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并结合当下“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从加强课程设计、重视教学环节、牢抓教学细节,到落实教学评价提出思政学的闭环设计与实践,在提升理论知识教学效果的同时,向学生传递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力求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充分发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德育作用,真正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为培养新时代中医药现代化人才夯实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医药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大学生群体特点;育德于教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且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3]。工作会议后,教育部党组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随后,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而是融入各学科的课程教学[4]。高校“育德于教”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因此形成。有机化学实验是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该课程既是整个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5],具有与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紧密配合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医药专业一门能充分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原理的课程。本文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并结合当下“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从加强课程设计,重视教学环节,牢抓教学细节,到落实教学评价,提出了思政教学的闭环设计与实践,以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导向作用,实现教书育人的本质。

1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背景

1.1专业课程教师“轻德”“重智”

当前,国内教育功利化现象突显,“重教学、轻育人”的观念普遍存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更是处于“早期阶段”,尚未系统化,教师对思政教学的认知也不够深入[6]。中医药相关专业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验室开展教学工作时,一位教师往往同时带教十几位学生,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效果又要注重实验室安全问题。因此,教师更容易将教学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知识讲授和操作技能传授上,从而忽视学生的德育培养。国内大部分高中学校开设化学实验课程较少,学生基础较弱,在大学课堂上学生首先会更关注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如果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进行有效引导,则很难达成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7]。

1.2思政教学评价虚无化

目前,随着课程思政的开展,在大多数教学中都存在着组织多、总结反思少、评价改进虚无的现象[8]。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思政融合往往会慢于相应理论课程教学的思政融合,而且缺少对该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标准、内容与方式。思政教学评价的虚无化必将造成课程思政改革的虚假繁荣,难以实现质量提升与效果改进。

1.3“0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

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9]“00后”大学生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在便利地进行新技术的学习以及接受全球不同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容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甚至由于在成长过程的心智不成熟阶段受到西方国家文化的冲击,盲目崇拜他国文化,而丢弃了本国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3]。另一方面,“00后”大学生十分强调自我意愿、自我话语权、自我自由以及自我思想等,而且思维活跃、跳跃性极强,这些年轻人比先辈中任何一代更强调要根据自己的内心来行动,而不轻易屈服于权威的压力[10-11]。“00后”大学生的这些时代特征提醒教育者们应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注重“育德于教”,才能让当代大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获得精神成长[12]。

2融合思政元素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2.1加强教师德育修养,提高教师参与思政教学的积极性

只有教师主观上真正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形成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在需求[13-14]。团队教师经过深入学习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思维,应该积极将“思政”融入教学设计、融入教学评价的完整实施链,从而找到一条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与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2.2革新课程评价考核制度

在本教学团队原有的有机化学实验课考核制度中,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在大思政教育环境中,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应该有思政分的体现。因此,教学团队把成绩构成设计为三部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思政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预习情况、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考核;期末成绩是在实验课结束时,采用笔试、口试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思政成绩则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责任心、学术诚信度、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环保意识等给出相应的评价。

2.3紧扣“00后”大学生特点,加强课程设计,融入课程思政元

2.3.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00后”大学生的多样化价值取向特点,教学团队在课程设计中,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如,在学生使用萃取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时,团队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功研制青蒿素的案例,既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医药的魅力,增加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同时,又使其感受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碰撞带来的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是中国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15],而当代大学生强调自我的群体特点,更应该培养其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因此,教师应该抓住教学细节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如,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用到的化学试剂往往有毒有害,还有较大的气味,使得不少学生产生恐惧情绪,甚至产生逃课或者放弃药学专业的想法。针对这样的情形,教师既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实验安全、劳动保护,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并通过现代有机化学家、药物学家们的先进事迹,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坚定意志、奉献精神,热爱中医药专业,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2.3.2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与理工类其他所有实验课一样,实验课堂是学生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佳课堂之一。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二次理解,解决理论教学中没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帮助学生迁移、使用理论知识。如,在有机化学理论课堂上,团队教师们多次讲解芳香烃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在合成中的重要应用,但是理论课的讲解过于抽象,因此,在实验课堂中教师们设计了“2-硝基-1,3-苯二酚的合成”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内容设计,学生把在理论课堂上学习到的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和磺化反应的重要特点与实际反应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具象化,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2.3.3尊重实验事实,培养学生学术诚信

实验过程中,老师在带教时应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不断强化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并在学生实验操作时抽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发现数据造假,该实验给予0分。同时也鼓励开放式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异常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加大实验过程评分比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

2.3.4节约药品,规范处理实验废弃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6]对于当代大学生,必须培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环保意识[17-18]。基于此,教师多次讨论并不断预试调整实验方案,推行常量实验向半常量-半微量-微量实验转变,并加强实验产品的循环利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不鼓励学生随意重做实验,而是引导解决问题的原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时关注实验课程中可能出现的废水、废物、废气,思考如何处理“三废”,并鼓励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料的查找,提出“三废”处理的新建议并提交实验室。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细致严谨的实验态度,又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再如,在己二酸的制备实验中,可采取高锰酸钾氧化法和硝酸氧化法两种方法。教学团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实验前就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论证两种方法的实施在“绿色化学”观念上的差异。这既让学生找到自我的存在感、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并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通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承载思想教育,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又发挥“育人”的功能,是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道路上让专业课成为“德育”有效载体的教学改革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以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为例,本文总结了教学团队如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探索,以期找到本课程思政教学的突破点。

作者:李玲 王福东 刘芳 彭东明 裴刚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