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浅述(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浅述(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浅述(3篇)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分析

摘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审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动力不足、教育力量不平衡、教育环境待优化、教育格局不开阔、教育成效不对等问题。应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指导全党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1]。“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理论成果,必将引领中国各行各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高校应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此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创新发展动力,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懈努力。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特征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由创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理念和共享发展理念等五部分内容组成。创新是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解决发展中动力不足问题。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发展中不平衡问题,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绿色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解决生态不文明问题。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国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公平正义问题。这五部分内容相互影响促进,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交叉互动体系。五个组成部分不是相对孤立静止的,而是交叉影响、动态发展的。如果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整体比喻成一棵果树,那么创新是根系,向其它部分输送营养,决定着其它四部分的活力和生命力,无创新不发展。协调是树干,统筹着其它组成部分均衡充分发展。绿色是树叶,营造有氧环境氛围,注重生态文明。开放是枝丫,负责对外交流,和外界互通有无。共享是果实,是大树繁荣茂盛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其它四部分发展的结果。任何一部分发展的好坏都影响整体的发展趋势,相互掣肘,相互促进。整个过程的发展上呈下达,不间断运转。“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述和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最新解读和理念创新,具有普适性,通用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作方法得到创新,教育成果较为显著。但是,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网络信息开放造成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全球经济化引发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冲突等[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快更好地发展,首要任务是紧跟社会发展节奏,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审视维度,以问题导向为抓手,认清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发展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原动力不足

在经济形势进入“三期叠加”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调档,需要革新。当前,就中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来看,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站位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处于平面静态灌输阶段,难以适应当前开放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发展环境,造成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接受率低。二是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思想教育工作着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理念、发展环境,缺少人文精神及价值观等方面教育,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全面合理安排。三是教育方法落后。教育内容及教学方案设计存在不足,受传统教育方法的束缚严重,存在应试教育陋习。近几年,中国参与国际化发展的进程逐步加快,在国际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保证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贴近社会发展实际要求,符合全球化发展环境的需求。

(二)协调发展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不平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但不是孤立的,需要各环节协同作用,也需要各方力量、各方资源鼎力配合。就目前来看,现实与理想脱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社会、家庭的三级联动失衡。与中小学教育对比,大学教育中家庭关注和投入大幅度减少,社会关注更多的是升学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几乎全部落在了高校。二是高校内部教育力量不均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落脚在学、团工作部门,集中在高校辅导员身上。高校辅导员紧缺,又疲于其他事务性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间和精力受限,达不到预期效果。三是学科发展力量不对等。虽然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但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只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投入不足[3]。

(三)绿色发展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优化

绿色发展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用绿色发展理念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处理好受教育者与校园主客观环境的关系。绿色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非绿色”、“丢绿色”、“褪绿色”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绿色”属性[4]。综合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客观环境,即基础设施和景致景观建设,属于物质文明建设范畴。客观环境建设各高校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总体上都在努力营造舒适怡人的自然环境。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主观环境,即“人生总开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在全球信息化影响下,西方腐朽文化逐渐渗入中国,并进行强烈的文化攻势,这对大学生和高校教育者的“三观”造成了极大冲击,腐蚀了一部分人的思想。

(四)开放发展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不开阔

高校学生大部分是95后以及00后,对于社会上各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手段接纳程度比较高,受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也比较大。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网络文化传播中,很多信息内容虚假,传播的思想和价值观存在弊端,一些负面的消极思想也通过非正规网络传播渠道影响学生。在各高校向国际化标准看齐,争创“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进程中,存在着思想固化、视野狭隘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也存在未能熟练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五)共享发展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对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是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上。即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鼓励引导大学生全部参与,教育广大学生尽心竭力、积极贡献,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分配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时公正平等,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一些高校在实践教育中存在缺陷:共享发展理念贯彻不彻底,存在纸上谈兵现象;没有深入调研学生所思所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未进行分类对待,一概而论,缺乏针对性;高校内外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通道不畅通,各自为政,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三、“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选择。

(一)坚持创新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动力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发动机,也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驱动力。在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创新的驱动力效应,创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单向静态灌输转变为双向动态反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教育内容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方式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建设网络教育平台,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教育。

(二)坚持协调发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加强高校、社会和家庭之间的联动,明确三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贡献维度”[6],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均衡高校内部教育力量,由学校主管部门分配好各部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承担的工作任务,做好督导考核。加强专兼职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配备合理人员数量,增加学习深造、培训和对外交流机会,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将其作为滋养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给予相应经费、技术支撑和教师配备。

(三)坚持绿色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品质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创新性理念,将该理念贯彻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开展绿色生态、健康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绿色发展凸显的是生态,强调的是环境。对于客观环境的优化,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绿化,让学生在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中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对于主观环境的优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高校姓“社”的基本原则。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马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7]

(四)坚持开放发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在G20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在谈世界经济发展时指出:“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8]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源,得到更多支持,拓展更宽格局。

(五)坚持共享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9]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人为本”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把教育成果反馈给人民,实现全民共享,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实效。从上到下,各部门各学院各班级牢固树立并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仅限于开会、读文件,要将学到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引领思想,落入行动。所有工作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和重心,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分类型划群体予以帮扶。在加强校内外信息互通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成果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准确把握和抓好我国发展战略重点,切实把“十三五”发展蓝图变为现实[N].人民日报,2016-01-31(1).

[2]张俊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3(4):73-74.

[3]许青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分析[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8):54-57.

[4]付丽宾.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6,23(3):19-21.

[5].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2).

[6]郭建峰.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11):17-20.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8]郭金超,贾靖峰.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3-09-06(1).

[9]张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孙金香 郭加书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在现今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大学生们对于新媒体设备和网络的依赖逐渐的加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极大的挑战。因此,现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当要充分认识到顺应时代转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出契合时展的高校人才。文章结合实际,探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我国最大的人才培养摇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国高校学生们是相当重要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培养出契合时展的高校人才的。现今高校的领导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部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高校的管理部门应当要意识到这一点,要顺应时代去经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

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1新媒体是现今大学生们重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逐渐的完善,各种新媒体设备逐渐的成为了现今大学生们最为主要的生活工具之一[1]。如今的高校大学生们通常实用新媒体设备去完成生活中各种必备的生活需求。例如,利用手机APP去进行购物、娱乐、寻找美食、订机票等。因为现今的高校大学生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就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结合起来,让高校的大学生们接受新媒体教育的机会增多,进而使他们的思想素质得到充分提升。

1.2新媒体是当下大学生们最为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们对于交流是相当的热衷的,新媒体充分的契合了当下大学生们的需求,并且新媒体具备了便利自由等等优势,因此当下我国的大学生们对于新媒体是相当喜爱的。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无数的高校大学生们利用微信、微博、QQ、论坛等等新媒体交流方式进行交流[2]。与传统的交流方式相比,新媒体设备拥有着相当多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新媒体的自由性和无限制性,这些特性极大的维护了高校大学生们言论自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当要迎合高校大学生们的心理利用新媒体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的挑战

新媒体的到来不仅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等等因素,新媒体的到来也为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想要让自身的工作质量得到充分提升,就应当要去研究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大学生们的思想状态和行为模式,还要积极主动去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下面列举,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的挑战。

2.1新媒体环境的险恶给高校思想政治带来的挑战

高校的大学生们并没有接触过社会,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方式幼稚。这个阶段的他们是极其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煽动的,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并不是干净的,许多的不良思想和极端观念在新媒体设备的传播下不断的滋长。这些不良观念将会影响高校大学生们思想,例如当前许多高校大学生们就在一些不良的别有用心的新媒体传播媒介的影响下产生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3]。除此之外,当前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往往将新媒体环境作为他们传播背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去影响现今我国高校大学生们,让他们误入歧途进而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上述的种种都是现今新媒体时代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所带来的挑战,我国各大高校应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去应对这些挑战。

2.2新媒体占据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基于高校班级教育、寝室教育等为基础构建的,这种教育阵地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正在被不断的侵袭,造成这种现状诞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媒体拥有着相当鲜明的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以及个性化和社群化等等特点,这些特点让高校学生们拥有了新的思想阵地既虚拟化的思想阵地。基于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当要顺应时代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转移,要在虚拟化的思想阵地上去建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战场,从而使高校学生们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驾护航,进而使他们成为契合时代需求的学生们。

2.3新媒体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比较枯燥的说教式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让当前许多高校大学生们感觉到来极为严重的厌倦感,这严重的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弱点暴露无遗,新媒体拥有着相当鲜明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多元化特质,这些特性让高校的大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因此当前我国诸多的大学生们是希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能够摒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采用迎合学生们心理的基于新媒体而诞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

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当要意识到新媒体时代到来后,自身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局限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当要知晓新媒体时代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然后采用契合的方式去应对。下面列举新媒体时代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策。

3.1转变传统观念认清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虽然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当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管理部门依旧没有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这种观念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存在着阻碍的。基于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当要清晰的认识到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们的心理产生是我影响。新媒体可以对高校大学生们的个性塑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两面性;新媒体是会对高校大学生们学习思维产生影响的,这种影响体现在高校学生们对于新媒体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强,他们的思维惰性逐渐的严重。高校的思想政治部门应当要在认清新媒体对高校学生们影响的基础上去采取教育对策。

3.2高校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课堂的构建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逐渐的向虚拟阵地转变,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当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课堂的构建工作。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高校的数学政治教育部门可以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采用视频、图像、声音等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教育,要迎合学生们的心理,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让高校的大学生们主动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高校也应当要注重建立网络教育平台,要让网络资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能够得到加强。

3.3高校应当要注重思想政治教师们的素质提升工作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保障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应当要充分重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们的素质提升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工作。在具体的教师素质提升工作中,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去建立契合实际教育情况的教学培训部门,要通过培训的形式让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拥有着相当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此外,为了让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工作创新性和工作能力得到加强,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激励制度进行激发工作。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应当要顺应时代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转变传统观念认清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课堂的构建工作,要注重思想政治教师们的素质提升工作,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朱燕.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刍议[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44-47.

[2]张姣.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J].智库时代,2017(8):151+153.

[3]韩叶秀.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生成研究[J].新闻前哨,2017(10):18-20.

作者:牛天宇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

摘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到目前已有很大发展,新时期高校教育更强调思想政治在育人中的作用,但在新时期仍面临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也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内容,更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总结及对未来发展指引方向。而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我国高校育人及思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但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挑战,要进一步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和面临的挑战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建设,最早从1984年开始,《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确立了公共课课程结构。到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以及2005年颁布的“05”方案,思想政治教育迎来的发展的良机,各大重点高校陆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硕士或博士点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增设为一级学科。2015年9月教育部再次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到2016年底,全国各二本以上的高校将原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至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机构和地位上获得了与其它专业和学科平等的地位。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建设在时间上比其它学科建设更晚,而且空间上处于发展不平衡,还处在学科建设起始阶段,因而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队伍建设滞后。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有待突破

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上的不断突破,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系列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编写中,还需要有系统的整合。这个既要有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在纵向上的区别,还要根据党中央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要求融入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十八大以来,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十八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等。这里不同课程之间融合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突破,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途径和方法的突破。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交往的途径和手段不断翻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途径有更大突破。

1.3高校思想政治面临多元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干挠着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面临着各种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世界范围内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从而反映在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就更为深刻复杂,有的是暗潮涌动,有的来势凶凶。国内改革到了深水期,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更为复杂更为集中的呈现出来,经济发展中的新常态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反映在人们思想活动中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这就为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在这种复杂的背影下以及这些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受到了严重干挠,同时也让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任务更加艰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1.4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少整合,甚至互相推诿,没有形成大思政的格局

主要原因是高校要培养什么人存在问题,专业课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和辅导员的问题。甚至有的学校还存在压缩或挤占思政政治理论课的课时来发展专业课。所以在经费方面、师资方面学校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专业课,而思想政治理论由于学生众多,教师少,所以开课一般都为大课,大到100至500的课堂都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由于学生众多,活动课就更难组织,活动经费也受限制。目前的这种格局与同志“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2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做为思想教育环节中的主要渠道和主陈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实现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需要以五大发展理念来突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首先是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要融入创新理念和思维,通过创新进一步建立符合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其次要通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途径和方法,改变一些落后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时俱进,与人才培养要求同步。再次,要通过创新理念和思维,研究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新挑战,特别发展中新的热点和难点。最后,创新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通过创新改变原有的落后体制和机制,通过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途径和新的局面。其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要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融入和贯彻协调理念。协调好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协调好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体系内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不同阶段的教学的关系,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协调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网上学习与线下学的关系,协调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等等。再次,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也必须融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教育环境上首先是要体现绿色,即内容是充满积极正能的,决不充许一些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幌子干着违法乱纪的行为。其次,要提供一个绿色的育人环境,绿色发展也包括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美丽,那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要通过教育达心理健康或美丽。最后教师中人有具备良好师德和师风才能建设绿色可持续的师资队伍。然后,开放是思想政治理念经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封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同样融入和贯彻开放的理念。教育的内容上要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要研究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或新现象,也要学习的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更要不断融入党的新理论,这就需要有开放的理念,而不是一成不变;其次,教育的手段和教育方法理论要与时俱进;再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取的新成果新理论也需要开放,让其他学科或专业了解。最后,还要不断加强与国外其他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的专家或学校进行交流,这些都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和理念。最后,共享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展的贯彻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更好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等,所以在教学和研究的内容上,要与理论界共享理论资源。同时也要共享各高校学科发展和专业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在经费的投入,育人理念和师资建设方面。再次,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积极融入地方特色,共享各地建设和发展成果,或积极地参与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也应与地方各级教育共享。总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有新的突破,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融入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既要做好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又要积极稳步推进,抓好落实;既要根据具体情况融入和贯彻具体的发展理念,又要注重五大理念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9.

[2]陈怡彤,宋焕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历史历程及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2).

[3]宇文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现状、问题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07).

[4]齐卫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务和新要求[J].思想政治理论,2016(05).

[5]石超.当前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7(01).

作者:潘亿生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