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马院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马院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运用

摘要:“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过程之中,是贯彻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院)身为思政教育的先锋队,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必定要在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自身重要性和价值。当前,“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思政专业队伍稀缺、专业院系推进困难等。因此,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就必须由高校牵头,马院为主,为其他各专业学院打造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关键词:马院;课程思政;作用;路径

1马院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性

1.1思政专业队伍稀缺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的关键就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其关键因素。高校开设的课程中,思政课教师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将专业课教育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精准融合,同时回应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所反馈的实质需要,潜移默化的完成对学生专业课以及思想教育,是确保高校思政常态化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多数高校在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建设上,尤其是各专业领域中思政因素在各专业领域的渗透上还有待突破。其师资队伍思政教育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从而无法充分调动各个专业老师进行思政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系列问题逐渐成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和推进的关键问题。大部分高校还没有这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化的课程思政相关教育教学培训,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培育,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为目的的教育教学仍难以落实。主要原因莫过于,思政课教师个人素养应当持续性提升,传统教学模式的导向性较大,忽视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之间的结合,窄化了专业科研结合思政因素的通道,难免出现学科与思政“难”融入的问题。思政教学融入涉及范围不足,专业课授课的同时加入思政教育,奈何思政能力不足,也未能真正理解“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真正含义,导致不能很好地从专业课中挖掘思政元素与资源,从而无法隐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2专业院系推进困难

以各大院校工科专业为例。工科专业学习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思政内容与课程评价中几乎没有纳入思想政治元素,思政评价体系也不在其中,长久之计导致专业课教师实施思政育人动力不足,学生缺乏积极性,对人文科学知识的认知和思政教育的认知浅薄,悖离了立德树人德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弱化了思政育人的教学原则。教学与学科之间过于保守,学科与学生之间内外联动性不强,很难形成思政合力,也就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状,学科之间也呈现出孤岛化弊端。因此,对于专业院系思政教育推进困难,从根本上要完备课程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思政学习兴趣;科学设置教学制度,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思政教学,建立学科之间的渗透;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教育内容设计上的体现,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各学科中,避免思政课教学的边缘化,以及思政课与其他课程脱节现象的出现。

1.3马院拥有专业队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教师、学生学习思想理论的主阵地,必须把思政课教学摆在最关键的位置,持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马院重点支持人才引进,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保证马院的师资力量建设。马院的特殊政治属性也造就了马院教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鲜明的政治底色,正确的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在思政课教学上,马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政治思想觉悟方面。在教学过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可将理论知识层面融入其他专业学科,渗透到各个专业领域,同时也避免“两张皮”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思政教学认知与实践在一定程度悖离。因此,思政课的教学是马院的根本所在,马院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者理应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发挥作用。所以,马院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者理应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发挥作用。

2马院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2.1强化立德树人意识

“课程思政”理念旨在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将传道授业解惑有机结合。首先,加强高校非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贯穿与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之中,并且在各类学术活动中更多地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主题。其次,定期请用高校思政专业教师来举办讲座,要让非思政教师打破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打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深,相关理论素养不够的困境。使非思政教师做到以理论为武装,真学马克思主义,以问题为导向,真懂马克思主义,以教学为检验,真信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体悟,真用马克思主义。

2.2融入思政教学元素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系统化方向、系统化理念,总结之前的教学规律,从而建立适合个人自身特点得思政教学体系。协助非思政教师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贯穿思政教育这一主线,加大思政课教学的力度,引导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调动积极性。结合课程思政的办学目标,推进加快建设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改革,激发思政教学活力,专业理论,道德伦理等学科与课堂活动的融合,也比避免了“两张皮”的现象。专业课教师则需要在日常专业知识授课的同时,在思政教师的帮助下,尽可能融入思政内容。加快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型改革,专业课与思政的融合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辩证性的原则。专业学科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由表及里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但各个学科之间是有联系,辩证统一的。这就要求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中既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体性,统筹兼顾;也要注重其之间的层次性,灵活衔接。换句话说,学科与思政的融合是在学习其他学科中融入思政元素,像血液与肉体的关系。如果只是停留在刻意的学思政的阶段,就有囫囵吞枣的意思了。

2.3指导专业教师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得一个大难点就在于,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以及院与院、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动性。马院在其中就需要扮演融合剂,马院与其他学院之间实现合作联动。与此同时不断优化提升师资质态,增强学科的科研实力,提升马院课程质量,创新课程教学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中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上积极配合其他非思政教师,马院教师定期开设专题活动,邀请各老师专家进行思想的碰撞,不断交流学习。合作联动机制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从而探索非思政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的开展形式。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创新思想整理理论课题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完善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要对非思政老师进行必要的培训,要使他们搞清楚课程思政要干什么,怎么干,同时要如何与其专业课相融合,从而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针对性、融合性,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的品德素养,筑牢爱国主义根基。

3马院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

3.1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校党委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先一公里”,既要主动有作为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其宏观谋划功能。不仅要注重党对高校办学工作的全面领导,还要将思想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校党委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把握大方向,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思政人才队伍,在顶层设计上总揽全局,注重统筹推进的同时强化日常教学部署。学院党委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扮演重要的“中间节点”,不仅要担起主体责任,还要将学校党委的决策贯彻落实到位,带领激励党支部发挥作用,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从而向院党支部延伸。党支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高校需探索支部建设推动促进中心工作的做法,从而使党支部成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强大力量和最后壁垒。

3.2推进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

高校专业学科授课教师“课程思政”不足的突出表现是课程思政的意识薄弱,导致思政教学能力弱等问题。因而需要从高校内部着手,加强各学院之间的沟通。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发挥先锋和主导作用,积极配合各个学院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身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科班出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拥有大批政治立场稳定、思想价值具有引领性的教师队伍,这对非思政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有着极大的助力。同时协助非思政教师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合作又互相作用,从二者之间的联系上看,无论是专业课教师也好,思政教师也罢,都是以教师育人为主要目的,都有身为教师的职责,无非是分工不同,侧重点不同。

3.3建立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不是单一的某一门专业课,也不是某一门课程、某项活动,而是整个高校所有学院所有教师的集体统一行动,需要将思政教学思维融入各类课程体系之中。首先,高校必须打造一套可协同联动的合作课程育人体系。众所周知,高校的各类课程都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各类课程都或多或少的含有一定量的育人资源,需要做的就是将各类课程的育人因素与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不仅学院与学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皆形成协同效应。其次,高校应当建立起融会贯通的课程思政体系。尽管各类课程所归属领域不同,所涵盖的知识内容不同,但其共同点是都具有相应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的就是深度挖掘蕴含在不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交会交融、相辅相成,从而整合各类课程体系,将思政教学设计嵌入其中。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之路。这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的无可替代的效果和作用。当前世界波澜起伏,不仅在金融军事领域,文化领域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就要在这样的严峻时刻站出来,充分的利用自身优势,为推进思政教育教学建设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曾梦玲.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现状与提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3):137-139.

[2]黄闪闪.理工类高校“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探索[N].天津日报,2021-03-06(015).

[3]林于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际遇与创新路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6(02):54-57.

作者:李海涛 张道晟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