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问题探讨(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问题探讨(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问题探讨(5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对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初中生在学习阶段具备爱国与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并具备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遵守我国社会公德以及相关政策与法规,逐步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虽然思想品德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下面,笔者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开课情况难以确定。当前,对于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集中在考还是不考,考试的话是采用开卷还是闭卷形式,这些情况都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起着重要的影响。即使是在一些思想品德课程正常开设的学校,很大程度上也秉持着观望态度,学生和家长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受中考的影响,也摇摆不定。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思想品德学科在中考中被确定为非考试科目,极可能会导致学校对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视程度下降,进而造成一批骨干教师的流失。另一方面,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四个问题:

1.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握不熟练,难以与时俱进。由于思想品德学科教材的改革较为频繁,教学内容的变化幅度比较大,这就对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了新的挑战,一些教师难以对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形成一种全面而又科学的掌握。

2.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由于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理论性较强,大部分教师多采用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多媒体使用的较少,而且由于教学方法的相对陈旧,教学手段的落后,进一步导致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下降。从教育效果看,思想品德教学还没有达到实现学生知行统一的境界。

3.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而且教学评价方式极其单一,大部分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几乎很少有教师会考虑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德育渠道建设的重要性。

4.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平均年龄较大,大多是一些中年教师,他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随着思想品德学科教材的变化,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感到负担在不断加重,教学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便。

二、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认同感,以及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要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越浓厚,实际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在一定的刺激下,会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巧妙地预设疑问,并在学生好奇心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悬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肯定性、愉悦性的学习体验。

2.强化对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在明确课程目的、具体任务、实际地位,以及有效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设置的教学情境要突出三大特性,分别为:道德品质的可塑性;思想政治的导向性;行为习惯的养成性。针对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的实施,笔者提出以下两点策略:一是承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所具有的广泛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次,讲实效。二是做到知、情、信、意、行统一,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理论灌输与学生的自主自律结合起来。

3.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进一步突出创新性及时代性,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具体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二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三是提供正确、科学的学习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主动获取并掌握知识。

作者:马步祥 单位:天水市第七中学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道德品质培养

合格人才的素质是由许多方面构成的,其中一个便是思想道德品质。一个合格人才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世界观等都是和他的思想相统一的。思想是行为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行为是思想体现形式之一。因而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崇高精神,以及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思想品德教学概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思想品德这一学科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核心———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并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综合型合格人才。而现在的素质教育测评中,将思想品德这一学科列为开卷考试,有的学生认为开卷测评太简单了,答案就在书上,翻翻则行,只要在考试前简单复习一下准能考个高分。有的老师也持这一观点,认为在教学中偶尔马虎也行。其实不然,正因为该学科是开卷测评,我们更应该注意自身的教学方法与中学生的各种特征、性格等相适应,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对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因为开卷测评的答案根基在课本中,答案的外延在思想道德和社会实践中,完善的答案在学生的思想和践行的统一中。在教学中,有的人还持有一些陈旧的观点,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果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试析一下,如果某人在旅途中迷路了,突遇一位老人,则问“喂,去……的路该往哪儿走?”这位老人心理如何,这样显得问路者(某人)无礼,思想道德品质较差;如果改口为“老人家,您好,我准备到……去,请问我该往哪儿走,能帮助我吗?”同样的目的,同样的问路,不同的问答,便能呈现出不同的道德品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思想品德教学探析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心灵沟通交往

思想品德这一学科,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显性教学,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高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改变原有的师道尊严的教学方式,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蹲下身子,俯下身子,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继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说出自己的内心话,让学生从你的言谈中喜欢上思想品德课,达到情感心理效应的效果。因为许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内容枯燥和抽象,他们不喜欢这门学科,这就要我们老师将课堂变成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情感流动站,在这情感流动站中,要注意用好心灵沟通这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以高度的热情进入课堂,高效地学习思想品德,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二)生活中孕育着思想道德教育,即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主要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师充分理解和应用教材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放于学生生活天地,让教学与生活互相融合,形成开放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应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深挖生活资源的潜在价值,让生活成为道德教育的好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等道德品质。思想品德课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面我们提到的“问路”为例,这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小事中可见“问路者”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不同的问法,有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理在书中,题在书外,答案在生活实践中”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当然,生活中孕育着思想道德教育,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学生与家长生活的时间较多,家长可利用许多场合和时间乃至于情景等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宽松的气氛中受到感染并提高道德水平。

(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是道德教育的前提

有人曾经说过,要想灭掉一个国家,就要灭掉它的青年,要灭掉青年一代先要灭掉这个国家的历史。可见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青年一代具有重要的影响。试想,如果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看见一群歹徒在行凶时,这个人的态度会是什么,他的这种态度将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生活在现代化建设时期,承担着许多的责任,如爱国爱民,遵纪守法等。要求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就是责任感的体现。如1996年里,在天津的一家日本独资公司要求4名中国公民为日方做游戏软件,该软件中存在着侮辱中华民族的内容,被这4人拒绝,并与日方斗争。最后该公司负责人向中国人道歉,这4位青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体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试想一下,同学们,当自己所处其中时,我们会怎样做(这是责任感和道德情操的体现)。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让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成为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祖国更加美好、繁荣、富强。

作者:李富祥 单位:贵州省关岭自治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改以后,合作学习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有必要紧跟当今的教育形势,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此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思想品德

一、合作学习对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意义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非常看重,因此,为了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广大初中学校必须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这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继而将初中生教育成一个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合作学习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推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人不可能完美无缺,通过合作、交流,人们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然后在这基础之上进行改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往往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初中生因为大多会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所以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他们会为了追求更高阶的品质而不断努力。这对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与此同时,他们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也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2.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而将合作学习运用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学生的爱国热忱也能得到很好的激发,这一切的一切,都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分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最常见的实现形式。所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不妨先给学生规划一个教学大纲,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学生会对要学的内容会有个相对充分的把握,这样等学生正式学习的时候会更有主动权。除此之外,在分小组合作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等能力也能得到相对充分的锻炼。举个例子,在学《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这一节时,教师不妨先给学生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团结协作,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需要遵守什么规矩(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各种工具来辅助自己,像是移动互联网和有关书籍);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就组员所讨论出的结果上台发言,并为大家展示自己小组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届时,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其他学生对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注意班级舆论的引导,对表现好的小组要提出表扬,同时对表现不好的小组要进行鼓励。而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这样等正式开课的时候,教师会更有的放矢。

2.利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分析普遍性的问题

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上,时常会有学生不能很好地去分析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妨利用合作学习法来改善这一现状。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配成若干学习小组,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嘱咐好各小组里的优等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要保证每一位组员都能发声,并最终通过探讨,找到最恰当的答案。比如,在学习《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这一小节时,教师可以拿现今微博上比较“火”的“极限运动”来进行举例,并让学生就这些现象进行探讨和辩论:你们认为这些极限运动爱好者的行为是正确的吗?他们这种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探讨和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利用思想品德的知识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保证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上的有效性。

3.利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工作

复习是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所以身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并在上完课后,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复习。对此,教师不妨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复习作业,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就现今社会中一些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写一篇调查报告或者论文,这样的作业形式对于初中生来讲或许有些拔高,但与此同时,它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不过,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积极并且及时地为学生解决他们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以此来保证课后复习工作的正常开展。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引用合作学习能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对该方法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之上,积极对该方法进行研究和改善,以保证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晋皖.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

[2]潘茂祥.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

作者:蒋春华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新集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态文明意识培养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教育学生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意识的重要时期,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针对这一问题,从生活观、消费观、法制观和道德观入手,探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三生融合;生态文明教育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提出了“三生融合”的发展口号,所谓“三生融合”是指生产、生活、生态三者融合下的发展道路。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和发展需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鉴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理应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扩充,结合道德和法制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树立绿色生活观,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基于时代大环境下的社会发展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严重摧残,也是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肆意破坏。考虑到“三生融合”的发展方针,我们应及时采取行动改变这一现状,建立新的生活理念,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树立绿色生活观。绿色生活观要求人类在日常行为举止中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原则和义务,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教师应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节约水电等资源、不浪费粮食、爱护一草一木、拒绝对自然景观和公共设施乱刻乱画等,凡是有益于保护环境的行为都应大力提倡。

二、树立绿色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绿色消费观立足于保证当代消费需求之后还要考虑到能否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它要求人们从消费行为上既要确保身体健康又要节约自然资源。绿色消费观具体包括三个部分:对于消费产品的正确选择、对于消费垃圾的分类处理、对于节约型消费意识的刻意培养。对初中生而言,为了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就需要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深度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举例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对绿色消费观的认知和接受。比如:“同学们,绿色消费是不是就是吃绿色食物?”“大家平时扔垃圾时是否做好了分类工作,你们认为有没有必要?”“绿色消费应不应该追求时尚,两者如何平衡?”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探讨,再加上教师的纠正和指导,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再者,教师可以拿最常见的一次性塑料袋为教学用具,详细地向学生解读塑料袋的制造、应用和回收现状等一系列过程,通过图片和视频来展示人们乱扔塑料袋的错误行为以及恶劣影响。当学生认识到污染源的由来之后,马上进行正面引导,向学生推荐由环保材料制成的生活用品,通过鲜明的对比更新学生的环保观念,让其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

三、树立生态法制观,用法律约束自身行为

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借助法律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因此对学生开展生态法制观的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初中学生而言,必须了解基于保护自然理念下的相关法律制度,接受并践行这些法律制度的内容要求,从约束自身行为开始,逐渐发展到带领周围朋友和家人也遵守法律法规。作为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不能受限于课本教材的信息不足,而要及时对学生普及与保护自然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让学生知法、守法,在实际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树立生态法制观念,就像遵守法律一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教师可以引进MAB(人与生物圈计划),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带头实行的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研究计划,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向学生传递这样一种观念:生态文明已经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标,已经有大量权威机构展开实际行动。

四、树立生态道德观,尊重并爱护自然环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关于生态文明的教育离不开道德约束,尽管已经有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但核心仍需要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道德修养。因此,重视并持续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观念的培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反映在实际行动当中。以往的道德教育涵盖了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体现出的基本道德素养,而生态道德教育更加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作为教师,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通过讲述与保护环境相关的案例来引导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生态环境的看法并反思自己曾经是否做过破坏自然环境的事情。教师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引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行为,加强保护环境的观念,并把其作为一种道德意识进行培养,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比如:教师以青岛街道干净无垃圾为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探究这一现象的欲望,再结合相关材料向学生展示青岛人对于垃圾回收的重视和强大的执行力,通过体会青岛人之所以能保持街道一尘不染背后那深入骨髓的环保道德观念,为学生树立现实的文明榜样,让学生也逐渐把生态文明建设当做一种高尚道德,从而从心底里更加接受这一观念。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思想依据,以“三生融合”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指导,融合生活、消费、法制、道德等因素对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进行浅析,总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无可替代的环境保护学习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谭林春,丁伟.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5).

[2]王鹏.中学德育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8(5).

作者:顾红娟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牛塘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发展,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转变为既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涉及义务教育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更是严格遵循新课程改革理念,尽可能地创设具有创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课堂。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谈一谈如何进行创新改革。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教学创新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理念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因此,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时代的发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总结教学经验,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开创具有创新教育模式的课堂。现在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有效教学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都承担着德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可以说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要想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完成特有的任务,就必须将思想品德的教育课堂作为思想建设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强调学生能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多层次、多方位发展。更加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而不是类似于传统教学的讲授灌输权威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尽可能地为课堂营造出一种更加积极的、更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间接地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

二、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策略

要想开展创新形式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挖掘教学的内涵,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可以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拓宽学习领域,丰富教学内容

从现在的社会教育大背景来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还是侧重于学生的基础道德养成。可以说很多内容都具有比较强的模拟再现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生活的实际内容,让学生真正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思想品德魅力的存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在进行初中思想品格监督权和建议权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中的时事政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之中感受到正确使用权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强化学生对自身责任与义务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加强教学目标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来说,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相当强的指向性,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备课的时候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内容,深入地钻研、设计,精心地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真正将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三维目标切实地落实到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并有选择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修改和补充,真正地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兴趣、生活实际、认知发展程度,从而真正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这样才能加强课堂创新性的提升。

3.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创新课堂

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的影响,现在阶段的教学活动往往还是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而比较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造力的提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绝大多数的教学创新往往都是受到批判的。因为这部分教学方法的改变,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只关注了教师单方面的提升和改变,而没有考虑到诸如客观因素和学生的主观参与程度的矛盾点。因此,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课堂的形成,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种探索必然是结合实际教学课堂,可以说应该达到每一位教师都是不同的。笔者认为,贴近实际生活的举例法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尤其是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探讨的有关经济问题的教学内容之时,贴近生活更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创新性的提升。因为这些学生能够在平常的实际生活之中感受得到、体验得到,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真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打造创新课堂。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的影响有直接作用。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自己能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科特有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认知层次,创新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的学科魅力,才有助于让学生真正地形成创新思维,完成课堂的有效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天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0(57).

[2]郝金霞.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J].关爱明天,2016(11).

作者:李威威 单位:吉林省通榆县苏公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