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移动电话等移动媒体的出现更新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了解外部世界的最新发展。
(一)提高思政教育的魅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靠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方式。全媒体时代以来,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项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而且促进了学习者和讲师之间的互动。信息化教育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不断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二)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高等院校传统的思政教育,一般是老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这种模式下,当最新的意识形态信息从上级传递下来时,老师无法立即告知学生相关内容,只有到了上课时间才有机会向学生传达。而微信公众平台发送信息就不一样了。它不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一经发出,大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将信息推给周边朋友,进而提高了思政工作的粘度。高校思政工作者通过观看学生在公众号下的评论,可以实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再进行针对性的推送,充分做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消息是一直存在的,就算大学生没有在第一时间接收,事后再看也同样保证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提高了思政教育的转化率。(三)拉近了与大学生的距离。一是微信公众平台拉近了思政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距离。若是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述思政教育内容,大部分大学生对此一定是缺乏兴趣,觉得思想政治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了,不需要了解和学习。有了微信公众号之后,大学生可以在它的信息下面进行讨论,并联系到实际生活。二是拉近了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距离。微信是一个社交属性很强的平台。通过微信平台,相关工作者能够直接与学生在线上一同进行讨论。师生之间相互表达彼此真实的意见,老师还能在线上关心学生,增进了双方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塑造“人格化”思政官微。当代大学生都比较喜欢活泼一些的东西,不喜欢刻板的事物。他们最能接受新思想、新技术,也最容易被网络流行语言所吸引。高等院校开设一个思政教育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这个公众号制定一个适合年轻人的“公众形象”,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这个“公众形象”可以没有外貌特征,但是一定要有活泼明快的语言风格、敢于搞笑吐槽和贴近生活的文字能够提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推送台风消息时用“台风下的我瑟瑟发抖……”比“台风注意事项”得到的效果会更好。这种形式很好地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1]。利用这种形象在留言板块与粉丝亲密互动、线下开办实体宣传活动,让学生群体切实感受到这种“活生生”的媒体魅力,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舆论基础。(二)结合课堂和传统媒体。虽然新媒体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根深蒂固的课堂教学和传统媒体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全面否定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地,师生面对面教学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的自觉性。现代媒体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辅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应该把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互结合,发挥两者的优势。(三)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在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栏中设立带有思政色彩的优秀学生作品展示栏,可以选择思政理论课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演讲、辩论赛、PPT制作、微电影、模拟法庭、学生投稿等优秀学生作品。当学生打开公众号时,就会被这个栏目吸引,然后点进去看,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自发学习,最终使得思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四)引导学生理性发声。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自由不是绝对的。大学生还处于建立正确价值观的朦胧状态,学校思政部门起着很强的引导作用,其官方微信的本职工作自然也要做好。官方微信的评论区要建立一个严格的话语过滤制度,严格地过滤一些没有意义的、反人类的话语。思政工作人员要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组织活动章程,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三、结束语
总之,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高效的思政教育孕育了新的功能。学生和老师再也不只是课堂上的关系,而是课后也会联系的亦师亦友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兴趣。这种方式在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教育春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小问题。
参考文献:
[1]兰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对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2):159-16.
作者:徐绘 冯宏图 高莹 冯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