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数学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幼儿数学教育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

数学学习扎根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习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每一次的问题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这些问题都是幼儿熟悉而又有探究兴趣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资源可以引导幼儿关心生活,培养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即教育”需要我们做到用生活来教育。在这里,我提出的引导幼儿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主要是针对正规的教学活动而言的,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扮演角色进入情境,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小动物的故事是孩子们都非常喜爱的,可爱的小动物也是大家的好朋友。在学习一一对应时,我们将场地上布置成一块萝卜地,老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兔妈妈规定每只小兔子只能拔一只萝卜,拔出萝卜后一只萝卜放在一个篮子里。之后大家一起把每个装有萝卜的篮子送到了每个小动物的家。这虽然是一个数学活动,但是在情境的创设下,幼儿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使幼儿成为了活动的主角。

2.数学化的语言表达。“教育即生活”,语言是我们生活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语言还是幼儿表达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育材料的实用性,我们还要关注幼儿的数学语言,当幼儿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时,这就代表幼儿的思维也在跟随语言一起运转,我们可以从幼儿的语言表达中检验幼儿数学学习的情况。在提问幼儿时,我们要引导幼儿多用语言完整表述数学问题。我在一次提问嘟嘟“你的小组分别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一共几个人”时,就要求嘟嘟完整说出“我们小组有4个男孩和2个女孩,一共6个人”。如果幼儿直接简单地回答“六个人”,那么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幼儿在简略回答的过程中缺乏了对于性别的分类以及男孩女孩人数相加的思维过程,这将阻碍他从实体的人数2加6转化成抽象意义上数与数之间的相加。

三、在游戏中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探索,满足自己的好信心和探究欲,他们在游戏中实现自我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晨间自选活动。在幼儿晨间来园后,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积木进行点数、加减、比较数量大小等活动,在系鞋带、绑蝴蝶结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空间关系,在玩橡皮泥和剪纸的过程中学习等分。

2.自主性游戏。幼儿在自主性游戏的插卡区首先可以了解到各个区域的人数安排是不同的。在点心店、菜市场当营业员时,幼儿不仅要认识价目表上不同物品的价格,而且要学会分类整理,在买卖活动中还要学习运用简单的加减运算。

3.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材料的时候,幼儿学习按游戏规则取一定数目的活动材料;在投篮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计算进球得分;在设置活动路线时,幼儿学会了测量距离;在比赛输赢时,幼儿学会了比较时间长短和数目的大小。

4.其他游戏。在手指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用不同个数的手指变出不同的物体,可以用一根手指头变成毛毛虫,可以用两根手指头变成小白兔,还可以用四根手指头变成螃蟹走。在亲子游戏中也会包含一些数学问题,爸爸妈妈在和幼儿玩小鸟飞的游戏时,小鸟一会儿飞到左边,一会儿又飞到了右边,幼儿在追小鸟的过程中需要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同时幼儿可以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和以周围环境中的物体为中心的左右是不同的。四、在生活中给予幼儿运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之方法之理论。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幼儿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检验学习效果,在实践中探索性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吃午饭的时候,我们会请本周的小班长来帮忙分发筷子,每个人需要两根筷子,一组有六个人,那么每组一共要放几根筷子呢?这是一道乘法题,显然学前阶段的幼儿是不会计算的,那么我们可以每次拿两根筷子,两根筷子是一双,每个人需要一双筷子,这样两根两根数、两根两根拿,只要拿六次就已经足够了。在整理每个人的小抽屉时,大家发现平时画画、做练习的作业纸大大小小堆在一起非常乱。我让大家一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平时善于整理物品的柠檬说应该按照大小来放作业纸,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从大到小放在抽屉里,这样要找东西的时候不容易翻乱。大家按照柠檬的方法整理了抽屉,每次有新作业纸放进抽屉,也会先比一比大小,把作业纸插入合适的位置,大家的抽屉比以前干净、整齐多了。总之,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材料是有限的,但是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资源是无限的,我们要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消除幼儿对于数学的距离感,培养幼儿对于数学的亲切感,化被动为主动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作者:吴静洁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振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