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时代下,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运用新媒体更好的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服务,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心里,润物无声,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许昌学院“红色小课堂”红色文化网络育人品牌为例,积极探索新媒体在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教育;网络育人;红色文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师与大学生之前的沟通交流机制,探索思政工作新路径,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教育模式单一,教育手段固化。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广阔,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被动灌输,而是主动汲取。传统思政教育则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知识实践运用关注较少,很难发现学生自身知识的所需。再有思政课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慢,很少创新授课方法,学生听课兴趣低,使大学生思政教育成为学生们认为的一种口号和形式。
(二)情感交流少,缺乏沟通交流。与人情感交流是每个人必须的社会需求之一,大学生情感丰富但不稳定,学习生活中如遇困难难题,迫切需要与人沟通交流获得精神慰藉和情感寄托。但传统思政教育多以集体授课、集中班会和辅导员谈话形式展开,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政策理论宣讲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内容刻板,缺少有效沟通,不重视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情感体验,长此大学生就会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抵触。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效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契机
(一)符合时代需要,提升思政教育的感召力。新媒体时代,运用新媒体手段已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相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新媒体的沟通交流方式更加生活化具体化,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网络语言和网络表情更能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使师生关系更趋于平等,学生敢于面对老师袒露心声,减低心理压力,减少抵触情绪,有益于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思政工作,使思政工作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
(二)创新引导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传播力。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大互动功能,并积极运用于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从“灌输式”的工作方式向“主动式”转变,使学生们能主动的表达自我情感。当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手指族”,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已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新媒体正是借助互联网的传播能力,将思政教育与各类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官方平台进行传播,拓宽传播渠道,提高传播速度,扩大影响范围,提升思政教育传播力。
(三)开启多元模式,提升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轻松快捷的获取多元化信息,包括通过微信、微博、QQ等渠道。寓教于乐的渗透式教育使学生获取思政教育知识更加便利,学习更为高效。要运用多元化的手段,把高效思政教育发展成为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理论实践完美统一的教育新形态。
三、弘扬网络文化正能量,打造网络文化新品牌
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相关品牌活动开展相对较少,内容空洞单一,多流于形式,不能够贴近大学生的活动。许昌学院“红色小课堂”以当代大学生独特的视角,从青年人的实际文化需求出发,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运用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通过拍摄校园红色文化网络小视频,增强校园网络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一)积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遵循。”高校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是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方面和有效途径,当前,校园网络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红色文化建设意识不强;氛围不浓;手段和形式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不能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实践体验等问题。如何营造校园网络红色文化氛围,创新内容和载体,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红色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做到三结合。“红色小课堂”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宣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理念,以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自拍为主要形式,拍摄制作成红色题材系列小视频,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宣传,与当下青年文化需求相结合、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实现青年诉求相结合,更好地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增强校园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1.与当下青年文化需求相结合校园红色文化要想得到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就需要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喜欢自拍、摄影、上网、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方式,针对这一现象,“红色小课堂”以“抓住青年文化需求,紧扣时代主题”为中心,结合自媒体时代的特点,顺应青年大学生的文化需求趋势,通过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自拍制作完成系列微党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讲解最新理论、时政要闻,讲述身边故事,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使校园网络红色文化活动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从而吸引广大青年参与,进一步激发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生机活力,形成主题突出、上下联动、富有实效的教育体系。2.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红色小课堂”将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既可以让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又可以通过实践检验专业学习的效果。结合文史与传媒学院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色。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主要负责剧本创作、文字编写等方面的工作;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负责拍摄和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工作;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负责出镜、主持和配音等方面的工作。四个专业统筹协作,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让学生在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思想境界,提高综合素质。3.与实现青年诉求相结合学生理想信念意识不强,与红色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死板不无关系。当下,青年大学生有积极性、有热情,也很有才华,但他们很多时候无法展示,迫切渴望被认同。针对这一情况,“红色小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使每个学生党员感觉到自己发挥的作用和担负的责任,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将学生的作品和成果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及时传递到全体学生中,让更多的人听到、看到,进一步发挥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的示范带动效应,充分展示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实践成效,既扩大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范围,也提高了青年学生的认同感。
(三)明确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未来。“红色小课堂”项目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红色放映厅”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以“思想政治引导”为核心,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个体教育和普遍教育”相结合,把“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体系。1.“红色小课堂”项目实施情况“红色小课堂”活动囊括了7名优秀辅导员、34名优秀学生,其中学生干部29名、学生党员11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9名。着眼于当下时政热点和学生的焦点问题,每月录制一期红色主题微视频,每期3分钟左右,实现了1500余名学生的全员覆盖。活动至今,共外出拍摄专题节目10次,录制21期系列微党课,微信阅读点击量3000余次,抖音观看点击量已突破36万,其中第二期单期浏览量突破10万。2019年暑期,团队奔赴河南省禹州市方山镇,与方山镇人民政府签订文化宣传协议,为其拍摄红色文化旅游宣传片。拍摄期间,许昌市团委书记何东亚、禹州市委副书记陈涛等领导视察并慰问团队,给予高度评价。团队事迹多次被河南共青团、许昌电视台、许昌学院、精彩禹州等相关官方媒体报道。2.“红色小课堂”未来规划未来,《红色小课堂》要继续走高校思政教育红色文化育人品牌之路,通过形式多样、与时俱进、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红色文化短视频,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拍摄进度:根据当下时政热点并结合同学们的身边事,每月拍摄制作完成1期,一年计划完成12期。(2)表现形式:表现形式还有待于深挖和创新,例如走出校园到红色革命纪念地进行取景,或者加入同学们的表演与演绎,还有邀请学校优秀老师出境演出等等,同时参考双一流高校好的做法等。(3)宣传方面:目前的宣传渠道还不够多不够广,接下来通过今日校园、许愿表白墙订阅号、抖音、火山小视频等进行大量宣传,也可以寻求学校层面更高的帮助宣传,同时联系官方认证网络大V进行转发宣传等。(4)资金方面:①在视频暂停或结束界面设置广告位。②开发线下附属文化周边产品,例如,公仔、T恤等。③如有校外与社会媒体转载,可收纳一定版权费与服务费。以上所获得的资金收入,既能满足日常拍摄花销,又能发放人员劳务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善用新媒体的技术和手段,重视高校网络文化氛围培养,创新建设高校思政网络文化品牌,发挥品牌优势,掌握网络思政中话语权和主动权,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心里,润物无声。
作者:张姗姗 单位: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