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1网络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
1.1网络为大学生带来的“正能量”
由于没有空间界限的阻隔,网络交互式的实时的远程信息交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高校“机械式”、“填鸭式”的教育手段将彻底被信息高速公路所形成的网络信息资源所取代,网络所具有的科技力量把平时在书本上学习的死板、缺乏生动的知识转化成生动、栩栩如生的虚拟映画形式,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消化,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辅导员们可以借助网络使高校大学生从此告别传统的死板、生硬的教学方式。第三,网络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校、家庭及社会了解大学生的真实状况。网络通过建立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联动机制,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网络构筑的平台令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了社会,借助这个平台,在校大学生可以了解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事情,聆听来自社会的各种声音,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1.2网络为大学生带来的“负能量”
第一,网络由于具备无边界、自由开放的特征,因此其中不乏暴力、低俗、淫秽等不健康的思想,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比较大的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其中痴迷网络游戏、迷恋虚幻网聊等现象,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网络的虚拟性为现实交往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对大学生的交际手段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造成负面影响,会迫使大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对现实社会的竞争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现实世界多么残酷危险,而虚拟的网络世界是多么和谐温暖的错误认知。由于“人与人”之间正常交流和沟通的缺失,而更多地借助“人与机器”这种模式来面对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严重挤压了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的时间,由此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情感冷漠,造成人际交往障碍,更有甚者会引发不必要的对立冲突。第三,网络由于自身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成为缺乏监管的“特别部门”,它会降低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的辨识能力。网络为大量严重危害大学生思想和认知的信息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有了这层保护网,网络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甚至一些不良信息。由于网络的数字化和虚拟化特点,使得监管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使部分大学生被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冲昏了头脑,干起违法犯罪的事情,比如煽动民族对立、传播地域歧视,还有些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经济犯罪和攻击政府网站及其他公益网站的“黑客”行为,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2通过网络提高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办法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逐渐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段重要阶段,在大学这所课堂里,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与这个社会进行交流和联系,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大学生的思想世界被灌输了错误思想,被引导到错误的路线上,那么我们可以预见大学生今后的生活将受到巨大、甚至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及完善:
(1)通过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向大学生传播社会正能量,增强大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以使他们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不要迷失自己,不要虚度青春,不要触犯党纪国法,做个法治社会下的守法网络人。
(2)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通过开设微信群、QQ群、校园论坛等手段,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校园网络的作用除了查询学生考试成绩、查阅相关文件、知晓学校各项通知以外,更应该突出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上,及时更新及加大校园网络信息量,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和学生论坛,引导学生在校园网络这个健康、进步的空间各抒己见,获得自己最需要的精神营养,同时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可以由学生会主导成立相应的校园网络论坛维护组织,负责日常网络的维护及更新校园网络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会的运作机制。学生会的运作机制是通过学生与学生的积极联动,消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些隔阂,一方面使思政工作者的思想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为思政工作者对发现的思想波动及时进行梳理和分类,用最有效也最易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3)增强网络里的交朋友、找朋友与现实世界里的交朋友、找朋友的互相联系。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特点,使得现实生活中部分性格内向、不擅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现代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平时不愿意过多参与的社会交往活动。多组织些以校园论坛为平台的趣味活动,如益智类游戏、体育类竞赛,团队配合性质的任务等,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学生们的交流与接触,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艾丽斯·哈布西 单位:新疆工程学院
第二篇
一、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的开放性和及时性,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时效性网络的开放性最大优点是信息资源共享。作为学生,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获得教育者所不具备的信息资源,自我教育的空间十分巨大。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动权和积极性明显提升,不仅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利用和发掘,而且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传播、、评论和反馈。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信息的时效性非常明显,无论是在信息的更新周期还是在信息的传播速度等方面,都十分及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传统教育方式对时间和空间的依赖性,拓宽了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网络作为强大的信息收集器,可以获取受教者在生活中的概况以及思想动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介,洞察学生的心理特质,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轨迹,把科学健康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认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问题
1.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网络的方便化和虚拟性使大学生道德观念和心理健康受到挑战。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交往范围扩大,随之而来的交流障碍和交际困境,使得大学生让网络成了其宣泄情绪和展现自我的途径,他们可以通过E-mail等网上交流的平台释放自己。但利用“人机交往”代替“人际交往”,容易导致学生脱离、逃避现实世界,不断封闭自我,无形之中给自己套上了枷锁,会诱发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网络的平等性和互动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和教育方式面临挑战。在传统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针对性很强,教育者的权威性、强制性和灌输性也较为明显,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较差,教育者和学生的教育互动没有充分展开。网络的出现,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平等互动的学习方式渴望强烈,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无形的挑战。同时,当今社会,网络的互动性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致使网络信息误传,网络的负面影响暴露无遗,甚至引起了社会混乱,例如埃及的学生事件。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提供了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同时,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虚假、暴力、淫秽、反动等内容层出不穷,网络污染现象严重。在网络面前,大学生张扬个性的方式产生偏差,法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容易感情用事义气用事,责任担当意识不强,不能坚守道德底线,甚至出现道德失范。
3.思想政治工作者存在的问题网络化时代,教育者以往那种权威者的地位不复存在,网络的平等性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权得以保证,与教育者之间形成了较为平衡的局面。教育者在知识的更新方面较网络传播的速度慢,在网络技术的运用方面较学生弱,因此,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很是被动,这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网络的发展而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实践内容和方式。网络教育者应继续发挥现有的优势,不断创新和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将网络作为有效的载体,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离不开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队伍。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政治理论素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扭转教育观念,把握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各种影响,掌握和利用网络特有的规律,消除网络对学生思想的负面作用。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理论,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提高执行力,充分应用网络载体,掌握网络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养。网络作为新兴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路技术运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思想教育的效果。教育者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学习网络的相关知识,高校自身也应通过各种途径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网络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网络技术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障碍。
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助者——大学生的头脑,开展具有特色的“红色旋律”教育。在高校中,可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举办大学生主旋律教育——“红色旋律”教育。主旋律教育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水平,创新主旋律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主旋律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挖掘校园有用的信息资源、拓展教育空间。网络的迅速蔓延,使得意识形态教育受到严峻的挑战。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各种渗透和攻击依然存在。网络的兴起,更加助推了西方敌对势力分化和西化我国的进程。他们利用网络途径,向我国兜售其所谓的民主自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大肆宣扬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极大地动摇了我国部分民众的思想观念,特变是高校大学生的三观教育,这也阻碍了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途径。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网络化,使得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红色旋律”教育在教育水平和育人成果上都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手段,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好了人员上的保证。
2.加强使用过程中的载体的互动性交流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网络交流系统中,大学生经常使用的BBS、QQ、E-MAIL和OICQ、博客、播客等,具有交流的开放性和主体身份的隐蔽性,在交流过程中,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需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采取不同的交流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信息能够被不同的群体所认同和接受,真正做到急大学生之所急,想大学生之所想。在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还需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多学科背景下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教育途径,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引导与保护相结合,在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舆论的引导,加强主导思想的教育,但不能对学生轻易进行指责,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第二,注重主体与受体的平等性,要共建和谐平等的交流和沟通的舞台;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第一时间对学生反映情况做出应答并加以处理,进而带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成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如成立大学生网络实践中心,由专门的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通过BBS、微博、飞信、博客、聊天室、空间等交流平台,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积极主动地利用先进的教育方式,把教育理念通过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体,更好地传达到学生中。
3.优化全方位的校园教育环境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积极建立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内网站。网站内容的设计要以学生的思想为核心,通过问卷调查、专家答疑、心理咨询、师生交流等版块,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创设科学合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物质环境。开通“绿色网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教育者以平等的网民身份进行教育,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正确的思想,学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把自己的思想观念适时地表达出来。通过这种网络互动,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得到加强。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不太丰富、涉世不深、自制力薄弱,在鉴别是非方面的能力较差。防范和消除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尤其是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各种弊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高校的“绿色网络”,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不再感到单调牵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不断提升,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和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网站的活动内容,拓宽主题教育活动的参与面。打破年级、院系、班级和专业、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加强网络的建设,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四、总结
网络作为新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网络环境的特征,结合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理论经验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采取新对策。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保证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科学地发展。
作者:杨小丽 单位:燕山大学理学院
第三篇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90后”大学生从小接受的学校教育是集体主义道德规范。网络的虚拟化恰恰淡化了集体主义道德规范。“90后”的大学生追求公平正义,喜欢彰显个人价值,网络交往环境为其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但同时也助长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网络中的交往与现实交往不同,在网络中,谎言对说谎者几乎是无害的,虚拟化和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得网上的言论不需负任何责任,这就造成人们在网上经常信口开河,言而无信,道德观正处于关键塑造阶段的大学生一旦习惯了网络上不负责任、无须进行诚信考究的言语环境,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必定会以网上那种行为准则行事,这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此外,网络的匿名性使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对于进入虚拟实在的青年学生,那条由熟人社会、舆论和感情构筑成的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道德规范的差异性使得大量网上行为缺乏道德规范的制约,当大学生身处复杂的网络世界时,他们尚未成熟的心志不知道如何进行信息的道德评判,如何具备有效的道德行为,势必使他们不善于做出道德选择,引发失范行为。从长期影响来看,必然会导致集体主义感的淡化或丧失,同时也会使大学生缺失民族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主要以传统手段为主。然而,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大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越来越难,能否有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新体系的构建,新资源、新载体、新途径的利用。
1、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环境
加快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坚持依法治理网络,强化网络监控,以此净化网络空间。政府部署做好群体传播中的“网络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在网络传播中,受众虽然有比传统媒体中更多的自我选择权,但是选择仍然处于经过把关区分基础上的受控状态。不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控制来实现把关,例如“封杀”某些不良网站,还可以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对内容的选择、网站结构与页面的设计,以及应用“推送”技术,把符合传统价值观,并认为是重要的信息传播给受众,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增强网上正面宣传的影响力。
2、加强网络研究,创新宣传教育途径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手段要进行开拓和改进,要主动、自觉地适应网络载体的运作特点,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创新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2.1在网络群组、论坛中,培养意见领袖,宣传国家建设成就教育人
充分利用国家建设成就来教育人,鼓舞人。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有的时候,事实更有说服力,任何一个国家建设成就巨大,经济繁荣,政局稳定,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国家和政府部门应利用网络充分展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在加强政府网站的同时,要利用各种渠道,将国家建设成就通过推送技术积极覆盖民间网站和商业性网站。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注网络上的学生非正式组织,群组,论坛,QQ群,微博,微信圈,建立威信,努力成为网络群体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培养需要政府、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意见领袖的权威作用在于统一口径,引导舆论。当论坛、QQ群、微信等出现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时,意见领袖就可发挥作用,澄清事实,成为舆论的引导者。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意见领袖的过程还需要不断探索,培养出来的意见领袖在各种发言中通过充分介绍、展示成就,让受教育者从耳闻目睹的事实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2.2以地域特色为基,以新型载体为翼,把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微信等及时通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实现爱党、爱国的自我教育
利用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场所,以生动的实物、资料教育人、熏陶人,纪念馆、纪念地、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国家公园、海上世界、游乐园、航空航天技术馆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采用实物、模拟、文字、资料、图片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渲染、烘托,进行爱国传统教育、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国家发展前景教育。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鼓励单位和个人创建先进文化网站,发挥网络的积极效应,占领社会主义网络阵地。可以运用各种传媒,文学、艺术等手段,用经过选择、提炼的事实、情节来感染人,教育人。
三、总结
从平台上看,目前大学生发声、爆料更倾向于首选微博和微信。微博、微信具有“传播便捷”、“易操作”、“随手拍”、“及时通讯”等特点。据调查,47.2%的大学生会首先选择微信、微博发声引起大家关注。陕西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优质资源,它折射着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思想作风和优良品质,是中国革命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挖掘延安文化底脉,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延安红色文化走廊。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集体观念相对淡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组织大学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等革命基地。
学生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学生“玩”微博、“玩”微信的特点,鼓励大学生收集资料、自转直播,把红色文化传播出去。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探索一条独具特色和优势品牌的红色育人的新模式,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基地和微博、微信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开发、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成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优势就在于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学生的自我参与,通过与红色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与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对话,让大学生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服的事实面前亲自去感知和体验,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微博、微信的传播,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作者:王袁媛 潘迎丽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思政部
第四篇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新媒体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实时和紧密,而且可以更得体的传递一些面谈情况下不便表达的信息。这些特点就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带来便利。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与同学们保持在线联系,这非常有利于学生与老师进行一些心灵的对话,使老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教师还可以开通博客、个人空间等,使学生在阅读后能够体味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这就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刻板的说教变为"润物无声",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2.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而且又常常是以大班的形式授课。要把有些问题讲清、请透并与同学们进行一定的讨论和交流,课上时间就显得明显不足。而新媒体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通过QQ群或微信公用账号就课程当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展开,也可以在师生间通过飞信、QQ、微信、易信等进行单独的交流和探讨。
3.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沟通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每天都可以方便的、及时的获取大量各种信息,遇到不了解不熟悉的新知识,随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进行网络求助或查询。在这些信息当中,很多是反映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内容。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的了解。这样,学生的情商得到提高,不再那么教条和固执,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师生间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沟通交流起来更加顺畅。
二、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路
1.教师要了解并学会使用新媒体。在新媒体工具得到大学生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不会运用甚至不了解,就会带来两个不利的后果:一是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者错失一个有效的与学生密切沟通的渠道,而且难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二是会加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传统说教形象,拉大师生间的距离,这都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水准开展。因此,教师不但不应当忽视甚至排斥这些新生事物,相反,应当与时俱进,主动去了解、去学习和去研究,争取做到能够熟练运用、高水平的运用。这既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一个能否跟上时代步伐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新媒体与学生建立起师长加朋友的关系,并与他们展开真诚的互动交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点点滴滴。
2.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师在学会使用新媒体后,更要把它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加以充分利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通过QQ群、微信等可以与学生就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讲解与交流,也可以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教会他们分析社会现象的立场和方法。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个人空间、微博一些具有积极和引导意义的内容,或者推荐一些名家、大师的博客、微博,使他们在阅读之后能够收到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这实际上是开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而且是具有吸引力的第二课堂。同时,经常性的阅读学生的个人空间和微博,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与诉求。有助于及时形成改进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3.约束和引导学生科学使用新媒体。由于手机和电脑的普及,部分同学对新媒体的应用也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发微信、刷微博、玩网络游戏和看网络视频上,新媒体这种科技产品对他们来说不但没有成为促进学习的工具,相反还影响了学习兴趣、占用了学习时间。这时,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一些约束。同时,要引导他们多浏览一些时政新闻和知识性的信息,不要、转播不良和不明真相的信息。此外,也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竞赛等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现实空间的人际交往,避免沉溺于网络空间进行虚拟的交往,使他们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4.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大量各种各样的信息,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发挥好了,他们才能正确的鉴别信息,自觉抵御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作用,关键在于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要大胆的进行改革创新。比如,在课程讲授时多引用一些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讲授法外,引入讨论法、专题法;在教学手段上多运用精彩的课件,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等,以此来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前提下,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李宝江 袁芝 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第五篇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衍生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而且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交流渠道,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但是在对新媒体的利用过程中,发现了以下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新媒体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可以将新媒体作为依托,将其和数字、网络以及移动通讯技术构成网络体系,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空间的虚拟,这样,能够让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而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第二,丰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长时间以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教师进行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它不具备传播的优势,因此需要利用到新媒体的个性化信息的设置,将不同的就业信息传达给毕业生;第三,增强了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通过新媒体的文字、声音以及图像对信息进行传播,能够增加吸引力,保证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消极影响
新媒体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就业观念出现偏差。因为信息在新媒体上进行具有随机性,这样不能保证信息能够正确的被传达,往往出现偏差,真伪并存,无法让大学生进行分辨;第二,就业诚信意识比较淡薄。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制造虚假材料,对自己的才能进行夸大,这样就会对学校和自身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第三,就业心理弱化。新媒体会让空间增大,学生通过匿名方式进行交流,无法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感,容易引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危机,产生人格障碍。
二、运用新媒体,推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
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媒体素养就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辨别,并保证对信息的理解不出现偏差。所谓媒体素养就是指通过培养大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等相关的内容,进而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自我完善,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需要让新媒体对社会的发展予以保证,并防止出现恶意炒作的情况,对大学生进行保护,因此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十分有必要。
2.开展就业服务与指导
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上,新媒体具有很明显的优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进行充分地利用,保证大学生可以在就业服务与指导中有所进步。高校需要利用新媒体建立起毕业生、招聘单位、学校三方的交流平台,并对各种就业信息进行,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了解到招聘单位的基本需求。而且通过新媒体还能够节省时间和交通成本,促进就业的达成。通过新媒体开展的就业指导教学,更加个性化,易于让学生接受,让学生通过新媒体进行自我测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3.加强新媒体文化建设
在新媒体下,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保证校园精神,可以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充分发挥出其创新性、话跃性等综合特征。新媒体需要将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紧密连接,这对于高校育人的环境也是一种优势。
三、总结
总之,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规律,要让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作者:孟超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