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合作学习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合作学习是一种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的理想模式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得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乐趣,不再感觉枯燥乏味,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

二、优化合作学习策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

1.组建优质稳定的合作小组

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把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将平时关系好的学生分到同一小组内,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内人员不宜过多,四到六人最好,在每组都分配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带动小组内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建立小组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方法的同时,可以制订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成绩优异、团结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班级中提出表扬,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在有奖励制度的同时,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混乱的情况,保证教学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阅读全文

生活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了解生活,实施铺垫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机械照搬教材,只是原封不动地阅读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这样势必会陷入枯燥的说教式教学,而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强化学生理解的重要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来收集与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以为实现预定的道德认知目标做铺垫。如在学习《我长大了》一课时,我让学生做这样的准备。1.收集自己刚出生时,上幼儿园与小学这三个阶段的照片。2.收集一些小时候所用过的物品,以及成长故事。3.谈谈自己的成长感受。这样引导学生将教材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以主体身份走进教材,更加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在抚养与教育子女过程所付出的艰辛,感受到父母对女子深深的爱。

二、体验生活,激发情感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情”是通向“理”的桥梁,“情”和“理”又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纽带。而情感是在特定的生活之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带情入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明理。

(一)利用表演再现教材中的生活场景

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生活素材的选入,为了实现学生对教材的真正对话,带领学生走进教材,以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表演教材中的情境,将静止的文字教材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与感受,从而“快!快!不能再快点吗?”让学生与教材进行直接对话,在表演中将之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更可以让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二)用角色表演来展现真实的生活

阅读全文

创新教育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创新的基本特点就是独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创新,创新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思想品德教学又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能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初步的政治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为将来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创新教育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在思品课中实施创新教育也就成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创新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经验告诉我们,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作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每一位教师都要把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敢于带头实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理念。

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实施创新教育

1.教师主动树立创新榜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从头抓起,力求使他们达到“基础等级”的各项要求。对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空间,提供开发潜能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放弃权威态度,营造相互合作,宽松民主,相对自由的课堂气氛,使集体创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敢于独立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不断学习新课题,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

阅读全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论文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1.在思想品德课上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相对于教师只以课本理论知识作为讲解内容的课堂来说,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学生对于死知识不理解而导致记住了也容易忘的状况。案例教学法的一个好处就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得学生易于接受。

2.当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会随着案例的思路一起思考讨论,这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评价剖析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描述能力,更重要是的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极有好处的。

3.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正是一种减小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案例是社会问题的具体体现,它可以将课堂与现实接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思考,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4.如果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且很难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就不同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5.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学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与原方案相违背,也应该予以肯定。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约束得过死,教师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教材、参考书及标准答案成了学术权威而不可怀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不敢也没有信心和意识对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就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有关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

阅读全文

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1)缺乏坚定的信仰。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有的学生缺乏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他们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显得尤为重要。

(2)认识单一化。由于受社会不正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对社会主体认识不够准确,缺乏考虑集体利益的意识,处处考虑到自我,对团结与奉献的精神逐渐淡薄。考虑事情逐渐由集体转向自我,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不良产物。因此,为保证学生良好发展,必须对其进行贴近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生活小事中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3)道德观干扰。对初中学生的教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已有一定的形成。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偏差。

(4)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但处理事情的态度及激情十分饱满。在一定情形的刺激下,个人盲目的英雄主义感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又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对初中学生贴近生活化的思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必须尽快落实于学生生活中的。

二、思想品德课贴近学生生活

(1)强化学生思维。在长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课堂模式已经较为固定。但是我们要打破这一局面,必须使思想品德教育课堂鲜活,在课堂上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将政治理论与日常小事相联系,令学生打开思路,举一反三地进行理解。并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以课外的团体活动,对学生进行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

阅读全文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论文

一、着眼学生发展,实施创新性教育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问题意识的增强,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施创新式教学,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

(一)提出开放性问题

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而开放性的问题,并没有拘泥于固定的答案,这样更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真正将学习与自身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课堂上有更多的标新立异,形成更多的独特见解,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主提问正是学生创新的体现。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让学生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挑战教师与教材,能够自主地提出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这正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表现。

二、正视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阅读全文

德育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紧扣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教材是广大教育专家和学者精心编制的教学资料,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其中也包括德育价值。例如,七年级第六单元《爱我中华》、九年级第四单元《情系中国》、第五单元《走向明天》,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出一些社会发展趋势,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旦深入下去,可以让学生自然地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会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逐渐树立起国家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产生努力学习,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利用教材资源,紧扣教材内容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深入挖掘教材中这些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通过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小论文的形式来深化德育效果。

二、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渗透德育理念

德育活动中一个关键词就是“渗透”,相较于智育,德育更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配合,“生塞硬灌”在德育活动中很难行得通,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德育效果。因此,在德育活动中,我们更加强调“渗透”的方式。而要想实现渗透,首先需要学生主动接受,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呢?这就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了。按照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会产生兴趣,这样也就谈不上主动接受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些容易为学生接受和喜爱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下自然实现德育渗透,实现德育目标。例如,在给学生讲到《与诚信同行》这节内容时,针对身边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诚信现象,如撒谎、作弊、虚假宣传等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由于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反响。在班会中,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针对各种不诚信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诚信的意义和不诚信带来的后果。在发言的过程中,有个学生还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有时候撒谎也是一种诚信的表现。”听到这名学生的观念,很多学生都很吃惊。这时候,笔者则微笑着鼓励这名学生,让他举一个“撒谎也是诚信的表现”的例子,于是这名学生讲出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在一次放学的路上,有几个人突然挡住了我的去路,其中一个看起来很和蔼可亲的阿姨问认不认识某某同学,说她是这名学生妈妈的同事,是来代他的妈妈来接这名同学放学的,现在找不到人,问我知不知道这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因为担心这些人是坏人,直接拒绝又怕受到伤害,于是我报给他们一个假的电话号码,虽然我这次撒谎了,但是我认为这反而保护了同学的安全,自己算得上是一个信得过的朋友。听到这个真实的经历,学生对“诚信”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就这样,在不断的发言和辩论中,学生逐渐对诚信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逐渐在各种诚信或者不诚信的真实事例中体会到了“诚信乃立身之本”的道理,比起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之类的道理灌输,通过事例分析论证,学生的诚信意识更容易自觉地树立起来。

三、在实践中践行德育理念

任何理念都需要借助于实践活动才能最终产生价值,同样,德育理念也需要实践活动才能产生道德价值,并且比起理论上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活动更容易增加道德教育的可信度。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形式都较为单一,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都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机会,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实践机会的匮乏导致学生课堂上接受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道德观念难以得到实践与证明,从而使得德育活动总是停留在表面,难以内化进学生的内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最终在实践中确定正确的道德信仰和道德理念。

四、结语

阅读全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模式要选择适当的

我们首选的课堂管理模式是民主型管理方式。即在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民主型管理模式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为自然、和谐,并营造出让学生感觉到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一种气氛,其氛围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主性,这样学生能从中汲取更多积极的心理养分,相对减少了师源性的心理伤害,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2.课堂管理要行之有效

通过历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影响学生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使用的处理策略是否恰当,以及能否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课堂管理方法要有效实施并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就要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引下,充分利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知识,并在心理学配合下教学。

3.课堂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