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述(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就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实施来说,其中包含诸多精神理念和价值思维,而这些实际上,正是茶文化体系的应用之处。茶文化机制中包含的精神元素和人文理念,都让整个茶文化的价值,实现全面展现。本文拟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推进中的具体要求认知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理解,从而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中茶文化的渗透与价值展现。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体系;价值体现
在时代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培养活动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无论是知识内容上的教学,还是精神理念的规范化引导等等,这些恰恰都是大学生培养体系全面创新的重要表现。客观上看,大学生培养活动是一项动态化活动,围绕大学生培养的各个细节,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优化,这莫过于对学生培养活动给与细节上的优化与完善。
1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推进中的具体要求认知
就当前大学生培养活动的具体实施诉求来说,其中需要诸多元素,无论是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还是相应的心态技巧等等,都需要从学生培养基础要求出发,丰富茶文化的具体应用思路,尤其是立足整个茶文化内涵所具有的诸多元素,进而为学生培养活动的合理有效开展奠定基础。结合大学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大学教学中,所具体包含的要求是知识技能教学与健康习惯引导之间的深度结合。在大学教学活动具体实施中,必须对其教学定位,形成突出认知,尤其是要注重立足大学教学中的多元要求,并以合理的形式,予以教学元素融入和教学品质提升,特别是通过精神理念的具体诠释和表达,从而让大学教育与学生培养形成成熟而全面的深化,当然,这也使得茶文化应用与大学教学活动开展,成为发展中的必然诉求。客观来看,在大学生培养活动中,其包含的内容也要围绕教学要求具体实施,因此,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除了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学生自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于当前大学生培养活动的具体开展来说,教学体系需要立足人才培养诉求,不断创新、完善。高校思政教学活动是一项内涵多样、整体丰富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思政教学中,其需要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学习意识和主动的心态参与其中,同时,对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等也有着较高要求。对于当前整个高校学生培养的具体环境看,其接触的信息内容更为复杂,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其他文化以更为便捷的方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但是其中内容复杂多变,尤其是很多不良信息也在其中,当老师不能有效把关时,只有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意识,才能真正有效的抵制不良信息。高等教育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为完善、最具特色的教学阶段,在整个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其连接着社会和学生。这一特殊的职能定位,就决定了我们在开展高等教育活动时,必须将社会用人需要和学生培养要求两者系统结合,尤其是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活动开展的特殊性和教学导向性,并且将高校学生培养与学生兴趣引导充分融入,通过完善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满足教学要求。受高校教学要求日益完善优化这一背景影响,如今高校思政教学活动,也需要结合这一背景,作出相应调整。而在具体的调整与创新过程中,必须要突出把握思政教学活动合理有效实施的难点。
2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理解
试想整个茶文化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边品茶,一边精神思索,从而所形成的文化体系。所以,茶只是该文化机制形成的载体,其中更多在于精神理念的融入与表达,尤其是茶文化中诠释了正确的思维元素和价值规范,所以我们在了解茶文化时,不仅要认知其中所传递的物质元素,同时也要具体感知相应的精神理念和人文价值。事实上,我国是文化大国,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如何将我国文化的优势与整个茶文化机制的构建合理相融合,这是摆在我国传统茶文化资源应用面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当然,就整个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力和引导力看,并非我们所看到的简单元素挖掘,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我们能够品读到系统化的精神理念和艺术思维,以及多样化的价值色彩,而这对于当前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发展应用来说,意义非凡。文化元素是流动发展的,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都为整个社会大全面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在当前整个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时,其面临相应的发展压力,因此,想要全面发展和深层次突破,就需要其寻找到合适的新动力。如果我们想要合理有效的对传统茶文化元素进行合理应用,就必须在本质上丰富对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价值认知,尤其是为茶文化的具体应用,寻找到合适途径,注入发展力量。现阶段,人们的心态趋于稳定,尤其是人们渴望从具体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寻找到一些心理上的“慰藉”,这就使得整个稳定且生态、人文的传统茶文化更有发展与应用价值。实际上,合理性和应用性就发展成为当前人们对传统茶文化,所具体关注和深化利用的重要方向。坦然说,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非简单内容,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典的茶文化元素而言,如何才能保证其在整个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其新鲜度和吸引力,就直观重要。而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实际上对于当前在整个茶叶产业的经营发展与转型提升,有着重要的结合与融入创新。我国有着成熟而完善的茶文化体系,完善的茶文化理念是对我国文化体系价值内涵的全面传递,同时也是包含诸多内容的重要元素。想要应用好茶文化,就必须对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成熟分析,进而为其更好应用,打造良好的空间及氛围。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向我们具体表达和阐述的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甚至是一种成熟而稳定的心态,尤其是茶文化中所表达和诠释的人文内涵,正是当前我们更好开展高校教学活动,丰富思政教学特色理念的关键所在。
3高校思政教育中茶文化的渗透与价值展现
如何才能更好发挥我国茶文化的价值,就需要我们从具体教学本质出发,通过提升大学生自身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价值认知,从而打造高校教育活动的理想效果。尤其是要立足茶文化体系的本质特点,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从而真正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本质化诉求,当然文化内涵是影响学生理念的重要要求,所以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实际上正是整个茶文化影响的关键所在。在高校思政教学活动中,茶文化的应用价值,突出反映在其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同时在该文化体系中,其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维,正是当前我们开展思政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因此,发挥好思政教育活动价值,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和价值观。但是,在整个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更好的去诠释和展现思政教育中,所包含的精神理念和独有的人文使命,就成为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重要内容。就当前高校思政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背景和诉求看,其中所表述的是一种理念,乃至独有的情感思维,而在当前整个教学活动的整体要求中,这些内容,恰恰是当前培养学生更好理解传统茶文化体系,掌握茶文化思维元素的重要所在。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其向我们所传递和表达的更多是对学生精神理念的正确引导。在学生主导教学、把控教学的今天,高校思政教学活动,正在以其特殊的价值,发展成为现阶段人才培养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而与其他普通教学活动所完全不同的是,高校思政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择合理的融入点和培养机制至关重要,客观来看,只有以情感角度理解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内涵所在,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来创新高校思政教学活动的实施机制,才能为当前我们做好高校教学活动寻找到全新融入点。
4结语
文化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价值认同,良好的文化元素,其展现的是我国民族的内生动力,同时更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成熟内涵。当然茶文化充满情感,无论是茶文化中所具有的物质元素,还是其中所表达和诠释的完善精神内涵,乃至人文主义思潮等等,实际上都是基于社会大众理解与价值认知所具体形成的,因此,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如果想更好的去应用茶文化,就必须从情感理念和价值认同出发。
参考文献
[1]刘青荣,陈宁.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探析———以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211-212.
[2]王秀玲.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析———评《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23-125.
[3]李鑫,尚恩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141-143.
作者:胡恒辅 孔祥梅 单位: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市两江新区花朝小学校
第二篇:后现代主义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其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较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接受这一思潮以来,使得思想文化教育事业等都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网络时代充分发展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要基于对这一思潮的深刻理解和分析,从而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向着更为清晰正确的人生路上迈进。本文通过分析其对我国当代高校学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探索出一条能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更为顺利发展的道路,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思政教育教学服务,使得学生能够更为全面且健康积极的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现状
1引言
高校学生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也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这一思潮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双面的,高校思政工作者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其能够树立更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本文通过简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意义及其对学生的双重影响,从而提出几点有效性建议。
2简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思潮指的是在特定时期的一定程度上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并适应大部分人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在社会范围内广为流传且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思想潮流,我们称之为“社会思潮”。而后现代主义思潮则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社会,这一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否定西方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理论基础以及价值取向,同时反映西方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在思想观念上的真实反映。后现代主义思潮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反基础主义、反理性主义、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反对真理符合论,并且着重强调实用主义基础上的真理观以及知识的商品化。后现代主义不应该将人限制在条条框框中,而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并且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反对“人类中心论”。与此同时,这一思潮的倡导者也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整体能够代替个体,主张要用发展且丰富的眼光看问题。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概念的基本了解,不难发现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质疑和否定过于极端,致使后现代主义容易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随着后现代主义迅速风靡全球,并且逐渐发展为一种国际化新思潮,它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传入我国之后,尤其是自21世纪初始,通过将网络作为载体,很快就深入到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对当代高校学生的观念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3后现代主义对当代高校学生的双重影响
3.1积极影响
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含义和实质,可以促进我国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提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后现代主义对当今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剖析和批判,为人们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弊端。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对于事物的认知也能够较为全面,使得学生在了解后现代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弊端揭露的同时,更为清晰地意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优势,让学生懂得更加拥护党和国家,从而使其更为坚定共产主义理念。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个性化发展。由于后现代主义反对同一性和整体性,更为侧重于关注个体的独立性发展,并且倡导平等对话,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培养其个性化发展,也为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3.2消极影响
首先,使得部分学生的政治立场不够明确。由于学生不具备良好且完善的思辨能力,对于从网络上了解到的西方文化知识采取全部接受的态度,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辨别,使得一部分意志不够坚定的学生产生怀疑主义的倾向。而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论,这也会使得学生的政治意识过于混乱,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完善。其次,使得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逐渐减弱。由于后现代主义中的反基础主义主张不确定性和差异性,认为理性并不能作为评判对错的标准,在这样观念引导下,部分学生出现尊崇享乐主义以及自私自利不顾及集体和他人利益的现象,扭曲了原本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再次,使得学生理想意识淡薄。后现代主义主要推崇自由平等和独特,强调要追赶国际潮流。部分学生在经过网络这一媒介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了片面的追崇,导致一些学生的想法与社会格格不入。最后,使得部分学生推崇个人主义之上,导致其价值观念失衡。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上的一些消极主义、极端主义影响下,部分学生的价值观扭曲,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不断滋长。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加大思想观念的引导,要正确看待后现代主义这一思潮,并不断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的积极教育。高校学生不仅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在社会整体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4.1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教育
高校学生不仅要致力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也要逐步完善自身道德体系构建,需要高校以及教师对其进行系统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于社会发展中盛行的多种价值观念和各个学派的文化主义思潮进行辩证地看待。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得学生自身能够有着更为充分的发展,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基本理论,从而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作为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摇篮,在道德理念的建设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更为清晰的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高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得正确积极的道德之风弥漫校园的每个角落。在这样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学生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使得自身综合道德素质不断地得到提升。另外,由于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接收到的是多元化的思想理论,尤其是基于当今网络时代盛行的情况下,使得学生的价值观您很多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辨别各大思潮中积极的内容,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后现代主义,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够使得这一思想理念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4.2加强校园文化思政环境建设,重视开展实践活动
高校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的校园学习环境能够使得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与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为更为及时的构建自身道德体系,加强学生对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思想有着更为清晰的辨别。为了能够更为切实的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进程的发展,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思政教育环境的建设,使得学生能够有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理念蔚然成风的环境中接受心灵的净化。同时,高校也要为学生组织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出校园,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思政知识充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高校校园环境的优化和繁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也能够利于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充分理解思政教育的整体内容,并且使得学生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也能有着更为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且,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积累社会经验,对多元化的思想潮流能有着更为清晰地分辨,也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4.3积极推行传统美德和文化教育
高校学生面对着影响越来越深远的思潮,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政工作者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深刻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以此来提高个人修养以及人格的健全。现阶段高校积极推动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在领略到国家悠久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熏陶过后,积极地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使得学生的自我建设能够更加完善,让学生在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更为积极地提高自身综合道德水平。同时,也能使学生的道德水准能够达到新的高度,从而对于社会中盛行的一些西方思想潮流有着更为清晰的判断和辨析,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汲取这些思想潮流中的精髓,并且摒弃其中的糟粕,对于学生提高自身思辨能力也能够有着很好的提高和培养。在培养高校学生思政道德水平时,教师也要明白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所以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将良好的道德思想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接受思政教育,并逐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和推动。
4.4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由于当前学生面临着很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例如学习、社会、就业、未来发展、家庭、考试等多方面,但部分学生不具备合理处理对这些无形压力的能力,便会使得其自身学习和生活无序且杂乱。而且部分学生由于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担忧,便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若是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使得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另外,部分学生本身抗压能力有限,在面对着这些压力时很容易导致崩溃的心态,让其深陷于心理问题不能自拔,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学生对生活抱有消极心态。因此,高校要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要将心理健康作为思政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循循善诱、情绪疏导等各种方式,并且通过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同时也要为学生普及大量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创建心理咨询室,为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和困惑的学生进行排忧解难,从而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基于当前时代的新形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及时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道德素质,并且要认真剖析后现代主义对于高校学生的双面影响,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一思潮。让后现代主义思潮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不仅能够推动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也能够切实的帮助学生提高个人道德素养,使其更为积极健康且全面的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彦君.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7(15).
[2]张诗晗,吴祖峰.后现代主义视角: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0).
[3]王仰飞.后现代主义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郑方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6(4).
作者:黄一凡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与策略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俗话说:有才无德的人比有德无才的人更可怕,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受到高校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在新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在新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此在高校中对学生实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发展受到了西方价值观的冲击,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也受到了强烈的影响,新时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和困境。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很多新型的观念和想法相继出现,这逐渐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许多大学生因此出现了颓废的资本主义思想。这些消极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使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网络、电视等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与这些媒体密不可分,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媒介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信息在媒体中的传播是任意的,是不均匀的,其中可能充斥着各种消极、落后的垃圾信息。在高校里,学生从课堂和书本中获取到的信息已经有限了,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媒体获取大部分信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只采取一种传统的形式,如学术报告等,这并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会对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感到无聊继而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开始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1]。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价值的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从相对封闭的环境转向为多元化开放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逐步形成了一个“地球村”。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地文化影响的同时,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学生的思想更加复杂多样,逐渐突破单一的价值观。除了主流价值观外,小众的价值观正逐渐成为大学生炫耀个性的重要标志,得到部分大学生盲目的赞赏。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值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成熟的重要支撑。然而,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仍然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发展。
2.网络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新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新的移动终端迅速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智能设备看到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同时也接受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一方面,许多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各种游戏,从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导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另一方面,网络中存在着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息,而互联网的开放性增加了教师对学生思想指导的难度和预防处理不健康信息的能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支撑,网络思想的合理运用和网络时间的合理安排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吸收健康思想,摒弃不良思想[2]。
3.心理压力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经济发展和人才的要求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而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越来越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这一现象不仅对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也带给了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学阶段是父母和社会认可的可以恋爱的时期,这个阶段的情感发展问题常常困扰着学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上的挑战,从而导致学生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同时,大学阶段是学生离开家庭后独立管理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开始,人际关系在这个阶段既有成人文化的复杂性又有学生文化的单纯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些障碍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发展的策略
1.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一方面,当代学生在思想上要求更加独立,强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在思想上引导,多使用更为间接缓和的指导方法,而不是粗暴地直接干预。例如,在对学生网络内容的监督中,教师不应使用直接禁止的方法,这会产生“禁果效应”,使学生更容易受到消极思维的影响。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以专家的身份走进学生的生活,或以普通评论者的身份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育管理的服务理念。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学校主要通过约束和惩罚来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更加开放的新时期,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这就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把关爱、尊重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间接性地引导学生发展。大学生思想观念受到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理论知识的教育和管理的变化,也取决于学校文化的影响。一方面,老师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包括校园文化墙的设计,及时更新校园板报的制作,让学生进入校园便可以随时关注社会主义核心文化;校园广播站不仅要播放流行音乐、热点故事,还可以诵读一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交易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向积极的价值观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文化,包括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建立健全奖学金的评选标准,而不是单一的以分数为唯一依据,还要注意在集体生活中有贡献的学生。当然,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需要适当地表现出客观性,尽量做到有量化标准,以消除人情作用在活动中产生的不公平奖励等影响。同时,增加对班级文化的传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组织读书、辩论、理论研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健康的内容,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取向[3]。
3.增加民族优质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影响。中华民族经历了繁荣、衰落和崛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留下了许多核心内容。这种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繁荣的基础,汇聚形成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然而,在新的时代,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不断涌入,西方价值观逐渐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推崇。目前,西方的传统节日在大学生活中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等,学生都会组织大型的活动,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元宵节、七夕节,却逐渐被学生所忽略。这些节日中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核心,如孝敬父母、爱护亲情、亲情等,在社会实践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应该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中对于民族核心文化的传播程度,成立民间艺术与文化相关的协会,让我国优质传统文化在黑板报、报纸中得以展现,以一个个体现民族精神的案例故事作为热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民族优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加大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分量,提高民族优质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吸收和选择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健康多元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林寒薇,林文挺.试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88-89.
[2]瓦尔木呷.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7,(19):128-129.
[3]孟李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中国高新区,2017,(15):57.
作者:赵宇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的应用也在与时俱进中发展壮大,为高校学生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人,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也要积极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互联网,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现代化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同学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生活。然而,互联网信息种类繁多,各种思想、偏激言论充斥网络,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高校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辨别区分,很容易受一些偏激言论的影响。因此,面对新形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对他们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辅导员应该认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从根本上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打好思想政治基础,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互联网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一)网络的迅猛发展增加了沟通渠道。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方便,辅导员不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向学生传输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找准定位促进就业。在校外,辅导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有利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交流。网络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无论年龄、地位如何,都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露出来,网络的匿名性特征更能使大家充分发表言论、表达思想。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打破面对面与老师交流的心理障碍,辅导员可以像朋友一样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学生可以匿名来表述自己的想法,让辅导员深刻的感受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究竟是什么,才能从某个方法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网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辅导员利用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播放关于思想政治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就在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指导人们生活的一举一动。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的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互联网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而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紧密的人员,也是最容易影响学生的人员,因此,充分发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最有效的途径。辅导员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作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培育学生理想信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二)网络对大学价值取向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侵蚀和文化霸权主义越来越严重。加之网络信息传播监管制度的缺失,使得网络上充斥着虚假信息、偏激言论,国际敌对势力更是利用网络煽动社会对立情绪并逐步向高校渗透,大学生在思想形成的过程中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失去本心,而且网络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会使得大学生极其容易受到享乐主义的影响而丧失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心态,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价值观念的扭曲。
三、提高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也要有一定的界限。虽然相对自由,但学生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过度的网络自由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放纵的心理,毫不拘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可能会对他人造成言语上的伤害。部分学生思想政治内容严重缺失,对学生进行一些限制是十分必要的。辅导员要经常在网络平台中强调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内容,可以是有效约束学生行为的要求,指导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在对待网络文化的时候,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掌握好上网的尺度,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并在正确利用网络文化的同时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为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水平打好基础。
(二)提高学校网络文化的优越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也会有自己开设的校园网络平台。辅导员可以有效利用学校开设的校园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网络平台上为学生开设思想政治的话题讨论,使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可以充分地在校园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学生之间有了话题上的共鸣,就会使得学生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学生课余时间的话题讨论也离不开校园网上的思想政治话题内容,这样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网络平台上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就能轻松参与到思想政治讨论中,并且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开拓思想政治平台,为学生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想让学生和教师都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网络规范,就需要对网络体系进行完善,并且依靠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使得学生和辅导员之间建立沟通机制,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快速地知道学生的想法,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高校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完备的空间。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四、结语
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学生在互联网获得强大信息含量的同时,也要有辨识信息的能力。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有发言权,懂得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辅导员认真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再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思想教育,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表政治意见的平台,为学生增强参与国家大事的机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耐心为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秦明承,陈建华.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刍议[J].学理论,2010,19:233~243
[2]王天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79~132
[3]赵永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与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96~145.
作者:王佩佩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研究实习员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辩证思维分析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因此,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方法尤为重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辩证思维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疏导教育法中的“疏”、突出显隐结合法中的“隐”、加强知行教育法中的“行”,切实达到育人效果。
【关键词】;辩证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科学运用辩证思维,善于从事物的重点论和两点论出发,注重运用矛盾分析法审视问题,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事物的关键环节,明确工作方向。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辩证思维反映了时展的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增强疏导教育法中的“疏”
的辩证思维揭示了方法的辩证性特点,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辩证审视。疏导教育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囊括疏通和引导两个层面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显然,传统的疏导教育法中重“导向”、轻“疏通”的倾向在新时代要辩证审视,科学对待。
1.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或属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受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重视政治性、导向性,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个体价值重视不够,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党的政策的重要宣传阵地,而大学生却很难入脑入心。
2.满足大学生的内心需求
传统的疏导教育法中,“管理”的色调较浓,而“服务”意识较差,忽视了大学生的内心需求,不能很好地从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出发,进行分层次、针对性的引导。疏导即创造条件畅通社会成员发表观点和思想的渠道,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将疏导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给予充分考虑、科学预测、准确分析,切实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状况,才能增强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心理学理论揭示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特定阶段的心理支配、调节着人的行为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刚刚成年的青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不能忽视其内心需求,要高度重视其情感特点,尊重、理解、关爱他们的内心需求,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尊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包括个体的需要、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人与社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良性互动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固然重要,然而,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则会忽视个体的发展需要,甚至会导致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对立,呈现不良的发展势头。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大学生的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意愿表达和利益诉求,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关心、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微观层面上,还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与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二、突出显隐结合法中的“隐”
高度重视方法的实效性,也曾形象地将方法比作过河的船和桥。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显性教育方法往往表现得比较直接,比如讲解为主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式的说理教育。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应与显性教育方式相结合,在某些特定的教育环节,应突出显隐结合中的“隐”。
1.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形态”中的作用
“知识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某些专业课程之内。比如在数学类课程中,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爱国故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知识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在知识层面上对大学生进行情感、信念、意志以及行为上的深层次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在当前各种以“知识形态”为媒介的非主流价值理念冲击人们的思想之际,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形态”中的运用尤为关键。
2.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物质形态”中的作用
“物质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社会环境的营造,在微观层面上主要涉及相关网络环境的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人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理念为前提,将不同形态的物质环境进行空间上的整合,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增强特定教育环境的熏陶力度,突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色彩。对于虚拟的网络环境,应当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将网络作为媒介,实现“虚实和谐”,即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和谐相处状态。
3.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动形态”中的作用
“活动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指大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时也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态”的教育形式堪比桥梁,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重要通道,也是大学生获得发展的良好方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良好途径。“活动形态”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这个环节,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大学生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接纳主流的教育理念。
三、加强知行教育法中的“行”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审视问题,在具体方法上,强调知行统一,阐释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即理论就是“知”,实践就是“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实践教育活动中,始终奉行知行教育的思想,力图将教育内容让大学生内化于心,再外化于行。因此,必须加强知行教育法中的“行”。
1.从“知、信、行”的逻辑层次上,加强教育的畅通性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知识讲授,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践行的问题则关注不够,造成了教育过程中“知、信、行”的脱节。大学生接受知识经历了一个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到信之、从信之到行为的过程。在这个内化与外化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畅通“知、信、行”各环节,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2.从行为习惯养成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示范性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个体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进行认知并促进人格的形成。榜样的示范作用所引起的观察学习是传递价值,形成个人思想与行为模式的有效手段,在个人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功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家长、朋友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及网络媒体的导向都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表率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一步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从实践锻炼环节,加强教育途径的有效性
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提高,高尚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实践活动是必经之路。实践锻炼是有效实现大学生思想外化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知与行不可分离,特别要提倡力行,这是实践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知与行的统一。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的隐性教育模式不够健全,还不能很好地寓灌输于活动、寓事理于实践,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不够理想。因此,要抓住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更为有效的教育途径,促进大学生由知识内化向行为外化的积极转化。
参考文献:
[1]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郑建松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讲师
第六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技术应用
摘要:笔者根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完善政策、强化培训、投身实践等有效途径来确定方针,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达到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咨询技术水平的基本目标;并通过采取共情、倾听、质疑和团体辅导等心理咨询方式来达到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为了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定性,教师应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伴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等硬实力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软实力也该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和目标。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体的内容与方法上有诸多不同点,但毋庸置疑的是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合理的将心理咨询的方法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共情、倾听、质疑、团体辅导等。这样做的话才能弥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短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身心健康的高校生才是最能适应社会大流的人。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追逐与完善的一个目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棘手的问题
大学阶段大学生们的人格已经趋向成熟,接近成人水平,自我意识已经基本建立。但因为环境的突然变化,加上同龄人之间接触频繁之后不可避免的一些摩擦,使得身心发展不平衡,易导致思想矛盾和心理上的冲突等,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像个炸药桶,一触即发。第一,目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具有复杂性且现在大多数年轻高校学生崇尚精神上的自由,与之相对的就是对于一些正确但却和自身思想相悖的理论油盐不进,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应对。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比较丰富多彩,他们的情绪容易随着认知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定型。而且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的是这种情况下,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强硬之下只会是适得其反。第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弊端还是很明显的。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上主要采用是灌输式的方法,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的要求,忽略了大学生的行为动机等基础层次的心理培养,无法做到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导致了一些认识的偏差甚至是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很难有效地达到我辈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通过引入适当的贴近当代高校生的心理咨询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软实力,才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路上越走越远。
二、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的投入方式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和支柱。日常工作内容繁杂,在教育引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迫在眉睫。第一,制定政策,提高辅导员对高校生心理咨询技术的重视程度。目前,虽然大学辅导员人数众多,他们又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但具有心理学背景的人数还只是占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辅导员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人生阅历和经验来开展工作,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心理咨询的技术。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心理咨询技术,辅导员应该改进工作方法,明确辅导员在心理辅导方面的职责,使他们认识到心理咨询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加强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学理论水平和资讯技术。高校应该经常召开心理辅导沙龙、心理讲座或者到专门机构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鼓励辅导员考取国家心理咨询资格证,让辅导员学习心理咨询技术,提高心理咨询的能力,并将心理咨询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心理咨询技术的方法
高校辅导员要多方努力,根据科学的手段,将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针对的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条件。第一,共情。共情也叫同感,是指咨询员设身处地体会来访者的心理和情绪感受。共情是心理咨询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共情是帮助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关系的重要技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了建立信任、平等的关系,辅导员要对学生全盘接受,而不是带着自己的主观臆想去判断和评价学生。要在观察、倾听学生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学生的感受、态度和信念。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要要板起面孔责怪学生,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理解,使得学生有他在和我平等交流而不是一昧教导的念头,从而愿意向教师打开心扉,更容易接受辅导员的意见。第二,倾听。倾听技术是心理咨询技术之一。在此过程中,需要启发学生,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学生含混不清的地方进行澄清。辅导员要认真听取学生的陈述,并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诉说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宣泄自己的情绪,找到切入口,对症下药,从而改变以往在谈话中教师谈的多,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听的少,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现象。在传统的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喜欢一上来就把自己的价值观抛给学生,给学生讲各种大道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虽然表面答应了,但是心理不服,出了办公室所有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当听出学生的客观现实的的心理状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要多倾听、会倾听,做到理解的倾听,真正掌握倾听的技巧。第三,质疑。埃利斯提出了著名的情绪ABC理论,任务人们的们认知、情绪、行为等问题的组成要素有3个,即刺激事件、信念和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刺激事件本身直接引发了我们的情绪反应和不良后果,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是我们对时间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看法和解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向消除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辅导员要质疑的方法用在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上。但是质疑的力度要恰当使用,过分的质疑会导致师生之间形成对立的关系。因此,教师一定要在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在诚恳和关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第四,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可以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学会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培养自己助人自助的能力。团体辅导尤其对于宿舍矛盾等方面的问题起着显著的作用。教师可以以小游戏为主,在轻松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间能够加强交流与沟通,生活变得充实了,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出来。同学们可以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和了解自我。但是在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预设到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当然,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和总结工作。总之,在新形势下要求心理咨询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在理论上有紧密的联系,在方法上又互相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定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胡素丽.浅谈心理咨询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11):54-55.
[3]王传芳,卫永霞.论心理咨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215-216.7.
[4]张伟.论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4-15.
[5]叶湘虹.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方法论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30-35.
[6]童彭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冯宪萍,张博.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青少年研究,2005(3):19-26.
作者:王营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