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问题探析(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育问题探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教育问题探析(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效率提高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对于小学数学而言,需要及时适应市场形势变化,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增强教学互动,激发学习创造性,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数学思维,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效。当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与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效率;重要性;问题;措施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师也在根据新的教学要求探索更多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期改变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不高等情况,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新知识、新理念的接受程度不一样,导致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教学效率方面,应当重点解决当前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思维拓展不开等方面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增强师生互动,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加强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对策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育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仅要学好数学,还要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将有效的学习方法拓展和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进而提高整体素质。小学数学能力水平,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效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教学成效,引导学生既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是当前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随着素质教育模式的全面推开,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以依然面临严峻的教学形势,只有不断为学生减负,提高数学教育效率,教会学生更多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和技能。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开发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教会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观点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等,在潜移默化中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升。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具体措施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还是简单地停留在教师主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进行课程设计,才能提高教学的互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想要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

1.以学生为中心,从兴趣入手提高整体素质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大纲新要求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性设计教学课堂环节和内容安排,从而提高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自我讲述为主的教学课堂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从了解学生的兴趣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更多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会观察、动手操作、主动表达自己的观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指导即可。

2.不断提高数学运用能力和水平

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紧密串联在一起,以小学生认知程度为基础,将数学问题变成丰富的生活化内容,进而让学生在趣味性、探究性学习中不断提高数学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法、对比法、多媒体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辩论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将课堂内容向课外生活拓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生活化模式提炼出来,提高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活中数学元素,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开展多样化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3.引入更多的“生活”“创新”元素,提高教学的丰富性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不仅仅教会学生解题技巧,还要启发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数学教学应当以生活为背景开展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优化生活教学背景,结合教学课堂内容,适当地引入生活情景、生活素材等,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还要不断启发学生自己去创造,探究更多的解题方法,从而实现多元化教学、全方位开发。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想要全面提高教育效率,需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化教学情境,并综合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兴趣、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并学会应用,营造轻松趣味的教学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肖.解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13.

[2]路玉梅.解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205-207.

[3]刘云权.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策略解析[J].亚太教育,2015,(20):220.

[4]韩安之.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96.

作者:郭滨华 单位:唐山市开平区教育局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为明显的就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够重视,实行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大部分都有着好动的特征,而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对其产生抗拒之感。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善于运用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第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系统逻辑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教育习惯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实行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们也习惯了被动倾听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通常只关注标准的答案,而忽视了对于答案的思考过程。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校和学生的升学率,但是却使教师成为了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们只会单纯的听取教师讲课并记笔记,而不会学着去独立思考,有些教师甚至将学生的意见视为叛逆,长期以往,学生们就完全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成为了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

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都非常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随着课程的不断增多,学生的课业量也逐渐增加,据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每天要学习多个科目,有时上课的时间甚至达到了十几个小时。然而受到了小学生年龄的限制,智力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他们将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了课程之上,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使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改革和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引导学生们正确地进行独立思考,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当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教学辅助教材,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1]。

(二)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氛围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营造出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们参与进去,让学生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则被大大的削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定性,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即使是完成了数学知识的讲授后,教师也应当积极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们进行谈论和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勇于发言和谈论的习惯,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谈论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的时候,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独立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将生活中的诸多元素都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作用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调查和统计周围的人数或小区的用水和用电情况等等,使数学知识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并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效率。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出现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提出了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2]。另外,数学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都使得教师需要依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改革,转变传统的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托尼•德莱珀,邱?玮.小学排名: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之忧[J].上海教育,2015(6):69.

[2]孙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5):27.

作者:杨忠秀 单位:张家口市桥西区东窑子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从教师的素质、课程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根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对小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做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方法初探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教学需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小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当前社会教育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全面深化课题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表示:加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顺应时展的变革,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受教育之后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加大力度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全能人才。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推理以及建模的思维,同时开阔小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加强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2.1提升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的谆谆教导。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导小学生之前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对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概念,而且教师自身也要对核心素养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现阶段的教学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中的领导者,带领着小学生进行探索新知识[1]。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基础,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标准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小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要做到精、简、活。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2.2教师要为小学生精心的安排课程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出发点。如果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公式运算,很多小学生会认为数学公式过于枯燥,以致于不想进行深入的学习。所以每当学习到公式时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讲述公式的同时为小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公式的由来。核心素养的内容相对比较广阔,所以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2]。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小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全面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满足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还可以从最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度。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自身语言能力的表达,对于要讲述的知识点要进行丰富的备课,在讲课时语言要风趣幽默,充分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进行学习青岛版数学小学5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字》一课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小学生的记忆,首先教师可以说“一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1声跳下水。”然后让小学生进行往下接:“两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接下来的小学生继续接,让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慢慢的找出其中的规律,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2.3做好教学评价

为了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要为小学生培养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团队,教师就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有听不懂的地方,那么教师便要将这个知识点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进而降低数学学习中的难度。教师在课下还要做好教学评价的工作,除了常规的技术和事件评价方法之外,还要加入核心素养能力的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在进行学习青岛版数学小学5年级上册《倍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师评价报告为出题点:“同学们,知道老师的评价报告分数是多少吗?”在勾起学生的兴趣时,教师便可以继续提问:“那么同学们可以猜一猜,老师的评价报告分数是小组人数的60倍?”“300分、240分、360分……”,然后教师便可以继续提问:“老师所在的小组一共有6个人。”紧接着小学生便可以回答:“老师的评价报告分数为360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发展,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不断的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顺应时展的需求,在培养小学生的过程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而不断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09)

[2]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作者:梁欢 单位:胶州市里岔镇海尔希望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问题

【内容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作用入手,简要介绍语言教育实施策略,旨在提高教师对语言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加强教师语言教育质量,不断完善教学语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教育;教学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应用恰当的语言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到课堂教学之中。鉴于此,教师应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教育情况,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来有选择性的完善教学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作用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其逻辑性和客观性较强,对于年龄在6至12岁左右的儿童而言,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重视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语言教育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将学生迅速引入到情境中的前提是教师语言能力,教师通过优美、精炼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以便于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实施策略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学生在沉闷无聊的学习环境之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难以提升;反之,学生若在和谐、民主、开放的环境中,则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利用肯定、表扬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强大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数学知识讲解,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和学生保持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另外,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应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年龄特点,如果学生出现走神、溜号的现象,教师不宜通过批评、说教的方式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采用更为温和的话语来提醒学生,避免激化师生间的矛盾。

(二)使用规范标准的教学语言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的学科,与其他文科类可有所不同,数学具备极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也应注重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用规范化的语言来传递知识,避免因教师语言口语化而引起学生的误会。例如,在“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需要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应注意定义、公理等概念阐释时教师话语的规范性,不能直接介绍:“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这一解释存在明显漏洞,如三条边相互平行或在同一直线内,是无法组成三角形的。因此,应用规范性的语言来进行表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标准普通话来进行授课,避免使用方言和地方口语教学。尤其在一些少数民族混杂、偏远山区及口音较重的区域,教师更加应当肩负起普通话普及工作,在授课的同时,如学生发音存在问题,教师也有责任帮助学生纠正。

(三)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比喻

过于平白直叙的语言教育会造成数学课堂教学乏味现象,学生难以投入到教学之中,因此,教师的语言、语调、神态、肢体动作对课堂教学效果存在极大影响。语言方面,教师可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提升数学教学吸引力,诸如在“无限循环小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无限循环小数比喻成学生常见的儿歌:“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将数学与童谣相互比较,学生能够马上了解无限循环小数的特点和定义,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在语调方面,教师应避免过于平铺直叙、缺乏变化的语调,这种语调不仅不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同时还会有“催眠”的效果。教师应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丰富语言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神态方面,教师的教学神态应与语言、语调相一致。同时,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目光,目光中应蕴含信任、激励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在肢体动作方面,为了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辅助教学,诸如在“认识数字关系时”,需要应用到“>”、“<”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手势来表现出上述三种符号,“>”和“<”可以张开食指和中指,并根据符号来确定食指与中指的朝向,“=”可以用两根食指平行来代表。上述手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语言,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

(四)采用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真正含义,久而久之,极易出现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育,提升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小笑话、顺口溜等形式将数学知识表达出来。例如,在“比较分数大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分数大小的比较,分子分母要看好。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子分母都不同,相同分母比较好。”通过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数学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语言、语调、表情、肢体动作、神态等多种形式来传递知识。因此,教师教学语言处理方法和把握程度成为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重视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创新和变革语言教育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彩萍.浅析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问题探究[J].读书文摘,2017(4):160.

[2]柏银山.论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4):173-173

[3]路玉梅.解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205-207.

[4]张怡.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教育[J].新校园(中旬刊),2015(4):34.

作者:陈玉琴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夏区第七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育创新分析

谈到小学数学,不少人认为是概念的记忆和掌握,然而它也是学习文化,是一门可以开阔学生思维的学科。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思维锻炼。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应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因此我从以下几点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育创新。

一、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喜欢老师,就更容易喜欢上该老师的课。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情感的敏感性就决定了民主平等型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性。我们应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那就需要教师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用赞赏的眼光发现学生每一天的进步,尤其是那些在某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接手现在这个班之初,存在这样的一个孩子,当我提问时,她的手一会举着,一会放下。当我指定她回答时,很奇怪,我只看到孩子张嘴却根本听不到任何的声音,随后就开始抽泣。当我课下主动和学生沟通时,学生稍稍显得有点害羞,后和父母交流,让我确定孩子是由于老人抚养孩子,缺少在公共场合说话的勇气,自卑感严重。我利用课下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聊她的生活、喜好......逐渐成为她不多的好朋友之一。后来慢慢发现,孩子在描述故事时,声情并茂,并能完全放开自己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我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并放大她的优点,让她认识到自己的不可替代!实践证明,只有这样弯下腰与学生沟通,打开学生心里的那扇门,让学生将老师当成真正的朋友,才可能让学生走进教师的“教”中,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教师在课堂中所要向学生传递的不仅仅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而应该开阔视野,将抽象的数字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自己周围有趣的、熟悉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寻找与生活相关的素材,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只有让数学回归到生活,将书本的知识与生活挂钩,才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感受到数学的无限魅力。例如,在讲授加减法实例时,可以通过糖果引入。练习时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假如爸妈给你10元钱,允许你去挑选两件喜欢的物体,你可以选择什么?出示:3元的铅笔一包;4元的卡通娃娃一个;5元的精美铅笔盒一个;7元的童话书一本。有时也可以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问题,好朋友献计帮忙解决……总之,利用生活场景,不仅可以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参与性,而且可将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要进行教育手段的创新,首先应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去辅助教学。考虑到数学学科中一些内容的抽象,和课堂中实物操作的限制,仅仅凭借传统的口授很难建立起学生的逻辑思考和空间能力。因此,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软件,丰富支持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我巧妙地利用了译音软件,将由立体图形所构成的机器人注入可爱的声音,作为那堂课的主讲人。其中多个相同图形的空间拼搭结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鉴于实际操作所需数量较多,使得每个人很难进行实验。机器人利用给大家变魔术后解密的方式,详细地将图形拼搭的过程和结构展示给学生。如此地将多媒体引入数学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不仅更加直观和有效,还能化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具体,化乏味为乐趣。席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教育中的游戏是知识与娱乐的融合,它不仅能够让游戏参与者快乐地学习,获取知识,而且游戏的活动性又可以促使参与者合作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游戏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例如,在讲解连加时,由于一年级学生抽象认识水平发展不高,学生仅可以理解直观展示在眼前的事物,对于图中隐藏和挡住的事物理解起来困难。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先让全体学生站立向后转,选择部分同学来到讲台中参与表演,表演者排成一列,有的站着,有的蹲着,被机箱挡住,通过讲台中的某个人说“我的前面有几人,我的后面有几人”,来让下面的同学猜测讲台上的表演者数量。在该生说完后,台下的同学用手势表示猜测的数字,并在教师口令发出后,转身高高举起手,大声说出猜的数字。后一起大声地从前向后数数,数数时相应的台上(包括蹲着的)同学举起右手,并在这个过程中自动分成三部分。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隐藏部分的存在,并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是否可以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蹲着的同学慢慢站起来与其他同学一起构成前后以及自己这不同的三部分。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更替讲台中的表演者(对于不理解挡住和三部分的同学可以让其充当表演者重复上面的过程)。研究表明,在上课时引入合适的音乐,大脑就会激发出?电波,右脑就会进入工作状态,学习就会变得简单轻松。因此,我常常将一些需要记忆的重点知识注入歌谣之中,例如,在学习10的组成时,教参中提供了这样的总结:一九九一好朋友,二八八二手拉手,三七七三真亲密,四六六四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根据韵律和节奏,我选择了“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配乐,加上数字的手势作为舞蹈,欢乐地唱起来。在享受音乐、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美感。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教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探索教育改革创新方法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刘婷婷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