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泛娱乐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网络文化中出现的“泛娱乐化”表现为互联网娱乐信息的传播主体众多以及互联网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娱乐化。互联网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挑战,具体表现为:考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消解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降低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加强校园网络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寓教于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泛娱乐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10~19岁的网民占比19.6%,20~29的网民占比30.0%,是各个年龄段中网民人数最多的[1],我国网民中的大学生居多。2017年,文化娱乐产业进入全面繁荣期,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泛娱乐化现象愈发严重。泛娱乐化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娱乐化的内容和形式传播信息,给本不含或不应含有娱乐元素的事物赋予了娱乐属性,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对人的精神世界造成消极影响。
一、互联网泛娱乐化的状况
1.互联网娱乐信息的传播主体众多
传播主体处于信息传播的第一个环节,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因此,传播主体对传播内容的质量与数量、流量与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16年3月,企鹅智酷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联合了《微信影响力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为企业或机构的数量远超个人,72.7%的公众号运营主体为企业或组织机构。从具体的行业类别来看,文体、传媒、娱乐类企业占比最高,为27.8%,其次是服务业和IT、通信、互联网行业[2]。互联网娱乐信息传播主体的数量大且影响力强,这会使互联网信息向娱乐化的方向倾斜。
2.互联网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娱乐化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泛娱乐化的表现之一是互联网中有关经济、政治、社会的信息减少,而娱乐八卦等软性内容增多。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机构中,文体、传媒、娱乐类的占比最高,这些公众号每天向订阅者推送大量娱乐信息,导致互联网中的娱乐信息持续增加。此外,互联网中的很多娱乐信息都来源于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新闻的娱乐化解读,这不仅会破坏原有信息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而且会加剧互联网中的泛娱乐化现象。以“两会”为例,“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两会”中,人大代表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自己的职责,政协委员围绕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但是,一些互联网娱乐新闻的关注点大多是明星代表的衣着打扮,缺少对代表提案等相关内容的报道。从形式的角度来看,一些互联网新闻的标题看似新奇,充满娱乐性,但这样的标题其实是为了博眼球、吸引大众的注意。这些新闻的标题和正文常常是“货不对板”。
二、互联网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考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要有良好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就是教育者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核心,对教育者其他的素质起着支配决定的作用。”[3]目前,大学生普遍比较关注政治事件、社会事件以及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大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正确深刻解读这些事件和政策的能力,往往会出现理解错误和理解片面等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其进行正向的引导和教育。然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水平不高,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坚定信念和正确认知,未能及时准确地看出某些互联网娱乐信息背后暗含的政治意义及社会意义,因此无法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见,能否抵御互联网泛娱乐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的严峻考验。
2.消解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认为,大众文化会麻痹人的意识,使人产生虚假需要。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复制具有可能性,而利益的驱使又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复制出的文化工业产品具有标准化、程式化等特点,这样,原本富有趣味、个性、创造力的艺术作品就被标准化、程式化的文化工业产品所取代。互联网娱乐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互联网中,被复制出来的娱乐文化产品比比皆是,这些标准化、程式化的娱乐文化产品按照其固定的模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但对于受众来说,它们只不过是不断重复的复制品,不利于人们进行思考。互联网中这些标准化、程式化的娱乐文化产品消解了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麻痹了大学生的感觉和认知,使他们产生了思维惰性。
3.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
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基于爱国主义的政治观教育,基于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的人生观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当前,互联网娱乐信息中存在一些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内容,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及负面的“娱论”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地位,冲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互联网时代,西方敌对势力将其意识形态战略的重点放在网络空间,将资本主义价值观裹上娱乐的外衣,借“网络自由”之名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和体制,企图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大学生尚处在成长时期,他们的价值体系还未健全,长期被这些互联网娱乐信息包围,就很容易受娱乐信息中错误的价值观影响,导致自己思想混乱而陷入迷茫,甚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产生怀疑。
4.降低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选择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多采用课堂教学、课堂问答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形式上比较单一。而互联网中的娱乐新闻是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传播给受众的,相比之下,生动的娱乐新闻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但是,这些娱乐新闻中包含着很多负面信息,长期受这些外表生动的娱乐信息影响,大学生会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缺乏实际意义,是在浪费自己的娱乐时间,部分大学生甚至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玩手机、打游戏、看娱乐新闻,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大打折扣。
三、应对互联网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对策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学生讲授价值理念、理想信仰等,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观念。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十分必要。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学校的讲座、会议以及各种交流场合相互交换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见贤思齐,把锤炼道德品质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第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心理特征为出发点,以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为宗旨,选择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兴的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多样化教学。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当前,部分大学生受互联网泛娱乐化的影响,过分关注网络中的娱乐信息,这些娱乐信息中消极、错误的价值观念会侵蚀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陷入理想认知的困境。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首先,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高尚的道德追求,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其次,高校应鼓励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实践,多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将理想信念外化于行;第三,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在学校开展主题积极向上的班会、团日活动等,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3.加强校园网络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5]为营造绿色的校园网络环境,高校应重视校园网络安全,加强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的监管,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在校园网中强调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性,树立思想政治理论的权威性。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教育者应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自觉抵制网络娱乐新闻中的消极信息,恪守网络规范,维护网络秩序。
4.寓教于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常务副总裁史博恩曾说:“如果观众对你所传播的知识不感兴趣,那么没有任何人愿意去听你说任何事情。但是如果融入了娱乐因素,用娱乐化的方式和形式制作纪录片,将知识融入其中,观众在享受故事和娱乐盛餐的同时便已经不自觉地接受了你所要传播的意识。”[6]可见,娱乐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一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寓教于乐,辅助理论教学。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精神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闪闪的红星》《建国大业》《英雄儿女》等红色电影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作者:李小彤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