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解析(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解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解析(6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道德品质塑造

摘要: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学生的道德品质更是整体素质要求中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努力。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道德品质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作用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其中主要包括情感的培养与道德品质的塑造,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人生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塑造学生形成对梦想执着追求的思维品质

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致力于一个目标,一种观念……是人在生活过程中追求完整之需要的一种表现。”由此可见,梦想在人们生命当中起着推动人们前进,并为其前进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中学生素质教育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梦想进行启迪并塑造学生对梦想执着追求的思维品质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笔者在对“少年有梦”这一课时进行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并对其梦想给予鼓励,让学生明白有梦想就有希望,最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明确为梦想而努力的方向——从现在开始认真听讲,脚踏实地地学习,并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在教授“少年有梦”这一课时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个人梦想的启迪,引发了其对于梦想的思考,并最终塑造了其对梦想执着追求的思维品质。

二、塑造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与品质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最困难而又最幸福的事,就是在自己遭受痛苦的时候,在遭受无辜的痛苦的时候,爱这个生命。”这句饱含智慧与哲理的话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生命只有一次,它是珍贵的,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一切。但是,许多人却意识不到这个道理,对生命不加以珍惜。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塑造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与品质,并教育其不但要珍爱人类自己的生命,还要爱护其他生命。例如,笔者在对“敬畏生命”“珍视生命”“守护生命”课时进行教学时,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几张轻生者家属含泪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了生命的价值;然后,又展示了一些自然美景与充满灵性的小动物,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善待小动物的情感;最后,为学生展示了干涸的、布满裂缝的荒地,以及被猎杀的动物无辜的眼神,使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图片进行思考,重新审视生命,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多彩与脆弱,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平等、和平共存的思想,教导其学会尊重、敬畏与呵护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塑造学生形成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与品质。

三、塑造学生形成尊敬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康斯坦丁•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这句名言警句告知了我们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性、重要性,以及它的存在对人类与社会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师生间的联系,更要尽到“为人师表”的责任与义务,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与其建立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对“师长情谊”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笔者首先面对全体学生,对自身所扮演的“教师”这一角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解析,不仅深入剖析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想法与实际行为,更为自己对学生生活方面的疏忽而向其表达了真诚的歉意。笔者的这一做法让学生深受感动,纷纷起立向教师致以敬意。随后,笔者让学生发表了其对教师的看法、对其所扮演的“学生”这一角色的理解与体会、关于师生关系的看法,让学生明白了教师这一角色的多重性:教师既可以是受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是与学生无话不谈的朋友,还可以是温暖学生心灵、关爱学生生活的亲人。这一课让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抵触心理,并使其结合自身感受明确了自己在与教师的相处过程中应保持怎样的态度与感情,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师生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在上述教学案例当中,教师通过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教学,使学生对师生关系产生了新的理解,学会了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管理与教育,最终帮助学生树立了尊师、敬师的思想道德品质。笔者在上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据此发表了些许粗浅的个人见解,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配合教师,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学会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

参考文献:

[1]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唐素玲.浅析新课改下关于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15(5).

作者:庞忠刚 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学运用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学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应注重情感教学,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合理利用情感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情感教学的具体运用策略,以此实现初中政治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情感教学;思想品德;初中教学

引言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仅教导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与接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使学生拥有了更加丰沛的情感,促进其将学习内容从已知落实到行动,有效地提高教学成效。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情感教学,发挥其最大优势,让学生融入情中,增强情感体验,实施有效情感教学。本文将通过五方面探讨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希望能够提高教学成效。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情感教学有效开展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开展情感教育,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它可以让情感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有着比较大的不同,传统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接受,而现代教学则强调学生要思考。这种教学观念的改变,需要在教师的教学模式上得到体现[1]。我们知道,所谓的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师生心灵地对接。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使教学成效得到最大化,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情感教学开始之初,教师应注重师生融洽关系的建立,对学生做到真正的关心、关怀、关爱,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而更加喜爱和尊重教师,对其所教授的课程更加热爱。在师生融洽关系建立之后,这时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方法,成效会更加显著。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现代情感教育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一些有效帮助。比如,师生之间的互动、趣味课堂的构建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情感教学,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好多媒体技术的价值,提升情感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互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意见中探索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及。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构建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情感教学的最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融入真实情感,感受和领悟教学内容的深刻含义,培养和树立积极正确的心态。不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也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为此,教师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解决好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用辩证的心态来看待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积极地进行沟通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保障[2]。例如,在讲解“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运用多媒体播放《六尺巷》《宽容的故事》等动画,让学生亲自看到张家和邻居之间的互相谦让,感受和体味“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所蕴含的宽容精神。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构建,形象直接地了解到“宽容的故事”中长老对于爬墙外出小和尚的宽容之情,体味那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要及时地向学生提问:宽容在生活中重要吗?哪些事情你可以做得更加宽容?学生正处于情感表现的最佳时机,内心充满对宽容的理解和感悟,回答起来也将更加积极,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郁,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三、课堂讲解声情并茂,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和成长的阶段,这个时期对他们情感的关注和影响,非常重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多以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和灌输为主,学生则坐在下面被动接收,以至于教师讲得非常疲累,学生则感觉枯燥无趣,对教师的问答不做回应。这样的课堂教学根本没有达到其教育目的,只会让学生更加难以接受[3]。因此,教师要积极调整心态,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学会声情并茂,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晓之以情,融情入景。我们要将课程内容用饱满丰富的情感展现出来,逐渐地对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影响,激发其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对其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四、挖掘教学深度内容,实施有效情感教育

学生所学的每一门学科,都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教育价值。特别是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来说,其中蕴含着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品格素质的培养、人性深处的启发以及内心情感的触动。所以,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中的有着丰富情感的教育素材,以此实施情感教育,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4]。例如,在讲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及认识自信,可以通过列举各种例子对学诸葛亮驻守西城,而精兵良将皆已派出,城内空虚。又正值司马懿来犯,于是在危急关头,诸葛亮设下空城计,打开城门,自己坐在城头抚琴饮酒。司马懿见状生疑不敢进城,以致错过最佳攻城时机,与胜利失之交臂。”教师通过实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自信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从而理解自信,并在成长过程中拥有自信,养成自信的优良品质。

五、教师以身作则,重视社会实践

情感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学会总结和反思,重视社会实践,以身作则的影响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以及实践的感悟下体验情感,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有准确的认知,意识到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传授课本内容,更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教师应学会将思想品德课程与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到有机整合,在传授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出优秀的新型人才,达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

六、结语

情感教学的运用实施,需要教师逐步地进行渗透与影响。只有细雨润物,才能使学生的心灵慢慢得到充盈,更加持久地培养出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优秀的品格素养。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其情感共鸣,促进其情感领悟。通过丰富的情感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成为真正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卢有爱.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初中政治教学方式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126-127.

[2]蔡艳君.寓情于教,以情育人——试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与渗透[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05):141-142.

[3]张丽敏,谢均才.中国大陆小学品德教科书中榜样的嬗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和2005年版小学品德教科书内容分析[J].教育学报,2016,12(03):28-44.

[4]叶美珠.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在政治“导•练”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以粤教版八年级《平等待人》一课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05):95-97.

作者:蔡琴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王浩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本理念运用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培养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以学生为本的生本理念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从生本理念教学角度出发,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的主张,旨在依靠交流、尊重、引导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初中学习阶段积极、活泼、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本理念;教学方法

生本理念教学特点鲜明,其教学重心尤其突出学生思想的成长、个人品质的培养以及学习的自主能动,生本理念教学模式的宗旨重在端正学生品德、发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要想很好地实现生本理念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紧扣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生活学习的独立性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心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深刻理解生本理念的内涵,生本理念不是师本理念,为此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生本理念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的德育教化。思想品德课实质上应该是一门智育德育课,它不同于其他理论性课程注重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吸收消化,生本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素质培养,如果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教师一味的把教学重心放在教知识点上,并且让学生一味的记知识点、背知识点、考知识点,那么这就偏离了生本理念的教学重心。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一章第二节中有这么一个教学案例,阅读教材第十页故事“瑞恩的井”思考回答瑞恩的梦想是如何产生的?梦想对瑞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从瑞恩的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对于这个案例教师不应该机械地只是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然后指正学生不足并补充,最后告诉学生怎样的观点是正确的怎样的是错误的,这种教学方法脱离了生本教学的教学理念,对课堂生动性的促进和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作用甚微。针对这样的教学案例,教师必须改变一下教学模式,跳出课本的问题框架,不只是让学生客观评价瑞恩的梦想而是从自己的梦想出发来发言,这样教师不仅能从每个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激发学生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还能通过交流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细化目标、克服挫折、建立信心和坚定信念。

二、互问互答,相互启发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步骤都是教师先展示案例,然后提出问题,接着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做补充。这种教学步骤虽然很实用,但却是一种以师为本的教学模式,学生被老师牵引着去思考,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回答问题,课堂的主动性很差,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步骤,为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互问互答的形式来主导课堂。例如教学《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在开课前可以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后围绕这个话题思考并准备一些问题,问题的形式不限,可以是生活中某个情景下的困惑,也可以是幻想情景下的抉择,接着在上课时用游戏的方式来展开讨论。首先让一个学生先提问并指定另一个学生回答,然后通过接龙的方式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提出他的问题再指定下一个学生回答,规则是不能重复指定同一个人,用这种轻松活跃的游戏激起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问题和答案的内容形式,引导学生紧扣住教学目标并针对不同观点展开讨论,及时的予以评价和点拨,同学生在互问互答的游戏过程中加深交流认识并增进友谊,利用这种互问互答的上课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相互启发。

三、开展辩论活动,强化道德品质

辩论赛也是体现生本理念的方式之一,在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开展辩论活动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模拟的情境中提升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家庭亲情的重要以及友谊的可贵时,教师可以以此为题材设定一个辩论情境:十一假期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做好了详细的出游计划,两人准备的非常充分,定好了时间地点和内容,但是在假期的前一晚你的父母为了给你一个惊喜告诉你他们制定了全家游计划并且已经定好了旅行社,而且去的景点还是你非常向往的一个景点,这时你感到非常迷茫,那么你是选择牺牲友谊推掉与朋友的计划参加全家游还是选择牺牲亲情放弃全家游继续你和朋友的出行计划呢?教师可以针对这两个观点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在整个过程中以一个裁判的身份角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释原因和寻找对策,通过辩论活动模拟的情境让学生正视亲情和友谊的价值并懂得珍惜,学会在特定的情况下合理解决两难问题,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和智商情商。做学问之前得先学会做人,对初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其人格的塑造也是十分必要的,将生本理念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来,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对未来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曾荣.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56-157.

[2]王永新.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J].新课程(上),2012,08:153-154.

作者:汪玉军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

第四篇:时事新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更注重从教材中挖掘德育材料,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对提升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但是却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时事新闻。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将时事新闻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从时事新闻中更好地学习思想品德。

一、时事新闻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时事新闻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下很多时事新闻都与爱国主义联系密切,尽管有些时事新闻被部分媒体肆意歪曲,但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获取时事新闻的正面信息,从而树立更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正确的爱国行为。例如,为了体现爱国主义,很多人提倡抵制日货,但是却出现很多肆意打砸现象,这种错误的爱国行为会损害我国人民的利益。教师可以通过此种新闻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选择正确的爱国行为。

2.丰富教学素材

时事新闻可以丰富教学材料,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目前思想品德课本素材一般具有滞后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较少,从而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时事新闻教学,可以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时事新闻教学的应用原则

1.重大性原则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教师可以很容易从各大网站搜集到时事新闻相关资料信息,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收集整理时事新闻信息。教师应当选择十分重要且影响广泛的新闻作为教学素材,而不应当随意选择一些不重要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内容。

2.贴近性原则

第一,选择最近发生的事情。教师应当选择发生时间较近的新闻事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就会更加良好。第二,教师应当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闻事件作为教学素材。为了更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新闻事件作为教学素材,比如本市区的新闻,本省的新闻等。

3.正面性原则

教师应当选择具有正面性的消息作为教学素材。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人生观、世界观还尚未完善,经常受到教师讲解正面时事新闻引导,有助于学生改正自身存在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时事新闻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根据课程内容搜集新闻信息

第一,教师要凭借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依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准备时事资料作为教学素材。在搜集时事资料时,教师必须注重时事新闻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通过各方面的时事新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正确的解析新闻事件,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第二,学生也可以进行时事信息收集。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之前,可以提前将教学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基本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搜集时事新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搜集信息,可以自行辨别信息的重要性和正面性,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时事新闻。为了帮助学生搜集更加全面的新闻,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明确各小组的组长,并为每个小组及成员分配信息搜集方向,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信息收集过程当中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对思想品德课堂的学习兴趣。

2.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前完成时事新闻搜集工作后,课堂上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的分析机会。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新闻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这个过程是学生理解和学习新闻事件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资源的过程。教师要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来讲解时事新闻。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自己或者引导学生来反驳和补充新闻相关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在学生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应当给予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表扬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分析不足,从而使学生不断获得进步。

3.选择精华资料进行小组探讨

学生因为自身知识有所欠缺,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搜集到的实时新闻质量也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实时事新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就必须对学生们搜集到的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分析,而后选择出精华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资料提前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开展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分析新闻事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更全面的领悟教学内容。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得出更加全面、准确的结论,进一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时事新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当今时代教学要求的必然选择。通过让学生学习时事新闻,能够让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大事,将思想品德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朱从玲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港城中学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反思的方法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反思的契机,让学生自己通过反思来接受思品理论知识。现说明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反思

在开展思品教学时,教师如果一味的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思品知识全是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实践操作性的大道理,从而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一、应用一则案例引导学生反思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以案例为基础,对比自己的思想及行为,就可以让学生获得反思的机会,当学生能从案例中发现不足,找到改变自己的出路时,内陆们就能够学到思想品德知识。以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为例。这部电影把很多学生看哭了。很多学生表示,当女主角基塔的爸爸剪掉她的发辫,逼她穿男孩服装、让她接受艰苦的摔跤训练时,学生和女主角一样憎恨爸爸。就像在电影中一样,女主角基塔的好友在小小年纪就被迫嫁人生子的时候,女主角才了解到爸爸让她接受训练的一片苦心。爸爸让她练习摔跤,是为了让她拥有一技之长,不会被社会屏保限制、能在社会上立足。未来女主角才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更多选择性,女主角不会因为身活窘迫而被迫嫁人。当女主角看到自己的爸爸为了让他拥有一条更宽广的人生出路,而与社会习俗拼搏、投入全部的财力与精力时,便开始认真的练习摔跤。学生们表示,过去他们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为了什么而学习?现在他们了解了,他们要为了自我、为了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看各种正面的、负面的案例,让学生能结合案例进行思考,自发的了解学习思品知识的意义,愿意主动接受思品理论知识。

二、应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反思

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会遇到种种问题,通常学生会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处理问题,而非把思想品德理论带入到生活中应用。当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并且学生受到情绪支配以后,往往不能用正确的态度来处理问题。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实践为案例,反思问题所在。有一名思品教师曾引导两名女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他们的生活案例。这两名女学生在寝室中大打出手,直至被其他老师和学生劝住。教师要求这两名女学生详细的说明事情的始末,大家共同参详问题,直至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这两名学生讲叙后,事情如下:女学生A比较注意生活卫生,女学生B不太注意生活卫生。在公共区域中,两个人就存在了生活分岐。比如女学生B在特殊的日子有时在入厕后没有把厕所垫圈仔细的擦干净,给女学生A入厕带来障碍;有时女学生B在公共区域边吃饭边玩,把油擦在了桌上或地板上,并且没有擦干净。发生类似事情时,有时女学生A默默做好了清洁,当女学生A长期为B做清洁后,感觉特别委屈,她要求女学生B注意卫生,不要给他人添麻烦,女学生B往往是充而不闻、我行为素。女学生B的态度让A感到愤怒,女学生A指责B缺少家教,女学生B感受这话让自己受到了伤害,于是对A大打出手。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剖析这件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认为这件事首先是B不对,不管A说得对或者不对,女学生B动手打了人,这就是不对的。学生表示,女学生A在B屡劝不改的情形下,应当寻求其他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向寝室教师说明情况,要求换寝室。而女学生B,学生们认为女学生B有权力用自己的方法生活,然而如果大家不能忍受她的卫生习惯,不愿意与她交朋友,那么她也要承受这样的结果。学生们剖析这件事,就是应用了思想品德中责任划分、优化事情沟通方案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们的剖析给予学生A和学生B反思,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事件中不是完全的无过错方,他们必须反省自己的过错,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案例讲出来,引导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结合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思想品德知识。

三、应用知识思辨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往往是存在争议性的,它没有绝对划分对错的标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存在争议性的案例,在争议中获得启发,升华思想品德知识。比如以一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词《游子吟》中的爱,是值得推崇的吗?学生们需要这样的爱吗?有部分学生表示,《游子吟》中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当然是绝对的母爱。又有学生表示,在现代社会里,母与之之间应该为独立、民主的关系为例。终亲应当在生活中,充实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获得成长,而不是不顾自己的生活,围绕着儿女的生活转。当前社会追捧这样的母爱,说明这样的社会就是病态的。于是教师设计了一场辩论会,通过辩论充分的表达学生的想法。

四、总结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反思,让学生获得经验或教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让学生能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反思争议的话题,通过反思深入思考并拓宽视野。

【参考文献】

[1]陶西平.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与出路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3(03).

[2]王晓丽.人学观视阈下德育范式发展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3(01).

[3]吕洪刚.生活德育范式构建的理论维度与实践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

作者:沈礼尧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第六篇:初三思想品德教学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综合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理念发展的要求来看,初三思想品德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难以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思考

新课改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高效、高质地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取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精萃,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标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打下基础。

一、初三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仍然重视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种教学模式由来已久,但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另外,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若干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也很生硬,不适应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在发展规律,这样不仅不能改善教学效果,还可能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第二,教学设施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思想品德教学有更多的新型技术和设备可以应用,但是一部分教师应用教学设施的方法存在问题。一方面,教师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教学,虽然教学的外在形式变化了,但是教师仍然是灌输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教学设施的运用把握得不够准确,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例如,将多媒体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忽视了传统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介质上,对于教学内容本身的关注度却下降了,教学效率不升反降,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第三,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不够准确,思想品德不仅重视理论性,还强调实践性。思想品德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有体现,但是由于升学压力,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课堂教学没有从理论的高度延展到实践的高度,影响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二、改善初三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策略

1.以兴趣为引导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

不论是思想品德还是其他学科,培养学生兴趣都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第一步。初三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并不一定是他们发自内心选择的,而是在升学考试和教师两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在中考中,思想品德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教师对教学不重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削减,这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水平非常不利。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素质,学生要对这门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去接受思想品德教学。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思想品德知识与当下社会热点事件结合起来讲解,学生对这些社会热点事件有很高的兴趣,因而体现出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为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深入探索的时候就可能产生质疑,出现质疑的时候,学生才能继续探究以解决自己的疑惑。初三的思想品德教学以时事教学为主,教师可以针对时事案例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不认同教师的观点,就会产生质疑,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他们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各抒己见,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能否让学生提出质疑,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教学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信息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恰当地激励学生

初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就要及时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全面的课堂教学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质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己的观点和质疑的引导下,去探究和学习知识。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激励策略。恰当地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引发争论,教师对这种争论应该给予支持,这代表学生不仅能够树立自己的观点,有独立的思想,更有将这种思想表达出来的能力。辩论完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讲解,这对于改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大有裨益。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是一门以素质培养和品德培养为主的学科,对于初三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还要积极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游显伦.体验式教学在初三思想品德学习中的应用[J].东方教育,2015(6):83.

[2]王朝勇.新课改背景下初三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分析[J].速读,2016(6):58.

[3]丁伟生.新课改背景下初三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育研究,2014(30):61.

作者:龚志威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油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