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一、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今时代下,国家对于大学生教育特别是思想教育问题已经给予很大的帮助和重视,但是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首先,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很高,都希望通过大学来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愿望,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对于孩子思想素质的教育没多大兴趣。家长的这种心理也影响了社会整体的教育价值观,由此让一些高校的教育机制和教学目标也是以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另外,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似乎也不太追求自己这方面的提高,因此,整个教育体系都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时效性和育人为本的根本观念。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没有根据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来进行课程设置和相关的活动开展。
二、提升路径
面对当前严峻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薄弱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力度、宣传工作的不到位,家庭、个人的心理等因素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几个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新形势下的时效性提供一些路径。
首先,社会价值引导方面。
俗话说: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决定一个人的成功程度。思想政治的教育问题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作用,而社会的价值引导对于个人价值观、思想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成了重中之重。树立这种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采取相关政策和有效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良好的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心灵净化、情操的陶冶、思想品德形成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或学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有利于提升其全面发展。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合理规划这方面的教育问题,并注重培养这方面的教育工作人员,协调各方面的配合,切实提高新的形势下这种教育的时效性。
其次,学校应加强教学建设。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各大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优势,有效地发挥这种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让其贯穿每一门课程的教育中,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具有主题特色的活动,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课程和活动来激发、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这种观念的学习中。充分挖掘各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加强任课老师的思想素质和明确教师的政治立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社会、其他人的热爱,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此外,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随着政策和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和多元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课堂上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主人翁的政治意识。
再次,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在当下的课堂形式下依然存在严峻的形势,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枯燥无味、无聊,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成为逃课率最高的课程之一。不能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于自己思想道德和政治意识形成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作用,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对这科老师上课时的默然和无视。因此,学生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根本利益的相关性,充分认识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端正自我教育的态度,学生大多认为思想政治课只要在考试前突击一下,过关是很容易的,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都是得过且过,课堂学习也是只听老师的讲述,自己的思考、参与性很低,只关注老师对这门课的讲授是否精彩,而忽视了对课堂上的自己的评价。另一点不可忽视的是,现在的学生大都认为这些理论知识都是“空话”,对于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生存没有什么作用,而没有认识到这不仅是完成学分,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自身要增强对思想政治学习、提升的意识,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增强主人翁意识。
最后,一个好的环境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塑造政治文明的有序的校园环境。纪律严明是校园政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的重要旗帜,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障。各大高校要依法治校,在法律引导下制定相关政策,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序合理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的教育在一个纪律严明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学校在原有教育政策和纪律基础上与时俱进,并结合其他友校的优秀教育成果在自己学校因地制宜地创新。比如:成立相应的德育小组,并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进行消息的及时更新。营造民主的校园环境,校务公开,公开透明学校的各项工作;要民主管理学校,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治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当下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割舍的情结,大学生和网络的联系更是紧密,在这种形势下,对于大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的提升就不可避免地要与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宣传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并由此公开征集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与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结合。制作相关网页、平台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校园网络平台与其他报纸、媒体的联系,积极以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引导,错误的行为给予批评、指正。并持续关注信息的更新,保证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教育的优势。
作者:田野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第二篇:体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策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对武汉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600份问卷进行调查,通过归纳学生反馈观点,梳理体育院校学生对思政课传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今后如何有效改进体育院校形势政策课的教育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从期刊网、部分调查地区、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库收集体育院校思政教育课的相关资料与文献。
1.2.2问卷调查法
形势政策教育要想满足思政教育传播的广泛性及深入性,在内容设置上必须注意大学生时下最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引导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的正确认知。因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需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关注话题、对思政教育的认知程度等因素考虑在其中。问卷调查法是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为研究高等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宣讲的效果,笔者试图从调查数据中分析思政课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问卷反馈分析原因并结合体育院校思政课程内容及授课传播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调查工具是自编问卷,调查对象多为武汉体育学院在校本科大学生,本文问卷合计发放600份,收回587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582份。其中,参与调查男性401人,占所有被调查者68.9%,女性172人,占29.6%;。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整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网络化背景下体育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1网络传播使得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从问卷调查学生关于形势政策课满意度来看,14.1%的受众认为“满意”,59.5%的受众认为“一般”,6.2%的人则表示“不满意”,20.3%的受众则表示“不关心”,数据表明大部分受众对形势政策课本身并不看重,广大学生对形势政策课的学习态度不够重视。同样,通过调查我们也需注意大部分学生在面对有关社会热点话题及思政教育话题的阅读方式时,51.4%的学生都属于“大致浏览”,44.1%的学生会进行选择性地“重点阅读”,只有4.5%会选择“全面细读”。这亦可反映出网络信息化的泛滥同时,学生在面对信息接收过程中,更多是信息快餐式的消化,而非独立阅读与思考信息的真伪或善恶,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多数自身约束能力不强,独立思考能力不够,且体育院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相对复杂的环境,步入大学后,融入新环境时间较长,心智与适应能力都不够成熟,对待问题易逃避,看待问题思维简单,且目前体育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大部分仍局限于课堂教学,对于形势政策课的正确认知不够。就是否有必要再体育院校开设形势政策课的学生调查反馈发现,43%的受众对体育院校开设形势政策课感到“有必要”,也有46%的受众对开设形势政策课表示“无所谓”,由此也可见,学生对开设形势政策课的需求不高。需要注意的是,有1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课,网络的信息传播范围宽广,完全改变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信息不对等的地位,甚至相反,大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复杂而多样的信息中选择自我需要的信息,也逐渐使这利用网络传播过程形成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调查还发现,有52.2%的学生表示通过网络信息传播,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早已过时,完全无法满足他们对于形势政策课的求知诉求;有20.3%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不能获取更多知识且感到无趣。而有27.5%的学生则认为该课授课条件太有限,教师授课更多只是通过幻灯片课件演绎,而并非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授课效果不佳。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学生在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这种过程同样还包括通过网络活动的参与,也不断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因大学生普遍心智尚未成熟,对待诸多繁杂信息无法辩证客观看待,因此,网络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也必然伴随着思想与认识上的不成熟。所以势必要求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需求为本,结合思政教育主题,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展开,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因为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其效果并不理想,不仅流于形式,且使得学生对该课的兴趣不断递减。
2.1.2网络信息的极速传播对形势政策课授课内容信息滞后的挑战
在网络化背景下,信息的传递呈现出爆炸式的传播方式,大学生亦开始逐渐依赖网络信息来取代自身独立思考的方式,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思想价值观念无不受着网络的影响。形势政策课教师必须时刻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并时刻把握时事动态等关乎民生与社会乃至国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才能高效地提高高等体育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及纪实性,因此教师必须能够主动地学习并运用网络化信息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对广袤的网络信息进行独立思考与观点判断,帮助学生在探讨中建立客观的价值评判标准,从而形成健康绿色的社会价值观。调查显示,有59.1%的学生对“当下最新民生娱乐话题”更感兴趣,这也反映学生在接收网络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期望在课堂上获取对该话题的进一步认识,而27.84%的学生则选择愿意在课堂上接受“大学生思想教育话题”内容,网络信息传播具备快速时新性特点,这必然要求形势政策课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课堂内容紧跟时事动态反映当下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网络信息的传播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快速性,网络信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信息文本传播的方式,更多的以媒体音频的方式传播。大学生通过网络传播方式所获取繁荣复杂的爆炸信大多是被动接受的且没有进行自我认知的,这也就要求形势政策课教师在传递信息时对课堂内容的设置要具备代表性且具有实际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绿色的价值观体系并在比基础上学会对网络信息的选择性接收。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整合能力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乏对网络信息的敏感能力和处理能力,一些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虽然能运用网络信息,却忽略对网络信息的鉴定和提取。仅只对信息本身进行传播,却无内容分析与引导学生对该主题的思考与判断。二是疏于对网络化技术手段使用。三是信息意识薄弱,网络信息的敏感度较低,部分教师常年使用同一教案,话题信息时新性滞后严重。而学生选择网络的比例也超过了选择报纸(16.5%)的比例,选择广播的学生占6.6%,选择其他媒介方式的占2%。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已逐渐成为广大学生接时事信息的重要媒体工具,与传统互联媒体相比,手机报最大的优势是彻底摆脱了传统纸质媒体的空间限制,只要在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接收,且相对传统纸质媒体互联网信息的交流成本更低。对学生来讲,传统媒体的用户必须在特定时间或特定文字的载体才能接受相关新闻信息;而手机是个人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作为一种无线通讯工具,它的既是一种通讯工具也是学生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且因简单的操作和易携带,可以使学生在瞬间接收到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和动态性。手机的自然更贴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由此,广大学生完全可自行设置app,比如时政新闻、体育新闻、娱乐信息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媒体几乎可能做到与新闻事件同步。今日的大学生早已人人成为“自媒体”,对信息的获取速度更是今非昔比。
2.2网络化背景下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策略改进建议
2.2.1改革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重视授课过程中对舆论导向的培养
调查发现,42%的学生对形势政策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感到“不满意”,不论是教师授课水平或是授课方式,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一是要转变授课观念,要利用学生思维惯性紧密结合当下时代我国形势与政策,注重课程主题设置的平衡度。鼓励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表达自己的思想,真实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才能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互联网信息传播,构建与学生新的沟通平台,使学生敢于展现自己所思所想。其次,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时新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灌输教学模式,把鼓励学生自我参与放至首位,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化信息传播鼓励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多重搜集,并对信息进行筛选考量,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引导成为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思考。再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内在的思想品德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传播相应活动,扩展社会影响力,引导学生对社会正能量的认识。
2.2.2加强思政授课教师的信息整合能力,强调对信息的正面舆论整合效应
体育院校思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化背景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一是要把互联网最新的有效信息和课本上的知识相结合,对最新信息进行提炼整理,并以新的信息知识开阔学生眼界,启迪学生发散思维。二是体育院校思政课的教师还须能够熟练地操作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调查显示,31.2%的学生认为改进形势政策课教学效果要从“注重课堂形势政策课教学改革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起,22.5%的学生认为要“进一步普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这亦反映广大学生从思想上紧跟时代主题,对于思政教育学习就需不断提升自身思政认识高度,20.2%的学生则认为要“转变传播观念,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平台,提高体育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15.1%的学生认为要从“提高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授课教师的信息整合意识”着手;近一成被调查者则认为要“注重课堂教学和网络课堂的结合,形成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联动机制”。对思政教师而言,更需要重视对信息的筛选,分解及重新组织,对舆论热点信息要进一步提炼其正面导向与影响,并对学生进行教育传播。
2.2.3注重网络信息化平台运用,形成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联动机制,提高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效率
将现代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优化整体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有优势,通过视频下载,微博浏览,微信公共信息平台信息传送等方式,丰富网络资源,保持网教模式的时效性。灵活网络自身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为师生之间提高多途径的交流平台的。在教学形式上,可以运用各种新的途径,如开通官方微博,建立微信账号与学生进行交流。再次,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选取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如体育专项话题、体育就业方向,体育院校学生食宿安全等实际情况,注重解决学生的日常关注的实际问题,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虚拟的网络化背景下,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网络信息传播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动态,同时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交互性有利于加深师生对彼此的了解,而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使得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3结语
深化和改进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确保体育院校向社会输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素之一。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也是帮助广大体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网络化背景下,体育院校的思政课只有与时俱进,采取相应变革,才能使思政课程的教育目的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实现学生正面绿色健康的成长。
作者:胡羽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班级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时期大学生班级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自主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当今在校的大学生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处于优越的生长环境,以自我为中心,其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成熟度不匹配。针对这种实际状况,如何使大学生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引导下,加强自身的自主管理能力,就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坚持突出重点与关注例外相结合的原则
坚定不移地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需要抓住主旋律教育,又要量体裁衣,落实好班级民主教育管理的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班级的职责和每个专业学生情况各不相同,要从班级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育主题,设计富有特色的活动,因时、因地、因人采取有针对性且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避免陷入教条主义,使班级的民主教育管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坚持注重培育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原则
培育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务必认识到大学生自主能力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的大学生教育实践中日臻提高。
(四)坚持服从大局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作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一个基层单元,有其特殊的责任和标准,要求所有班级成员必须牢固树立班集体意识、坚持团队标准、有大局意识。同时提倡自主创新,丰富班级管理角色,为更多的学生在班集体中担当责任、服务集体创造条件,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其管理创新能力,在较为繁琐的班级事务管理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服务大局,使其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大学生。
二、大学生班级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班级管理要凸显政治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功能
班级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中心任务,富有成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细致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来完成。首先,重视班级党员干部队伍的培养。充分依托班级的骨干精英分子,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集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创新精神教育为一体的班级集体活动,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手段多样化、内容充实,使班级管理效果卓有成效。其次,辅导员亲自深入到班级各类实践活动中,强化政治辅导员对班级管理和引导的实效,确保各项班级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最大限度地释放正能量,使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班级管理中。通过组织班级朗诵比赛、中华文化知识竞赛、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积极健康、艺术素养浓厚的班级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让大学生在参加班级教育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身同感受,让辅导员和大学生在高度融合的班级教育管理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再次,掌握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辅导员要在实际的班级实务管理工作中,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做学生的知心人;在网络信息时代下,充分利用短信、邮件、QQ、微博等各种媒介平台,建立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与学生沟通、分享工作学习感想、分享学生工作经验,力求成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和人生导师。最后,辅导员要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提高。强化自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定信念,拓展学习渠道,多向富有经验的专家请教,提高处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在工作中多观察、勤思考,全面把握学生动态,及时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总结,思考分析哪些地方可以继续发扬,哪些方面需要改正、完善,进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工作素质。
(二)培养学生干部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能力
改革班级管理体制,把辅导员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就必须培养一批敢管、能管、且要管得住的班干部作为辅导员的左膀右臂,让他们在辅导员的引导之下成长起来。培养一批能力强,会管理的班干部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公开竞选班干部。对刚进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来说,根据班级日常管理实务需要设置职位,明确每个职位的工作责任和权利。竞选成为班干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建议每个学年都进行学生干部的换届竞选,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竞选,竞选者登台演讲,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公开唱票,公布结果。
(2)要科学地进行班级自我管理。实行以班长全面负责,以班干部为核心的自主管理制度。全班同学轮流值班,每周由3名同学值周,一名班干部监督,形成一个协同负责班级一切日常事务的坚强有力团队,并每周公布考核结果、总结班级情况。同时,要多渠道地调动每位大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建设一支动机端正、组织严密、能力突出、职责明确的班干部队伍。
(3)交流思想,增强凝聚力。班干部的团结决定着班级的团结,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指导下,所有班级干部都必须从班级团结大局出发,以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为核心,让班级每位大学生学有所获,付出就能得到认可,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管理规定,如《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条例》《班级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办法》和《班级等级考试激励办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效加强班级管理的力度。
(4)加强培训,提高工作效率。班干部的培养及其工作效率的提高与辅导员的加强培训是分不开的,辅导员应根据班级和班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长期有效的机制,对班干部采取系统性、阶段性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实践工作能力,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为引领班级风化的践行者,在构建良好班风的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此外,还要给予班干部有足够的自主管理权限参与班级管理,落实班级管理责任目标,比如:每个星期开一次班委会,介绍全国各地的一些优秀辅导员、优秀学生干部的班级管理经验,根据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存在的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他们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
(三)加强班级建设,确立以建设优良班风为主题的各种班级活动
加强班级建设,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1)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以学生党建为龙头抓好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班级培养发展对象为成员,成立班级马列精学小组,进一步推进班级全体成员的党章学习活动。由团支书负责组织每两周一次的学习活动,比如指导班级认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纲要”的学习活动。
(2)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务求实效,形成特色。每学期开展一次“学风建设月活动”、班级推广“十佳学子”、举办“优秀学长风采展”“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介绍”、优秀校友的“成才之路”报告会等,引导班级学生刻苦求知,立志成才。
(3)加强班级组织建设。辅导员根据所带班级的专业特色和班级学生结构情况,和班干部讨论制定班级的班会制度、班委会制度、班务公开制度,并举办新生干部培训班,对大一新生试行“党员学长制”,举办班级优良班风建设的答辩会等活动。
(4)班级会议制度化,强化日常管理及团学活动的成效。每学期两次班级大会,由辅导员主持,主要工作内容是班级工作总结与布置或开展班级的学业规划辅导。班级每周1次的班干部例会,及时做好上下沟通和工作落实,发挥班干部的管理职能,加强对大一新生早晚自习的检查以及对班级学生的行为举止的文明督察,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团学活动并争创佳绩,力求让大学生在健康、阳光、积极、拼搏的优良班风的浸润下成人成才。
(四)运用网络新载体,建立班级事务管理评价的平台
在个体网络化的时代,因微博、微信、飞信、QQ等网络载体的即时性、便捷性、原创性、互动性等特点成为时代新宠,更是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微博、微信、飞信、QQ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一个新途径,增加一个新载体,提供一个新平台。高效运用微博、微信、飞信、QQ并开展健康阳光的以网络为载体的实践活动,对拓展和延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发散式控制方式,下放班级管理权力,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经过对班级微博、微信、飞信、QQ平台版面的精心设计和内容的统一规划,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元素,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大学生班级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班级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要求,履行大学生应尽的义务,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代合格的建设者为出发点。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应把自主管理与统一管理结合、突出重点与关注例外结合、注重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服从大局和自主创新结合,展开多途径、多渠道、多平台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班级群体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徐彦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基本情况,我校于2015年3月在全校范围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滚动调查。本次调查以抽样问卷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对象中男生104人,占52%,女生96人,占48%;调查对象为我校全日制专科生,其中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8至21岁之间,少数民族1人,占0.5%;城镇生源58人占29%,农村生源142人占71%;党员48人,占24%,共青团员141人,占70.5%,群众5人,占2.5%。其中,大一新生67人,占33.5%,毕业班62人,占31%,其他年级70人,占35%,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等形式。通过调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少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现象不容忽视。
二、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基本情况
(一)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信念是指引青年前进的灯塔,通过调查发现,82.5%的学生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有85%的学生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我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87%的学生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表明学生对我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念非常认可。有83.5%的学生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我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有87.5%的学生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搞好。有87%的学生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中89%的学生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86%的学生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表明学生认为对特殊历史时期问题的评价要放在相应的历史时期,不能割裂了时代背景。
(二)认同党和政府工作的执政方针和政策
我校大学生对于党和政府在一年来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客观的评价。通过调查显示,95.5%的学生对持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表示满意。90.5%的学生对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表示满意。97%的学生对关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政策措施表示满意,认为这些政策可以增强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97%的学生对细化八项规定政策不断出台,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反对餐桌上的浪费表示满意。98.5%的学生对中央持续高压反腐,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查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违纪违法案件表示满意。综上所述,我校大学生在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和执政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赞同,并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充满信心。
(三)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我校大学生对当今世界热点问题比较关注,尤其是与中国相关的重大问题和国内的重大事件关注度较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积极运筹外交全局,开展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广大学生普遍关注,政治热情较高;学生对祖国大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关注普遍较高,如全国人大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占领中环”非法集会。表明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大学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程度较高。大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政治素养,对这些重大事件能够看到本质,具有理性的思维意识和强烈的爱国情感,能够肩负起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的使命。
(四)思想道德状况与价值取向良好
我校学生对大是大非立场坚定而明确,其中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诚信是做人之本”、“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赞同或者完全赞同的人分别是81.5%、76%,70%、74%。有79%的人赞同或完全赞同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78.5%的学生认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对于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上课手机不离手,下课网络不离线等不文明现象在我校学生中存在几率较小,认为普遍存在或者存在的学生分别占25%和28.5%。
(五)认可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关心就业情况
调查的统计分析显示,学生对我校教师的总体印象满意度普遍很高,其中教学水平、学术水平、敬业精神、育人意识、学术道德分别达到80.5%、84.5%、85.5%、85.5%、85.5%,这表明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较好并得到学生的认可。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为专业、能力、学校的实力和声誉以及学校所提供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市场服务,通过该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今后的就业问题,并且认为个人今后的就业状况与学校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平时学校的教育来提高自身的能力,满足软件设施,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很大,希望学校更好地发展为自身今后的就业创造更多的优势。
三、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人生追求上功利倾向突出,价值取向模糊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主流,这类群体生活条件较为优越,部分人受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生活上过多的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忽视了集体价值观和奉献精神。通过调查发现,少数学生并不认为“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在考虑利益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学生对集体利益比个人利益重要存在质疑。这样的价值观,会影响学生的团队协调和整体的发展。在“最想说的一句话”中,部分学生反映出为名为利的价值观。更有甚者,认为可以为个人利益而牺牲他人或集体利益。这些突出的反映了部分大学生价值理念的偏移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存在。
(二)道德行为选择时有不当,知行不一
道德知行关系脱节,道德标准难以衡量,道德困惑明显。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道德知行脱节主要表现在理论上认同道德规范,但在实际中却不能身体力行,学生们呼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但不放弃有条件下的作弊、投机。调查显示25%的学生认为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等现象普遍;14%和23%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抄袭现象非常普遍和比较普遍。现今社会,高校诚信缺乏已较为普遍,如恶意拖欠学费、用虚假材料争取助学金和困难补助、考试作弊、剽窃论文、伪造个人简历等,这些行为给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忽视自身能力的提高是良好就业的关键
大学是培育人才的场所,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前景是我校大学生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从问卷中可以看到部分学生对大学教育的目标不明确,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今后能找个好工作,忽视了本质。关于今后就业的结果,41.5%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冷热是就业的关键因素,21.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力和声誉也是就业的重要因素,只有50%的学生认为能力的大小是就业好坏的重要条件。这反映了我校大学生对大学教育认知和就业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
(四)自律意识差,缺乏社会责任感
调查结果显示,少数大学生存在自私、狭隘、冷漠的价值观,行动动力往往以自我价值为导向,对己有利的事能够积极主动去做,与己无关的事则表现出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缺乏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在学生中存在“拉帮结伙”的小团体主义占到28.5%;上课手机不离手,下课网络不离线的现象占到35.5%;在个人生活方面,追求消费档次,盲目攀比的现象占到26%;另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无视宿舍管理规定,违规使用电器的现象”分别占32%和20.5%。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构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
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目标,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只有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从青年学生的培养入手,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在强化学生的专业教育的同时,将理想信念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成长中坚定自身信念。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优化课程建设方案,进一步的完善其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品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发挥其主渠道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师读博深造,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学术研究,通过教学成果立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育人效果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学校定期组织形势政策课的专兼职教师进行研讨与体备课会,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利用国家重大节日与事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报告会,并聘请知名专家、杰出校友担任主讲教师,为青年学生分析国内外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广泛育人效果。
(三)用先进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与手段。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主动出击占领网络文化舆论新阵地,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要不断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使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进一步的结合。
(四)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作用
1.完善学生党组织
高校学生党组织是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核心。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大学生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以“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作为党员发展的目标,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认真考察,把思想觉悟较高的优秀大学生吸纳到组织队伍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力量。通过在班集体中建立学生党支部,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以实现学生党建工作“进课堂、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
2.强化共青团组织
共青团是中共领导下的青年群众性的团体政治。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学校重视共青团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围绕中心抓团建、拓展服务促团建的部署,在学生群体中,加强大学生共青团的建设与完善。为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共青团的引领作用,整合社会有利资源进行制度建设,学校不断加强大学生素质基地的建立与完善,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认真做好推选优秀团员入党的部署。
作者:蔡应昌 吴亮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党政办公室 西安航空学院思政部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主席在全国高校建设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任务,要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来,牢牢把握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占领思想高地,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办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大学。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中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的,大学生群体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爱国热情高涨,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意愿强烈,热切期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大学生毕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容易被种种反动、腐朽的思想所蛊惑。面对新情况和新形势,我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开始显现,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发挥,这种情况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网络社会,网络越来越普及,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给现代人的思想和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根据调查,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互联网的接触率高达99.4%,大学生是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网络上浏览信息、发表观点、结交朋友、休闲娱乐,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利用网络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优化校园网,在校园网上开辟思政专栏,上传一些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道德修养等方面内容,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也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个人修养。高校还可以利用微信等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绝大部分学生都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利用微信的“附近的人”和“朋友圈”等功能来进行交友和获得资讯。高校要积极利用微信平台,开设学校微信、系部微信和班级微信等多层次的微信平台,积极散播一些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信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形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与改革规划中明确指出,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只有了解社会才能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课堂或者报告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宣讲,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缺少参与的机会,自然获得不了深刻的体会,导致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差强人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拓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不同的工作特点,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体验,对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服务,大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等场所,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收获了尊重和人生体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老区、红色档案馆、社会主义新农村代表、经济发达城市等,让学生亲眼见识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对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了信心,对实现中华崛起的中国梦充满期待。同时也深深了解了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革命斗争史,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成就。
3、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德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在凝聚广大师生、展现学校软实力等方面作用显著,也对大学生的成长直观重要。先进的校园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广大学生,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奋斗,树立更加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校园文化的塑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优良校风的形成。要对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的新生进行校训的教育,这包括对新生进行校情校史的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展览,学唱校歌,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国的教育。(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重点是加强校园基础环境建设。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校园布局要体现大学校园的庄重、高雅、严谨、活泼的特点,启迪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激发他们“文明、勤奋、进取”的精神。(3)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相关部门应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文艺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同时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结语
总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基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关乎到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新情况和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紧迫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
作者:詹国华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第六篇:红色影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红色影视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一个复杂、多元的环境,思想也日益多元化,在校大学生对自己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迷茫,出现了信仰的偏差。这使得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红色影视本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备了特有的“历史性”,同时兼有特殊的“政治性”。这类作品往往体现出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是对自己人生的规划等。这样的作品给予学生启示,引导在校大学生如何在这最美好的阶段去确定自己人生方向,去如何完善自己的人生规划,去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去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尊敬而又高尚,这样的作品不断的激励着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二)可以达到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在我们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为“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或者是谈话、开会等一些常规的形式。这些方式枯燥、单一,学生被填鸭式的灌输以至于可能产生逆反的心理。在红色影视作品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代替的是鲜活的事例,历史场景的还原。且红色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强调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大学生在这过程中会改变被动的接受,换成主动的去思考问题,使得红色影视作品中本身具有积极性的因素在无形之中已经潜移默化到了学生的心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如何通过红色影视作品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将红色影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高校除了固有的课程安排,还有讲座、选修课等方式的集体教育模式。通过选修课与学位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关注红色影视作品并直接欣赏影视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去赏析,去分析作品,去思考优秀影视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或者是安排一些具有革命经验的前辈来做讲座,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提高大学生的感同身受,显得真切、生动和自然,并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让大学生更加直观的去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和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二)班团活动的开展
高校中除了专业课的开设,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丰富的活动更成为了大学生寓教于乐的形式。在这方面,我们可采取将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于我们的团日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观看学习,赏析经典影视作品,分析角色;还可以通过学生对角色的扮演参与到作品中,自己去体会角色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缅怀,对党的信仰的追求,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在特定的节日举行大型的纪念活动
在一些固定的日子,比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特殊的节日,采取全校范围内的大型的观摩活动,如分批次或者分团体的举行影片观赏活动,并采取后续的稿件征集,如观后感等并进行评奖;可以改编一些有深刻教育意义且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最直接影响的影片,分阶段的演出;还可以举行大型的文艺晚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大范围的提高学生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关注,而学生自身积极的参与更会促进学生去思考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多样,但传统的方式占主导地位,而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纳入其中,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单一的局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性;同时这种直观的形式,寓教于乐,更容易被青年一代所接受,抓住这样的契机,高校可以通过此方式进一步利用好好红色影视作品的价值,促进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最终达到有效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作者:江霞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第七篇:大学生情感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一)影响大学生的智能发展
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因素。人们的情绪、情感处在最佳状态时,能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反之,情绪、情感能干扰人的认识活动,使人的认识能力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所以,我们应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素质,促进其认识活动、推动其智能发展。情感教育要引导大学生以极大的热情认识周围世界,观察社会生活,丰富知识内容,在认识过程中体会探索、奋斗的乐趣,在积极情感的支配下把静态的、潜在的智力素质转化为实际的认识能力。同时,通过对大学生良好情感品质的培养,来提高其在认识活动中对自身情绪、情感反应的调控能力,使其已有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影响大学生品德的形成
任何社会形态的教育都把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品德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尽管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品德有不同的要求。心理学研究人的品德的心理构成,尤其强调情感因素在品德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情感会影响人的道德认识,或者促使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或者阻碍这一过程;其次,道德认识必须与道德情感结合,才能在行为过程中起校正、调节作用。我们要通过情感教育在学生中形成温馨、友爱的情感气氛,着力消除集体成员的情绪情感障碍,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品德。
(三)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全
人格是一个人外在行为的表现,是一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呈现,情感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因此在分析一个人的人格时,要考察其人格的情绪情感特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人格趋于稳定和完善。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必须对他们的情绪、情感领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中表现出热情、乐观、谦和、待人亲切、富有同情心等一系列良好的情绪情感品质,达到内心精神与外在行为的和谐。当大学生人格健全时,其表现为个体外在行为与内心精神的和谐和美好。当人格出现缺失时,就会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就会出现反常行为,严重影响自身健康的发展。可见,必须通过情感教育来塑造人格。
(四)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水平高的人应该认识深刻、情感成熟、人格健全。情绪情感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方面。人的社会化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有情绪情感障碍的人,往往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不少大学生由于“社交恐怖症”,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也有人因不良的情绪情感而在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带上“有色眼镜”。学生的情感障碍会导致其产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与社会生活的适应困难。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使他们能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要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掌握恰当的情感交流表达方式,形成相应的处世技巧和交往能力。良好的情感是人际交往的助推剂,是处理冲突的润滑油。情感教育通过对情绪情感的积极影响,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通过情感教育承认和正视调节情绪
一个人能不能有效地调控不良情绪,首先在于其能否承认自己有某种消极情绪的存在。没有这个前提,就不会有战胜消极情绪的愿望和自觉性。要使学生懂得,情绪的控制调节要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环境等原因,各种心理矛盾不断显现,心理压力较大,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及时,解决不好,长期处于矛盾的冲突中,思想上摇摆不定,情感上忽冷忽热,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引导学生多作反省,承认、正视自己的情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主动寻找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情感教育寻求解决的途径。
(二)通过情感教育明确信念追求
在崇高信念的支配之下,情绪情感所积蓄的能量可以转化为行为的动力,逆境中的痛苦也能成为精神的兴奋剂。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在逆境下把情绪情感化作力量而取得累累硕果。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牢骚满腹、怨气冲天,放任不良情绪,进而对自己、对他人都造成伤害。应该通过情感教育使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信念和追求,用情感教育要引导其热爱生活、工作和学习,在追求中寻找人生的乐趣。
(三)通过情感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人对事物的情感反映,往往折射着一定的价值观念,而价值倾向里也包含一定的情感因素。情感体现一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主观选择,是人对他人、社会或人生的一种主动反映和主观认识。教育者应该在对大学生民族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上,实施积极的、正确的情感教育,让大学生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更为丰富,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是需要通过情感教育来认知和憧憬未来的人生价值选择。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尊重其主体性的发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运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点燃起其学习的热情。唯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提高其学习效率,拓宽其人生视野,有效引导其价值取向,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者:潘业旺 杨亚庚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第八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
1.理性化教育难。
当代大学生具有爱思考、不盲从、勇于创新、自信、不满足现成的结论等特点。艺术类大学生在具有当代大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具有专业自身的特点,他们更加活泼开朗,不喜欢刻板严肃。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比较独特的个性,情感丰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善于表达,思维活跃。但考虑问题不够理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自我意识强,组织团队意识弱。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晓之以理”效果远远不如“动之以情”。因为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多为“90后”,而且大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感性多于理性,需要加强他们的理性教育。另外,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还是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向学生开展简单灌输,缺乏丰富的方法或手段,让学生感到乏味,在实践中造成理性化的形式和理论化的知识难被学生接受。同时还有学者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点不新,话语陈旧,道理大而空,理论与实际脱节,内容枯燥不鲜活,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也是理性化教育难的重要原因。
2.一元主导教育难。
多元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外文化艺术交流日益加深,大量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随之进入我国,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很大冲击和影响。现实中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在多元文化面前无所适从,缺乏必要的认知、分析,在文化选择标准上模糊、混乱,在文化选择内容上难辨真伪、优劣,在文化选择行为上过激、嬗变”,艺术类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和文化的接受上也表现出同样的问题。因此艺术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和社会价值选择的多样性时,既要坚持“一元主导”,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它的最新中国化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又要发挥“多元”即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其他丰富多彩的意识形态和其真善美的元素,博采众长,将其消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多元”中占据主流并有效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3.渗透性教育难。
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依附性,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但这种渗透性要充满人性化、科学性、生活化,以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正面灌输的形式缺陷,使教育对象无意识地接受教育。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有很好的载体资源,如网络、艺术实践和校园文化等。但目前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对这些载体缺乏精心的选择和设计,对如何将理论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灌输缺乏深刻的思索和考量。工作中在拓展符合设计、表演和音乐等艺术专业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上,及如何以一种非强制性的教育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方面做得不够。事实上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种教学、文娱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的实际效果要比简单灌输的效果好得多。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于开展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充分,有些高校甚至根本就不懂得还有所谓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这也是导致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面临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4.针对性教育难。
针对性教育难,主要是由艺术类学生的专业修改决定的。一方面,艺术本身追求最大限度的个人表现及最强个性的展示,以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艺术感受,艺术生在投入艺术学习中很容易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其追求个性张扬。另一方面,艺术生从小四处上课及参加考试,使得他们通常接触社会较早,这让他们在辨别能力较弱的青少年时期容易被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另外,在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很多学生和家长极度渴求成名,认为学习艺术就是为了当明星,学习了艺术就是找到了出名的捷径。这也导致许多学生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更忽略了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热衷于追求一夜成名。这样,许多学生言行举止乖张、穿着打扮古怪、外在表现叛逆,成为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由于他们学习及成长经历一定的特殊性,增加了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难度,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教授不同的内容值得研究。
二、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化解路径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和改进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价值导向,加强心理疏导,彰显人文关怀,优化教学环境,拓展社会实践等具体措施来推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注重价值导向。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变化不断优化和创新教育的内容、载体、形式和方法,但不管怎样变化都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坚持核心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内在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突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加强正面教育,以主流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建设。其次在艺术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民族性导向,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第三坚持价值导向实践,加强艺术专业学生党建工作,形成学生骨干队伍和良好的主流风尚,发挥示范效应,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加强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他们更好地走上艺术成才之路,引导学生德才并进、全面发展,培养出专业突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的新一代艺术人才。
2.注重心理疏导。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疏导一是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感性化、情绪化的心理,通过各种载体和平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学会理性思维与判断,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矛盾。二是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尊重他人、认识他人的优点,学会与人交往,体会合作的意义,增强对环境变化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理性与感性、心理与身体、思想与行为、技能与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其实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昂贵的学费和残酷的竞争使他们对现实反应更为强烈,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偏差,当伴随他们的愿望落空或遭受心理挫折时,容易产生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3.注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生存状况、发展状态和生命意义的关怀,尤其是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和需求的关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重大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要求关怀大学生,把大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相信大学生是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具有潜在发展性和现实生成性的特定人格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关心艺术类大学生内心需求,关心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其次,要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艺术生人生的导师、仁爱的家长、知心的朋友,以一种平等、亲切的姿态主动去理解、关心、爱护和信任学生,他们也会更加尊重、敬爱、信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的疏导功能。第四,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以情动人,以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产生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将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自觉内化,达到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的思想觉悟的目的,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实效。同时教师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对学生理想、情操、人格等高尚品质的养成,产生言传身教的影响。
4.注重环境育人。
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对艺术生而言,一所具有浓郁艺术氛围的学校,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和艺术人格的塑造,都具有良好的正面作用。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环境的渗透性教育功能,一是专业教师要从严治教治学,忠诚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形成良好的教风;同时要加强艺术院校或专业学风建设,使艺术生在良好的校风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二是加强校容校貌建设,完善文化体育设施,美化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创建平安、和谐、秀美的校园;三是加强学校管理及制度层面上的环境建设,重视制度文化,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管理服务育人;四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艺术专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统势,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品位,从精神意识层面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用艺术的形式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五是挖掘网络资源,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通过相关网络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控制,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在接触大量客观的网络信息基础上,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实现用正确、丰富、生动的网络信息熏陶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总之,要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协调,形成整体德育环境,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5、注重实践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抽象内容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具体认知,进而上升为学生的内心信念”。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践行环节。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实践,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构建实践长效机制。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讲,还有一项具有艺术专业特点的到社会、到指定区域进行专业训练或者表演,以提高专业技能为目的的专业实践活动,称之为艺术实践。艺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一天然有利条件,依托艺术实践载体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艺术实践的优势表现在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而且还能为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提供条件,并能促进团结、信任、合作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可以使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和形象的认识,这种感受和认识能够更持久、更深刻。把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和提高专业技能的艺术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增长社会才干,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艺术才干,达到以更容易的方式让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教育,在轻松中受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彭赛丰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九篇: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我国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中明确“大学生培养应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未来人才培养,国际竞争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2、高职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教育就业指导是指学生在校过程中,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及技能等方面划分阶段地指导,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充分就业的指导过程。在这过程中,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载体,后者是前者顺利开展的思想保证。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为例,笔者抽取30名包含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的学生作访谈,了解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指导情况。80%的大一学生表示,来读书指示家人的要求,不明确要读的专业是要学什么,更不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而60%的大二学生表示,读完大一仍然觉得十分迷茫,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价值;70%的大三学生表示,读大学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但是对于就业仍然充满了未知和恐惧。由此可见,普遍的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计划、人生规划、求职准备准备不够充足。因此,有计划的在高职教育指导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高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学生良好的求职心理和个人素质。
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特点
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素质以及高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不同,高职院校毕业生有着与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不同的特点,以下将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为例分析。
1、高职学生生源素质较为薄弱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为全广东省唯一一家政企合办的民办高职院校,与普通高职院校相同,招生按照国家规定统一招生。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生源大部分为经历过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和中专的学生。该部分生源大多数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求学目标不明确,求学期间比较懒散,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2、专业知识比较薄弱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高职毕业生由于自身基础比较薄弱,不太重视专业知识的系统和理论学习,使其在专业知识掌握上薄弱于本科院校学生,在求职中缺乏专业上的竞争力。
3、高职毕业生自我认知不准确
许多高职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即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无需与本科院校学生对比,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过人。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无心向学,常常逃课,养成了懒散、缺乏纪律的行为习惯。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对自身定位不明确,工作能力不足但是对薪资待遇要求高,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导致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
4、高职毕业生心理素质薄弱
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比较好,从小父母比较娇宠,“说不得也骂不得”,在求职过程中稍受挫折便“一蹶不振”;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不太如意,与身边家境较好的同学对比产生了失落的心理,求职过程中表现出“自卑”的情绪;更有部分同学对自身就读高职院校认同度低,自我期望值较低,不敢正视现实,逃避现状,不敢积极求职。
5、物质及个人利益至上,缺乏社会理想追求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提及求职,首先关注的是薪资待遇如何,而并没有认真的思考我能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他们把对自身益处的追求放在首位,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度不够,缺乏社会理想追求。如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工作中普及宣传的“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应征入伍”,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读了三年书,难不成还要去吃苦,对基层就业项目参与面较低。
三、如何在高职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点思考
1、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点现状
在我国,由于高职就业指导起步相对比较晚,以我院为例,近两年学院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由于起步较晚,短时间内尚未能形成就业指导中有针对性、多样性、专业系统性、连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在开展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各个专业特点不同,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应不同。就业指导大部分局限在课堂上,难逃老师说的多,学生思考和应用少的现状,虽然各系部有不同的就业指导活动,但仍然缺乏多样、有效的指导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更由于资源有限,大部分的就业指导老师为一线辅导员,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然而在专业知识上仍然比较缺乏,在就业指导知识上仍然匮乏,很难给予学生专业和系统的就业指导。
2、加强高职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强高职毕业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不是嘴上说说,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娱乐新闻的关注度远远高于时政新闻。对于国家的时政,部分学生显示出较为冷漠的态度。在2013年提出“中国梦”,并在第十二届团过人民代表大会讲话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中树立“爱国、励志”典型代表,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国家的生力军、建设者的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三支一扶”、投身应征入伍,趁着青春下到国家最需要的基层锻炼自己,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结合。
(2)帮助高职毕业生早日建立正确“三观”教育
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和世界局势,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新矛盾冲击着人们的理想和信念,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一些毕业生为了逃避现实求职的压力,每天沉溺在宿舍打游戏,对未来充满了茫然,更有甚者,在求学阶段,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选择了退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应坚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培养他们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所需要的能力的素质,使他们充分发挥和体现自身的个人特点。组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雷锋义务劳动”、“探访老人院”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在高职院校林立,求职日益激烈的当前,每位毕业生就是一张名片,既是自己的名片,也是高职院校的名片,而名片的内容则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体现。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成为高职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包括高职毕业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奉献精神、诚信教育、职业纪律教育、爱岗敬业以及吃苦耐劳作风等等方面。在校期间,思想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类社团活动、团队拓展、班级活动让学生互相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热爱自身团队,懂得关心他人,并为团队奉献的精神;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4)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笔者在曾带的毕业班学生中展开调查,约70%的学生在大三上学期毕业实习阶段已找到工作,然而剩余的30%中,大部分求职失败的学生表现为对个人期望值偏高、薪资待遇要求不合理、不愿干苦活累活等情况。因此倡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国情,鼓励毕业生下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鼓励毕业生创业,引导他们平衡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减少高职毕业生求职的盲目性。
(5)加强求职心理辅导和法律意识教育
面对求职过程中竞争的残酷,毕业生的心理复杂多变,然而良好的求职心理对于求职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三年的求学,毕业生展现出强烈的就业动机,然而求职过程中种种的不确定因素,心理承受能力弱、自信不足、自我调节能力差等,将会给毕业生带来不同的心理矛盾和障碍,影响他们的求职。就业指导中,应重视求职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等多样化的方式倾听毕业生的心声,鼓励他们树立求职自信。面对林林总总的工作,毕业生不仅应带着“火眼精金”去甄别,同时也要带着法律武器去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就业指导过程中,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使毕业生学会守法、知法、懂法并通过法律保护自己。指导学生学习《劳动法》、《合同法》,慎重处理与用人单位签署的合同来保障自己,使学生减少自身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
四、结语
综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大事,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有机相结合,是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探索点。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内塑自身,外强求职。笔者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为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探寻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作者:谢萍 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篇: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遵循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
(一)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
在面对文化发展带来的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发挥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相互冲突中的形成巨大渗透、融合、创新之合力,必须考虑到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活动的新情况。这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主要包括:首先,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选择性。改革开放后,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传播媒介发展更加迅速,信息是大批量的涌进,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击,加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需求的增长,就有了对多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选择性的需求,并且这种选择性会随着大学生接触的东西的增多而增强。由于每个学生都从自己所处的地位出发,依据个人经历来看世界,在对待事物上就难免会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一些错误或不好的思想也就可能会趁机而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领地。其次,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常常影响他们对事物的态度,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思想在信息的作用下具有多变性。这也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差异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时必须坚持原则性,懂得区分不同形式或不同性质的思想等相关问题,这样才能在引导教育上有的放矢,同时对一些会特别容易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东西要严格把关,不能粗心大意,工作必须认真到位,以防让不好的或错误的东西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思想观念的混淆。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够对它的环境,甚至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而能动作用是通过人去实现的,人的一切行为又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真正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必须从遵循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出发,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及自身需求,从而获得大学生思想意识上的认同,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这样整个高校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环境也就真正得到的优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在目前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全新的大众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形成比较鲜明的自主独立意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选择性增强了。因此,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大学生的主体性给予高度的重视,承认大学生是校园生活各方面的主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并帮助他们树立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主体能力,满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主题之一。
1.满足大学生人格需要,重视他们人格教育
人是社会的人,在与人交往中有受到人尊重的需要,这是人性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切实的做到尊重学生。一方面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尊重,这是马斯洛关于人的五大需求理论之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教育内容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否则不仅思想教育工作达不到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对立情绪,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思想工作更难做。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中树立“服务意识”。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教育中都处于核心地位,一个是施教主体,另一个也是受教主体,诚如柏拉图告诫大众时所说“教育的基本原理———应当向幼年的心灵说清楚,但是不能有一点强迫性,因为一个人自由的人在获取知识时也是个自由的人———在强迫的情况下获得的知识不能铭记在心。因此不要强迫———”③在教育中的两大主体地位都是平等的,都应该相互尊重,教育的方式必须合理,教育态度必须端正,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鉴大众文化中以人为本,重视大众的参与积极性,保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
2.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人都有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集中体现人的发展的本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使他们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以人为本除了重视尊重学生以外,还需要把开发学生的潜能、价值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任何物质利益都具有时代性,都是短暂的,唯独精神性是永久性增值的。在通过精神文化产品、载体、设施而进行的非物质性消费活动时,反复使用或是和被人共享,大学生可以获得观念、思想等无形的东西,而他们精神境界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尝试创造一些更好地精神产品来影响或教育别人,从而达到教育人、培养人、陶冶人和塑造人的目的。所以在大众文化包围的状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摒弃传统工作中的旧观念,创造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力弘扬主旋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维护、发展国家意识并使之不断传承的主要途径和有力工具。面对新形势下某些低俗、消极的大众文化,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弱化主导文化所倡导的理想、信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以及人生追求,强有力冲击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与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积极姿态的来应对这种挑战,保持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做好用社会主流思想意识来统领高校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须做好促进多元文化价值观念整合的工作,加强集体主义的教育;另一方面,把握好社会的共同精神基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大众文化的健康的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必须以全新的姿态去应对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的肩负弘扬主旋律的重任,就得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借鉴大众文化的正面因素,充分利用好大众文化为大学生提供的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内容,更好的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弘扬高尚的人生理想,对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产生正面的文化合力,有助于他们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树立坚定的信仰,朝着伟大的理想不断的努力奋斗。
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当代大学生们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党和国家深入分析目前大学生思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解决方法,有一条最为显著,就是要求在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困难中,结合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较多的实践工作,但是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抽象的,脱离了大学生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的客观实际,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思想需求,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收不到实效,甚至还会引起人们对它的反感。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最值得注意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大学生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赵桂英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