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模式要选择适当的

我们首选的课堂管理模式是民主型管理方式。即在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民主型管理模式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为自然、和谐,并营造出让学生感觉到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一种气氛,其氛围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主性,这样学生能从中汲取更多积极的心理养分,相对减少了师源性的心理伤害,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2.课堂管理要行之有效

通过历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影响学生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使用的处理策略是否恰当,以及能否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课堂管理方法要有效实施并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就要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引下,充分利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知识,并在心理学配合下教学。

3.课堂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还要坚持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即应在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为前提下,着力于通过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学建立在快乐之上,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学习情绪愉悦,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1.要讲究有机渗透

教师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不能只为了渗透而渗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思想品德课程虽然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也要因材施教,不能强行渗透,有些教师好像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不论什么内容,也不论时间是否合适就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师为了方便制作课件,寻找“渗透点”,这样都会走进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教学中的内部渗透与整个学科教学的具体过程是紧扣的,是有机融合的,它贵在自然、贴切。

2.渗透要讲究适度

就像在目标设定中指出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定性目标才是“主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副目标”“辅目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应“适时有度”,即在一节课中,时间是45分钟,其中如果有20分钟以上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就有点过长,也达不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这节课变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而不是学科渗透了,因此要“适时”。与此同时,“有度”主要指以下三点:(1)渗透目标不适合太高也不适合过低,即要注意渗透高度;(2)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并根据学生个性心理及个别差异循序渐进地渗透,即要注意渗透梯度;(3)教师要经常搜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渗透的策略,即要注意渗透效度。

3.渗透要讲究灵活性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其教学设计取向看,既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以活动为中心,为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心理训练,还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具体渗透方法来看,有角色扮演法、移情体验法、游戏法和认知矫正法等;从渗透形式上看,有集体式与个别式,讨论式与写作式和分散式与集中式等。

三、总结

社会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加以引导,进行教育。

作者:栾合东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张星镇宋家学校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近体原则的应用

1.时间近体———增强学生的亲近感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一定要紧紧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准确地把握住时展的脉搏,彰显思想品德学习的时代性,这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者都不能忽视的关键部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时间“近体原则”,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地去获取贴近时代的新信息、新内容,对于近期国际、国内的热点事件要有足够的关注度和敏锐性,并能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时代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运用教材内容对时代热点展开分析与讨论,尝试着去深刻剖析热点事件背后的时代背景与产生原因。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不仅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将思想品德学习的视角更多地从单一书本转移到理论与现实结合上来,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亲近感,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分析现实的能力与意识。如在教学《自我保护》一课时,教材围绕着自然危害和人为伤害两大部分,用图示、文字和虚拟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必要性,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途径与方法。但是这样的方式显得较为空洞,学生缺乏对于自我保护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知。因此,教师以近期临近校园所发生的一件事作为蓝本,组织学生用小品的形式展示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可能造成的惨痛教训。一位同学因为去救失足落水的儿童而自己差一点溺亡,这件事包含了自我保护与见义勇为两种似乎相悖的观点,而且事件就发生在近期,学生都比较熟悉,因此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进一步完善了自我保护意识。

2.空间近体———拉近学生的距离感

教材中所列举的各种实例,有些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这样所造成的空间距离,使得学生很难真正融入到思想品德学习中。运用空间“近体原则”,教师积极地对教材选材进行二次加工,择选当地的典型案例,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课程之间的距离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既要注意避免照本宣科,在教材再开发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与事件引入到课堂中来,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现实体验,做现实生活的有心人,成为开发教学资源的组成力量。如在教学《诚信是金》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诚信的含义,建立“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理念,体会诚信是立身之本。教材中安排了如“废石主人的决定”“日本餐厅的行规”以及“一家旅馆门前”等古今中外的正例和反例,虽然充分而翔实,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有距离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因此,教师适当压缩了书本上案例的分析时间,而把引导学生列举自己在社会、家庭、校园等所遇到的诚信事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围绕着这些现实生活中经历过、耳闻目睹过的事例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通过这些真实、可信的身边案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推动学生更好地体会诚信的重要性。这样空间近体式的处理,比呆板的分析既定案例更为深刻,更能加深学生的体验。

3.活动近体———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唯一主体,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使得学生在充裕的时间、空间中充分地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近体原则”要求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去接纳和理解知识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手、眼、脑等协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彻底地投入到思想品德学习活动中来,产生无可替代的参与感。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理论部分,如果教师仅仅依靠单一的传授,学生学起来就会枯燥乏味,自然效率低下。但将理论学习与生动、具体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等展示机会,学生的学习自然兴致勃勃,趣味盎然。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一课时,教材从“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两个层面为学生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努力做改革开放的坚决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教材从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展开,这样的切入点虽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但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学生难以产生切身的感悟。因此,教师事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的素材采集活动,让他们去跟父母、邻居以及身边的其他老人了解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了解上一辈人的生活经历,让他们现身说法,从吃、穿、住、行、用等不同的角度真切地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这样的准备活动,使得学生带着鲜活的认知印记走入课堂,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在学生的理解与感受中也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

4.心理近体———深化学生的代入感

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能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让他们能够通过角色代入,去体验教学内容中理论与案例所包容的内涵。运用心理“近体原则”,使得思想品德课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认真揣摩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当下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的议题尽可能地贴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展开思考和讨论。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越来越关注别人对自身的评价,同时隐私意识开始迅速产生,希望能够保留自己内心世界的秘密,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使得他们敏感而又脆弱。教师要体察这一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和积极沟通,为学生的心理世界走向成熟保驾护航。如在教学《男生女生之间》一课时,本课帮助学生了解男生与女生在心理等方面的区别,指导他们正确处理与异性的交往。本课内容与学生当前的心理年龄特点高度契合,教师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敢想、敢说,勇于表达自身真实的观点。教师可设计“新闻会客厅”活动,请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嘉宾,如某位男生、某位女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或教师等,就男女生交往这个话题展开面对面的对话,其他学生可以在“节目”过程中自由提问。整个虚拟情境活动气氛热烈,所提出的话题也越来越尖锐、直接,让教师看到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思考,也让学生在强烈的代入感中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认知。

5.总结

积极地推进“近体原则”,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缩短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变抽象思维为感性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从生活中感悟教材,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思想品德教育一线工作者所接纳与认可。推进“近体原则”,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积极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内涵,从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提升生活的教学理念。

作者:蓝华 单位:柳州地区民族高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化

一、基于初中政治学科的专业性与学生的阶段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时事政策的了解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的基本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敏感期,极容易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两极分化,尤其是初中二年级是学生发展的转折时期。政治这门学科理所应当地承担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和其他科目相比,政治学科有着理论性、人文性、抽象性等特点,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可能比较吃力;从教育的价值看,政治相较于其他以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为主的学科,更侧重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人才的基本规范的实践,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和保障。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不和谐,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与学生学习吸收之间存在的不同步,以及由此导致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成绩不理想的现象。素质教育为了改革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大力提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与学科专业知识,努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生动、愉快地学习。比如,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这样写道:“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神情、动作、回答等及时搜集反馈信息,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监控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促进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的内化

教师不能仅仅把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而要关注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的系统化程度,注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内进行新知识的架构,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为人生信念、价值准则,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与健康的世界观的培养。那种不善于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的教师,大多是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化,因此,教给学生的都是零碎的知识碎片,这种机械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而无法理解和建构知识系统,更无法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应用。很多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政治教学不以为然,认为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等重点科目,政治成绩的好坏没那么至关重要,更有甚至,认为政治不需要怎么听课,只要在课前好好背背就行了。学生对政治的这种偏见,会使得他们在课堂中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在课下也不能投入精力学习。然而,教师的教学魅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该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和兴趣。如果政治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到课堂上幽默风趣,课下平易近人,学生也会在喜欢教师的基础上逐渐爱上政治学习。因此,如果教学是盖一座大厦,那么师生关系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没有好的师生关系,无法盖起一座高楼大厦。教师一是要用爱心和耐心感化学生,而是要通过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找准学生的心理需求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现心理和谐化的策略

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存在了成熟化与幼稚性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他们的思想、能力、知识储备都不足,很多问题不能妥善解,因此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又非常敏感,渴望教师的尊重,需要独立的空间和思想。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时要坚持“民主、平等、真诚”的原则,做到绝不勉强学生做他们不情愿的事情,绝不做侵犯学生的隐私,伤害学生人格尊严的事情,要通过说服、引导等办法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2.构建综合性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非常丰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因此,教师要改变课堂中枯燥的、单一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对政治学科知识进行加工,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社会新闻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建构综合性的政治课堂。教师为了充分集思广益,可以在备课时搜集学生的意见,并加入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可以设计活动课、现场教学等;学业成绩考评不再局限于考试,可以采用辩论、策划组织活动等开放的测验方式。

3.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渗透政治知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校风建设、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学生与教师心灵追求与精神面貌的体现,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由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非常新颖、丰富,极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适当渗透政治知识。比如,活动中的心理素质锻炼小环节、我来形式选举权等,都可以为学生的政治能力提供有效的锻炼途径。

四、总结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盛春燕 刘国勇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第一中学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人文精神探析

一、人文精神的呼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对人本身价值的追求,对于每个人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地位,对于人文精神的呼唤需要从思想品德教育入手,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处于一种萌芽时期,既有一定的认知又认知过少,他们在对人格的建立上会因为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发生转变,这就体现了思想品德教学在此时期的重要性,对于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呼唤就需要更加认真地发掘与对待。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国家开始重视素质教学方面,对于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于人文精神在初中思品德教育中的渗透,是期望扎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在更加深入的精神层面得到升华和加强。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建设加快了脚步,社会浪潮的此消彼长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作用。为了让学生不受到那些不良风潮带来的影响,如果不在思想道德上加以指引,就很可能会使学生的价值观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科学教育方式,让学生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唤醒内心的人文精神,为将来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呼唤人文精神的方案

(一)以学生为主题的展开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知识灌输式主要过程是让学生单方面地对思想品德知识进行吸收,得不到基本的实际应用和发挥,学生的作用就是这些知识的容器,无法将这一些知识进一步转化,这样的做法很难让学生达到预想效果,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与教学规律背道而驰。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这样一个主要的参与人群,让他们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主体,从而逐渐掌握课程的主动权,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培养钻研探究的能力。

(二)对以人为本观念的教育

需要利用中学生的日常行为守则,在规范的日常行为中,针对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学生日常行为的方面进行深度解析,让学生了解日常的一举一动就是在思想道德上的实践。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能够时刻和思想道德教学联系在一起,这样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意义重于一切,在不断成长的道路上时刻铭记以人为本的观念。

(三)对教育素材中人文资料的深入发掘

在相关教学过程中,对教育素材中关于人文资料需要认真分析,灵活运用这些素材资料,充分发挥作用。对于原有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则另外再发掘,不拘泥于现有教材,而是不断拓展,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了解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人文精神,比如引用历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例,对学生开展人文精神培养,让学生在感动之余,深刻体会其中的人文价值,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开拓空间。

(四)对爱国情怀的激发

爱国情怀是人文精神的一种表现,对于国家,每一个人都要有最基本的感恩,对于国家的民生大事有一定的关注。对于初中生来说,爱国情怀的培养十分必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建设的过程,以及在国家的不断建设中对人民带来的利益,并从发展的角度诠释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华文明传承和今后的光明前景。在对爱国情怀的培养中,是在不断地对人文精神做出相应努力,让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促进下,深刻体会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样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需要永远为之奋斗的目标。

三、结语

人文精神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不断完善。本文对思想品德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呼唤进行探讨,对当下的教育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方案的研究,希望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起到一定效果,让教师在今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作者:邓湘西 单位: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问题浅析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的去死记硬背知识点,成绩普遍不高,教师也没有制定出符合新课程教改要求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教学氛围比较沉闷,教师和学生缺乏教和学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如下:

1.1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一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基本上是以灌输式为主,这无疑促使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且灌输式教学缺少必要的教学灵活性,也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点枯燥乏味,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教学脱离了实际应用,像教师常常将思想品德理论简单地视为一种抽象的,静止的思想知识,没有将社会中人们损人利己或是缺乏科学认识等行为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也就失去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意义,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

1.2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一是在绝大多人看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就更加被人们所忽视,其中也有不少教师存在这种错误思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只要将本节课的内容阐述完就意味着教学任务结束,缺乏教学该有的责任心,所以这样的教学观念让那些为了获取高分的学生,再一次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二是教师的教学身份没有得到转变,同样的有些教师认为考试点主要针对重难点知识,学生也只要掌握这些即可,根本没有认为自己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真正的教学主体是学生,而且也忽视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的教学目的。

1.3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

学校多次变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考试方式,从闭卷到开卷再到闭卷,由于考试方式的转变,考核的内容也要得到适当的的调整,但在这种调整的状况下,由于教师不能正确理解教改的真正精髓,也导致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

2解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2.1初中思想品德教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减少知识的枯燥乏味性

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都能有所体现,所以教师将实际案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和互动讨论形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同时也能改善知识点的枯燥乏味性。比如,在学习法律知识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明白要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且要从行为上做到依法做事和依法维权,依据法律来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式进行。首先以情景案例的形式开始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在马路上一位20岁左右的女性被一名男子抢了手机,这时路旁的另一名女性看见,就一起追抢劫者,结果被3、4个男性殴打,导致受伤严重。播放视频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问学生是否看到过被抢劫或是偷窃的行为,自己是否有亲身经历,如果有,又是采用什么行为措施呢?这时有的学生就会说看见这种行为我会立马走开,装作没看见,有的学生则说我会报警,或是找路人帮忙,还有的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了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认为抢了就抢了,下次注意点。经过师生互通后,教师基本上掌握了学生目前的心态,就可以接着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问学生到底采用哪种措施才是正确的呢?这样就可以归于课本知识,明确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社会,应该遵纪守法,绝对不能采用违法行为来制止犯罪行为,尤其是青少年,更加应该执法懂法,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健康成长这些知识点就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是有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最后是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是依法律己,依法做事来维权;二是明确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在维权时需要机智勇敢,而不是莽撞,通过这样有声有色的教学,学生自然会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

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提高他们成绩的有效方式,比如,当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时,就让自己找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或是尝试让学生通过看书提出问题,要其他学生交流讨论,看是否能得出正确答案,这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都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2.3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本着一颗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责任心来教学,一是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关心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尤其是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多鼓励和教导他们,让他们有信心学好这门学科。二是在教学中多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多与社会时展趋势相结合,有创新和突破点,比如对现阶段学生沉迷网络的教育或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教育都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的内容,将学生新的德育要求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这样才能将教改后的知识难易程度把握精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4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考核制度完善

考核制度的完善不仅能加强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管理,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考核制度中学校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达到要求,课程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主,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等方面,将这些考核的结果也都与教师的绩效薪资、评优评先、职称挂钩,进一步促进教师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结语

本文主要依据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知识点枯燥乏味,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以及教师的不负责任教学心态等问题,提出了制定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以及完善对教师的考核制度的对策建议。

作者:李俭 单位:广西横县陶圩镇第一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一、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一个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很认真的听老师讲课,甚至那一科的成绩会特别优秀。因此,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也要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这一科,才能使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学生学习才会更有动力和激情。

1.师生情感怎样才能有良好的师生情感呢?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与学生有着和谐的良好关系。首先教师一定要是和蔼可亲的,不能特别严厉,也不要对学生爱憎分明。比如说对成绩好的学生特别喜欢,总是夸奖优秀的学生;而对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贬低,甚至记不住学生的姓名。师者,应是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尊重学生的意见。才能在七年级《做自尊自信的人》一课时,能够更好的教授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树立自信,拥有自尊。

2.父母情感初中学生已经逐渐的进入一个叛逆的年龄,需要依赖父母,又想脱离父母的管束。

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生与父母之间特殊的情感关系,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孝道。教师可以通过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谆谆教诲,也可以通过课堂结合课本使学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在讲授《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时候,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的父母,包括父母的成长、父母的收入、父母的爱情等等,让学生对父母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父母怀着感恩的心。

二、导入模式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相对来说缺乏实践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会显得鼓噪乏味。但是,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将这门课学好,需要有着很新颖的教学方法。“万事开头难”,教学是一样的,每堂课的开始是吸引学生的关键。

1.多媒体导入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教学上。因此,教师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说在上课开始,放一首歌、放一段短片,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分享,让学生积极的融入到课堂。例如讲《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课时,我课前播放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邓小平同志会见撒切尔夫人、国家主席出国访问等片断,首先会让这种高端的场面吸引学生,感受国家领导的魅力,然后讲述历史文化、国际友好往来等知识。

2.情景模式导入

让学生吸收知识,融入课堂,切记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主动的融入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此处简要讲述情景模式的导入教学方法。在教学七年级《认识新自我》一课时,让学生准备演讲稿、展现青春活力的节目等情景,然后,在课前进行表演。比如说,有的学生是演讲,我给学生配上多媒体视频画面和音乐,让学生饱满富有激情的演讲。也有表演街舞的,或者小品。这些情景模式的导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课堂中,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让课堂有一种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

三、德育培养

中学思想品德的主要作用就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有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深远思想。因此,对中学学生的德育培养也十分关键。

1.教师德育

教师是育人者,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自身要严于律己,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现代社会有很多教师的负面新闻。这些道德败坏的教师,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一定是误人子弟的。首先,教师要严于律己,自己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只有让一个学生敬佩的老师,才能让学生听从,爱学习。另外,教师也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阅历,一个信息时代的学生要是比老师知道得多,学生也是无法教育好的。

2.学生德育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尊老爱幼,爱父母,尊重老师,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然而这些,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实际,对学生循循善诱,才能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操守。比如教授八年级《我与父母交朋友.》,让学生给父母洗头发、做饭,让学生照顾父母;教授八年级《师友结伴同行》,让学生了解各科老师,如何备课,如何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身边的人情世故,去感受这种爱。

四、结语

如何教好初中思想品德,是每一个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教师与学生一定要和谐相处,教师要爱学生,学生也要爱教师,处于一种平等互敬的关系。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一定要推陈出新,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不管是课堂前的导入方法,还是教学间的教学方式,都不能迂腐不化、生搬硬套,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师者,育人也,首先自己一定要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否则,也难以教育出好的学生。

作者:金敬南 单位:担山中学

第七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教学法探析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原则及重要性

1.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中的鼓励参与原则是案例教学法当中比较重要的应用原则,要能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并在案例的择取上要结合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要最大程度的融合,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参与课堂度得到加强。另外就是适应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前者主要是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能和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需求相结合,后者则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1.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应用能对学生的抽象知识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加强,由于初中生的思想成熟度还不够,所以对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理解起到有着很大的难度,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情境教学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如此,还能对学生的社会现象分析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能得到充分加强,通过案例教学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就在自主权方面有着很大的空间,所以对学生的讨论交流等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案例教学法也能有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应用特征及策略

2.1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特征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主要表现在客观性特征以及目的性特征、多样性特征方面。其中的客观性特征主要是教师对案例选择过程中要对事实保持遵守的态度,不能为了生动的诠释就忘乎案例的客观性,从而对学生的判断造成影响。再者就是目的性特征,也就是在案例教学中要能将教学目标饿到确定,并围绕着教学目的进行对案例加以分析讨论并总结,这对学生提升自身的新知识能力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还有就是多样性特征,也就是案例内容的多样性。

2.2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案例教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能从多个层面加以考虑,首先要在语言的描述上要凸显出生动。对案例的情节要能真实准确的加以描述,不能过于累赘,在方式上要能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为主,能够给学生留下想象空间,案例的选择应当选取一些比较短小有着典型意义的,这样不仅能在效果上得以实现,还能节约时间供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另外就是对文字材料要能细致化的进行展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了解了案例情节之后倘若是有不理解之处就要采取做笔记的形式,在老师讲述过程中就可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能将多媒体技术得到充分利用,这能在视觉上吸引学生的目光,在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多种展现形式下,可以将所学的内容动态化的呈现,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对媒体进行案例教学能讲故事性和生动性得以充分展现。例如: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主题为《河豚的故事》课程进行讲述过程中,可以通过课件的制作,通过动画的方式进行呈现。从而能够让学生对案例中的故事和画面形成深刻的印象,并促进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还可以通过网络对相关的案例进行搜素通过多媒体进行放映,在学生的专注下引出所要将的内容,这样能最大化的将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还可以通过悬念的制造进行直观演示,老师可以在案例教学中通过一些巧妙的悬念加以设置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注意找准时机来插入相应的案例,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基本是和内容相整合的,倘若是脱离了理论教学也就和案例内容相脱离,所以这就需要在对案例进行讲解前要将理论内容进行铺垫,并找到恰当的时机将案例插入进去。另外也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也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之前就要能创造愉悦舒适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安排分组,在案例讲解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的小组进行讨论,派出代表来阐述观念。通过这一方式就能将学生间的交流以及和老师间的交流得到加强,在轻松的环境下能将学习的任务得以有效完成。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个人的思想观念的正确树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能加强案例教学法在其中应用的科学性,不断的进行优化和采取先进的技术加以辅助,这样才能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作者:陈进仕 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永春美岭中学

第八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研究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

1.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长远性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上不能用传统的数字指标来对其进行评价,这是一门思想上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科目,所以,传统的试卷只是对所学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来进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及思想观念是影响是无法通过这样的测试就能了解到的,思想品德知识的影响在学生平时的为人处世,言行举止中能够窥探一二,思想品德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甚至是一生的时间去学习,所以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塑造的初始阶段,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非常的重要,具有长远性。

1.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主体多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思想品德知识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度,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初步的成形,只有通过正确的指导方向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具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师不是唯一的传授者,学生的家长,平时接触到的社会中的成员这些所有的人事物都会对给初中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影响,并且,因为长期的接触到其他的人群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上去,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引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去。

2.初中思想品源教学的要点

2.1要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育改革的步伐中不能缺少创新,而思想品德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的重要课程,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只是照本宣科,学生需要想的东西不多,这就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局限在书本的范围里,这不利于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道德观时的正确判断力,并且限制了学生不同的个性及发展的潜能,这对于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不符。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要敢于创新,对于课题的研究要深入细致,通过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不能只置身于传授者的角色,还应该变身为促进学生进步的研究者。在教学环境上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教师的细心引导让学生的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放入其中,教师要敢于转变自身的角色,把权力转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掌握课堂,教师从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观念的形成,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因为思想品德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它还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来进行讲解,还需要通过社会中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经历等多方面来进行讲解,让教学内容不再受书本的局限,这样才能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发挥出来。

2.2精益求精的教学

对于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将重点部分领出来讲,其他能不讲的可以忽略,多通过一些社会上的例子来给学生进行探讨分析,重点部分则需要精讲,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是思维得到开发,也能使思想品德教学更有效果。在课堂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通过教师精益的教学指导让学生了解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提高。

3.总结

结合所有的言论,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教师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兴趣,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灵活,通过生活实例来丰富教学的内容,精益求精的教学方式,有效的将其结合起来,才能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付清样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实验中学

第九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探讨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

思想品德课程往往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感觉,长期以来在学生心目中思想品德的概念离现实太遥远,与日前生活不相干,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整体,因而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兴趣不浓,在考试之前,将教师给的考试答案背诵出来,应付过关。六十分万岁,既不影响升级,又不影响班级数理化成绩排名。教师教学也是因循守旧,照本宣科,没有激情地教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忽视思想品德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与生活化教育目标大相径庭,使教学目标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融合程度越拉越大。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模式的实施策略探讨

现行苏科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了知识结构,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灵活运用思想品德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1.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将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带进课堂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自身素养、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树立,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教师对教材理解透彻,课本知识生活化,运用幽默的语言、配合声情并茂的肢体动作,将严肃的思想品德与活生生的现实结合,使学生切实感到知和行统一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思想品德理论与生活元素联系起来苏科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改变了过去的编排弊端,引进了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生活实践活动、以生活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观察,探索分析生活事件中的思想品德元素,促使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全新认识。比如,苏科版七年级“善于交往”章节,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社区居民的行为规范和言谈举止,并和他们沟通交流,总结归纳出自己观察到的语言行为现象。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的记录宣读出来,然后再将这些行为与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社会现象与思想品德学习,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3.拓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多元性,创设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平台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出一系列教学方案,通过表演形式、讨论方法与直接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加以充分理解和吸收,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课堂内容为“自强不息”的教学,先设置音乐情景,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在师生感受音乐、心中充满着正能量的同时,给学生提出道德品质教育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堂堂正气做人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田。另外,用多媒体放映时事新闻,说明自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富有创造性地探索,挖掘生活中涵盖的思想品德元素,开拓学生的想象思维及创新能力。

三、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是时展的要求,是初中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后又为生活所服务的终极思想,悟出思想道德的深奥哲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陆素芬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卜弋初级中学

第十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研究

一、以新颖别致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追求所在。上课伊始,犹如一部戏剧的开幕,导入作为“教学大戏”的首要环节,能否抓住学生情感的中枢,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对于教学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大多停留在表象的层面,课堂导入方法是否新颖、刺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尊重学生求新、求变的价值取向,结合教学内容构建新颖别致的导入形式,促使学生的兴奋点、注意力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如教学“人生自强少年始”框题以“最美少年”邵帅的故事导入;教学“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框题,以2014年博鳌亚州论坛召开时的相关精彩视频导入;教学“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框题,以某法院审理的侵犯肖像权案例导入。这样的导入增强了内容和形式的新鲜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短时间内就激起教学高潮。

二、以生动直观的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行为心理学理论指出:人在认知过程中总是要借助动态的、直观的表象去理解和认识静止的、抽象的事物,这既是认知的一般规律,也是认知的简捷方式。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将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成为负责任的公民作为课程的核心。这就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所涉及的内容有一定的说教性和抽象性,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仅仅依靠教材的文字、插图和教师的讲述很难达到理想的认知效果。要破解这一“瓶颈”,教师应积极应用网络多媒体手段,以形象逼真、生动直观的环境和片段展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体现,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我课前在网络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视频资料,在课堂上伴随授课进度演示播放,用直观、动感、富有故事情节的典型案例演绎理论知识。学生在法律知识的直观再现中形成了全面、独到的感性认识,推动了学生法律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

三、以开放民主的探究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构建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而能动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以精巧的问题作导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开放民主的研讨与探究,通过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深化学生认知体验,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教学“平等尊重你我他”框题时,我们在学生通读教材,初步掌握了知识内容要点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下列问题探究:①如何理解人生而平等?②如何理解尊重从我做起?③为什么社会要对弱势群体特别关爱?④理解“我是一个公民”意味着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⑤联系实际讨论对待不同类型的人,如何表达自己的尊重。有问题做依托,学生议有纲,探有目,在开放民主的探究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形成了有广泛共识的结论,又进一步感受到历史探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四、以拓展延伸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思想品德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也要放眼课外与社会。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组织学生参加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与社会活动,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在学习“关注经济发展”框题时,我们组织学生在课下展开社会调查,从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细微角度,记录统计并对照比较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社会在服饰、饮食、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有学生以十年为间隔,用精彩的图片将三十年前的书信、二十年前的固定电话和现在越来越精美的智能手机连成一条通信进步的长廊;也有的同学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详实地了记述了几个家庭从自行车、摩托车到小汽车的交通工具变迁;还有的同学在网络论坛提交讨论主题,从更广阔的社会范围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这样的教学拓展延伸活动,弥补了学生由于局限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生活范围导致的社会感知匮乏,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应用能力。

四、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思想与教学效益观念,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内涵,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精彩、鲜活而灵动,在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中促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作者:李玉春 单位:辽宁省朝阳县南双庙乡单家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