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作为新时代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成果之一,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过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树立人类社会整体意识,而且在视野上具有人类发展全局意识。其理论成果通过教育课堂、师资队伍、校园活动等途径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人天整体的共存理念、人天整体的价值观念以及人天整体的责任担当,做时代新人。
【关键词】马克思;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根据
1.符合中国天下整体观的历史传统
我国古圣先贤对“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及周边民族共同发展希望与现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方法论不谋而合。其次,我们发现,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的“天下”情怀,我国提出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样体现出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推崇和秉持的和谐理念,可以说和谐理念是中华悠久文化的主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中国人精神层面对宇宙以及社会的认识。为此,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共同体思想深入融合进大学课堂和大学生头脑,这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具有天下情怀的历史要求。
2.符合中国人共同利益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蕴含中华文化“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国际观和社会观,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解决当今错综复杂国际问题的中国方案。以此为基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塑大学生对共同利益的理解,教育大学生要在人类整体利益基础上思考问题,这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具有兼济天下大思想大格局的必然要求。
3.符合中国的新发展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人是社会的人,也是自然的人,即是社会存在物,也是自然存在物,不是自然的对立面,更不是自然的主宰,人与自然和社会是完整的统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发展要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社会实践中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解、命运相系。投射到治国理政理念上就形成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新发展观。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应对了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困境给人们带来的思想困惑,扩充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内涵。为此,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教育学习,这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客观需要,也是培育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理论指导。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
1.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构建人天整体的共存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共存思想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思考如何维持生命、如何发展生命提供了基本理念和实现平台。所以,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很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中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彼此依存的整体共存理念,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教育,让大学生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自身看做是自然和社会整体中的一分子,从而将自身积极融入社会(社会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人人构建了这种整体共存的理念,才能实现以人为核心的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世界。
2.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形成人天整体的价值观念
共同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事物以及事物发展前景和道路的一种共同价值认同和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蕴涵着人心和善的人类共同道德取向,通过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是将人类共同追求的道德价值观念融人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材培育过程中,使大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一个人的价值是在他为所处的社会所做的贡献中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当一个人很好地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社会同进步,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的类本质特性,并形成日臻完善的高尚人格。
3.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人天整体的责任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蕴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天整体、命运与共的责任意识。要在大学生中树立这种责任感,首先要引导大学生理解这种责任意识所包含的内涵、任务。要通过当前中国内外政策的学习,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国家内政外交方面的具体体现,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社会荣辱感以及国际观念、世界眼光。其次,要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到当今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当中去,鼓励青年拒做“佛系”和“沉默的大多数”以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通过教育,使新时代大学生认同共同体价值与责任,唤起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公德心、公益心,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途径
1.加快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高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进入学生课堂体系,是对学生第一时间进行理论武装的主要渠道。因此,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起源、理论成型、理论实践、理论成果进行系统化梳理,在思政课程教材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进行系统解读,在思政课堂上全面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描述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基本特点,全面解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的初衷和实质是什么,以及深入解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历史价值,教育新时代大学生拥有全球及全人类视角和深邃的历史眼光。
2.强化能够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师资队伍培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一最新理论成果要转化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自觉,必须要借助于老师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只有拥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才能讲好这门课程。老师要做到在思想上自觉,自己先要拥有宽阔的视野和政治站位,才能将这一理论更好地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内容。所以要强化教师队伍的理论培训,理论学养的形成,及时提升教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水平和分析阐释能力。
3.丰富校园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体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实践的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教育引领作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推进班级。要举办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会,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教育氛围。要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通过校园橱窗、板报、电子屏、微信平台等传媒手段,广泛进行宣传。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要加强学校之间的国际交流。小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成果之一,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创新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养、丰富教育方法,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人天整体的共存理念、人天整体的价值观念、人天整体的责任担当,真正培育大学生建立人类命运共同思维,从而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宏大的国际格局和人类视野。
【参考文献】
[1]邹慧君.传统文化对政府软实力建.构的正能量初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2]张乾元,朱倩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袁张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
[4].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6.
作者:辛智广 辛熙恒 单位: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