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究(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究(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究(6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品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在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对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认识,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脱离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们就初中思品教学在实施中存在的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对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一、引言

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品德观念的良好阶段,在这阶段中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能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启蒙,是学生人品的构成的基础,正所谓要成才先成人,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初中思品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初中阶段思品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品德学习通常由老师以灌输方式为主,只能形成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过程中的灵活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枯燥无味,失去对于知识的获取兴趣,45分钟的课堂感觉度日如年,根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习中的内容仅限于课本,不能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得到应用,老师是学生的心灵导师,从老师的角度就将思想品德知识设定为一种抽象的事物,仅限于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对于社会中各种事物和活动的有效结合,枯燥的教学模式也就失去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意义,学习的主体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而降低了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学习的积极性。

2.初中阶段思品学科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通常情况下,思想品德教育从思想上就要比数学、英语、语文等主要学科来的不重要,往往和音乐、体育等并为一类,在真正的应试教育中由于传统模式和传统教学的安排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不仅仅是社会人员,不少教师、家长也存在这样的认识,这就造成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阐述,没有对于学科应有的责任和多方面的考虑,学生为了在学科中获得更高的成绩,在进行学习中通过死记硬背来提高自己水平,用来取得更好的成绩,应付考试。

3.初中阶段思品任课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透彻

学校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不够,虽然变换多次的考试方式,在开卷与闭卷之间不断徘徊,通过这种模式的转变,考试的内容和知识点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正,但是在调整的过程中,教师认识不到知识的重点和难易程度,很难对考试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不能理解教改内容真正意义。

4.一部分思品任课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存在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于环境、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很多的差异,年龄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心理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不同,等等多方面都验证着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随着现代化环境的发展,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往往以自身的立场为出发点,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一味地按照死板的传统模式教学,虽然完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但是没有达到学生情感的发挥和自身思想价值的认识。

三、改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对策

1.加强初中阶段思品学科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

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里面包含着很多的学科,教师在其中有着主导地位。对于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多方面的塑造人格,这是一个需要一直坚持的事情。初中生在这个阶段这是受到良好行为灌输的时期,对日后的生活、学习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提高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视,加强思想品德教师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学习都是有自己的思想和作为,如果对学科感兴趣、爱思考就会从内心喜欢上自己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最好的老师。正当的兴趣和爱好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与关键。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利用自身的魅力,提高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可以和孩子们建立起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以老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学生的人格,以情感唤醒情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让学生喜欢你,能够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有兴趣,那么也就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新鲜的教学方法,了解现代化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知识讲解中进行情景带入,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设定特定的教学环节,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三框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从朗诵中感悟、提升情感。在教学七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我精选了《两只青蛙》的寓言故事,说明名人、伟人、平凡的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不同的态度对待挫折会有不同的结果。

3.加强教材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知识日益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的教学内容、方式的变化也是随处可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运用新技术多媒体、信息平台、新观念的转变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善于掌握新知识,学习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并且在课堂中灵活运用,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比如:在课堂中融入一些现代化的网络词汇,让学生在繁杂的学习中,可以产生对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在课堂中通过猜谜、故事、方言等针对自己擅长的方面进行更好的发挥,可以让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产生更大的关注。教师需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能够将知识更好地结合现实社会,充分地以生活经验来引起更多的共鸣,更多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习课堂充满灵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成长。

4.教学的结果实行主体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提高学习成效

考试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而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见证,能够对学习效果的好坏做出合理的评价,但是这也是非常片面的形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通过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的好坏,还需要结合思想觉悟和实际能力综合考虑。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该将考试与教学评价内容相连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对学生不断地鼓励与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认可和沟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非常棒的,即使有时候回答得不对或者做得不对也应该给予鼓励的目光,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地改正与补救,最终能做出正确的行动。对于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育,还需要结合实际的生活不断地积累,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将学生日常的思想品德行为都融入到评价的体系中,更好地帮助同学建立良好的习惯。

5.理性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个合格的思品学科任课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要懂得对课堂的把控,懂得对知识的传授,还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对课堂教育教学的反思,凭借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获取更多的实战性的有力经验,这样教师的专业成长才会迅速与成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能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教导,还能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青少年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依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学习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高等。所以,教师必须要认真区分、尊重学生的不同层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威.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对策[J].中学时代,2013,(3):113.

[2]苏华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2013,(4):175.

[3]沈银荣.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2,(22):124.

[4]孙运菊.浅析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2013,(2):29.

作者:苏映雨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实验中学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摘要: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交际、娱乐的一部分。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微课”应运而生,且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以其共享、交互、短小等特点深受师生的青睐,同样也吸引了思想品德老师的高度关注,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微课;初中思想品德;探析

至今为止,“微课”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达成一致的观点是:微课是以视频为教学载体,呈现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重点或难点。微课尽管短小精悍,视频基本不会超过10分钟,然而其中囊括的内容却是完整的,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根据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将微课应用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将核心知识点通过简短的视频呈现出来,无疑是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当然,对老师把握教学节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学习,最基本的一项内容就是预习。借助微课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这种教学理念与翻转课堂一致,老师首先给学生提供视频,以此作为预习的学习资源,学生带着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解问题走进课堂,于是,课堂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学”场所,而是转变成了探讨问题、寻找答案的场所,若想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必须进行课前预习。老师要做的是精心梳理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现状,将重点、难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以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消费者的权益》为例,笔者制作好微课视频后,将其上传至校园网,要求学生下载预习,反复观看,记录下视频中的不明之处。之后的思想品德课堂上,笔者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几乎都能掌握消费者享有的权益类型、消费者权益的概念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因此,对这几个问题笔者一带而过,不做重点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有关消费者权益的相关知识,笔者又列举了这样的例子:某个消费者贪图便宜,买了假冒伪劣产品,由于花费较少,所以消费者觉得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耗时耗力,不值得,于是作罢,不再追求。那么,消费者的这种思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争先恐后地发表不同观点,并阐明各自的理由,在课堂气氛极为高涨的时刻,笔者抓紧时机向学生普及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知识,继而又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预习,找出疑难困惑,在课堂上集体讨论,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多年以来,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随着微课的广泛应用被彻底颠覆,课堂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创新。素质教育理念下,鼓励互帮互助、合作学习,为此,老师应善于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尽量缩减不必要的讲解,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方面。由于时间所限,微课视频不可能囊括一堂课的所有内容,因此,老师应该将重要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放进微课视频中,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微课教学高度统一起来,让学生在积极互动中进行钻研和探究。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法不可违》为例,这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犯罪和违法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此,笔者将这方面的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直观地为学生呈现了违法与犯罪两者的关系与本质区别。当然,仅凭观看视频只能从理论上区别违法与犯罪,没有实际案例的支撑,学生对两者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层。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笔者播放完视频后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列举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或者利用互联网搜索违反、犯罪的案例。借此实现了合作学习模式与微课教学的相互统一,既节约了课堂时间、简化了教学环节,又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求,老师应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中,老师的角色是“引导者”,真正要做的不是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各种形式的探究学习。微课实际上是把抽象、难懂、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直观的、易懂的知识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与初中生的性格、认知特点相符,而且目标相对集中,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爱好、认知、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一位老师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微课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案,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习惯、知识的掌握情况来选择重点学习的内容,可通过反复播放视频的方式来巩固自身的薄弱之处,强化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利用视频的回放、慢放、暂停等功能,可以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彰显出自身的主体性。总之,微课的设计应该紧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学生清晰呈现学习目标,结合初中生的年龄、认知、思维特点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将难懂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另外,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学习视频软件的使用,为学生制作美观、简洁的微课视频,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现状,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邑.初中思想品德“微课”设计的“三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5(30):72.

[2]魏红.运用微课教学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增光添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9):110-111.

作者:胡建军 单位:西藏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实施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体系和接受能力等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主动参与、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这里就初中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谈几点认识:

一、明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施稿)》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初中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以这一总目标为指导,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培养互相协作精神;5.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二、初中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实施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的导向和归宿,其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政治的学习特点,坚持自主性、过程性原则,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切忌抛开学生实际,好高骛远。具体的途径是:1.立足教材,提出探究性问题。往往经历先由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实现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讨论解决的过程。教师、学生共同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师生互动中研究文本,发挥文本的作用。2.立足教材,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材中有很多问题,往往在课堂上解决的不够彻底或无法解决,必须凭借生活经验或通过查阅资料才能解决,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查阅资料、收集信息,通过交流,研究解决课堂上留下的问题。3.从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思想品德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选择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成立研究小组,写出研究报告。引导学生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课堂,使思想政治学科真正成为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爱学的课程。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老师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作用。有些教师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仅仅是组织者,缺乏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从研究中有所收获,教师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充分相信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要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与学生一起开发利用可供研究性学习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2.研究性学习要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出问题和讨论学习两种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其他调查访问、专题研究、收集资料等方法可以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进行,而且周期较长。其中特别要利用好节假日,如在春节规定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3.要循序渐进。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要立足课堂,开发教材中可供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其次,教材中开发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凭借教材、课堂还不能实现、解决,就要考虑向课外延伸,做到课内外结合。第三,从学习生活中提出问题,老师要指导学生制定方案,划分小组收集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报告,进行成果论证,展示评比等。研究性学习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培养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开始,最终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研究性学习得到真正落实。4.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成果,因而我们的评价机制除了学生的研究结论外,更应该重视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比如:我们可以就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打分,以评价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程度;可以就学生搜集资料的多寡打分,以评价学生勤奋努力的程度;还可以就结论的表述打分,以评价其语言运用的水平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机制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种评价既可由老师进行,也可由学生互相评判,总之,把过程纳入评价机制,应该是研究性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作者:任连杰 单位:辽宁省大石桥市周家镇中学

第四篇: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

摘要:“生本”之意,即以学生为本。该教育理念下,从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先学先问、后导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等几方面开展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本理念;教学探讨

面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老师必须考虑学生最基本的个人素质与学习能力,从而制定出最适用于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下,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中对生活、生命有所感悟。

一、基于生本理念,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水平,谨遵“同组异质”的分组原则来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新课改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自主探究能力。鉴于此,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必备条件。要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高效,老师必须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格、爱好、家庭、生活习惯、学习能力等,之后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保证各小组中涵盖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老师将学习任务一一分配给小组内的各成员,保证所有学生全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应格外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很多教学内容并不适用于这种学习方式,老师应有所选择,不能盲目分组。若问题比较简单,通过片刻的独立思考,学生能够自行解决,那么老师应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索时间,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

二、先学先问与后导后教

1.先学先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导学卡片,将卡片发放给学生,鼓励其按照卡片中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将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在卡片上,课堂上老师根据学生导学卡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重点讲解学生普遍遇到的知识难点,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完成导学卡的过程中获得启发,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学习能力。

2.后导后教

这么做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在“先学先问”这一环节中,学生已经对课本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仍有一些问题仅凭学生的独立思考无法解决。老师需要做的便是分清教学的重点所在,针对学生在预习中已经掌握的知识,课堂上尽量少讲,甚至可以不讲,针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重点讲解,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简单问题不再赘述,把重心放在难点的讲解上。另外,老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发问,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之后,再通过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激烈的讨论与辩论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探讨,有理有据地提出观点和见解,而不是毫无目的地畅所欲言,老师了解各组的讨论结果,对出彩的想法进行重点讲解和点评,并对提出该想法的学生给予表扬。笔者在《我与父母交朋友》的课堂教学中,便采用了先学先问、后导后教的方式,提前把导学卡发放给学生,并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来完成导学卡中的问题,在阅读、思考、练习的过程中对即将要学的新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课堂上,笔者根据导学卡的完成情况安排教学内容,重点讲解导学卡中学生没能完成的问题,之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一点点地触动学生的情感感知,发自内心地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用客观、正确的态度理解父母的爱,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适当采用开卷考试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各学科的考试逐渐由以往的以分数为重过渡为检验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造力,中考更是如此。所以,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应重视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培养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引导和启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意识,在遇到实际的生活难题时,能够自觉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求助他人。老师可适当将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针对某个热门的社会话题进行调查研究,多给学生设计一些开卷的实践类题目,“逼”着学生灵活运用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互帮互助、团队协作等方式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老师应鼓励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集体思考出解决方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式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善用评价体系

当遇到挫折、困难时,有可能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生活大多一帆风顺,社会阅历较浅,承受力较弱,很容易在挫折面前垂头丧气。为此,老师应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给予学生鼓励,使之发挥出潜藏于自身的巨大潜能,真正成为思想品德课堂的小主人。在学生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时,老师应及时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了如指掌。基于生本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老师应牢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力,课堂教学才有意义。老师应倾尽全力为学生创造思考、操作、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新.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12(8):153-154.

[2]曾荣.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56-157.

作者:胡建军 单位: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在追求有效性的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灵活的运用各种策略,科学、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中的价值指导。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灌输式模式,而现如今,主张将灌输式模式转变为疏导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有效性

到目前为止,课堂教学有效性尚未有明确的定义,各位学者各抒己见。本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将教学方式与教学的设备有效地结合,并且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人”有效教学的核心因素,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稳步提升学生的素质与知识的过程。本文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供参考资料。

1研究现状及其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并逐渐意识到教学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早期对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除了学生本人以外,教师的引导、教学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与学生交流以及对同事访问,认为教学有效性有以下几点不足:1.1理论指导不足: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新课程教学的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被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能够看到,诸多理论指导很难应用于社会实际教学工作中。比如:初中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以及受知识结构的影响,对于思想品德课本中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的了解知之甚少,并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升学压力加大,初中生大多数不会关注国家大事、社会新闻。尽管许多老师想进行有效教学,但是受家长、学校、学生多重压力的影响,以至于教师根本不能实行有效教学,只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1.2各校教师之间交流缺乏交流:通过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考试压力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在学校中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兄弟学校之间交流探讨只存在于少数的教学教师中,以至于教学有效性不能得到良好提升[1]。1.3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有效教学已经引起各教师的注意,但是,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难以做到“亦师亦友”、“如兄如父”。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模式:1、专制型教师关系。专制型教师关系是指教师权利无限扩大,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2、放任自流的师生观。这一种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对学生采用“放养”的态度,不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导,以至于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2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2.1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学生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是一位在课堂上具有吸引力的老师,是一位善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感兴趣的老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的维持学生上课的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充满热情,只有想学、好学,才能够达到会学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时,可以通过课前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上课之前,教师让学生先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可以指性格、身材、外貌、语言等等各个方面,然后请相邻的同学相互之间赞美,之后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个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促使学生上课情绪高涨,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一节课的学习中去。2.2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建设适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模拟中灵活的运用思想品德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思想品德自身的学习特点[2],从社会实际出发,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合适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2.3丰富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状态。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学生是兴致高昂还是压抑沉闷,是兴高采烈还是愁眉苦脸,是信心十足还是胆小怯懦。因此,教师应该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将消极的情绪带到课堂上[3],多通过积极地正面情绪感染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参与情景模拟的表演,从而不断增加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情感。2.4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较多,知识较为零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总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例如,在“遵纪守法”的这一课堂上,教师可以着重强调:什么是四大保护线?我国为什么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四大保护”能否切实的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提升学习能力[4]。

3结语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既有极强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追求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永恒话题,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策略、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中的价值导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足够的耐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才能够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史卫东.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9):74-74.

[2]王天斌.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7):90-90.

[3]陈倩.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5,5(7):393.

[4]杨平.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2015,(31):44.

作者:周英军 单位:湖南省隆回县南岳庙镇南岳庙中学

第六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改变。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学习质量低下,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倡导自主、互动、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问题;对策

我们从小被科普的孔融让梨,黄香温席、陆绩怀橘等经典故事,给我们打开了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大门,学好思想品德是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它是一门系统的讲述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德育美德的培养及学生的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不免存在许多问题,不仅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压力,学生对此课程也兴趣乏乏,那么,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改进措施,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死板

在初中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距大,很多观点不一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比较深,很多都是老教师,教学时间较长,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落后时代,而现在的初中生生活在网络环境中,不受用于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整堂课只有老师的滔滔不绝,这种机械性的灌入,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长时间会显得枯燥无味,还会让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像课后的探究性问题,实践操作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一般都被忽略过去,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条件,阻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1.2教学理念片面

思想品德课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来说,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不被重视。思想品德课在中考中和历史、地理两门课一起考,被学生视为小科,有的学校甚至一个星期只有一节,教师们也没有担负起改变学生“偏科”理念的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对新课程不熟悉,不能把握新课程的脉搏,不能灵活应用教材,即使是年轻一点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造成教学形式化严重。

1.3学困生的问题

每个班都有学困生,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学困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易分散,善于机械记忆,语言思维较差,不善于开动脑筋,思维不活跃。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中,主要在交流、表达、联想等方面表现出本领不足的情形。他们的学习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标准,班里学困生太多会影响整个课的进度,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2采取措施

2.1把握学生的主角地位,适时进行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学生才是教育的主角,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智商高,并且学习态度好,能快速地获得更多专业知识的认识,学习积极性高,能自主学习,老师辅以帮助即可,但是学生中有少许不和谐的因子,扰乱其他同学学习、旷课违纪等,使教学行为受到阻碍,而初中生又处在情绪两极化严重的年纪,稍微不满就会爆发。此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更多,学生学了多少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把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角位置,让他们了解到学好思想品德能加快自我价值的实现。

2.2师生加强沟通,建立和谐关系

教学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学生处在不同的位置,当然有不同的立场,同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相互之间难以沟通的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能够做的,只有尽量缩小矛盾差距。这就要求老师主动融入学生的世界,与时俱进,平时多多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找到交流的话题,学生也要体谅老师,尽量配合老师。毕竟,老师面对的不是只有单纯的一个人,而是几十人,带课班级多的老师会面对几百人。思想品德程的教学环境是老师与学生共同维护的。所以,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互相尊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3具体学生具体看待

“学困生”同样具有上进心,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应具体学生具体分析,针对性解决,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可以从家长方面着手,纠正“学困生”家长的错误教育理念、方式及方法,协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缩小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并通过感恩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付出,有效消除家长与学生的隔阂,合理引导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懂得感恩的同时也更加热爱生活和学习。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

2.4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发展,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加强爱国主义的同时,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优化创新。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教学,取消繁琐、庞杂的内容,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所选内容最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和启发性,组织内容时要把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顺序相结合。总之,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细心观察、深入研究,就能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迎刃而解。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俭.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校外教育[J].2015.

[2]葛成军.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

[3]赵伟.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的认识[J].学周刊.2012.

作者:杨长富 单位:重庆市黔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