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思想政治下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内在关系,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指向,在此基础上,努力探寻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路径
1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内在耦合
1.1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注重在思想和精神上树立和培养正确的观念和品德,并强调在实践中进行表现和提升,它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过程,也体现了要遵循教育对象心理发展和形成的规律,涵盖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是思想教育和心理力教育的整合结果。而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注重养成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心态素质,充分发挥积极心理潜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影响下,保证大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共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两者都具有一致的培养目标,都强调培养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思想内涵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1.2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思想立足点
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相互联系。其中适应社会的积极心态直接体现为学生的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以及行为选择,这些外显的认知、情绪、价值与行为的表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学生的思想意识,也直接反映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呈现的心理品质。在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在思想认识、政治觉悟、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心态培育与行为养成等多个层面为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立足点,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积极心态培育和养成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积极社会心态培育中的促进和催化作用。
1.3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心理载体和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促进人形成健康的心态,通过对教育对象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是通过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认知、良好的意志品质、乐观豁达的处世方式。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可以有效预防不良心态的产生,增强大学生面对各种环境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保证心理态度、认知情绪、意志品质的良性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中的价值指引
2.1认识与转化:提高认知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内容和功能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认知心态,认识功能也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它能够“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从而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健康、正向的认知取向,往往能够促进和推动社会健康心态的发展;错误、偏激的认知取向则阻碍和影响社会健康心态的发展和方向。具体来说,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具体目标,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充分挖掘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和价值意蕴,从而提升思想认知、价值认知和行为认知,帮助在复杂多样的环境和价值抉择中注意甄别、抓住重点、把握本质。
2.2调节与激励:调控情绪状态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调节功能,就是“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进行人的情绪调控、心理调适和人际关系调整,从而达到提高人的想觉悟、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目的,保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和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和改善,当前环境下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和发展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面临挑战,同时也迎来机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调节、激励等方式,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心理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发挥自身润滑剂和减压阀的作用,构建心理疏导和帮扶机制和平台,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问题。
2.3育人与导向:规范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和导向功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规范合理的社会行为,从而帮助实现积极社会心态对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格培育、人性提升和精神建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为正确社会价值观的传导与内化提供人格基础。并且这种社会人格一定是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健全人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约束规范行为的功能,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并认同社会规范,让学生在选择中自觉摒弃不健康、消极的社会心态和行为倾向,认同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和谐稳定、向上向善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实现路径
3.1加强机制建设,保障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长效推进
为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树立奋进、担当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发挥制度培育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心态的优越性,促进学生社会心态发展呈积极健康态势。以管理机制、预警机制、评估机制为核心的机制建设,是贯彻和落实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保障,是促进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发展的生命机制。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目标定位,明确培育目的,针对性进行教育,发挥管理育人作用。二是建立预警机制,对大学生心态进行及时监管和警示,出现不良心态及时介入、干预和矫正,帮助学生自我规划和发展。三是健全评估机制,从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情绪、社会意志、价值判断等方面评估培育反馈效果,以此切实提高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有效性。
3.2建设有效平台,统筹各类教育资源
建构和完善工作体系,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教育载体,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社会心态,是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过程的保障体系。以思想政治等理论课为载体,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结合时代热点,从各类社会现实入手,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知、选择和评判能力,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和锻炼平台,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贴近学生生活,避免空洞、抽象的说教。二是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新型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和互动交流教学为主,注重发挥大学生在的主动作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发挥网络文化的载体作用,整合、利用各类文化与网络资源,发挥大数据促进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发真的作用。
3.3夯实队伍建设,促进家、校、社的教育合力形成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将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任务落实到全员中去。以高校为主要阵地,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为中间教育师资,包括高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和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的人员等,这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的中间力量。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员以更加负责的认真的态度从事学生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评比和考核,将教师的道德品质表现、思想教育工作成果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作为考核的参考标准。其次,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和互动,打通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联合路径。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和孩子积极互动交流,巩固亲子关系;在学校生活中,面对学生的社会心态,高校工作者要制定科学的专业的、具体性的培育计划,顶气门开展教育工作,加强人文关怀。
4结语
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校园建筑、基础设施和其他的校园物质文化,是以客观存在方式影响学生的发展,比如举办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游园活动等,多方面、多方法的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物质,对学校有全面认识,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措施;校园校风、教风、学风等对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格修养,师生的人际关系和学校精神、价值观念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社会心态建立的必要措施。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交流活动、学术研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文艺比赛活动等活动,对挖掘和开发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有重要意义。此外,重视当前社会媒体环境对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营造多元的、健康的媒体传播环境,引导学生用理性的、思考的方式看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去向。
作者:林旭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