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高校落实培育时代新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作为研究切入点,从党建工作的工作形式、发展要求、方法创新等方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将特色教育融入党建与高校思政课堂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促进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
我国高校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要求的高校,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推动正确意识形态的养成,又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者工作的主要目标都是推动高校人才的培养,所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两项重要工作的融合发展、协同育人,能够加快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一、新时代构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重要性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学生党员队伍素养提高的现实基础
高校思政课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为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逐步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引导他们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了解和参与到政治生活中。高校党建工作主要是针对学生党员,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组织生活教育,让学生党员能够通过日常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会”等形式,强化政治意识,在党的理论指导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中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是互相促进、一脉相承的,学生通过思政课能够培养自身的基本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如果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理解偏差和学习不到位的问题,就会影响到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解决好学生轻理论学习重党员头衔的错误倾向问题,就必须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学生通过高校安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能够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方向,但是理论不经过实践是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高校党建主要是选拔优秀学生,要求他们不仅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相关理论政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上,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不仅增强了高校思政课堂的实操性,还建立了学生思政课学习的长效机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
1.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作性不强
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在党的理论基础指导下对学生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必须增强两者在协同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两者由于部门职能的不同,客观上影响了彼此的借鉴和交流。党建工作主要是在校组织部的组织下,对学生党员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夯实学生党员的理论基础,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而负责学生党员教育的工作职责具体落实到了党支部书记,也就是学生辅导员的身上,他们大多数不是科班出身,容易存在理想信念薄弱、意识淡薄等问题。特别是部分辅导员主要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缺乏时间了解党建工作,认为党建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认真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在学工部的组织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仅局限于课堂,缺少对学生进行系统化认识与了解,也很少参与到党建工作中。这样,就造成理论与实践不能实现融合发展的窘迫局面。
2.学生对待思政课的态度不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构成,部分学生对这类课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并有逃课的行为。在现阶段,很多学生入党的热情远高于参与思政学习。但是,就两者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而言,两者都是高校进行党的理论方针宣传的重要工作形式,不同点在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是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党建工作是针对学生党员开展的。这种“重参与入党,轻理论学习”的态度,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入党动机的纯洁性。因此,高校要探寻以党建工作为抓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模式的创新方式,坚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效作为入党考核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抓手。
3.教育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实现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教师就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思政教育拘泥于班级、限制在支部的局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高效互动性、快速传播性的特点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在2020年疫情期间广泛运用的雨课堂、腾讯课堂、MOOC等学习平台,既实现了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集约化、中心化、统一化,又拓展了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开展方式。
4.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
当前,一些高校仍然存在着重视教学效果、忽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倾向。从各高校发布在学校官网上的培养方案可以看出,部分高校将思政理论课安排在大一、大二,并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教学模式,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知识缺乏连贯性的问题。同时,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一些教师主要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积极性欠缺等问题。此外,部分高校在抓党建工作时,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例如,各级党委在开展“三会一课”的学习时,为了节约时间,仅把读文件看作是学习,并没有做到真正领悟和融会贯通。这样,就造成部分学生党员党性不强、纪律水平不高、理论学习能力弱等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合作
(1)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认识。高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人,两者应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经常进行沟通交流,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并建立长效机制。同时,高校党委要统筹好教工部和学工部的工作,让教工部和学工部密切配合。在学习模式上,党委要同思政教师共同制定专题,将专题学习从思政课堂延伸到党建工作中去,让学生做到理论学习有延续,思想境界有提高。特别是当前要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等重要理论成果进行专题教学,让学生在学通弄懂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持续发力,进而实现思政课堂和党建教育深度融合。要引导学生、学生党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2)以制度建设促融合发展。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就需要高校党委在体制机制的层面上做文章,并将制度建设作为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辅导员作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攻手,承担着“三辅三主六导四员”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党委在制定辅导员人事考核指标时,应增加对党建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项目,并且要重视对这部分指标的考查,以此来激励辅导员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端正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认识
高校要端正学生对思政课堂学习的态度,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第一,要在课堂考核机制上创新。除了高校要求的每学期三次课堂点名以外,思政课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安排不同的专题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方式能实现对受教育对象的细化,提高思政教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让学生在这种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第二,建立专属档案。每个学院在发展学生党员的时候,可以为每个入党申请人建立专属的学习档案,其中除了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外,更多的要关注学生在思政理论课课堂的表现,并让思政课教师参与到这个学习档案的评价中,将这一要素作为考核该生是否准备成为一名积极分子的重要指标。
3.落实高校党建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
党建活动是丰富学生党员政治生活的重要抓手,高校要不断结合党建工作的需要,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党建活动。这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使其积极参与到党建活动中,又能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境界,提高其党性修养。高校还要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如在开展“三会一课”工作时,不要拘泥于文件精神的宣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党员结合文件精神谈谈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将文件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高度上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此外,党支部书记与思政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党员中,在了解他们基本学习生活情况的同时,表达出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要把毛泽东同志在三湾改编时期形成的支部优秀品质传承下去,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党支部获取帮助。还可以通过一些特色活动,如开展一些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深化支部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的认同感,也能让其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进而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意识。
4.用互联网引领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3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比为26.9%,在所有人群中居于最高位。这不仅意味着信息化成果已经迅速普及到当代学生之中,并且成为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推手。特别是在智能手机以及5G网络出现后,各种短视频平台迅猛发展,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新的工作平台。因此,高校要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更新及时等特点,积极传播党的理论观点。高校还要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利用喜闻学生乐见的事例进行荣辱观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除此之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以往单方面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当下学生喜爱的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挖掘热点案例,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使学生增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作者:叶小铜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