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摘要:“有机化学”是高职化工生物专业大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挖掘“有机化学”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将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以醛酮羰基的还原为案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讲、查、做、演、用等多元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辩证思维方法、创新精神,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为推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有机化学;思政教育;案例;羰基还原

1引言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指出,重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各类课程与思政德育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化学工业的发展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和执着进取的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密不可分[2]。丁良喜等认为[3]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化学教学可从科学精神、环保意识、安全操作和规范意识地培养,以及生命理念的渗透、学习兴趣的激发五个方面实施思政教育。“有机化学”是高职化工生物专业大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基础。该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授课,从大学生人格成长规律看,这一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多方面正由不成熟向着成熟方向转变,可塑性较强[4]。该阶段学生若能得到正确引导,将会健康成长,也更有利于后续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如何在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引领下,精准提炼高职“有机化学”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5]。我校“有机化学”课程团队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从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入手,以鉴别、鉴定、分离纯化、合成等有机知识的应用为主线架构有机物模块框架,将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入各模块的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培养素质[6]。经过三年的课程建设,目前已出版“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三五”重点教材1部,建成国家级课程资源库1门,在线开放MOOC1门。这些成果为“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建设奠定了基础。

2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醛酮类物质在有机物中占比较大,对其化学性质的学习在“有机化学”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以“醛酮羰基的还原”为案例,依据“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研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本文案例设计主要解决以下两个教学问题:(1)醛酮类物质化学性质多而零散,构性关系复杂,学生领悟困难,知识点应用更是难上加难。案例以“醛酮羰基的还原”为切入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设计有机物苯丙酮及α-苯丙醇的合成路线”为任务主线开展教学,在分析任务、执行任务、评价任务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学习“醛酮羰基的还原”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醛酮羰基还原的五种方法设计合成路线。(2)目前“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架构仍局限于课程标准,缺乏典型案例的示范,无法实现专业教学和德育融入的无缝衔接。案例从“醛酮羰基的还原”知识点中深入发掘思政元素,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深入学习、课后拓展巩固三个教学环节,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驾齐驱,以讲(课堂讲授)、查(学生查阅资料)、做(课件、微视频)、演(学生演讲)、用(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运用思政精神)等多元化的教学设计(见图1),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辩证的思维方法、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以形成“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育人格局。本案例思政切入点的具体实施:切入点1:原料苯丙酮是易燃易爆品,亦属易制毒化学品,树立安全意识。①教师课前发布学习指南和任务单,要求学生查阅苯丙酮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列出苯丙酮存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②在任务引入环节,教师展示学生所查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原料苯丙酮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强调MSDS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切入点2:“催化氢化法”还原工艺涉及高压操作和易爆氢气的使用,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①在评价“催化氢化法”还原时,播放“2018年扬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氢化炉爆炸事故”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事故发生的原因。②学生明确催化氢化工艺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认识到规范化操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在安全生产面前,人人都是主角。切入点3:以评价“催化氢化法”还原的优缺点为切入点,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①在评价催化氢化法还原时,指导学生列出催化氢化法还原的优点,明确该方法还原能力强。②指导学生列出催化氢化法还原的缺点,如对反应设备要求高、不安全、选择性差等因素。③教师列举工业上采用催化氢化法的诸多成功案例,如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的合成、非那西汀的合成等,引导学生用辨证思维看待事物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也可以为人类造福。切入点4:LiAlH4遇水会发生强爆炸,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①在设计α-苯丙醇合成路线时,要求学生查阅LiAlH4的MSDS,明确LiAlH4还原剂具有遇水会发生强爆炸的特性。②播放视频,介绍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原因调查结果及损失。③师生讨论,再次明确MSDS对安全生产和安全仓储的重要性。从业人员对危险有机物要有安全责任意识,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仓库管理条例》进行存放和管理。切入点5:以还原剂硼氢化盐家族的发展,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①在评价硼氢化钠还原醛酮羰基时,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硼氢化盐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及在工业生产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如以氨基酸为原料生产氨基醇。②学生讨论还原剂硼氢化盐的创新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③教师号召学生积极加入专业教师的科研社团,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创新能力。切入点6:介绍克莱门森的生平与贡献,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①在评价“克莱门森还原法”时,播放音频“科学家克莱门森生平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克莱门森对世界化学做出的贡献。②学生从音频资源中提炼1-2处克莱门森身上所体现的值得学习的品质。③教师汇总,归纳。切入点7:介绍“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的发现过程,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①在评价“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时,教师图片展示“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发展的三个阶段,感受该反应历经三代科学家执着探索才得以完善。②教师讲故事,介绍黄鸣龙先生发现“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法”的趣闻。③师生讨论,明确黄鸣龙先生对该反应的发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本身的敬业与执着,是偶然中的必然。切入点8: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有机反应为切入点,激发使命担当,树立家国情怀。①课后学生查阅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有机反应。②学生在查阅过程中会发现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有机反应非常少,感受到我国在世界有机化学领域的薄弱,写出感想,树立强国志向。

3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后续“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学团队将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丰富思政案例资源,建立“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共享案例库;(2)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配套微课及MOOC中,进一步完善课程的线上思政教学;(3)将课程配套思政资源以二维码形式嵌入教材,让思政育人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步反映到教材中,全面落实“三全育人”。(4)优化课程育人效果的考核评价点,注重过程性评价,以促进最佳教学和育人效果的实现。

作者:陈绘如 张文雯 邱玉华 祁秀秀 秦海芳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