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比如,民族寄宿制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认真推进民族双语教育、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师对口支援工作硕果累累、民族团结及少数民族高层次教育得以加强、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扶持民族教育等。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云南民族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边疆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充分了解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思想状态,发掘其思想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其思想问题的办法,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具体而言,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青少年道德素质低下,道德情感单薄。例如: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第二中学,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学校刚刚投入使用的新教学大楼,楼梯及走廊上的电灯开关就已经找不到完好无损的了,而刚放在楼梯口的不锈钢垃圾桶也在几天之内被学生踢扁,在墙上还随处可以看到脚印。除此之外,学生“出口成脏”现象明显。在西双版纳州关累中学也有相关例子,每次班级的宣传委员出好的黑板报,学生会还没有进行检查打分,就已经被班里的部分男女生破坏。教室里的桌椅被学生弄得遍体鳞伤,特别是椅子绝大部分都是坏的,就连老师的讲桌也会遭到破坏。天花板上挂着的电风扇没有几个是好的。每当教导主任来批评的时候,学生并不觉得羞耻,反而哈哈大笑。其次,没有尊长之心,我行我素。例如:昭通细沙中学一位初三的学生嫌父母啰嗦,在学校操场上和父母吵起来。一般来说,父母子女间小吵小闹难以避免,但他的言辞让人听了心寒。他这样说道:“你们现在可以管着我,等我长大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你敢打我一下我一定会打死你们!”。在关累中学,一次老师去上课时,发现班里几名同学在课堂上打架,无论老师怎么劝说,怎么想办法把他们分开都没有用,最后班主任来了,他们才把自己的手从对方身上挪开。课后问其原因,他们直接用哈尼族语骂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该学校,课堂上打架的现象、课上还是课后对老师直呼其名、进出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很随意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第三,学生之间人情冷漠,缺乏信任。在2012年11月18日,关累中学初二的几名女生被校外的社会青年殴打,地点就位于女生宿舍的一楼,现场有很多同学在围观,旁边也有本班同学在晒衣服,从开始被打到结束,长达15分钟左右,在这期间里没有一个同学报告老师或者是报警,他们都在那里看热闹。在围观的同学中,有人是被打那几个同学中的同桌和好朋友,他们也仅仅只是旁观。直到后来老师通过监控录像才知道有这么一件大事发生。同学之间的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普遍存在,值得深思。第四,铺张浪费,节俭意识弱。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目前大多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每天都可以享受营养餐,一般都是一袋牛奶加面包或者一个鸡蛋,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懂得珍惜,牛奶、面包和鸡蛋在他们眼里可称不上是食物,而是变成了打闹的工具。牛奶被他们用来相互泼洒,鸡蛋用来打架。当发完营养餐之后,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满地泼洒的牛奶和粘在地上或墙上的鸡蛋。有的学生连父母给的钱也在浪费,校园里随处可见喝了一半多就随手扔掉的饮料,或者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到处请客,到网吧玩等。第五,早恋、早婚现象严重。早恋这一现象对于青少年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早婚却只局限于一些地方。对于云南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来说,早婚现象正常不过。文山州广南县就存在大量这样的例子。一些少数民族青少年过早地结婚,甚至部分学生在学校不认真学习,辍学回家结婚。正直读书大好时机的年龄,他们却过早地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小小年纪就为父为母。文山州是壮族、苗族之乡,因而广南县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壮族和苗族,在初中这个阶段年龄一般都是13~16岁左右,根本没有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有些初中女生是因为跟一些男生发生关系后怀孕而退学回家结婚的,还有一些没有读书的也有早婚现象。他们在15、16岁就结婚了,18岁就已经是孩子的爸妈了。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但这些地方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不只是父母,就连一些学生也认为女孩子迟早是要嫁人的,读书也是浪费钱,不如早点嫁人,还可以有个家,也可以为娘家赚点彩礼钱。第六,厌学、沉迷网络及校园暴力现象严重。在“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大背景下,按理来说人们都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可事实并非如此。少数民族青少年辍学现象严重,有的地方是因为陈旧的“读书无用”观念。他们认为读书浪费钱,还不如趁早回家赚钱,到外地打工比读书划算。还有的地方是受环境的影响。在西双版纳,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种植橡胶,而橡胶又是特别值钱,因此,一些学生家里很有钱,他们就不愿意读书了。在他们的观念里,无论读多少书也无济于事,即便是上大学回来以后也是种橡胶。特别是如今,大学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压力增大,许多大学生毕业了也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读书无用”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更深了一层。他们不重视教育,我们姑且不说没来学校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就连待在学校里的学生有些也不是来学习的,部分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特别是各种暴力的网络游戏之中。同时,由于学生纪律单薄,民族气息浓厚,校园里时有暴力发生。比如,云南边疆孟连一中爆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其恶劣程度令人震惊。总之,民族地区青少年在思想上和其他地区青少年一样,道德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等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背后则带有更多的民族特点。因而,我们必须挖掘出这些思想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来,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二、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问题出现之根源
民族地区出现的问题只有结合民族实际来解决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则必须要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做一个详细而客观真实的调查,并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而才能获得较为客观的结论来。具体就云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问题之根源来说,主要可以从宏观的社会层面、中观的学校层面及微观的个人层面入手去分析。就宏观的社会层面来说,首先,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并存杂糅现象明显。改革开放以前,民族地区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里,外界对于他们的影响不大,因而他们还可以生活在传统民族文化编织的意义世界中,自得其乐,自我满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流动人口的涌现,民族地区的人们走出大山,外面世界的人进入大山,“一来一往”中民族地区这个封闭的世界变得开放了,各种思想都传入到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人们的脑中,再加上民族地区人们对外界思想的抵抗力和鉴别力低,这就直接导致民族地区出现多元文化并存杂糅的现象。而民族地区青少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也就变得无所适从,这直接导致了其思想动荡,选择多样。其次,民族地区环境多样,差距明显。云南是个多民族地方,地域差异明显。比如,有深处乌蒙山贫穷落后的昭通,也有号称旅游“圣地”的丽江和香格里拉,还有靠橡胶致富的西双版纳等。民族地区青少年所处环境不同,所受影响也各异。昭通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出现思想问题的很大原因在于其所处环境恶劣,生存问题的解决还未完全解决,理想前途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如果说昭通境内的一部分青少年还在为生存而犯愁,西双版纳州的一部分青少年则在面对着大自然带给他们的丰厚馈赠的时候变得不知所措,迷失了自我;地处滇南的文山州的苗族、壮族同学则还被传统的早婚习俗所束缚,不能自拔。因此,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思想状态。再次,“读书无用论”像瘟疫一样在云南民族地区传播。就整个中国大地而言,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兴起,引起这股思潮的原因多样。但就民族地区来说,其原因则更为复杂。对于大多数地处民族、边疆、贫穷的青少年来说,翻越大山的勇气刚建立,走出大山的无能无助又凸现出来。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读书的意义被眼前的现实所掩盖,自甘堕落之心再现。就中观的学校层面来说,第一,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资源缺乏,教学设备落后。民族学校大多处于边疆山区一带,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很难为学校提供经济支撑。学校教学软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校舍危房还没有完全改造。据统计,云南省有7个民族聚居的乡镇中学还有危房5.7万平方米,需要经费3000多万元,正在建设中的这7个民族聚居地的13个县的学校建设,需经费3580万元。正在扩建和新增建的150所寄宿制小学,基建和设备费约1.5亿元,这些资金现在都没有落实[2]。资金投入问题,具体表现为:其一是总体投入不足,按照要求,全省确定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全省不低于20%,地州市要高于20%,但一半地州教育支出比例在20%以下,全省教育支出比例仅达到16%~18%;其二是各级配套投入不足,省里加大了投入,县、乡两级在配套投入上也花了不少财力,但地州的配套投入落空;其三是教育投入浪费大,很多地区校舍规划、布局不合理,工程质量差,甚至校舍建设上贪大求全;其四是多渠道投入不足,除政府投资外,只有群众集资,其他投资渠道不顺畅。如此的教育投入现状,直接导致了民族地区教育上的滞后,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难以落到实处,也就不以为奇了。第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具有不稳定性。对于师资方面来说,首先是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民族学校发展滞后和师资力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些教师的文凭比较低,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存在着局限。有些地方还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在这些代课教师中,有的是任职多年的老教师,长期处于闭塞的环境之下,导致其价值观和思想的滞后,因而对学生的教育会有一定的影响。还有部分代课教师只是高中学历。高中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差而无法上大学,当地政府就出低于其他教师的工资来聘请他们到学校担任教师。据统计,云南民族小学、民族中学、民族高中专的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0.94%、89.04%、71.27%,比全国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低7.68、6.18、12.2个百分点。其次是教师的数量远远少于当地的需求。大多民族学校都处于落后的边疆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许多教师不愿到这些地区任职,即使在职的教师都是想通过各种考试远离这些偏远地区,因此学校缺乏教师。有的地方甚至是一师一校,整个学校的全部事物都由一名教师来承担。第三,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理念亟待更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有限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其教育理念的落后,再加上受民族地区学生素质状况参差不齐、当下的教育考评体制、民族地区社会及家长的需求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使得民族地区很多学校上至领导,下至一般教师都认为让学生走出大山就是其教育的成功。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升学率是动力,尖子生是关键,后进生是累赘”、“重知识,轻能力;重科学,轻人文”的思想十分突出。总之,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上的不足也是促使当地青少年出现各种思想问题的原因之一。就微观的个人层面来说,首先,一部分民族青少年思想意志薄弱,自卑心理严重。少数民族学生重体力、轻智力的现象比较明显,再加上深处边疆民族地区,传统语言的阻碍使得他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显得十分吃力,很多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成绩较差,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其次,家庭原因导致个人思想问题突出。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民族地区由于早婚现象严重,离婚率相对较高,单亲或者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受家庭环境影响重大。比如,据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初中里面所谓的“男老大”或“女老大”都是这样家庭的孩子。因此,我们认为民族家庭原因导致民族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残缺,这就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第三,民族习性浓厚。在短短的三个月实习期间,很多学生在实习地青少年身上发现了许多问题,但对于他们来说,印象最为深刻而又突出的问题就是民族地区民族青少年早婚现象,看到了早婚现象对于当地青少年个人身心发展上带来的种种弊端。同时,民族青少年由于受民族风格和习俗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不是采取协商、和平的方式,而是采取暴力、群体斗殴的方式,这就为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问题的教育对策
通过描述和分析云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问题存在的现状及原因,切实解决其思想问题,我们认为教育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要真正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着力提高教育的“效果、效率、效应”,从而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及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一)家庭教育要体现现代性和时代性
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一直以来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虽然在塑造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的弊端。要使家庭教育在民族青少年思想教育上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则要改变以前的一些过时或者不合时宜的家庭教育模式和方法,使家庭教育走向现代化,和时代有机接轨。第一,提高民族地区家长的文化素养。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子女。因此,国家应该在民族地区实施文化扶贫,让民族地区家长建立起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第二,改变民族地区家长不良的民族习性。酗酒、早婚、过度娱乐、注重物质、得过且过、多子多福等是很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众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思想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要改变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思想问题,还要注意到影响其思想发展道路上的这些不利因素。第三,家庭教育要体现和谐。民族地区重男轻女现象比内地更为严重,因而应该树立男女平等的教育观念;针对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家长谋生意识大大强于孩子的教育意识,因而要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加强学校及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民族地区暂时的经济窘迫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难以形成一个长期的谋划,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学生思想出现波动,因而应该让民族地区家庭从长远着手,克服暂时困难;针对民族地区家庭离婚率高的现实,因而应该教育家庭成员“离婚不伤害孩子”的理念,避免离异、单亲家庭孩子的身心受到严重创伤等等。总之,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失误或不足,将给儿童青少年的一生带来不可弥补的缺陷或障碍。
(二)学校教育要体现优先性和主导性
当然,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突出作用,则要处理好边疆地区的现实状况与民族教育之间的矛盾,从边疆山区的现实情况出发,抓住重点,把民族教育始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使青少年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切实提高民族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第一,坚定不移地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个地区经济要发展,人民素质要提高离不开教育的重大作用。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有利于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加快实现“中国梦”的步伐。边疆地区教育落后,人民素质低下,民族教育是重点。因此,始终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选择。第二,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前文提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撑能力是确保民族教育得以不断发展的前提。部分地区青少年学生流失严重,很大原因是落后的经济条件难以支撑其接受更好的教育,再加上教学软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其教育步履维艰。根据云南的实际,应该按《教育法》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好教育经费增加的各项要求,增长的部分,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点,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确保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第三,提高民族地区的师资水平。“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一个民族地区要发展、要进步始终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又取决于师资力量,因而提高民族地区的师资水平和力量迫在眉睫。其途径可有以下三种:其一,大力实施“国培计划”。民族地区要从现有的教育基础出发,从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出发,把“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和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国培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大学生深入乡村中小学,可以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带去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其二,国家通过更多有效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毕业后到民族地区任职。例如:加大工资福利待遇等等。其三,提高教师入职的门槛。民族地区还存在大部分不合格的教师,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慢慢取缔这些教师,从根本上改善民族地区教师的合格率。
(三)社会教育要体现先进性和引导性
其一,在民族地区要形成“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创造未来”的社会风气,摈弃“读书无用论”在民族地区蔓延。同时,要积极为民族地区的大学学子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不要在民族地区过多出现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情况。要加强对民族地区学子的扶持力度,树立学习楷模,开启民族地区人人爱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风气。其二,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构,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为民族地区青少年思想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社会保障。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平等理念要在民族地区播撒;让每一个民族学生不能因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原因失学;用最优秀的师资、优良的教学设施及一流的教育理念为民族地区学子的成长保驾护航等都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构的有力支撑。同时,在充分认识到民族地区青少年思想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基础上,各级政府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构能为民族地区青少年思想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社会保障。其三,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民族地区的实践问题。只有解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民族地区的实践问题,才能在民族地区广泛实现现代德育及社会主义德育的目标和要求,切实解决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思想问题。总之,加强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研究,必须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才能更好地解决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问题,从而促进当地教育和经济发展,有效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统一。
作者:李银兵 陈秀美 单位:云南玉溪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