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述(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这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生的,但是从目前情况分析,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融入情感教育,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无法集中精神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本文重点阐述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道德情境教育应用的必要性,进一步促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道德情感教育;研究
从教学现状分析,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兴趣较低,从而导致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投入到学习之中,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下。之所以出现上述教学情况,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情感道德教育运用的重要性,因而本文从改善当前教学情况层面着手,深入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初中思品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参考依据,而教材中则蕴含着丰富情感因素,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从而成为情感教育的促进者,这样能够让学生感知到思品课程教学的乐趣,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其中。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则需要注重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因素,从而对学生施以有效的情感教育,在这一方面,思品课程本身具有极大的优势性,在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好地运用情感因素组织教育,以期达到教学目标。例如:灿烂中华文明教学时,教师在介绍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向学生渗透中华民族情感,通过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其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意识。通常来说,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不是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显性及隐性文字呈现。所谓显性情感,其实质上来说是借助阅读文字,或是浏览图片,这样能够让学生感知到其中的情感因素,感受其中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引,促使学生感知其中的情感,这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是非常有益的部分。但是当教师遇到隐性情感时,则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感知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感知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及感受。无论是隐性情感还是显性情感,这都需要教师的谆谆诱导,由此才能推进教学取得理想的成效,彰显思品课程的道德教育。
二、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创建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模式,特别是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情感教学氛围,在这样氛围的推动下,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具有深层次的认知,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教学氛围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知,而且触景生情,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相对愉快。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导快乐的情绪氛围,这样营造出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使其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掌握知识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当教师微笑开展教学活动时,必然也会让学生感染他们的积极乐观的情绪,倍感亲切与温暖。这样状态下的学生必然是具有积极性正面的效果,更好地体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根据教学反馈可知,很多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过程中遭遇困境,这主要是因为该学科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而且观点极为抽象,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思品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视度不够,直接导致不良的教学后果。因而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道德情感教育的融入,借景生情,让学生能够处于相对稳定环境之中,这能够与学生具有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问题情境、多媒体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以此推进初中思品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情感因素
合作学习在初中思品课程教学中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相对显著的教学效果。正所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也能从中获取情感信息,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具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察言观色”的形式,从而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彰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良好的调控,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小组成员,由此能够让学生具有归属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是发表观点时,这其中不仅代表的是他们自己,更是代表他们的小组,所以这极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减少被教师批评的焦虑感。而从另一层面分析,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构建和谐依赖关系,每个人都可以为小组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使得他们的价值性得以体现,保护学生的自尊。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从而不断优化学习内容及学习者的需求关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以快乐的情感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该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教育因素,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由此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及吸收相关知识,继而改善当前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体来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道德情感教育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改善当前的教学弊端,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使其对思品课程的认知更为深刻。文章对此展开全面的分析探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教学建议,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朝阳.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道德教育[J].才智,2017(17):131.
[2]孙洪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11.
[3]李文哲,赵慧艳,金明月.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技视界,2014(7):247-248.
[4]易胜利.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3(6):186-187.
[5]李科民.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2):149.
作者:李兴平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柳梁中学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抽象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中学生认为学习思想品德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只是简单地背重点、做习题,并没有深刻地理解课本中的内涵和精髓,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为思想品德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提升教学品质。
一、情感教学法的定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情感教学法成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情感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多年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品德教学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课堂氛围沉闷无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学生们记住了许多的概念和知识,但是并没有产生共鸣,因此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课堂上引入情感教学法,不但可以传授知识,还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教学法,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和共鸣,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们才有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课的设置目的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快乐健康地成长。情感教学法就是运用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传授知识,让课本中的知识真正影响学生的思想,进一步产生价值认同,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德。
三、情感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一)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运用情感教学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学识渊博、品质高尚,拥有个人魅力才能让学生产生信服感,才有利于课堂上进行情感教学。其次教师要精心备课,抓住教材中的情感信息,才能真正感染学生,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口头的肯定、一个满意的微笑……都是情感传递的媒介,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而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起着情感诱导的作用,准确、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会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唤起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情感互动
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师生缺乏互动,教师并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学效果也没有达到目的,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一些互动交流,让学生信任老师,打开心扉,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在讲《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一课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向学生讲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讲一讲自己有哪些烦心事,自己是怎么解决的。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氛围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学会一些控制、宣泄自我情绪的方法,这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树立了学生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创设情境,注重实践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教学法的优势,根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会,达到情感共鸣,实现到教学目的。如在讲《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说出自己的烦恼,然后小组成员出谋划策,帮助解决,老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正确认识了青春烦恼。教师在讲授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要学会打破传统,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法,加强师生交流,进行情感教育,营造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
作者:许兵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第一中学
第三篇: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现状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有了巨大的进步,对提升教学效果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限于农村地区的教学实际,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入环节与实际生活联系欠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材的生活化指向日益明显,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不错的课堂导入资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新课的导入还需要多元化,尽量避免完全依靠教材内容导入新课。因为,教材中的内容是针对全国各地初中学校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而在农村地区很多内容并不适合。农村地区的许多思想政治教师仍然认为课本是教学活动的唯一参照,完全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导入新课,导致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失去了课堂导入的价值。
(二)忽略部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互为依存、相互统一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形式的创新,更要注重对核心教学内容的把握。但是,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对教学形式的创新,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挖掘,从而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在这些所谓的生活化教学课堂中,教师仅注重教学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学生对核心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进而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教学组织形式相对单一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育本身的效果发挥。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中,受制于师资力量水平、教学软硬件资源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必要的情境创设,很少采用活动、游戏、交流、社会实践等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进一步拉大了思想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不利于教学生活化的实现。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改进策略
(一)强化新课导入的生活化
先入为主是人类感知客观世界的重要特征,新课导入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知识能力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实现农村地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首先要实现课堂导入的生活化,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最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新课导入的资源。显然,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不能因循守旧,以教材资源作为新课导入的唯一资源,一定要实现导入素材的多元化和“农村化”。
(二)要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生活化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鉴于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以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生活化。首先,广大教师要摒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片面教育理念,认识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其次,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要力求突出生活化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在《成长中的我》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谈心事、聊家常等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视和解决自己在青春期面临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创设对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利用生活化的场景辅助教学,通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创造出最真实的教学情境。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尤其是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生活化案例,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作者:石东辉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石咀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摘要: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其推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帮助我国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渗透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以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位。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与基本特征,其作为我国先进的观念与思想,逐渐融入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并逐渐转化为人们认同的情感与行为习惯。在我国2013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见》当中,明确指出各大教育组织和机构应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青少年作为我国新生代力量中的主力军,也是我国长远发展的希望。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且接受能力和可塑造性较强,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从青少年抓起。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课程。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当中必须贯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一、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学科价值予以准确的把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其也是政府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渗透的主要途径。随着新课改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之后,要求学生必须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自主认知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探究性与自主性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活动,并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不断地总结、归纳与学习。科学价值: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当中,多是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题,采取的也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极少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量和引导,大大打消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知,促使学生在掌握思想品德知识之后无法用于实践,科学价值几乎等同于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逐渐恢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适当的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想品德课程当中,促使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深刻的认知,且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渗透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道德课程之间的紧密融合
从新课标来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定位本就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思想建设课程。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年龄不大、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但是,该阶段的学生发育较不成熟,思想观念仍处于高速成长期,正是树立正确思想观的关键时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开展的主要方向,是我国政府部门实施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只有将此与初中思想品德结合起来,在教师备课当中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紧紧围绕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科知识进行仔细的讲解,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还必须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形无痕地渗透到思想品德教材当中去,以此突破传统教材中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的特点,大幅增加了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版块内容。比如:“说一说”、“议一议”、“社会观察”等等。这些新增的版块不仅强调课程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并依据学生的教学需要来选择教材版块内容,或者拓展哪些版块的内容,以此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思想经历。
(三)使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创造出高效、高质的教学课程。而高效的课堂就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并搞好环节之间的衔接工作。比如说,使用新媒体技术来引入新课堂,在吸引全体学生目光的同时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或者,通过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对教材中的“说一说”、“议一议”予以探讨,通过讨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深刻的印象,并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举止当中,约束自身的行为。另外,在设计教学课堂时还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创设各种亲子活动、朋友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和对友谊的重视意识,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更多的共鸣。
(四)紧跟时代的步伐
时代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新课标也指出: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程与思想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当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紧抓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课程资源,进而实现学生政治视野的拓宽、观察社会与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其教育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传播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及途径,其必须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方面面当中,切实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强国梦想的实现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虞林.浅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22):315.
[2]黄利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新课程(上),2014(5):37.
作者:仇佩玲 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