,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渗透教育内容,导向与养成的功能。建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在选择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时,应结合医卫类专业特征和学生实际,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和实践活动载体为重点,同时营造浓郁的医卫专业人文氛围作为辅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载体的优势,建立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网站,同时可以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方式,积极开拓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渠道。在日常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将医卫类专业的人文精神和学习内容融入到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去,如专业知识竞赛、医德医风活动月、社区义诊等,鼓励医卫类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其针对性起着关键作用。在面向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应当坚持多样性、互动性、实践性的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学习法、专题讲授以及多模式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相关知识内化为自身认知、进而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举止,以此增强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要根据一定时期的热点问题,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校园视频大赛、卫生知识宣传等。此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思想波动,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及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时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涂又光先生的“泡菜”理论讲到:“泡菜的味道,主要取决于由糖、盐、生姜、大蒜等构成的泡菜水的味道。同理,大学的教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的文化氛围”。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大学精神,能够在无形中使身处其中的学生心理、行为上受到影响,形成稳定、积极的精神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校园文化环境是高职院校育人环境的“软件“,包括生活方式、心理氛围、文化传统等。为给医卫类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努力发掘培育积极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借助社团、协会等载体,通过各种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在校内形成积极正面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结合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

1.将人文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不同,但以高校学生为教育对象时有着共同的目的,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医卫类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质,医生、护士、药剂师都是与人直接接触的职业,将人文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济世救人的情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不同学科的选修课(如社交礼仪、音乐欣赏、卫生法学等),供学生自由选择,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出教学应遵循联系学科发展历史、联系学科当前发展、联系当前热点问题、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等原则,强调医卫类基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将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2.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健康的心理是医卫类专业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是关系到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是未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储备力量,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职业的特殊性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医卫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引进心理专业教师的同时,鼓励学生管理人员尤其是辅导员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社团建设和朋辈教育,增强学生利用心理知识的自助和助人能力;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素质拓展基地等心理健康教育阵地,采取个体咨询、网络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李晗琦 龙峥奇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

1.新媒体给高职院校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不再仅仅局限于报纸和电话,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也顺势成为人们的宠儿,而如今的智能手机的功能也不只是打电话发短息,更多的是用来下载APP,网上交友,游戏,因此各种手机应用应运而生,智能时代变得多姿多彩,更加诱人。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它有自身的优越性,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当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查询学习资料,而且网上学习已经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在宿舍甚至在床上就能听名师授课,课余作业也能通过网络上交,各种软件的出现使得交友不在局限于周边,就算相隔万里也能能为好友。另一方面也有其弊端,有一项关于智能手机在高校覆盖率的调查,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是百分之八十,而其中有一半是“手机控”,“手机控”这个专有名词同样也是起源于新媒体时代,过去的高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花费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或者是运动场,而如今这个时代给大学生的诱惑太多,在大部分高职校园,课程偏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占据大学生活的主要部分,在寝室打游戏、看电影、聊天、玩手机等成为当代大学生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多样化的网络游戏让学生不至于乏味,课堂上的“低头族”遍布各个角落,教室俨然成为手游战场,睡前、醒来都不忘刷微博微信,而且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尚未走向社会,心智不够成熟,阅历不足,对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稍有不慎,便极有可能走向歧途,影响深远。

2.完善新媒体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1组建校园网站,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应当组建一个校园网站。新时代的大学生几乎具备同一个属性——集体荣誉感。而且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们时时了解校园动态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建立校园网站相当必要,在校园网站中,校园工作人员便可通过流动式信息传播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了解校园动态的同时也可以浏览学校思政方面的知识。

2.2拓展多种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在这个智能时代,微博、微信、博客等软件被广大网民所青睐,高职院校便可打破僵局,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运动现代化的工具传播正能量信息,每所高校都拥有不少知名教师,他们之所以被学生所追捧除了教学能力强之外,也具有相对较强的亲和力,与学生关系密切,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要求教师开通个人实名微博,而在在自己的部落格发表相关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名人故事以及学科论文,如此一来,老师与学生在网络上实现零距离互动,且因博客具有公开性的特征,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这样能够对整个学生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简单又快捷的学习方式,何乐而不为呢?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鼓励各大社团之间建立交流群,对社团活动以及优秀干部照片进行分享,这样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有学习和发言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

2.3把手机与思政教育相配合。

在新媒体时代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中有提到,智能手机在各大高校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多,我们更多的关注游戏,视频和音乐,手机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以购物、转账,了解新闻、看小说,而高校可以利用手机接收终端向学生推送正确信息,例如重大新闻,在第一时刻做好抚慰工作,这一方面,中南大学做的比较到位,在新疆发生打砸抢烧事件的第一时间,学校相关部门通过短信方式向学生们解释其事情发展的原因,平定了学生心中的愤懑之情,避免了不必要事件的发生。手机还可以使师生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众所周知,在高职校园生活中,只有上课才能看见老师,加之课程较少,三年毕业,老师仍然不知你姓甚名谁,这也是高校的不足之处,现在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手机这个媒介变得更亲近,在学习之余还能联络感情。

3.总结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储备库,拥有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义务,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的教育,牛根生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一个有才有德之人的大前提,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并做好相关的工作。新的媒体时代的光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社交还是思想方面都影响深远,而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应用者,必须对正在使用的新媒体有清晰的认识。

作者:程辰 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