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视角的思想品德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视角的思想品德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会视角的思想品德教学

最佳的教学方法是深入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把握知识、认知哲理。因此,我们不妨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让他们在直观的视角下塑造品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选择近五年的热点新闻,让学生站在真实新闻的角度去思考知识;其次,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懂得如何将知识运用于生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带领学生反思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弥补学生的不足。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把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挖掘社会新闻,探索思想哲理

思想品德课是社会的缩影,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热点新闻、分析热点新闻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思维之光。以“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将有关白色污染的新闻视频、图片分享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见过这样的情境?”对此,大部分学生都告诉我“见过”,甚至有的学生表示他家附近就有这样的垃圾堆。随后,笔者追问:“当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表示:“厌恶、讨厌!”“总是发出刺鼻的味道,真难受!”这时,笔者继续播放有关白色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新闻,然后要求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塑料制品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发明?”通过分析与总结,得知了“塑料制品是最糟糕的发明”的原因之后,学生流露出恐怖的表情,并表示“应该拒绝白色污染,不应该将塑料制品随便乱丢”。那么,具体该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呢?这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重温教材,寻找答案。另外,我们也可以将当前社会中有关白色污染治理方法的新闻播放给学生,以此扩展学生的认知面,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利用热点新闻展开教育,可以增强课堂的代入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学习之中。

二、深入生活舞台,合理使用知识

在为学生出示新闻案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赋予他们生活体验的机会,以此让他们懂得如何去运用知识,增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以“从一滴水说起”为例,通过出示新闻,学生发现我国还有许多地区严重缺水,并意识到了缺水会带来何种危害。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生活,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生活,笔者组织了两个活动。活动一: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调查表,而调查对象则是班级同学、隔壁班的同学,通过调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用水方式,以及每天的用水量,如洗漱用水、做饭用水等。在完成了调查之后,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对比,思考一下哪些行为属于浪费水资源,以及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活动二:开展“做节约用水小斗士”活动,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制作出有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方案。如制作“节约用水”的宣传海报,总结“水资源再利用”的途径和方式等,以此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水资源的认知和重视力度。笔者认为,这类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落实教育目标,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做”,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

三、学会反思自我,塑造高尚品格

在完成了实践体验之后,我们需要带领学生对整个实践进行反思,以让他们在查缺补漏中进一步巩固知识。以“抄袭害了谁”为例,这节课为学生讲述了抄袭的害处,让学生懂得了实事求是,不骗别人、不骗自己的道理。而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要求他们回忆一下,在以往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抄袭的事,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事的。对此,学生纷纷参与回答。例如,有一名学生指出:“我的好朋友总是用友情束缚我,我不把作业借给他抄,他就说我不够朋友,可是我觉得真的给他抄了,会害了他。所以有一次他抄完我的作业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爸妈,当时他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从此再也不和我说话了。”那么,这名学生的做法是否恰当呢?笔者鼓励其他同学发表观点,并指出如何应对这类情况。当时,有一名学生表示:“如果是为了朋友好,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不该借给他抄。不应该在借完答案之后,再反过来告诉他的父母,这样很容易伤害朋友的感情。”也有的学生表示:“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给抄就是不给抄,而不是提供答案之后再打小报告,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随后,笔者又鼓励学生针对这个真实案例展开反思,思考如何做到自己不抄袭、如何正确地帮助朋友,让学生在反思错误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总之,“隔岸观火”远不如“身临其境”。通过挖掘社会新闻,打造课堂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思想品德知识,升华思想灵魂。在现阶段,从社会的角度挖掘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增强知识的代入感,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从本质上理解知识,掌握所学内容。因此,在以后的备课中,我们应该有目标地收集更多的社会材料,让它们成为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质量的催化剂,继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龚江芸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