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党的报告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一些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全新的学生教育工作理念,采取新对策高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指导大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形成创新理念与价值观,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在报告中还对青年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新时代青年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新的时代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的任务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会议精神,深刻认识自身的责任并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承担起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精诚团结,采用新提法、新理念、新措施高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实际。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多维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多维度发展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我国及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多样化,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最能接受新思想,这就必然导致大学生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多维度发展,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变化,也要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革新步伐,才能清晰掌握大学生思想多维发展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应对新时代背景下日益变化的大学生思想及价值观[1]。
(二)新时代西式文化的冲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
西方思潮强势来袭这种现状,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历史性的挑战,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判断和思考。大学生勇于接受新事物,但大学生的心智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严格把关,帮助青年学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人的教育管理理念面临新挑战
报告提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出彩人生搭建舞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帮助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基本任务。高校青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主义中国,“合格的社会人”意味着生理成熟的自然人必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理念,拥有中华民族共同的社会心理,尊重并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且要让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学习社会规范、适应社会角色、形成社会人格,还要特别注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心理和情怀,向社会输送全面成熟、品行高尚的优秀青年[2]。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目标
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采用新理念催生的新对策,高效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目标。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报告中多次提到“中华文化”,这个表述更为准确,内涵更为丰富。中华文化有自己的根基,同时“兼容并蓄”,吸收外来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而形成。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准则,中国人艰苦奋斗、勤劳善良的品质,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实现对新技术、新事物、新文化的学习与消化吸收,并创造性地转换为自己的内在力量。因此在新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领会会议精神,在肩负新的教育使命的同时,更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育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二)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报效祖国奠基。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信念是支持人生的力量,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我们心中那一轮炽热的艳阳[4]。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引导大学生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以来,我们应当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基本思路,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基点,并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要根据多变的社会实际状况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方式方法。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应转向专业化和扩大化的方向发展。面对当前大学生的具体困难、具体压力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是阳光和充满正能量的,才有可能更好地帮助和服务于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传递正能量,做好学生服务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建设。
三、高效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还要采取一些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目标。要积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青年创新团队。
(一)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性格及心理特点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性格及心理特点,结合情感教育开展理论教学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教学对象逐渐发生变化,“00后”开始满18岁,逐渐走入大学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性格及心理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90后”不同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是学生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形成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涌向城市,这批孩子中曾经是留守儿童的比重增大了。“00后”在家庭中的情感缺失、教育缺失及自我意识的不健全,明显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或者自卑的心理。(二)社会环境不同。“00后”大学生出生并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其信仰呈现功利化的现象不可避免。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对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00后”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许多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使他们沉溺于网络而不思进取。这些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时俱进,结合情感教育加强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健全自身的人格。
(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性
网络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资源及网络文化多样化的特点,在给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快捷、内容丰富的服务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网络时展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融入日常工作中。然而,互联网的随意和自由的特点,使网络环境呈现出复杂的发展形态[5]。积极适应网络新环境,大力加强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尤为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三)家庭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的新对策
报告中提到几十个“心”字,比如初心、同心、信心、关心、核心、心连心……其中“齐心”这两个字值得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家庭、学校、社会是有机整体,我们在学校教育中绝对不能忽视与家庭和社会的协作。共同的民族使命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受到自己的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如同环境保护一样,人人有责,各尽其职。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工作就大错特错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是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立体式的影响渗透过程,我们要共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以尽可能实现更好的教育目标。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综上所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即积极倡导创新文化,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合格化、优秀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才有可能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才能带领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作者:邱? 王碧波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团委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