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摘要】作为高校较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扶贫资助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应当创新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利用信息时代大数据的优势做好大学生的精准扶贫工作,建立健全帮扶机制,最终做到贫困生的自我心理脱贫。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贫困资助

一、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要求,将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面、多角度抓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力争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然而,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着部分问题,具体表现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人文关怀,扶贫资助工作重物质扶贫轻视心理扶贫,权利义务不对等削弱贫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等。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场所,理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对高校贫困生这一较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更应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然而,现在不少高校在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方式、方法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例如,扶贫方式特别是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上容易引发矛盾,具体表现为为了公平而不顾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要么让学生自己上台当众讲述自己的家庭状况,要么将学生的申请资料公布于众。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容易导致部分贫困生因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放弃申请,也有可能让部分非贫困生出于经济动因积极争取,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另外,当前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重物质扶贫轻视心理扶贫,只重视“授人以鱼”不重视“授人以渔”,忽视了贫困大学生想要通过自身的奋斗努力改变贫困现状的心理,同时,高校直接发放资助资金而不要求贫困生履行一定的义务的方式,又让部分非贫困学生觉得不公平,甚至出现帮贫困生投票索要好处等问题。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路径探析

高校应当创新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在保障贫困生人格尊严的同时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做好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高校可以创新贫困大学生认定工作这一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例如,南京理工大学创新贫困生认定工作环境,通过校园网大数据抓取学生的餐卡刷卡记录,结合院系辅导员手中掌握的贫困生申请材料筛选资助对象,学院核实后不公开受资助学生的信息,直接将资助金汇入学生账号。但是,不公开资助学生的信息也会存在公平性能否得到保障的问题,需要学院在公平与保护贫困生尊严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让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既彰显公平又闪烁人文关怀的光芒。高校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经济与心理并重,做到“助困”“育人”相结合。这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着重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在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资助工作中糅合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辅导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帮助贫困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接纳现状。应该考虑在做好精准扶贫的同时,转变传统资助中只讲“权利”不提“义务”的做法,变“施与”为“开发”,变“权利”为“责任”,变“输血”为“造血”,使贫困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锻炼能力,习得一技之长,获得报酬,最终做到自我的心理脱贫。

三、结语

自高等教育逐年大众化后,贫困大学生群体成为党和国家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对象,无论是2007年开始的全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还是这几年的大学生精准扶贫,均表明了党和国家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高度关心。但是,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而言,除了物质扶贫,更重要的是精神扶贫。因此,研究新时代背景下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少牧.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教育救助管理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陈丽.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模式的构建[J].思想研究,2011.5:135-139.

作者:丁超君 单位:漯河食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