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载体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1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重要载体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主动占领和使用这一高地。国家一些媒体网络主动利用这一网络,也成为思政工作者学习的平台,例如人民网、新华网等。此外,国内高等院校也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已建立以校园主页网站为主体、各学部(院)、职能部门网站纷立的校园网络集群,在各个网站的主页面均建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栏,让学生能够更方便、快捷的接受到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学校建有碧海青天BBS论坛,并设有管理人员,学生在BBS中可对兴趣话题畅所欲言,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主动利用QQ、博客以及社交网站等网络工具对受教客体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使教育的主客体不收时域、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2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网络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移动通信工具,其传递文字、图片以及视频信息等方面功能,使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媒体技术载体。如今,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已普及,且大多大学生已能够熟练应用手机的新媒体功能,因此,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然开展到手机的屏幕上。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已在校园范围内建立了校园无线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载体做好了基础准备;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已广泛应用微信、微博、飞信等即时交流软件平台,既使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高效化,同时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宣传主流正面思想、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另外,基于手机平台,学校还设计了多款手机软件应用,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
2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载体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如同之前的互联网络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巨大的好处的同时,也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信息辨识难度大,资源良莠不齐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道德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实际上是信息传播跨越时域与地域、且“资讯无屏障”的状态,资讯的与接收更加自由。大学生在通过新媒体获取有用知识的同时,许多陈旧、落后、腐化的思想和文化,甚至一些、反社会、反人类的反动论调、资产阶级消极思想以及各种假、恶、丑的违反社会道德底线的不良信息,被反动势力利用新媒体的渠道进行肆意宣扬,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新媒体中丰富多彩而又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有时会缺乏趋利避害的能力和意识,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很多不良信息给大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和养成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甚至弱化或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部分成效。新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所造成的负面冲击,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握舆论导向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带来的功能,给思政教育增加了难度。
2.2新媒体的互动性容易导致大学生交往能力障碍和心理危机
新媒体诸如网络博客、BBS论坛、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都有虚拟和互动的特征,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中,大学生所使用的名称及身份大多是虚拟的,有的大学生甚至同时使用多个名称、身份参与互动交流,因此,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中大学生身份的真实性是无法保证的,也致使交流的内容无法验证,大学生中也可能存在不实言论的可能性。新媒体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同时也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使大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缺失信任感,导致大学生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以及自身诚信的缺乏,进而造成大学生交往能力障碍;同时新媒体中交往者名称、身份的非真实性以及交流的间接性,使大学生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中无需担心为自己的言行承担后果,因而,交流的过程可能表现的更加直白、坦率,而当此行为表现由于其经常性而固化,并同时与大学生日常表现反差明显时,就会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的心理现象出现,若个体在双重或多重人格间频繁转换,则必然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人格障碍。
2.3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载体的主动利用率低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载体建设的预期目标和现实运行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降低了主动性,娱乐性网站和游戏网站的点击率明显要高于党建和思政教育类网站。这一方面由于受教客体主观判断是非能力不足,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存在质疑;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能很好利用新媒体载体,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未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3.4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来看,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存在新媒体技术意识淡薄、网络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导致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所发挥作用有限。
3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载体应用的思考与建议
3.1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
高校在以新媒体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必须优化新媒体信息环境,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这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一切有利因素。政府需要从源头上进行管控,净化网络,并加强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信息过滤,提高行政机构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高等学校则要从网络舆情的监控、校园网络的信息监管等多方面加大对校园内多媒体信息的传播的监管力度。同时还要通过设立网络管理员、建立校园网络发言人、建设网络虚拟组织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多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在校园内形成健康的社会舆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加强教育主体的新媒体素质
新媒体素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的是新媒体知识和新媒体技术水平;二是指新媒体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的高低水平。要利用新媒体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和使用意识,另外要求主体也要具有较高的网络素养,自身本省能够有效地址不良影响,坚决贯彻执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也要加强有关技能的培训,多进行业务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3.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性、艺术性
新媒体技术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形式提供了工具上的便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技术,系统地、有重点地规划和提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加工,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融为一体,使教育内容具有综合性、时效性、互通性和形象性。这样既能保证灌输正面理论的原则,同时还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可接受性。
作者:孙? 张晶晶 范苏月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