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简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教学简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简析(10篇)

第一篇: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条件限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为学生生动形象地讲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提供的视频和动画等,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老师所讲的知识点的相关事例,清晰地了解各种公式和算法的推导和演变.数学涉及许多公式和算法,高中数学题涉及的步骤非常多,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投影仪等设备,教师就能将完整的解题步骤和算法清楚地展现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时间.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图片、文字、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音频等,将学生引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教师也可以展示图片,并根据图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的图形和曲线变化,使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应该进行精彩细致的讲解,与多媒体的展示相辅相成.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难免会感到乏味,而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在讲解空间立体图形时,多媒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效应,能够展示不同物体的不同侧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利用多媒体展示空间图形时,通过旋转、位移等,能够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2.创设教学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图片、音乐、视频,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然后详细讲解,产生一种立体效应,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设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利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由于多媒体教学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师便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判断他们是否理解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它,而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3.突破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克服难点.多媒体图文并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能够将静止的数学知识变为动态的,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简单的,还能够展示整个数学知识的演变过程和算法,揭示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突破所学知识的重点,克服难点.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圆锥曲线运动的轨迹,使学生直观动态地理解轨迹的概念和形成,从而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4.丰富教学内容,做好课外延伸训练.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的音频、视频、动画等,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丰满、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好课外延伸的训练,将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拓展,为学生准备一些拓展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总之,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丰富教学内容,做好课外延伸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雪花 单位:江苏江阴市徐霞客综合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了解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探究对其进行培养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特征

1.阶段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体现,其具体表现为,面对同一道数学问题,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与理解能力,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会随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发生变化,所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持久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具有持久性特征.它不仅在学生的高中阶段发挥作用,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有些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面对各类问题时,仍旧会使用高中时期形成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数学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与之相关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而言是最重要的,它能保证学生具备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素质,让数学知识在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3.综合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由多方面内容构成,其中包括核心能力、数学核心知识、数学态度以及数学思考等.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数学问题之外,学生还需要考虑具体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以核心能力与数学核心知识作为依托,使学生运用基础知识以及解题方式等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端正学生的数学态度.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意义

1.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推理、计算、分析以及统计等方法,与自身学习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进行结合,继而形成的与数学相关的思想.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到数学学科所具有的价值.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构成数学素养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问题解决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技能等,这些能力或技能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而数学核心素养能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提供较大帮助.2.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观可以被理解为从哲学角度对数学的认识与概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特征,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与思考,知晓各个数学概念,初步形成关于数学的知识体系,建立数学观的雏形;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对比与归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让学生的数学观变得更有条理;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教学形成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作为依据,以数学视角提出问题,并且使用相关思想分析数学问题,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验证,建立成型的数学观.3.完善数学教学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而且能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数学核心素养作为立足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1.创设教学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情境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继而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明确学习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面对的诸多困难,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问题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途径,要求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使学生通过问题的累积达成学习目标.3.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此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入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施荣佳 单位:福建莆田市第十四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高中数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很重要,因为题型可以不断地变化,但是一旦掌握了数学思维方法,学生们就能够在做各种各样的题目时,有思路,得心应手。所以,高中数学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强,思路就会开阔,做题的时候也会有方向。相反,没有思路的话,学生做起题来会容易困于题目表面,不能挖掘题目深层次的内容,找不到思路。本文主要讨论了高中生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一、引言

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能够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会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更轻松,在做题的时候也能够更容易的有思路。高中数学在高中生的整体学习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理科数学还是文科数学,都在总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说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总体成绩也会非常好,而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其他成绩再优秀,也很难取得一个好的总成绩。所以,高中数学老师一定要负起责任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取得好的数学成绩,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更多东西。

二、同一种思维模式的题型要集中练习

在平常的数学练习中,老师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加强一种思维方式的锻炼。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们掌握这种数学思维方式。在反复练习一种思维模式的各种类型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不断地深化这种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在同一种思维方式下,认识到很多种类型的习题,在今后做题的过程中能够看到题目就想到思路,提高做题效率。这种集中练习的方法,需要老师在课上帮助学生们培养这种思维,然后课下留一些相关的题型的作业让学生们去做。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深刻掌握一种思维,而且不会因为思维方式太多掌握不住。掌握住这一种思维方式后,老师可以再选取一段时间集中培养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让学生们不断的培养思维,最后掌握多种思维方式。在我们高中的物理教学中,物理老师就非常重视我们的物理思维培养,他帮我们把物理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总结在一起,让我们一个一个的掌握。例如极限思维、理想化思维等等。掌握了这些思维方式,我们班级的物理成绩始终保持所有班级中的第一名。所以,在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三、重点讲思路,讲完题目的思路后让学生自己写答案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很多时候都是给学生们讲解习题。其实讲解习题是高中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学习中,需要大量的习题辅助。老师在课上讲解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加强做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不过不同的老师讲题的习惯不一样。有的老师喜欢只讲题目的思路,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整理答案,还有的老师喜欢在讲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把答案写出来,让他们自己把答案抄下来,这样课下还可以自己看着答案回忆思路。不同的讲题方式有不同的好处。后者能够帮助那些上课听讲没有听明白或者上课没有听讲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在课下看懂老师的思路。不过,我更赞同前者的教学方式。上课的时候本来就需要学生们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思路听明白,在课下的时候,可以自己试着做一下答案,这样能够检测他们上课是否听懂了老师的思路,还能帮他们温习那种思维方式。并且只有自己能够做出来,才叫做掌握住了,能看懂并不一定就是掌握了。所以,老师在讲题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重点的东西写下来,答案就不要写下来了,让学生们课下自己去整理。而且课上本来就是讲思路的,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写答案,会降低讲课的效率。

四、加强习题练习量,在大量地做题中,让学生们提高思维能力增加一些知识竞赛,让学生们在竞赛中多动脑

做题是高中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或者说,高中学习知识就是为了会做题。相比于小学和初中,或者大学,高中教育的应试性质更强。高中刻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上一所好大学。所以,要想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就要通过不断地做题。在大量的习题中,学生们能够找到规律,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做题。因为这种思维能力主要就是运用在做题中。在做题中锻炼这种思维能力,然后再把数学思维运用到做题中,这也就是在做题中不断进步了。相比较于平常的考试题目,竞赛中的数学题目往往更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高中生的平时教学中,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数学竞赛的活动。给他们找一些竞赛题目来做,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而且竞赛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数学天赋。适当的数学竞赛,能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能让他们在竞争试题中,发现数学的奥秘,并且喜欢上做数学题。

五、结束语

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老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在平常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们传授数学思维。只有拥有了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让他们在面对各种难题的时候,都冷静面对,迅速找到解题点,找到思路。数学思维不仅适应于数学难题,还能给学生们在做其他科目的题目时提供帮助。例如物理习题,物理与数学紧密相关。很多物理思维都是来源于数学思维,能够有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做物理题时也会很轻松地找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春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延边大学理工学院,2010.

[2]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83.

作者:吴振旺 单位:建瓯一中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程度较高.由于高中阶段面临高考压力,有些教师以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方向,将单纯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最高指标,因此造成了“灌输式”教学的常见现象.尽管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但是有些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新、创造、发明等意识的思维能力的体现.将创造性思维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不循规蹈矩,善于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合理、科学的自我见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减轻学生对抽象概念学习的压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更新教学观念.由于高中数学属于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的科目,而高考对高中数学的考核又较为严格,因此教师经常陷入以高考为指向的教学过程,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极为常见.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如果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就容易陷入困惑、迷茫的数学学习中,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排斥、恐惧心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考逻辑,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和讨论,对数学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讨论和解答.例如,在讲“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点,就是空间中的一点;线,就是空间中点的集合;面,就是空间中线的集合”,那么学生就容易陷入困惑,对点、线、面的概念依据模糊不懂.如果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通过“点、线、面”的讲解,引导学生分别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点、线、面的概念.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点与线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线与面的关系等,从而得出线与面的平行、相交的关系,推出垂直和重合是线与面相交与平行的特殊情况等.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引导和提问,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主动学习课本知识.2.注重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向,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注重师生互动.例如,在讲“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巧妙设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主动对相关知识点和原理进行阐述,而是直接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如“直线a⊥平面b,而且直线c∥b,那么a与b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过这类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平面与线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判断得出a与b可能平行、相交、垂直,而在空间中可能出现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情况等.最后,教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引导,得出相关结论.3.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表现.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知识点、疑惑点进行大胆质疑,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统计”时,教师课前通过讲述我国最近几次人口普查,是通过挨家挨户,各级村、乡镇、县市、省等渠道完成对全国人口的普遍统计的,也列举了对全国高中生身体素质的调查,可以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等.在这里,有的学生提出疑问:既然对高中生体质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法,而对全国人口普查为何不用抽样法?那样可以节省很多财力、物力.对于这样的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行为,同时讲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及目的和区域高中生体质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由于其根本目的和意义不同,因此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也有所不同.这样,既教会了学生以目的决定方法的思路,也肯定了学生大胆质疑的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构建和谐、愉悦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作者:王艳秋 单位: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影响高中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种,就先天条件来说,学生的智力、认知程度以及发展规律等对学习都产生着影响.对后进生来说,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并不是智力方面的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下面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中数学的知识繁多,内容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如果学生努力坚持,克服困难,就能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当一节课落下之后,赶不上下一节课,也没有动力去补上原来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缺乏学习动机,每天无所事事,那么后进生就不能得到转化.教师的任务是带领每一个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无论是后进生还是尖子生,都是教师的教学服务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从心灵深处打动每一个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时,我发现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交作业不及时.为了引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让他们在作业本的封面上写下自己理想的大学名字.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做作业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目标.这样一来,就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心里升起一股信念:我是要考取XX大学的人,所以作业必须要好好完成.随着这种信念在内心深处扎根,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显示出应有的作用,这些学生之后的作业完成情况非常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由于爱因斯坦对于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才使他有无穷无尽的动力去探索和研究,并发现各种各样的科学道理.科学家尚是如此,那么对于普通的高中生来说,更应该重视兴趣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高中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持,学生有可能知难而退.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学习数学知识当作是一种爱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线性规划”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引入线性规划之父———丹齐克的小故事.据说一次上课丹齐克迟到了,仰头看去,黑板上留了几个题目,他就抄了一下,回家后埋头苦做.几个星期之后,他疲惫地去找老师说,这件事情真的对不起,作业好像太难了,我所以现在才交,言下很是惭愧.几天之后,他的老师就把他召了过去,此时他才知道原来黑板上的题目根本就不是什么家庭作业,而是老师说的本领域未解决的问题,他给出的那个解法也就是单纯形法.学生听完故事之后对丹齐克佩服不已,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兴趣.

三、发展学生的健康情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指的是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和心理反映,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可否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基本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态度.学生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反馈.从学生的情感之中,教师能分析出一个学生是否对数学知识有兴趣,是否愿意接受新的知识,是否能为学习付出更多的精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付出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的内心,通过肯定和鼓励推动学生进步和成长.例如,在讲“函数”时,我提出问题:谁能说一说函数的概念?此时一些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举起了手,我发现一个后进生也举起了手.为了培养他对数学的学习情感,我请他起来回答问题.他总结的非常到位: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作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函数的三要素要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这位学生回答的非常全面,于是我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励:XX同学,你回答得非常好!把与函数相关的概念和定义都说了出来,相信你对函数这部分的内容下了工夫.总之,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探索数学,爱上数学.

作者:孙建标 单位: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数学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摘要: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全新要求,即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个转变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探索和发现.本文对当前高中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意义,并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不仅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

一、当前高中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足.缺乏学习兴趣是当前高中生学习数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高中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着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指引,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与热情.无论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卖力”,学生都不“买账”.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及内容与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点脱节造成的.2.学习方法不当.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另一大问题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都采用课上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和例题,课下实行题海战术的方法.很多学生抱怨,自己整个人差不多都埋在卷子里了,成绩却不见提高.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加剧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难心理.有的学生干脆放弃对数学的学习,想从其他学科入手提高总成绩.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失当有很大的关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和例题,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例题、题型与解题技巧.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意义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与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切入点,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的“生命力”与“活力”,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自学能力的引领下,学生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并将“死”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学会”转变成“会学”.这不仅有利于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在浓厚的兴趣引导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有效规避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比如,在学习利率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银行利率、商品折扣等现实生活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又如,在讲各种定理时,教师可以创设人文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向学生讲述这些定理的发现者是如何发现和验证定理以及其在数学学科领域获得的成就.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学习热情和欲望.2.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思考“卡壳”几乎是每一个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即便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难免在某一个知识点或解题思路上“卡壳”,怎么也转不过弯来.对于学生的“卡壳”问题,教师不要一股脑地把答案抛给学生,应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演算和探究,把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这比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和传授效果要好得多.另外,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平台.以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或把学生反馈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索和研究问题.虽然从短期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费时费力,但是一旦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3.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带着问题和目标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能对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大致的了解,理清新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知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不再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对于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先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重点向学生讲解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预习的铺垫,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就能当堂训练、当堂消化.4.鼓励学生阅读与观察.阅读和观察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都离不开的基础能力,高中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有些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存在误区,认为高中数学教材中都是数字、符号、定理和公式,而且这些知识都是“死的”,不需要阅读和观察.其实不然,数学中的定理、公式也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不同之处是它们都是用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达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本质,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遗忘某一知识点时,便能通过自主阅读复习知识点,重构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另外,学生要学会观察与感知数学教材中的数与形.以几何教学为例,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几何图形形式、结构、数量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解题的关键线索,摸索出解题规律.这不仅体现了高中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新课改教学要求,也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适应新课改发展趋势,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与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葛伟.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学周刊(教育科学),2014(7).

2.张耿.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举措[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0).

作者:葛玉锋 单位:广东高州中学

第七篇:高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析

德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教育之一.良好的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有了变化,高中数学教学将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当改革教学方式,将德育和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成为契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一、利用数学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学生的成长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可能会受到各种不良的思想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相当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国的历史上拥有许多的对于世界数学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介绍这些历史人物和与其相关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陈景润和(1+2)定理的故事等.这些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利用数学图形,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受到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集体主义思想是当前高中学生比较缺少的思想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例如,在讲“圆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圆形是平面图形中相当完美的图形,圆形是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都保持着对称的图形.介绍圆形之所以保持绝对的对称性的原因,由此引申出集体的重要性,使学生不再沉迷于自我意识中,从而使他们成为契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三、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数学与现实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例如,在讲“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列举实例体现直角三角形的作用,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到大禹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测量地势,从而知道直角三角形是帮助古代人民治水的重要知识.这样,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在授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测量任务,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学科不是单纯的理科类学科,其中蕴涵着哲学思想.这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适合进行德育的原因之一.许多的数学知识都是蕴涵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比如,数学中函数的定义、角度推广和轨迹的移动的理念都是辩证主义思想在数学知识中的具体体现.此外,数学中许多的定理、定义、公式都拥有着朴素的哲学思想,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也相互联系.这些都是哲学的具体体现.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辩证唯物思想,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进步,也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

五、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素养

高中数学教师是将德育和数学教学相互结合的实施者.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自身是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素养,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水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使用,注重对于学生的鼓励,不能采用命令式的教学语言来指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德育的熏陶.数学教育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数学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数学图形,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素养.只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契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作者:贾湘彬 单位: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培养

摘要:高中教学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的核心任务。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析问题的能力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针对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思想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问题,加强其对解题能力的培养。在此,本文在分析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必然性的同时,将对培养解题能力的思路、方法以及对策措施进行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析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严谨、抽象、逻辑思维强的自然学科,它对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数学不断地深入探究,数学教育越来越倾向于注重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这使得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内容,此外,这还刺激了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在对学生解题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他们的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同时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对探究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欲望,在对解题方法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教授,长期以此,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必然性

由于高中数学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分散,而且知识点的延伸比较广,这就促生了大量的数学题。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解题能力,那么高中数学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可是,高中数学题的解答方式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其解决方法也是比较多样的,只要能够找准其中的规律,掌握一种或多种解题思路,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掉所谓的难题。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比较强的自然学科,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是其对解题能力的掌握的反应。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室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其构建一个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和良好的数学解题思想,达到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解题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1.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掌握数学课本的基本概念,进而通过数学教材当中的定义来帮助解决数学问题。高中数学题目很大一部分都离不开教材中的基本定理法则,它们多数是教材的衍生。所以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教师要加强对教材中基本定理法则的教授,学生也要注重对基本定理法则的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通过概念进行解题的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2.通过分类讨论进行分析和解题。分类讨论就是对同一个题进行不同观点的分组讨论,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全面的分析题目,同时互相弥补自身观点的缺陷。分类讨论是适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进行分类讨论的时候要注意对主体分类的分类标准,而且还要做到充分考虑到每一种情况的因果关系,对于论点还要保证无遗漏、无重复,这样才能够保证讨论的高效性。3.图形与数量相结合的解题方法。数形结合法对于空间几何是比较实用的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思想主要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转换,使结果更加直观和简明,所以其应用的范围特别广泛。在针对一些很难凭借肉眼直观地看到其规律,但凭单纯的计算有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就可以借助图形来解决。4.注重通过观察法来进行解题的教学方式。观察法可以很直观的看见物体的运动,简化运算过程,从而直观的总结规律,这对于一些空间几何题目特别适用。例如在“直线和平面平行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就可以引入观察法来直接对其进行解题:如针对“当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时,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的直线是不是都平行这条直线呢?”这个问题,就可通过直接观察法进行解答。这时教师可以将一支粉笔放到讲桌上,再将一些笔随意散放在与讲桌同一平面上,通过观察比较“桌面上的粉笔是否与平行于平面的粉笔平行”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答案了。通过观察的方法来进行解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学习数学时,学生要充分重视观察在数学解题当中的重要性,并且将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帮助提升学习成绩。

四、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对策措施

1.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训。审题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住题意,这是保证正确解题的基础因素,只有审题正确,才能体现出自身掌握的知识的价值,所以审题时决不能马虎,一旦审题错误,那将意味着全盘瓦解。在强化审题能力时,可以通过把已知条件、关键词和问题逐一的用深色粉笔标注,从而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题意。此外,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例题的时候,可以先对其中的隐藏条件进行引导分析,这在进行强化学生审题能力的培训的同时也能传授一些审题技巧。2.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多向性思维是对难题进行创新性探究的基石,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多向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总结出最精简的解题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

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对其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高效率的完成学习目的,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以各中学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方针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赵毅斌.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6).

[2]陈冬琴.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2).

[3]杨滨.信息技术课堂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06).

[4]陈钱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1).

作者:刘威 单位: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第九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到了高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较多的数学公式,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无法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困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是值得教师探讨的课题.

一、关注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例如,“函数”是初中数学学过的内容,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知识点.中学函数的知识点比较多,函数的解题方法也有多种,其中数形结合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解题方法.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是代数和几何,两者之间是具有联系的,研究代数问题时一般会运用到几何知识,探究几何问题时往往会借助代数知识进行研究.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促使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数学题目.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数学中抽象的“数量”转化为人类可以用眼睛直观感受的几何问题,并建立对应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地提示数学问题的本质,为解决现实世界问题提供基本的计算依据.函数可以说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将其转化为几何图形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并提示其几何意义,能加深学生对函数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少学生做数学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都是审题、读题的能力不强所致.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之中.数学的概念多且抽象,公式多且易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知识和各年级的特点,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当且仅当”,“有”“仅有”“有且仅有”,“至少”“至多”,“不超过”“不低于”“任意”“存在”,等等.对于难懂的长句子,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者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数学概念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揭示着数学现象和事物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弄清数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学生基本技能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例如,初中的“有理数的加法”的法则的说法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有的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从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这句话的理解分两部分:符号和绝对值,一定符号,二定绝对值.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法则的意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法则,从而应用到计算中.数学概念中的“数位”和“位数”,“指数”与“次数”,“增加了”与“增加到”,“垂线”与“垂线段”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概念性的错误.

三、注重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数学课堂提问要得“法”可行.一是提问的逻辑要有序和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识次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有利于当堂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体现出问题情境的典型性.二是提问的内容要有度.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得到发展.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梯度,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三是提问要有启发性.问题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触及问题的本质.提问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必要时适当地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四是提问要有互动性.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提出带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不断建构新知识,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四、优化课外作业的设计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方法.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对于数学课外作业,教师要分层设计习题,引领学生共同提高.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优化课外作业的设计,从而转化学困生,促使学生共同提高.

作者:李克有 单位:江西会昌县会昌中学

第十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措施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是教师讲解剖析、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数学训练采取的是“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与机械训练中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以应试为核心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自我思考与自主学习的机会.“题海战术”成为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方式,通常以分数高低作为统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堪重负,对学生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2.教师的教学设计脱离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在僵化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热情.教师对教学缺乏反思,只是机械地讲解,教学过程得不到有效优化.3.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强.有些教师不能充分运用教学机智灵活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进行适时调控,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缺乏亲和力.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备课中,教师要全面而深入地把握教学内容,深钻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比如,如何导入,如何进入探究的高潮,如何进行课堂总结,在整个课堂设计中如何把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突出出来,如何化解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进行切合实际的设计.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时间的分配,把握好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反馈的时机,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2.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就要认识到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使教学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点拨,语言要富有艺术性,风趣幽默,使学生融洽地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共同探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紧跟教学节奏.教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的思路,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构建良好的环境.3.创设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贴近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认真分析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积极合作互动解决问题.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把一张纸对折30次之后,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对折100次纸的厚度会是多少呢?学生对此问题进行猜测并拿纸折叠起来.教师告诉学生,就这样对折下去,纸的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听后感到非常震惊,并且想了解是通过怎样的计算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自然地引入新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推导通项公式,并计算纸对折的厚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从而在课堂上有明确的探究目标.4.重视教学反思.高中数学教学不只限于45分钟的知识传授,教师要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课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得失的回顾与总结.对于成功的地方要及时总结,对于失误之处要找出原因,如课堂导入环节是否科学、知识点的学习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特点与实际,并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与完善.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重视教学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保芳.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教育观察,2012(3).

2.庞广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有效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

作者:吴红宇 单位:江苏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