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升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升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升路径

摘要:高校专业课教师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拥有特殊优势,而且这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责任。探讨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

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强调要深入挖掘各个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讲授专业知识时渗透思政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思想导读素养,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专业课教育中拥有充实的思政教育资源,并且具备专业能力教学以及思政教育两个层面的功能,是为大学生提供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是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掘专业教育中包含的道德以及思想内容,提升大学生心理体验,指引学生落实道德修养以及职业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专业课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面临着部分难题。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作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有序展开,持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提升专业课教师素养的现实需求

高校专业课教师不但要关爱学生,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魅力以及品格德行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还要承担起为社会发展培育人才的责任。因此,专业教师应强化自身文化素养以及道德素养,拥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热爱自身事业,具备奉献精神。同时,在专业课教学与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优秀的品格、德行以及认真的教学态度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进而为大学生提供准确的思想指引。当前部分专业教师对培育学生“三观”及思想行为认知不足,而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不但有助于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还能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专业课教师个人素质以及综合素养,使教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呈现出更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及稳重的教学风格,提升教师专业教育语言的精确性[1]。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不仅是提升专业教师素养的现实需求,还是优化专业课教学成效的有效路径。

2.顺应思政教育新形势的实际需求

近几年,各国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研究日益增加,提倡思政教育应开发课堂外的领域,增加培育学生思想、品格以及德行等优秀素质的路径。专业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接触最多的教育。同时,专业课的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以及学生能力提升的引导者,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同时,教师应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无形地感染大学生的思想以及品质,强化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避免在专业教学时,对大学生实施说服式教育。通过思政教育的渗透,使大学生接受更全面的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养成优秀的德行、品格,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顺应思政教育新形势的实际需求。

3.有助于完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政教学一直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主,其教学目标清晰,但近年来,这一教学形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针对教育内容而言,传统的思政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培育。针对教学手段而言,教师简单的讲授以及注入式教学对师生交流以及互动产生消极影响。针对教学成效而言,传统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以及道德行为影响不足,大学生较易忽视和遗忘思政教育内容。而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时,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及理念,有效弥补了传统思政教育体系的不足。同时,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与专业课程有较多的接触,并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因此,专业教师进行多样化的思政教育,不但对学生行为、品格以及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还有助于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4.是贯彻教育方针的有效路径

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持续保持高度重视,在我国相关法律文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执行法律规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与道德教育以及法治教育。思政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处理社会问题以及矛盾具有重要价值。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责任,专业课教师是高等院校德育塑人的主要力量,在思想、行为以及情绪多方面均对大学生具有无形的影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持续并坚定地将正确的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我国一直倡导文明社会建设,重视培育学生拥有理想、文化、道德以及纪律。高校思政教育是贯彻这一教育方针的重要路径,而专业课教师融合思政教育传授大学生知识,有利于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优秀的品德和行为,培育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1.高校管理体系完善度不足

部分高校在管理体系中面临着一定的难题,主要表现为管理体系以及评价机制完善度不足。这一现状,对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学评价触及多方面要素、目标以及流程,是保障教学成效的有效路径。当前,多数高校侧重于课程专业能力教学层面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评价,对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成效与目标没有精确评价。虽然高校针对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制定了相应的原则,但缺少数据评价标准。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作为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对专业课思政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2]。由于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学评价中缺少思政教学评价,导致专业课教师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的讲授,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专业课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成效产生负面影响。

2.专业课教师缺失职业道德感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发自身第二职业,注重自身利益,对学校的教育工作重视度不足,致使当前高校专业课教育中呈现出教师职业道德感缺失的问题。部分教师甚至为自身利益忽略自身责任以及道德。主要体现在时间观念不足,上课迟到,并且由于第二职业的影响,教师随意调课,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以及监督考试过程中缺乏认真的态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前16%的专业课教师以身作则意识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接电话、讲脏话以及穿着打扮不符合教师身份等,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无形的消极影响。此外,部分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存在消极怠工思想,教学积极性较低,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成果造成消极影响。

3.高校对专业课思政教育缺乏重视度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对思政教育缺乏重视度,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价值认知不足。部分教师侧重于专业课教学,忽略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没有贯彻教书育人观念。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专业课教师,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科研工作,轻视大学生思政教育。在课余时间,教师重视提升自身专业教育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导致教师逐渐忽视思政教育的价值以及意义。除此之外,部分专业课教师将讲授专业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对思政教育重视不够。专业课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但与学生并不熟悉,导致教师在课上以及课下无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以及培育学生优秀的品行。因此,当前高校专业课堂中呈现出专业知识教学的单一形式。

4.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认知偏差

首先,部分专业课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高校普遍面临着偏重专业能力培育,轻视学生素养教育的问题。近年来,专业课教师致力于专业型人才的培育。这一教学理念,导致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教师认为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育是教学核心,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以及辅导员的工作和责任。甚至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课程可有可无,在专业课堂中为学生灌输消极思想,对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反向影响。同时,忽略指引大学生品格以及正确政治思想,致使高校专业课的思政教学无法有序开展。其次,多数专业课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较为深厚,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理念了解相对薄弱,导致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无法将思政教育完美地融入到专业知识教育中,限制了高校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发展。因此,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认知偏差,对思政教育的开展造成阻碍。

三、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路径

1.健全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

健全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有效参与是优化思政教育成效的关键。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涉及内容广泛、教学任务重、教育责任大以及教育成果收效缓慢等特征,致使多数专业课教师实施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不足。因此,高校应针对这一现状,及时健全激励机制与教学评价体系,呼吁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思政教育中。首先,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不仅要重视专业课渗透思政教育的过程,还应重视思政教育成效。将思政教学资源在专业课教育中的开拓与落实成效作为评定教师教育水准的指标之一。其次,在健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激励制度。构建完善的奖惩体制,重视物质奖励以及精神奖励的融通。在专业课教学团队中,择选优秀的思政教育教师。通过这一方式,激励其他教师积极进行思政教育,构建优质的思政教育文化氛围[3]。

2.提升专业课教师职业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专业课教师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明晰方向,在专业课教育中贯彻思政教育。这需要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能力,还应拥有较高的责任感以及较强职业素养,并且将大学生的实际利益居于首要位置。在课堂中,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专业课堂中,对时间观念较弱以及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还应反思自身教学水准、方法以及内容等,并通过相应对策予以解决。在优化专业课中思政教育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专业课教师应用积极、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教学活动,坚定自身信念,建立强烈的职业责任心以及使命感,积极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4]。

3.采用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手段

当今大学生个性化较强,对价值观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对学生的思想现状深入了解,制定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方式。对“三观”正确的大学生,实施学术道德教育,指引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做人做事以及学习的方法。对于“三观”存在偏差的大学生,教师应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及课余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引导学生在遇到难题时,沉着以及理性地面对,保持自身正确的“三观”。同时,指引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大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觉悟。除此之外,对具有诚信层面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指引学生谨遵纪律,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品格、德行以及道德修养,进而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

4.强化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思想决定行为,拥有思想和精神才能有所行为。因而,高校应强化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融合专业教学的思想。专业课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精神文明的开发者。专业教师应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弘扬文明。因此,教师应增强自身对思政知识以及思想的认知,深入理解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以及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思政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体验。相关研究表明,部分专业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和专业课间没有直接联系,在教学中对思政教育重视度不足。因此,高校应针对教师的心理进行改善。例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思政教育学术研讨会,呼吁全体专业课教师主动参与。强化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学术研讨,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在教学中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思政教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专业课中,拥有充足的思政教学资源,是高校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路径,也是培育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丰富专业课教学方式及内容,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也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针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路径,深入分析了如何健全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提升专业课教师职业素养,采用针对性思政教育手段,强化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对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成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兵勇,齐宁,王雅静.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的蕴涵、价值与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14(7):98—101.

[2]刘华,刘浩东,赵颖.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77—278.

[3]王鑫,李秀芳.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的协作机制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83—86.

[4]张丽娜.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教育功能融合路径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31—32.

作者:张小寒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