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问题导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一直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突显,而想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无疑问题导学是最佳的教学手法。运用问题导学能够激发起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地深入探究,最终获取知识和技能。本文立足于此,从三方面探究问题导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思想品德;运用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主要采取的形式便是课堂提问,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以说,提问是教师教学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法,一般表现形式提问就是教师问、学生答,不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也忽略了问题提出的目标性、针对性等,课堂教学效果一般。所谓问题导学是在提问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化的设置,是对提问的一个延伸和探索。也就是说教师有意识地规划提问,让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强化全体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问题导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设置时效性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很多知识内容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影子,从某个角度来说,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时效性很强,其内容不少涵盖着时展的韵律。现如今是科技发展的迅猛时代,信息传播很快,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学生学习认知了,现在的初中生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了解信息。教师想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应结合时代的特点,借助时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鉴于学生对时事的关心,笔者在教学中设置时效性的问题来诱导学生主动探究。即:运用学生熟知的时事事件作为问题的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对时事的探究来获取知识,一方面可以通过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时事也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政治的感悟,从而增强探究的欲望和主动性。如:在学习《难报三春晖》教学内容时,笔者摒弃传统的摆事实、讲道理等教学模式,选取了学生都知道的时事为例,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也就是说选取学生当下了解的一些事件或者网络上传播最为“网红”的、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内容来作为问题设置的背景,诱导学生对此事件进行评论,从而在思维上产生认知性的碰撞,进而产生主动去探究事件的欲望,而在探究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过程。这样,结合当下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设置层次性的问题,强化学生的知识认知
新课改背景下倡导的是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明显存在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只限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忽略了未知的学生,问题设置存在着片面性,很容易出现一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能够良好的与教师进行互动,探究问题,而有部分学生则会觉得问题比较难,从而不知道从何入手,教师教学存在片面性。而想要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获取知识,就必须设置多样化的问题,让每个层次和阶段的学生在其中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够获取知识的满足感和知识的跳跃感。我们知道,新时代背景下强调的是全体学生的进步,而不是针对一个学生的进步,对此,设置层次性的问题就很有必要。层次性的问题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能够快速冲过前面的问题到最后的开放性题目来实现自我学习的“跳一跳”,而对于其他层次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同样能够实现自我学习的“跳一跳”。笔者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层次性的问题,一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另一方面层次性的问题,由简单到难更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知识认知,让学生通过问题引发深思,升华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三、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有着局限性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利用课堂的时间引发学生无限的思维,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探究知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属于发散思维,倡导的是通过一个事件推导出多个知识原理。而想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就需要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感兴趣,才能够主动地去探究,而这个过程学生会潜移默化地融合自己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启。而对于学生来说娱乐式的问题、带有趣味性的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诸如:漫画、歌曲、时代网红、多媒体等多种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选取合适的方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开启思维。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趣味性的问题,以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融合空白性问题,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更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和道德提升。总的来说,问题导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法,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置问题,如何有效地运用问题。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多样化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提升自我,推动学生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乐安.初中思想品德课“读懂学生”的思与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2]聂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考[J].中外交流,2017(28).
作者:孟祥鹏 单位:河北省平乡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