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手机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移动终端以及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入融合,手机新媒体不仅代表着技术的更新,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条件与思维方式。高职院校作为文化传播以及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面对来自手机新媒体的信息冲击,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能够合理利用新媒体终端信息传播的优势,并直面挑战,探寻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新方法。
【关键词】手机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互联网科技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手机也成为了当下大学生都在使用的新型信息媒介。手机新媒体的快速信息流更新速度,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诉求,同时伴随着手机新媒体诞生的新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要能够与时俱进,进行教学和引导方式的改进,利用手机新媒体的优势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让手机新媒体能够为思政教育服务,帮助大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手机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手机新媒体是一种依赖手机终端存在的新媒体展现形式,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而存在,是在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体类型基础之上发展出的新型媒体形态。手机新媒体需要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支持,在无线通信网、互联网等渠道的支持下,以手机终端为展现平台,为使用者提供学习、娱乐等内容的传播以及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以及平等性。由于传统媒体并不具备实时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所以受众在传统媒体中并不具备很强的信息话语权,媒体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新媒体则相反,受众不仅可以和媒体互动,也可以和其他受众沟通,受众真正实现了和媒体的平等[1]。同时,新媒体也具有更强的即时性以及开放性,传统的媒体在信息内容制作以及反馈上都需要更长的时间,而新媒体的则更有实效性,同时开放性的特征也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了信息的和接收、处理的过程中。新媒体也具有多元性与个体性,多元性指的是受众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中感受到多元信息的展现形式,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信息形式的选择,新媒体更注重个性化的行为。
二、手机新媒体所具备的时代优势
(一)能够快速传播高校教育改革思想
手机在媒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只是由于手机具备其他媒体设备所不具备的优势:轻便、体积小、操作方便、使用快捷,像电脑、电视等,都具有局限性,手机运用合理的数字技术以及广泛的传播速度,能够便于大学生实时获取有用信息,为大众提供了便利。手机可以聊天、学习、获取知识。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两者相融合,促进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作为时展的产物,学校应该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将这些捷径作为思想政治传播的核心,使其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能够快速、高效地促进高职院校的政治思想教育。
(二)推动高校教育思想改革发展
手机作为时展的产物,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能够使其在多个社交平台进行传播。所以,高职院校就可以根据手机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途径进行转换,提高学生对实时新闻的关注度。由此可知,手机新媒体能够快速地将思想政治更快的传播出去,并且能够提升思想政治的影响范围,帮助学生全方位、多形式的学习思想政治,促进我国高校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手机新媒体能够覆盖高校思想政治改革全面发展
通过手机的传播,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极大地发挥了手机的重要性。由此可知,通过手机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由于手机特点,其学生学习情况难以受控制,难以达到教育改革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教师做好控制工作,提高手机对学生的作用。
(四)手机新媒体提升学习与学生之间的粘度
传播速度快、接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成本低、信息量大是我国手机新媒体的主要特点,能够高效、快速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联合学生学习,加强师生沟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手机可以通过交互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手机能够多形式、多渠道的获取信息资源,并能够快速地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实现共赢。
三、手机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影响
(一)手机新媒体有利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手机新媒体具有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使用便捷的特点,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手机新媒体有着明显的优势所在,运用手机新媒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能够快速地将学校希望传达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快捷、准确地送达学生的手机端[2]。基于手机新媒体,高校可以构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增强和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互动性。
(二)手机新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
由于手机新媒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征,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迅速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通过手机终端表达想法[3]。正是基于手机新媒体的便捷性特征,学生更容易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在分享与讨论的过程中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三)手机新媒体拓展了学生视野
传统的教育受限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并没有完全打开,而手机新媒体基于网络环境存在,可以随时更新、随时传播,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快速掌握各种信息,打破思维的束缚,进而学生的思考方式也会有所转变,利于发展个体的创造性思维。
(四)手机新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群体社会责任意识
学生基于手机新媒体能够对当下发生的重大社会事务以及身边事进行观点的分享,每一个人只要拥有一步手机就可以成为新闻的者,同时自身也可以成为重大事件的评论者。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为社会的重要一份子,身上担负着关键的责任,对于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认知来说,手机新媒体的存在大有裨益。
四、手机新媒体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手机新媒体可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层面进行负面引导
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快速性以及相关法律并没有完全健全,各种各样的理论以及观点实际上是真假难辨的,大学期间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正确引导的话容易迷失方向[4]。所以,在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要考虑到手机新媒体的特征,教师要基于当下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做出快速反应,避免学生受到负面信息的引导。
(二)手机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者的所掌握的信息是更多的,而现在的环境中,受教育者也拥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思政教育者原本存在的权威性优势受到了削减,这一问题也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五、手机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从教育对象入手,引导学生在手机新媒体环境中学会自我教育
手机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是教学的挑战所在。高校要能够认识到手机新媒体的优势所在,让学生能够以新媒体为切入点,认知到思政教育学习的过程中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在新媒体的便利环境之下学生要能够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正确利用手机新媒体[4]。对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新媒体的正面引导,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观,抵御负面思想的侵蚀,并增强判断力以及审美趣味。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法律以及传媒道德的教育,让学生在使用手机新媒体的过程中为自身的言论负责,既要知法守法,也要自觉维护网络的秩序。第三,要培养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自律能力,虽然网络中的信息很多,但是学生要学会自律,不能沉迷于网络,让网络占据了学习的时间影响前程。
(二)从工作方法入手,探索手机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开展的新方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变,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学会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对此,思政教育工作者们首先要能够主动适应媒体传播的特点,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思政教学中的核心,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诉求、尊重个体,而不是一味的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课程以及方式的安排,要能够用趣味性和吸引力强的内容传播方式,吸引学生加入到思政学习的过程中[5]。在教学方法上也要不断的革新,借助新媒体以及视频播放图片影视资料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加入课堂讨论、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们也要改进沟通的方式,将原本座谈会以及班级会议等方式转变为更加高效、渗透性强的沟通方法。例如,思政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开设新媒体虚拟社区,运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互动,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三)联合经典国学与我国现代手机新媒体时代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变迁,古代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知行合一,但是手机新媒体下的学习更注重现代化、科技化,若将二者相结合,才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学,吸取古代人们的精髓,了解经典国学的思想政治,加强高校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喜爱,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时,教师要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顺应时代变化,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既要利用手机新媒体的优势,也要让学生抵御手机新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以及形式上不断地运用新媒体技术联动线上和线下,转变传统教学的生硬方法,以新媒体环境的带动力增强思政教育的效率以及质量,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思政层面的足够准备,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未来发展、提升个体全面素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手机网络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J].求知导刊,2017(6):13-14.
[2]李亚玲.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8):76-76.
[3]王青松.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调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7):316-317.
[4]许月红.高职院校学生手机新媒体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2):36-38.
[5]章彬.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J].赢未来,2017(2):23-24.
作者:李佳凝 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