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大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其中之一。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积极关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善于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采取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长期的努力,坚持不懈。
关键词:
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十大核心观念之一,可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一、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符合现代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教师由于教学观念、教学设备的限制在教学方法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很不够。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思想,将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体现,通过启发、讨论充分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在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可看作20×48进行估算,然后提问:还可以怎么进行估算?让学生们讨论,说出答案。有的同学说把48看作50,21×50也可以口算;有的同学说把21看作20,把48看作50,20×50也可以口算。这时表扬这些学生,估算就是为了使计算简单,便于口算。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而然会细心观察,仔细思索,认真讨论,通过启发指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二、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创造自由开放、民主平等的环境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和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善于思考,让他们在实际的探索中获得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新方法、新现象、新问题的快乐发现者。要想成为一个快乐发现者,就需要学生自己学会观察并且设法去发现。这就需要一个民主宽松、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心理上没有压迫感,从而保持心理自由,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如解答“同学7人参加种树,本打算每个人平均要栽12棵。而实际种树时,6人就完成了实际的种树任务。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几棵?”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法:12÷6=2(棵)。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方法,立刻说这是错误的做法,这位同学很紧张很害怕。我鼓励他不要紧张,并对其他同学说:“你们怎么知道他做得不对呢?我们现在讨论看一看他是否做得对。”此时,我抓住机会及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激辨。通过讨论和认真地检验思索,逐渐有所认同,并承认了这种做法。这时当堂表彰该同学勇于创新,大胆思维,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鼓励别的学生向这位学生学习,这位学生就会感到十分自豪。
(二)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发言
在数学课课堂上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凡是与本课有关的内容都可随时提出疑问,让学生就不同的观念进行讨论、争辩,当学生认识到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能伤害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这一课时有一个题:让学生统计某商场星期一至星期日消费情况。经过统计发现,星期一到星期五顾客消费少,星期六、星期日顾客消费多。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星期六、星期日顾客消费多,这两天应该增加导购员。有的同学说应该延长星期六、星期日的营业时间,这样可以方便顾客。有的学生说这两天导购员太累,商场应该不营业让她们休息……学生们说什么的都有,很明显前两位同学提的意见很合理,其他的同学有些“胡扯”,但也表达了他们的一些想法。对于这些学生不应批评,他们敢发言证明其进行了积极主动的思考。
(三)创造学生动手的活动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根据学生在这阶段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些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动起来,能够在玩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安排一些课下的动手活动。例如,我在讲“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时针、分针以及会读会写时针、分针所组成的时间。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老师用钟表演示,部分同学能理解但大部分同学还是不熟练,于是安排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用纸板或塑料板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并且要求使用自己做的钟表演示时间。第二天,学生们拿来了他们制作的各式各样的钟表,通过时间的演示,使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要课堂内外相结合
课堂内外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教师把培养创新思维的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讲堂内而忽视了讲堂外这一重要的方式,这严重限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由于讲堂外这一方式在时间的安排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自由机动的优点,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遇到不懂的或疑惑的知识学生可以使用网络获取答案,通过主动去获取答案既可以解惑又获得了自豪感,且进一步激励他们在课外主动探索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需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但当他们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去解决时,为了不阻碍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开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有位学生提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由于和课本上有差别,许多学生没经过思考立即提出这个公式是错误的。我先不表态,立刻组织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学生自己交流使他们认识到: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和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本质一样,前者只是比后者算法更简便。如此,不需教师主动告知而是去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了问题,并且在解惑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一个很长时间。只有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引导与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慢慢提高。
作者:解建国 单位:文安县新镇镇芦阜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