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

[摘要]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需求、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日益增长的精准需求、青年学生高质量教学期待等问题,应将精准理念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优势。面对新要求、新挑战,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以精准为理念、以测助学,通过构建集精准挖掘、精准决策、精准教学反馈于一体的动态高效的精准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精准化程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思维;精准教学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系统擘画了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也标志着智能教育时代的来临。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精准教学旨在优化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的优势,确保教学数据精准、过程精准、反馈精准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精准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时代要求,凝结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实践,凸显了思政课教学的守正创新。本文以精准为着力点,分析思政课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剖析当前实施思政课精准教学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厘清精准思维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

一、当前实施思政课精准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发展,直接关系到《行动计划》的落实,也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直接影响到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政课教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助力思政课精准教学,满足青年学生对高质量教学的期待,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技术赋能趋势:精准发挥优势满足教学需求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引发了从技术到观念的变化,从应用驱动到关键能力教育、终身教育、精准教育等辅助支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发展正在朝着积极主动、创新融合的方向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认知行为、学习生活鲜明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既对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当前网络环境复杂化、学生认知多元化,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要采用更灵活、更精准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开展精准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课程实践要求: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准教学需求

网络环境为青年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新一代青年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建构了他们成长生活的新环境。青年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而趋利化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认知模式更加单一,定制化的信息推送构成了“数字囚笼”,影响着青年学生的认知成长,多元化、碎片化的网络环境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和迷茫,他们渴望在思政课教学中得到更精准的问题解答和价值引导,从而对课堂学习有了更高期待。思政课教学要精准关注学生的发展诉求并予以回应,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提升教学的针对性、精准程度。

3.主体发展需求:青年学生高质量教学期待和信息技术素养提升需要

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在网络空间自主学习,满足个性化需求。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更灵活、多元的呈现方式,能够让教学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也更富有针对性。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运用信息技术助推思政课精准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种能力,教师在专业性知识优势基础上,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会有个别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而使思政课教学偏离价值引导的育人目标。同时,思政课教师如果不具备过硬的理论功底和个人魅力,就会使思政课成为各种形式炫技的场所。“从现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的情况看,显然信息技术并未彰显出其至善的价值内涵。在思政课课堂上,不时会看到过度使用信息技术而使课堂教学本末倒置的情况。”[1]一些教师认为思政课就是漂亮的PPT、夺人眼球的演讲,这种想法会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些教师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排斥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我们要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与高质量教学并非决定关系,如果把握不好度,将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中,明确提出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应朝着创新融合的方向发展。当前思政课教师用好信息技术,在具备精准教学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学工作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作为。

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应对

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亟须探索思政课精准教学新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教学活动中的“精准”,以聚焦目标、数据分析、干预解决为要义,“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是一种旨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高效减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属于人本主义指导的教学实践”。[2]思政课开展精准教学,需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以精准为理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教学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通过精准地记录教学对象的学习行为数据,了解教育对象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研判其学习风格与掌握程度,针对性开展精准分析、干预和反馈,实现师生之间的精准聚焦,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

1.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精准教学的开展使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思政课教学活动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点、思想困惑、教学期待等的关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学生对教学期待和自我发展的诉求也会发生变化。精准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兴趣所在,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期待。思政课教师要主动研判学生的学习现状、接受难点、学习诉求,作出针对性的教学决策。要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目标,进行学生数据搜集、学情分析以及辅测研判,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精准分析、精准决策、精准反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相统一,明确育人目标,提升信息素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思政课教师开展精准教学,要把准教学方向,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在精准教学要求下,教学活动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答疑解惑,而是从源头上找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精准实现育人目标。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为教师进行精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行为。

2.以精准为理念

精准思维要求“在全面掌握客观实际的情况下,深入细致地分析客观实际,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保问题的实际解决”。[3]在思政课教学中,面对学生对教学质量的高期待,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精准理念,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赋能,是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教学创新发展要求的双重挑战,给思政课教学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需要教师革新教学思维和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决策,实施精准教学。当前,网络中充斥着各类资讯,这些信息以商业逻辑的形式进行有目的地推送,对青年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青年学生容易被定向推送的信息所裹挟,亟待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思政课教师要运用精准理念,通过深入挖掘学情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期待的供给矛盾。同时,精准理念要求教师聚焦时代发展、学生个体需求,进行精准挖掘、精准分析、精准决策和精准反馈,关注学生体验,给学生提供适切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能力。

3.以测助学

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思政课精准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各类教学软件、数据库资源和教学平台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平台探索和解答学习问题与困惑,为思政课精准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精准教学的核心机制是以测辅学,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学生学习表现的数据,对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改进。”[4]开展精准教学,数据的可得性至关重要。精准教学是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创新融合的重要形式,是信息技术助力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精准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数据作支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群体共性化学情数据得以预测,也能较全面地获取学生个体差异性学情数据。在数据分析方面,要完善教学数据搜集的平台、软件等各类资源,满足思政课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形成智能化精准教学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判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轨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关联分析,研判学生的学习预期和诉求,精准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在教学辅导方面,紧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学情数据,力求对学生学习需求实现精准聚焦。在信息反馈方面,建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数据库,使教师灵活实施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匹配度。

三、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践理路

思政课教学中的“精准”既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精准挖掘、精准实践和精准决策,又要求教学结果的精准反馈和优化,是一种力求教学数据、过程和结果都精准的理念。精准教学包含精准挖掘、精准决策和精准反馈,形成动态高效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精准育人。

1.通过精准挖掘,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精准挖掘是开展精准教学活动的前提。精准教学活动需要对信息技术在“数字画像”中的应用、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情数据、学生学习诉求作精准分析,不断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规律,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精准分析信息技术在学生“数字画像”中的应用。数字画像技术制约着教师开展精准教学的应用场景和现实效果,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实践。通过数字画像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行为、支持教师决策、提升教学质量。要不断探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二是精准分析学生的“数字画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教学数据的抓取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来获得的,包括移动设备、手提电脑以及嵌入式设备系统等,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等学情数据,形成学情画像,据此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三是精准分析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画像。采集思政课教师任教经历、教学风格等个人教学行为数据,建立教师教学信息数据库。结合历年教学成绩监测数据,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找出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的联系,挖掘教师成长规律,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通过精准决策,构建精准教学运行体系

精准决策是开展精准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意向、个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薄弱环节,提供定向干预,解决学生学习困难。通过精准定位思政课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各个击破,确保落实精准教学要求。第一,聚焦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决策和教学效果,可以运用递归思想来编写教学目标,“通过将一个复杂的总目标层层转化为一个与总目标相关联的小目标来实现”。[5]第二,针对学生学习问题采取精准干预。问题解决作为精准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精准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监测、记录和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与此同时,进一步形成结构化的教学档案,帮助教师提升干预效率。通过精准干预,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点,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更有创造性、价值性的教学工作。第三,辅助教师精准决策。在教师数据素养、技术环境、教师的决策能力和精准决策机制等因素制约下,数据驱动教师的教学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实现精准教学需要教师开展专业性判断,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加灵活有效地应对。教师可依托教学信息档案进行备课,发挥教师个人教学特色,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通过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向干预。

3.通过精准反馈,形成动态高效的教学模式

精准教学反馈是教学管理部门、师生在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教学平台对教学数据进行检查、反馈和调整的机制。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提升:其一,开发思政课智能教学平台。打通教学数据资源壁垒,形成集学生的学情数据、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数据等于一体的智能教学平台。智能教学平台以精准聚焦为核心,以解决学生学习具体问题为目标,提供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等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其二,建立学情分析信息反馈机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情数据开展教学活动,智能教学平台及时更新学情数据库。此外,教师向智能教学平台反馈教学活动的学情数据,以便平台完善学情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聚焦。其三,建设教学数据信息反馈机制。精准检查教育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基于学情数据、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数据反馈,完善思政课数据信息反馈流程,及时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从反馈的教学效果研究剖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信息数据,更科学、准确地指导后续的教学活动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慧 单位:东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