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寻(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没有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也是兴致不高,导致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一直都没有长足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帮助初中生培养正确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为树立初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应有的作用。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分析研究,探究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初中思想品德一直以来都不太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使得师生对思想品德的教学和学习都缺乏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所以初中的思想品德学习,很难实现其德育的功能。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社会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品格,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位初中思想品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量。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质量,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积极探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丰富教学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老师多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解,品德概念只是照本宣科地读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完全没什么吸引力。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感觉学习的知识没有实用价值,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高。所以老师要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正确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学习知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实践性,而且很多品德理论的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思想品德的这一特点并不利于学生的准确理解。因此,老师可以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让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进行理解记忆。老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用几分钟的时间先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让他们对课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之后结合实际生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性,更加便于他们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现象等等,通过这些途径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对社会热点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热点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学生以后在看新闻和热点问题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来学校开展品德教育讲座,之后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收获,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
二、利用现代科技提高课堂效率
如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的应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也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课本上的文字为主进行讲解的枯燥课堂模式,转而把课本上的文字变成视频、图片、声音等更加生动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学生能否在一节课上认真听讲,上课之前的课前导入过程是否有吸引力很重要。传统方式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前导入多是以读课本上的抽象概念为主,这样的开端注定导致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因此,为了让思想品德课有一个好的开始,老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比较强的年龄阶段,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有充分的激情去学习,所以老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展。初中生比较喜欢听一些故事,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扩展,在正式上课之前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纪录片、图片配音等方式向学生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等等,利用这些方式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帮助他们扩展了知识面,对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也要在注重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科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同时要树立生本理念,教学质量的提高要立足于对学生的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更新完善,争取让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培养素质人才的目的。
作者:王春雨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杨艳玲.对初中品德课堂教学实践的探讨[J].学周刊,2012(28).
[2]王福林.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7).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意义
【摘要】
初中阶段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初中生不仅在身体上悄然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心理世界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身体的成长,更应该关注他们心理的发育。而在广大的中国,追逐成绩的应试教育让家长和学校都忽视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设置的课程里也基本上没有心理辅导相关的课程,这就造成了一系列“悲剧人才”事件的发生。而在中国的中学里,与心理辅导相关的课程首属思想品德教育。显而易见,中国课程里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重大意义的,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各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个阶段,是初中生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教师需要慎重对待的课题,而思想品德教育无疑对初中生有着重要的方向引导的作用。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健康发育,更应该是心理、精神上的健康成长,而青少年这个人生的关键阶段,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做出重要的引导,这就体现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
一、正确的思想疏导以及心理的辅导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
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初中时期,生活中的所有诱惑都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由于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是非缺乏一定的判断力,价值观尚未形成,而就是在这个阶段,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走向歧途。所以,正确的思想以及心理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个时期,也是对新事物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给以正确的疏导和引导,对学生以后的道路将会有着重大的指引作用,也会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对初中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门与学生生活学习都有着重要关系的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帮助学习正确看待学习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通过其独特的教学方式,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通过引用实际案例,让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对于学生以后的交友、完成良好的社会化都有着重大作用。
3.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形成各种价值观的重要时段,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及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将会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交友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有着重大的指引作用。
4.有助于降低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出现,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上大量不良青年的出现,不仅毁了他们本身的前途命运,也对社会的安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这批不良青年往往是思想上面没有正确的认识才导致走上了歧途,能够接受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有助于减少不良青年的人数的增加,也有助于减轻不良青年对社会的危害,同时也对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社会秩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重大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学对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那么,在中国中学里同时扮演着心理辅导课程的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通过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的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压力,通过讨论、陈述以及老师的专业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帮助正在发育期的青少年正确看待男女成长的差异
青少年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期,也是男生女生发育的明显阶段,这个时期的正确引导,能够帮助学生们正确对待异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的关系,以及正确对待对性的认识。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可以帮助遇到特殊事件的同学疏导情绪,给予个别辅导
中国课程设置里的思想品德教学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疏导作用。教师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可以对个别遇到难事的同学给予个别辅导,帮助疏导情绪,减轻个别同学的生活以及心理上的压力。
4.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培养健康心理的自觉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通过设置情境、模拟等的心理场景,可以增强学生的抗逆力,增强学生面对困难以及逆境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提高学生自觉培养健康心理的自觉性。
四、总结
综合以上论述,由于初中阶段处在青少年这个关键期,身体和心理的成长也处在一个关键期,这个时候是最需要给出指引和疏导的时候,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的大部分中学里,思想品德]教学在这方面扮演着主要的作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而提高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以及教学质量,都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心理健康这一方面。
作者:于桂秋 单位: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教学法研究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取得很大成就。课程改革给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改变,使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政治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切实理解初中政治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知识加深印象,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运用
初中政治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因此需要学生准确理解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才能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双方的互动,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当中。
一、初中政治中案例教学法可行性的分析
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是让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完成独立思考,并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更好的应用政治知识。教师们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动力十足,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具有典型化和生活化的特点,能够在初中政治学科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过程中,将典型案例讲给学生听,并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更能让学生信服,最终促进了初中政治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运用
(一)实践性原则
人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教授知识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的运用。初中政治教学的侧重点是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因此案例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如何联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寻找合适的案例。古代闻鸡起舞一类的事例,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并且没有说服力。因此,教师可以分析身边或网上的事例进行讲解。例如,在学习《知识让人生更美丽》时,教师可以将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不畏艰苦,努力求学的事情:有一学生王某居住在农村,母亲体弱多病,全家靠父亲种地维持生计,王某一家为了供王某上学省吃俭用,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王某父亲积劳成疾病倒了,王某必须辍学照顾父母。不幸的命运没有打垮王某,他在家里照顾双亲之余,仍旧努力的自学,最终完成了初中学业。通过这一事例激起学生求知欲,使一些不惜福的学生从中感悟,使学生明白不要攀比物质条件,让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二)针对性原则
教师挑选的案例一定要有针对性,选择与学生有关联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走进学生内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悟。比如,有些学生平时不守纪律,但是热爱劳动。教师在讲授《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时,可以让学生们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优缺点。学生们已经能够全面的认识自己,然后教师及时表扬这些学生的优点,同时可能会发现这节课上这些学生十分守纪律,并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仍需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白人是可以改变的,缺点可以改正,学生在这节课就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最后,教师抓住这个时机,把鼓励和表扬学生作为这节课的总结,显得较为自然。这样一来,这节课的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学生们也都有所收获,最终达到并超出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多样性原则
具有趣味性的案例能够吸引学生,不仅如此,不同的授课方式也会使学生感觉新颖。如今多媒体教学很受学生欢迎,教师把案例音频和视频处理,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课堂知识。例如,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播放一段老人过马路摔倒的案例,将视频暂时播放前一部分,根据这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该如何做的问题。讨论过后,继续播放案例,让同学们看到最终案例中的人是怎样选择的,并且最终产生了怎样的结果,从而让学生受到启发。再比如,在学习《友情伴我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案例,一位同学性格很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班级上的同学觉得他性格古怪,不好相处,然后这位学生受到了孤立并感到很烦恼。视频播放到此可以暂停,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学生该采取怎样的做法解决问题。之后,继续视频的播放,视频中的同学选择敞开心扉,主动和同学们开始交流,最终与大家成为了朋友。视频播放完毕后,学生回想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由教师进行正确引导,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
三、结束语
在初中的政治课堂中运用教学案例,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显著。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政治教材和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时,将更多好的、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其中,从而优化课堂,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赵福兰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殊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8):24-25.
[2]姚鸿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10):54-54.
[3]王庆芬.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2015(6):17.
[4]聂方舟.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9):220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感悟探究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识记,关键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并指导自己的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教师在课堂组织中要做好宏观调控,引导学生向教材的纵深处挖掘,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
[关键词]
思品教学;感悟探究;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学生可以从教材内容中受到社会公德方面的教育。如果教师依然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讲解,犹如班主任训话一般,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只有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教材传递的信息,在讨论中向纵深处挖掘,才可以有更多的收获。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实施宏观调控,组织学生自主讨论,鼓励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结论,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完善结论信息。
一、引导启发,调控学生探究方向
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所以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并调控好学生的探究方向,及时纠正偏离主题的讨论。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方向,不断向教学目标靠近。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必参与。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最好给学生提供具有分歧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辨中明白学习的意义。如《热爱生命》的单元教学,在引导学生讨论“生命只有一次”时,教师运用了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上周六,附近小区的一名高二女生因考试没考好,产生厌学情绪,回到家与父母发生口角后跳楼自杀了。这个女生平时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在班里名列前茅,只是小小的失误造成了成绩的下降。对于这个事件,你怎么看?”学生从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价值、父母养育的艰辛等方面进行了生命话题的探讨。有的学生则针对“责任心”的问题,对这个女生进行抨击,教师在调研时及时为学生调整方向。课堂讨论不能就事论事,要提升道德标准,重点是学习了本节内容以后,我们将如何对待我们独特的“生命”。
二、合作探究,初步得出问题结论
教师的引导只能为学生提供方向,具体工作还需要学生认真对待。教师为学生分好学习小组,在小组讨论探究时要注意激发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长有义务带领本组学生讨论问题,并分配任务。学生轮流做记录,每个学生在讨论中都要发言,初步得出问题的结论。学生讨论时要筛选出有疑问或者有分歧的地方,咨询教师。自主探究在课堂上的安排,主要针对的是教材重难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适当拓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信息,自主探究问题内涵,并组织出比较流畅的答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需要学生及时联系课外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识。例如《长大的感觉》一课,教师运用沙画视频《人的成长》导入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成长的必然性。然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和烦恼。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他们在讨论中也表现出对家长的诸多不理解,感觉自己长大了,但是家长却是一万个“不放心”。学生讨论后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通过教材学习,学生了解到“成长”中的各种现象都是正常的,需要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才可以平稳度过青春叛逆期。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青春期应该如何控制情绪,如何与父母相处。
三、成果展示,评价完善结论信息
教师应该为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所获得的成果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在成果展示时能够暴露出自己小组的不足,其他小组还可以予以补充。这样,学生得出的学习结论更加完美,而且学生在互相补充的同时,对问题的分析更加透彻。教师要留有充足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有效展示自己的思维。例如《多彩的情绪》一课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描述情绪的诸多词语,并认识到“情绪”的产生是人之常情的道理。教师根据学生对内容的掌握,让学生组织一段话,表达出某个人的某种情绪。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描述给予分类。情绪的分类一般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从而引出两种情绪对人性格和健康的影响。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说一说身边的家人朋友经常出现的情绪有哪些,面对他们产生的不良情绪,我们该如何劝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得出比较完整的结论:情绪是一把双刃剑,积极的情绪有助于人的健康成长并帮助人走向成功,消极的情绪则影响身心发展,甚至导致疾病。学生在讨论展示的过程中可以深入探究,全面归纳。思想品德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生要在体验感悟中内化知识,生成认识。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发散思维,让学生经过探究分析可以有效形成内在品质,并外显为行为。
作者:刘洁 单位:江苏宜兴市实验中学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摘要】
初中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正处于关键的意识形成和身心发展阶段,要想保障健康成长,需拥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树立肩负祖国建设发展的责任意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可借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笔者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为探讨对象,并提出一些科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品德教师应借此佳机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涵盖有不少与责任相关的内容,教师需充分挖掘教材,在讲解知识过程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整合出多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一、挖掘教材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最佳资源,编排人员在选择内容也会考虑到责任意识的教学,教材中涵盖着丰富的教育材料。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需不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通过认真研究可发现,各个年级段的责任意识教育内容都有着显著特色:七年级引领学生明白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八年级是法律责任意识,而九年级则是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比如,在开展《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让学生明白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任,着重培养他们的个人责任意识。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应收集一些关于人脑潜能的相关知识,调查班内学生的特长,并让他们收集一些关于潜能让普通人创造奇迹的案例,引领其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定的潜能。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部分关于潜能的基本问题:让学生思考“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等,使其思考自己的优势,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拥有哪方面的潜能,并发掘出来,不断完善自己,树立个人责任意识。
二、教师以身作则进行责任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要想让学生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需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和带头作用,以自身为榜样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需拥有较强的责任感,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承担多项责任,以此熏陶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习或参与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成绩而区别对待,体现出教师职业的责任意识,运用个人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他们。例如,在讲授《忠实履行义务》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关于公民履行义务的调查任务,搜集社会上的实例。不过在此之前,自己需认真调查,并做好调查报告,使学生信服;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料时,自己也应积极参与查阅和记载,不仅能够检测其所查资料是否恰当,也是对他们的负责。然后,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即为法律鼓励、要求与禁止做的事情,培养他们以法律为准绳,对公民的行为是非进行判断,提高其履行义务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能忠实履行义务。
三、让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与热点
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与社会热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是很多知识和实例的俩元,要想将在教材中学习到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引领学生时刻关注社会生活与周围环境,并重视周边发生的真实事件。通过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使其拥有强烈的国家与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学习《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时,教师可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为学习主题之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部分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让他们自由讨论该如何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鼓励其提出个人见解与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到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自觉保护环境,不能浪费各种自然资源。教师也可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自调查环境污染现象,认识到环境污染的重大危害,进而树立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总结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将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有机整合,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以个人行为准则为典范,引领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与社会,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作者:熊唐倩 单位:南昌市扬子洲学校
参考文献:
[1]张露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教育分析[D].江南大学,2014.
[2]刘慧.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李君茹.思想品德课培养初中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六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思考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推广,学生的素质化教学已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中,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初中阶段一门必修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思想品德教学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该学科的重要作用也缺乏一定的认识,由此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策略,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教学;思想品德;思维培养
在初中教育阶段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时间,加之初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与渴求心,若在此阶段加强教学的重视程度,则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也能根深蒂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思想品德教学是文化教育的基础,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和学生未来的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教育实践中,大多数学校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该学科在教育阶段中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与挑战。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倡导素质文化教育的当下,人们应加强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人们应加强教学问题的认识与研究,针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一定的探讨,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下面主要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改善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缺乏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表现出兴趣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成效也并不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缺乏兴趣的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培养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若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讲解,而对学生的兴趣缺乏足够的认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并不能产生较大的益处。
2、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理念影响,现代化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在教学模式上并没有进行一定的创新与改善。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创新思维理念在实践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是以灌输式方式为主的,从而促使学生也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在学习方法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同时,较为单调枯燥的课本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思想品德课程时,并没有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联系于实际案例,而只将理论知识视为一种抽象、静止的知识,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不能进行很好地培养。
3、缺乏良好的师生交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不仅与生活实际情况息息相关,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严格的要求,课程学习需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考虑,因此需要师生进行一定的交流与沟通,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极度缺乏沟通,大多数教师在完成课堂任务之后就不再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与讲解。甚者,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还带有负面的情绪,在课堂上不能完全地释放自己,从而也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正所谓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学生进行更好地学习,而反之则异。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通过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则使人们了解到教学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的提升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下面对此提出了一些改善性的策略,希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并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一定的改善,这不仅将教学内容生动化,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所学的思想教育内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上,通过利用多媒体声像俱全的特点将丰富的内容用新颖的形式、动态的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可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开展生活情境教学
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况开展教学内容,还应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地结合,而情境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益处,其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心理的角度出发探究问题。从一定方面上来说,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教学方法的引入和运用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实际教学中也至关重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加强学习上的沟通,并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且教师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应给与充分地讲解。此外,在课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学习中应鼓励学生开展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以此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特见解。另外,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学生进行商讨,通过参与与合作环节来培养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采取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同时学生也应加强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努力与创新,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进行更好地学习。
作者:周雪琴 单位:简阳市东溪镇新合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明.浅谈优化和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85.
[2]张春苗.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2):169.
第七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要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思想品德课正常有序开展的关键,影响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一、把握教材特点,准确理解教材
1.正确把握教材中正文与辅助材料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中,主要有正文、图片、案例和“相关链接”等几部分内容构成。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正文部分而忽略了其它的辅助材料部分,除正文外的辅助材料都是用来丰富正文内容,帮助进一步深刻理解正文内容的。如果只重视正文部分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的作用,一笔带过或者根本不讲,就难以让学生真正明白教材中表达的观点。
2.做到图文并重。
具体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其反映的内容。比如,教学“循环利用资源”这一节内容时,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态农业图”之前,学生对循环利用资源这个概念是一头雾水,可以说根本无法理解,觉得很空很不好理解。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态农业图”之后,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明明白白。学生可以直接从图片中看出是如何循环利用资源的。学生分析图后,轻松理解了“循环利用资源”这一概念。
二、教学生活化,兴趣不断激发
1营造生活化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生成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应从传统的权威中走出来,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创设生活化情境,鼓励合作探究。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这种情境:学生自觉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实现自我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自我心灵塑造者。
3.走进真实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扩展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课堂活动多样化,兴趣培养要常抓
1.重视课堂小品表演,培养学习兴趣。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变化教学方式,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相关的小品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在“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情景:自负的小江,自卑的小华,自信的小倩在一次作文竞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放学后,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要求每个小组5分钟准备,并派代表上讲台表演自负、自卑、自信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组最生动。同学们在活动中参与、思考、体验,在活动中认识了自负、自卑、自信的不同特点,促使学生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最终也实现了课程目标。
2.开展形式多样的辩论赛,提高善辩能力。
通过辩论活动,可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人际协调能力。在讲到人民版八年级教材上册《不要侵犯我的隐私》这一课时,笔者以“当自身的隐私权受到父母或长辈的侵害时,我们该不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为题,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辩论,使学生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
有人曾提出:“2l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由重点培养竞争转向重点培养合作的教育”。在教学《竞争•合作》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抽出四名同学来参加400米接力赛,最后获胜并合作得较好的小组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
作者:王继柱 单位: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王滩镇王滩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车允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尝试[J].中学课程辅导,2014,(29).
[2]魏宪智.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德育教学[J].新课程,2014,(06).
第八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更有价值;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更有意义;什么样的方式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用什么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让学生对知识认知结构重建、学习策略能力提高并最终促进道德素质的发展以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达成深度学习。
关键词
政治教学;深度学习;道德素质;行为准则
今天,又看见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女学生上课传纸条,被老师批评后,向老师背后划了两刀,而老师的批评教育属于正当教育。当我这篇论文还没有完成的时候湖南邵东3名少年人室抢劫杀害一名女教师,其中刘某、赵某分别读初三、初二,孙某读六年级,事发后人们用冷漠、冷酷、冷静三个词形容三个少年。近几年,这样的一些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学生因家庭、学习压力等原因而走上绝路;学生在不同时期出现极度急躁不安的情绪波动,自我否定,自我封闭;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压力、失败,不是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去战胜,而是轻易地退缩、放弃;同学之间打架斗殴事件不断;伤害老师的事件时有发生;偷窃、抢劫、抽烟喝酒甚至吸毒。这种种情况说明了德育教育的确是非常重要,也迫在眉睫。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研究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更有价值;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更有意义;什么样的方式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用什么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让学生对知识认知结构重建、学习策略能力提高并最终促进道德素质的发展以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达成深度学习。现在的学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较大。还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在路灯下学习的有,在厕所里看书的人也有,晚上熄灯点蜡烛用手电看书的也有,早上四五点钟起床看书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努力的学习?因为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现状,跳出龙门。而现在的学生经济条件本身就好,再加上近年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观念严重地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很大程度上毒害了中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那么,在教学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引导学生将想法与以前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只有当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上,而且又高于旧知识时候,才是人类最感兴趣、最有求知欲的时候。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以前,不是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一无所知的。他都有或多或少的基础或者经验。老师要善于调查或提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的知识领域,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教学工作。这样,对于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深度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相亲相爱一家人时,我没有像以往一样一个框题一个框题的进行教学,那样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说教多于生动活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更忽略了操行的训练和考察;教育内容回避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缺乏针对性,缺乏时代感;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知识兴趣全无,考试效果都不好还别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于是,在课前,我给学生播放了《家有儿女》电视剧奶级给他们看,不用上课看电视你想啊他们多有兴趣。
当学生非常人迷的时候我关掉视频向他们提问这个电视剧主要写的是哪里的事?学生大声地回答家里的事。他们知道所以敢于回答,他们有兴趣所以大声回答。然后教师顺势提问你们想了解关于家的哪些内容呢?小组内提出想要了解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家;家庭成员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分类并分组收集整理这些问题。可以按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分类,也可按照学生所提问题与书本框题相结合进行分类。视学生提出问题在具体分类。如果学生没提到的教师可有意识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探究学习的共同体促进有条件的知识和原认知发展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的记忆。这样的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学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当学生了解了一些关于家的基本问题后,自然而然地就会联系自己的家庭现状进行思考,发现家庭中的诸多问题。如:与父母都有怎样的矛盾;为什么对父母的感觉和小时候不一样等。这个时候一般都会去探究解决家庭问题的一些方法,其实还为时过早。家庭虽然是学生最熟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价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这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独生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过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长辈的关爱,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另外,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其问题突发的特点,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家庭生活的亲子交往之中。初中生亲子之间的差异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这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又有每个学生面对的个性问题。家庭矛盾处理得好,学生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家庭关系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教师要做的是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整个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并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了学习的过程,把握了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而且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初中学生。
作者:黄颖 单位:重庆市丰都县兴义中学
第九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内容摘要】
传统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式往往是机械记忆,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没有体现思维的作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主要应用在记忆、思考、学习三方面的思维模式,切合初中思品教学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从实际出发,浅析思维导图的具体内涵,根据运用原则,从多方面讨论了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思维导图;内涵及原则;运用策略
初中思品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强调背诵记忆,学生学习仅仅是出于考试目的,没有体现以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为培养目的的“素质教育”,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与激趣性,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思品学习乐趣。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树枝图、灵感触发图等,是一种利用图像进行思考的辅助工具,能帮助学生从知识点繁多的思品课程中找到关联点,构建完整知识网络体系,帮助记忆与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1.重视心理因素
思维导图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其中必然有一个接受过程。在教学初期应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导图对学习的帮助,不断暗示学生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形成对思维导图的初步信任。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受知识结构、思维定势等因素影响,在画思维导图时难免出现关键词错误、隶属关系颠倒等问题,教师要耐心指导,给予纠正与鼓励,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学生是教学主体
教师要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优化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知识网络,从原有知识中得到新的感悟。这种感悟是教师无法传授,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课堂交由学生,以引导者的身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各项思维能力,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各项错误,促进学生发展。
3.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由于成长环境、男女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学生思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态度上对待优秀生与学困生要一视同仁,在教学中要花更多精力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在教学中既要抓住学生认知上的共通点,又要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
1.在新课中运用
思维导图在新课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前预习、笔记与课堂探究。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把握新课知识点,了解教学重点,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往往是不完善的,学生通过记录教师授课核心内容,完善思维导图,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记忆归纳课堂重点,起到笔记作用。课堂探究即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大胆猜想,细心求证,实现知识结构的深化。
2.在复习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对学生复习帮助巨大,它改变了传统复习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深化记忆。例如,在复习《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章节时,学生以“中国”为中央关键词,以“国情”、“国策与发展战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为次级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尽可能地回忆更多知识点、关键词,再查看书本或笔记,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思维导图,将整章节知识点包含其中。在复习时,学生先自主回忆知识点,根据核心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再通过核对笔记,进行完善补充,最后根据自身理解完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与知识要点。绘制、完善过程即是复习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间的理解,通过记忆关键词代替记忆完整知识点,达到高效复习目的。
3.在做题时运用
思维导图对解题同样有帮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理清考点,通过关键词回忆完整知识网络,达到解题目的。在选择题中学生往往出现选项不确定情况,这时学生可以划出题干,以题干为中央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对照选项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答案。在解答论述题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划出题干,明确考点与命题思路,以考点为中央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根据命题思路找到答题方向,根据答题方向丰满次级关键词,阐述次级关键词与中央关键词的内在联系,深化表述。运用思维导图解题有助于学生排除题目干扰,直观呈现考点与答题方向,准确快速进行解题。
结语
思维导图的本质是通过图案、色彩、线条、文字等多种因素刺激学生大脑,发散学生思维,提高记忆效果,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思品教学中有利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老师教的轻松,让学生学的轻松。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工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的,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曹旭东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学校
【参考文献】
[1]郑志生.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效率——以粤教2014年版九年级“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为例[J].福建教育:德育,2015(17).
[2]赵广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4(14).
[3]陈杏梅.图形与文字牵手知识与思维联动——思想品德课运用思维导图举隅[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6).
第十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摘要:
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中被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能力。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将学生的教育从单一的传授知识向多种技能的综合培训转变。将创新意识融入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对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并对学校的创新意识教学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创新意识;现代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
从目前我国的初中教育内容和取得的成果看,初中思想品德是最能够直观表现思维创新能力高低的学科之一。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断开展和现代教育新模式的需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既是现代教育的教学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加强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切事物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正是因为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才能够保持主导地位。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这一特点,将创新意识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在教学中对创新意识的逐步培养和建立的目的。梁启超在文章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由此可见,青少年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求初中生掌握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造性
一种新教学模式的提出和推广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但是想要自上而下地改变传统和原有的教学观念,就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教育部门的一纸命令,而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就目前的实施情况看,在大部分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许多思想品德教师没有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理解,或者受限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指标,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完全局限起来,不仅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毫无作用。
2.教材的时代性不足
时代在进步,教材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和丰富。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思想品德》使用的仍然是几年前的教材,内容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没有考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年复一年地使用这些教材,不仅使学生感到厌倦,甚至连教师都不胜其烦,在这样的条件下,怎么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呢?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
1.巧妙设置课堂问题,诱发学生的创造个性
所有事物都是矛盾的综合体,事物本身具有两面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巧妙设置课堂问题的形式,提出辩证性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生活经验进行解答和辩论。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问题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而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又可激发思考,引发争鸣。
2.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做到身份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无压力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3.开拓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第二课堂空间
思想品德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理论教学,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当适时地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升创新能力等。开拓课外第二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保证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兴趣。
4.开发初中生的创新性意识和创新性思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归根到底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有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和想象,时刻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之中,才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才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建立自己独特的构思,敢于标新立异。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课堂教育只是初期阶段,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因此,学生只有将创新意识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中,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意识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浅析初中思品教学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1(6):144-145.
[2]唐瑜.初中思品教学中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学研究,2013(2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