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创新理念,稳固思想政治理论基础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2]。所有的创新工作都是建立在创新理念上的,然而创新理念是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理念创新的理论基础,稳固扎实的学习,才能具有创新的能力。
1.1要人民共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
时代的改变、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责任是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承担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更加坚定、更加自觉的武装自身的头脑,积极的为基层组织工作谋求新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取向,切实的关注民生,针对职工群众应该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等进行切实的维护和保证,促使他们对改革发展的成果享有与其他成员一样的平等权。
1.2树立新理念,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飞跃
在党的十七大上,对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新的职责,若是要履行好这一新的职责,那么就必须要在最容易发挥群众优势的领域里面积极的探索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最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飞跃——“软实力”转变成为“硬实力”。
1.3树立共享、共进的工作新理念
煤矿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建立组织机构,统一部署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多年了,矿党委高度重视企业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的意见》,健全完善了党建思政工作领导体制。成立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面统筹开展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班子成员分工和内设机构变动,党建思政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对应调整;现在形成了以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主管副矿长、为副组长,党政有关部门领导和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思政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部署全矿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各所属单位也成立了党建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本本单位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党委书记要以主要精力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定期主持召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矿长坚持两手抓,切实做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矿务工作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实施、同时检查、同时评估,推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制度及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主管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积极支持的工作格局。
二、建设学习型煤矿,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
2010年初,我们把大力倡导读书学习风气,全力打造学习型企业作为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戒骄戒躁,循序渐进地提升个人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针对性、渐进性和贯通性。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用我们国家不断取得的辉煌成绩教育和鼓舞自己,用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矢志不渝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指导自已,努力提升个人政治素养,全面构建个人思想境界。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在全矿员工中发起了一场历时四个月之久的“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主题读书活动,通过班子成员包队学习、支部学习、个人品读、专题讲座、体会交流、演讲比赛、研讨座谈等形式方法,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责任心,提高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执行力,在全矿上下形成了“人人爱岗敬业、人人拼搏争先”的浓厚氛围。此外,根据上级党组织及公司党委要求,我们于2010年11月份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两委”班子,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建设廉洁型煤矿。
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2010我矿纪委坚持教育为先、制度保障、监督并重的工作原则,通过下发《读文思廉》学习资料,每月开展一次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形成了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和“四个文件”,对各种不良宴请、班中喝酒等现象进行了专项纠风整治;加大效能监察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废旧物资的效能监察活动,参与清查“小金库”工作,都取得不错效果,全矿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
四、创新工作方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生动,由少数人掌握到被大众熟悉和理解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就是理论掌握群众,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或者说,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当代青年,能够普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普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修养。从我国的教育方针来看,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人才。为了保证高校培养出来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是其他事业的接班人,我国的大学生都应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从大学生自身发展而言,他们未来要承担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其思想道德素养决定着国家的性质与方向。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与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在许多层面和平台进行,其中高校是最重要的平台,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主战场”。这是因为:其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下,社会思潮易于向高校集散、社会问题易于向高校投射、社会热点易于向高校传导、社会矛盾易于向高校转移。
此外,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还不稳定,同时他们涉世未深,求新心理很强,所以容易受到种种社会思想的影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往往乘虚而入,与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并希望通过影响大学生而改变现实世界。其二,高校能够有效地实施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拥有较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等,具备系统地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良好条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即是一定阶级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向人们传播他们的思想观点,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在广大青年中得以传播,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反过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就是“大众”接受马克思主义,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过程,因而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一部分。
从历史上看,高校也一直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平台,其主要方式是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早在1949年10月8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发文件规定专科以上的学校都必须学习公共必修课,主要课程内容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等。1951年9月,教育部又作出规定,为了加强学生的世界观,“社会发展史”一课增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之后,虽然课程类型和名称不断发生改变,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性质没有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最主要的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方式。正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大众化重要载体,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大众化状况,反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提高了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方法和实践都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办法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看成只是一个认识问题,所以工作重心就放在提高或改进“认识”的方式和手段上,也正因为这样,不少学者赞同列宁的主张,即认为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很有必要用“灌输”的方式,并且论证“灌输”是任何理论宣传都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实际上,按照现代哲学解释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远不只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生存论的问题。大众和作为大众的特殊部分———青年大学生在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受到历史文化传统影响。根据现代解释学的理论,他们是处于一定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人,未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前,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前见”,但这不是消极的。这种影响和“前见”正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大众和大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视域”出发去面对马克思主义,如果不顾大学生的“视域”,忽视他们的“前见”的合理性,那么要求他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时尽量消除自己的存在,以便来走进所谓客观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由此可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考虑到接受者的历史文化处境,尊重他们的自主性。无论是大众还是大学生,他们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是一种理解和解释的关系。
根据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观点,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现代哲学解释学的问题。“大众化”就是大众解释文本过程,大众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者,解释是大众的生存方式。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已经与大众处在某种存在意义上的先行关系之中。就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中绝大多数在现实生活中早已广泛地接触了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文本”,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文本不是仅仅限于纸质的东西,党的方针政策、红色遗址、红色的影视影像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因此,党的政策方针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外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本,而这种文本与大众关系最为密切。正是因为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普及只看成一个认识问题,所以,我国虽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广大宣传工作者和教师也想方设法改进方法和提高效率,但是其效果却依然不尽如人意。其中原因异常复杂,但是最根本的的原因是影响大众和青年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大背景———社会民生状况还不尽如人意。所以就此而言,改善民生迫在眉睫。所谓改善民生,“就本质而言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是对作为社会主义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尊重”,然而,在当代中国,改善民生的作用与影响远不止此。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改善民生还关涉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问题,也涉及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否信任等问题。民生改善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接受和信仰的人逐渐增多。改善民生也改变了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感情。改善民生使大众的“处境”变好,同时改变了大众的“视域”。大众的处境和视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模与水平。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企业社会工作引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一)解决两者所面临的相同背景问题的需要
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利益群体发生分化,利益主体逐渐多元,产生了劳动关系不协调、劳资矛盾积累、劳动冲突频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当前资本短缺而劳动力过剩的现实中,劳动者和企业的地位关系不平等,强资本、弱劳动成为事实,使劳动者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往往采取怠工或是极端“弱者的反抗”形式如自残自杀等来加剧企业内部冲突。二是劳动者出现普遍的职业心理压力,造成了员工缺勤率高、离职率高、事故率高、体力衰竭、精神恍惚、效率缺失、组织效力低下、抑郁症等一系列心理的和病理的后果。三是劳动者在当今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方式下,成为了大机器的奴隶,对工作失去热情与激情,人性发生了异化。四是企业对员工的物质激励逐渐陷入困境,这种短期行为无法起到长期激励的效果。③两者面临的这些相同的背景问题,使两者进行创新、寻找结合点成为了现实的需要和可能。
(二)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需要
社会工作在21世纪才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内地在实践层面进行开展,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后,一些部门一夜之间就宣称已经拥有社会工作人才,将之前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人员都称为社会工作者,有些部门也筹划如何使自己管辖领域的岗位与社会工作职业挂钩。当前企业社会工作出现泛功能化、泛内容化、泛主体化现象,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原则遭到漠视和背离。④企业社会工作在从西方移植的过程中产生了将其本土化的需要,如何找到与当前企业现实相切合的结合点,是其本土化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作为这个结合点进行两者结合的尝试。
(三)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需要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伴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根本转型与综合性创新提出的新需要。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形成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长期沿用层级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与过去企业单一化结构体制相适应的刚性行政工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企业员工多样化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建立,要求企业实现由权力控制管理向民主管理的转变、由刚性管理向弹性管理、柔性管理的转变。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朝向社会工作模式转变,企业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开展,为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可能。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儒家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古代的礼仪之道,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以“仁”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体系。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时期;在先秦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而大行于世。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被后人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主要内容是“士”修身方面的道德规范与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第二阶段是以《天人三策》、《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儒学,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被政治制度化而后成为了人们必须遵守的外在规范;第三个阶段是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主要是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儒学;第四个阶段从康有为开始,是与西方近代民主与科学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现代新儒学,主要对当代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民族主体意识发挥作用。从四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出,无论儒学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实际上承担了教化民众、维护统治的社会功能,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十分相似。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是统治阶级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成员而开展的社会教化;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道德教育、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人格教育等,涉及思想意识、文化心理及行为模式等多个层面;主要任务是在统治阶级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导思想意识(或称“主流文化”)的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二、儒家思想的特点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教化民众的正统思想,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点:第一,以人为本,儒家思想重视人性,强调人的内心中具有一种价值自觉能力,包括“自我修养”、“自省”、“慎独”、“自我完善”,还提出了“做人”的要求和方法,使人们从中得到乐趣。第二,注重德育,儒家思想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孔子从道德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了总体设计,创建了以“仁”为核心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为确立儒家道德教育的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尊师重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尊重教师的实质是对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视。第四,崇学重教,孟子认为,教育使人懂得人伦规范,是控制人们思想观念、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第五,因材施教与言传身教,孔子主张根据人的不同资质加以教育,主张教师以身作则。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重视教育客体,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性即政治性,同样是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共10篇)
第一篇
1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1.1认知与行为相矛盾
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新信息、新事物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稀奇,他们所崇尚的就是新鲜事物。对于道德观也有很清楚的认识,但同时,过分趋于功利性使得他们的认知通常与他们的行为有所违背。
1.2享乐主义严重
视野的开阔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容易接受西方的文化、思潮。随着网络的不断盛行,网络、网游等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中获得的乐趣使得他们热衷于更具有娱乐性的网络生活,注重享受。
2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初中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当前初中政治课教学现状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一轮新的课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中学政治课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并获得理想的成绩。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法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一些教师仍坚持“注入式”或“满堂灌”的教法。所以,形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主观认为政治课学习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时间来读读、背背、考试前临阵突击即可过关的错误认识;少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学习政治课,对教师单元复习时划出的学习范围或归纳的不同类型的习题也抱着应付的态度。
二、关注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选用相关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
政治课和时政是密切相关的,若政治课堂脱离了时政,单纯的进行思想理论的教授就失去了政治教学的意义,学生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选用相关的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无疑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授《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节时,教师可选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时政来引发学生对这类信息的关注,从而对本课产生期待和兴趣。与社会现实题材相关的视频短片可以凭借其独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在瞬间巧妙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关注现实,重视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增加政治学习的亲切感
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程度,促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为此,有效的手段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将道德知识理论转化为道德实践,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如在《改革开放成果辉煌》这一节教学时,可实现设计改革前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或衣食住行等项目的对比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走访周围的亲戚好友,在他们具体的生活经历的前后变化的记录整理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丰富其社会生活的经验,促进其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榜样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榜样教育的作用
(一)价值引导作用
榜样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价值引导。针对受教育者思想境界的不同,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甄选先进的榜样先锋人物,进行模仿、学习、践行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在自我反省之后构建思想道德内在品质的新模式,根据时代要求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鞭策大学生积极向上、精益求精。
(二)心理激励作用
当前,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情感敏感、丰富,独立自主,但是,社会经验和阅历的缺乏常常导致其在判断正误的时候出现迟疑和偏差,更有甚者走向了极端。榜样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大学生,使其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行为示范作用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其行为示范价值,这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挑选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优秀品质进行宣讲,让大学生通过自省发现不足,使其向着榜样不断努力,完善自我,将榜样的事迹转化为自我的力量,从而实现自我道德品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