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分析(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讨
摘要:
数学是抽象的科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应当在教学中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情境的创设的有效性体现在所创设的数学情境要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展开,要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要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全面达成,要有效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有效性
一、突出情境创设与学习内容的对接点
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是呈现阶梯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既有有机的内在逻辑联系,又体现出不同的知识特点。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既要分析教学内容,又要分析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状况,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努力突出其与学习内容的对接点。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时,由于本单元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正确进行计数”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所以教师可“就地取材”,借助本班同学的身高,创设“全班学生身高数据的统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全班身高的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由于是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况,学生很快融入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之中。再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认识》一课时,刚好学校要选拔一批六年级的学生参加县级小学生篮球比赛,于是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投篮25次,投中16次;小东投篮20次,投中13次;小华投篮30次,投中18次,请问我们要选出哪位同学去参加比赛?”同学们议论纷纷,意见不一,此时笔者通过有针对性的设问进行引导:你觉得应该以什么作为选择参赛选手的方法?怎样看出哪位同学的投篮投得准呢?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明白了:可以利用求出他们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分率,再进行分率大小的比较,从而明确分率最大的那位同学投篮最准。在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后,接着教师再指出:也可以用百分数的形式进行比较会更直观、容易理解。进而引出“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的教学内容。
二、体现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的关联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联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从具体数学情境中感觉到学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让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同学们买来彩色条纹纸布置教室,有一张长60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彩色条纹纸要把它剪成最大的正方形,又不能有剩余,能剪多少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烈,但开始很多学生只能用猜的方法,并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在学生兴致勃勃探索之时,教师可出示如下问题进行巧妙指导:①所要剪出的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彩色条纹纸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呢?②把这张彩色纸剪成正方形,而不能有剩余,能剪几个,说明了什么?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发现:这个正方形边长的数量既是60厘米的因数,又是宽24厘米的因数,从而引出了公因数的概念,即要剪成最大的正方形,就是求长方形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自主归纳概括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这个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
三、抓住情境创设与教学目的的结合点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达成,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为具体的体现。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当然也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鉴于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抓住其与教学目的之结合点,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创设出的教学情境既要富有情趣,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又要有集中明确的思维指向,促进问题解决,以求实现教学目标的效率最大化。切忌只图课堂热闹,追求所谓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抛开教学目的去创设教学情境。笔者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他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课件展示10个红气球,11支绿铅笔,12只黄色小鸭子……课件一出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致盎然。但由于教师设计的情境色彩太艳丽缤纷,又没有及时提示和引导,因此大多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红气球、黄色小鸭等色彩艳丽的图画上,没能去好好领悟生活中处处都有11-20内的各数这个教学目的,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此相反,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让学生来考考教师,随便说一个数,可以是多位数,笔者马上能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再让学生进行检验教师说的对不对。学生感到很新鲜,注意力高度集中,踊跃举手提问。学生所举出的数,从两位数到多位数:27、58、78、133、182、1025、5127……而笔者都能又快又准地回答出答案。随即笔者激发:“为什么老师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再让学生寻找举出的例子中,这些数的特征。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探索,在探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掌握。
四、寻找情境创设与教学疑难的突破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产生疑惑不解的数学知识教学的地方。在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那些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知识点。它就像是学生学习路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的学习进程,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难点、解除疑惑,是使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寻找出教学难点的突破点,精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将抽象、笼统的数学知识予以具体化、形象化,化难为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把教学难点轻松化解。如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有一道有关火车过桥的行程问题:“一列动车经过一条长1200米的大桥,已知动车全长180米,动车速度是60米/秒,问这列动车完全通过这条大桥需要多少分钟?”学生们大多知道,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是行驶的时间,已经知道动车的速度,还要知道动车所要行驶的路程,在小组讨论时,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大桥的长度1200米当做动车完全通过大桥所要行驶的路程。教师本来准备了课件要演示火车过桥的经过,但因电脑发生故障显示不了。这时教师急中生智,让学生把自己的铅笔盒作为大桥,用一支笔当做动车,同桌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动车过桥的过程,同学们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再经过小组讨论,终于明白了“动车完全过桥所要行驶的路程是动车的长度加上大桥的程度”这个教学难点,弄懂了这个问题,其它的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个教学情境是教师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教学环境而创设的,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为学生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的情境应注意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突出教学目的要求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许占辉 单位:诏安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松.基于需要方能有效———《认识方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5(14).
[2]余庆燕.小学数学趣味活动的设计与运用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6).
[3]黄小明.略谈建立在活动经验上的数学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9).
[4]朱苏龙.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数学研究,2011(32)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对话教学应用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对话教学的概念与含义,然后对课前、上课以及课后的对话教学步骤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最后则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课本之间的对话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
对话教学;交流互助;深层理解
看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一个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将长久影响到以后的教学。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互动教学方式,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说,老师应当积极探索如何高效率地开展对话教学并且如何借此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积极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所以,小学课堂采用对话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消灭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并且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一、对话教学的定义
对话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学课堂当中老师和学生采取借助有积极教学意义的话题进行互动交流,然后在当前的基础之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展示出自己的想法并倾听对方的意见,能够很好的保证学生的精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上,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对话教学具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一是对话教学的教学主体包括老师、学生以及教科书三个方面,对话教学是三方主体互相平等交流的体现。二是对话教学是一个目标明确的教学途径,并不只是为了热闹教学气氛,师生之间有意义的思想交流才是主体途径。三是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取得学生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的具体步骤
上面已经提到,课堂中的主体包括老师、学生和书本三方,这三个主体都是平等的且独立存在的对话源头,三方主体之间互相作用并且相互交流,学生、老师之间在基于书本的知识内容上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思维之间的碰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话教学课堂。对话教学可以被划分成以下三个具体的步骤:首先,上课之前的准备时期。这个阶段的对话是可以分为“老师和书本”和“学生与书本”的。老师通过分析书本的知识内容和重点来搭建对话的内容以及场景,而学生则通过预习书本来达到基础知识的吸收,准备好与老师进行场景对话。其次,课堂中的思维碰撞时期。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与学生之间搭建好对话场景并开始互动交流,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对话场景,烘托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氛围。在对话课堂中,学生通过对话能够有效的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向并获得新的知识,老师则通过对话体现出自己对于书本的全新解释。最后,课堂之后的拓展训练时期。这个时期的对话主要是老师、学生以及其他书本的对话交流中,作用是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内容,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三、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对话教学的措施
3.1老师与学生之间对话
在对话教学课堂当中,学生和老师是互相平等的主体,老师不再是权威,更不再是唯一的课堂主体。这种教学思维理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基础,新教学理念下,师生之间是一种情感上的互相配合,课堂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老师不再唱独角戏。老师、学生和书本三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对话就是最好的生活常态体现。
3.2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对话教学,学生之间的对话非常有意义,学生之间对话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力。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的思考问题,能够对问题有自己的独到且深刻的理解,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更能够收获对于知识的不同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敢于质疑,敢于表达以及探寻问题。
3.3师生与书本的对话交流
就对话教学模式而言,老师和教学课本也是互相平等存在的,因为课堂书本不只是书,更是编辑者的思维意图和教学的目标思想,老师也应当对教材课本进行深入化的研究和探索理解,搭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研究体系中的重点难点,这些方面都应当基于老师对知识课本的深入化研究。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材课本具有编辑者的思想,课本中的知识更是专家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益处,例如对于拓展思维、开阔知识面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当学生通过与书本的深入对话,才能够有效挖掘出知识内容的深层次理解,然后了解到数学知识对于个人的魅力所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老师、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对课本的知识与内容有效传递和吸收,从而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成果,不仅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符合了现代化教学理念,应该将对话教学这一良好的教育教学思想延伸到其他教学层次上。
作者:随晓晓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王鲁镇张庙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政坦.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36)
[2]王得圣.试论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6/29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人们逐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和生活水平等,信息技术所带给人们的便捷、高速、高效等使其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课改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平等、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的交流和教学。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是时代所赋予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教学质量提高及方法创新的重要体现。
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概述
信息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形式,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指电化媒体技术,如借助幻灯片、投影仪、录像机、录音机、电视、电脑等设备所开展的有着电教特性和功能的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及概念知识生动而形象的展现给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视频影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技术形式的应用,能够呈现出信息技术在形象、新颖、生动、活泼、跨越时空等方面的优势,给学生感官以巨大的冲击,形成生动活泼、类型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好学、乐学、爱学,更好的理解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推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就是强调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及高效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巧妙设计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所具有的生动形象等优势成功导入新课。学生在看到这些信息媒体课件后会直观而形象的认识所要学习的知识及内容,更容易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开展方程一课的学习中,在课堂开始教师可将事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音乐、视频等现代的信息演示方式来给学生展示跷跷板、天平等物体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视频,把生活中具体的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活生生的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日常常见的现象来更加贴切的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使得学生学会观察具体的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认识生活现象的数学本质,同时通过具体的实践生活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之后,再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天平平衡的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等式的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2.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在学习方面有着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但是小学生在认识事物方面还有一定的能力限制,同时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这和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和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冲突。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媒体的技术优势来提高数学知识学习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给应用题加上文字闪现、颜色变化等特征,更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突出问题的重点,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间的关系,更快的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同时把抽象的应用题更加简单化、形象化和具体化,通过多媒体简单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找到解题的思路,顺利解答问题。例如,在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教师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形象的说明物体运动的起点、终点、方向、运动结果等,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课堂教学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数学学习形成确的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内容时,学生不能很好的从字面上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而教师如果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来进行视频的现场演示,在同一个圆内,围绕圆心做出多个半径或直径,之后通过动画演示来将多个半径或直径慢慢收拢,使其合并为一。通过动态的演示,学生能够很直观的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认识和理解同一个圆内可以有很多条半径和直径,而且相互之间是相等的。再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时,仅仅通过教材复杂而理性的推导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及认识,更谈不上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认识和掌握其概念。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将圆依次分成不同等分,然后将其拼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等。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的演示,深刻学生的认识,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然后通过大胆想象,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4.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多媒体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不仅仅具有强烈的外部刺激作用,同时能够实现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很多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但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相遇问题”,不仅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很好的设计多媒体课件,能够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素材,通过直观图文形式来进行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制作方面,在屏幕上可以设计一条笔直的公路来代表“全程”;按任意键后,公路两端出现两辆汽车来代表“相对而行的两个物体”,之后在继续按键,两辆汽车开始同向行驶,也就是“相对而行”,当两个汽车重合时按任意键,使得汽车刹车代表“相遇”,两辆汽车所经过的路线用不同的颜色线条进行表示,同时设计一个钟表,汽车运行时钟表就开始运行,停止时也停止,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到:两物体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相同。从而懂得“相对、相反、相遇、路程”等概念,加深了课本知识的理解,认识到知识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快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信息时代所给予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充分熟练和应用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直观、形象和生动,更好地学好数学,使其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发展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作者:王莉 单位:山东临沂育才小学
参考文献:
[1]代振业.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
[2]曾维刚.如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J].青少年日记,2016,(07).
[3]王伟,肖海燕.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好家长,2016,(42).
[4]杨荣花.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
第四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小学在我国的教育体制当中,属于教育启蒙的一个初级阶段,对于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更强的逻辑性。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培养。探讨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变化,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进行培养与强化,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掘,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上提出的改革要求,都是中国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由之路。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并使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能够顺实现。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新教学目标
(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数学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与之同等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语文英语等偏文学科不同,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基于以上原因,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个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有意识的将生活当中的相关问题穿插在课堂的教学之中,从而做到让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有一个整体上的提高。
(二)重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和我们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建筑等许多方面都会有数学知识的应用。毫不夸张的说,数学甚至是一切生活的基础。由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数学在生活当中应用的实例,从而调动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角色定位,鼓励创新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对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在引导者角色上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在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方面不断努力,并致力于把学生学习的压力降到最低。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促使学生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允许学生在思考之后提出不同观点和看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应是独立自主思考,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使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讲解《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先让同学们自己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多方面的测量,在对长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再提出某一事物,让学生用自己测量过的事物描述该事物的长度,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一来,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就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二)优化教学方式,营造创新环境
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进行培养之外,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在创设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启发式、设疑式等许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训练。例如,在讲解《认识时间》这一课程的过程当中,教师先对时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行举例,强调认识时间的重要性。随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他们讲述自己希望将来人们通过什么高科技的方式来认识时间;在向学生们介绍时钟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再讲述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能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激励作用,对学生创新思维发面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三)科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果对创新思维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那么就是不受常规思路的局限,采用一种独特的和全新的模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达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锻炼的目的。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环境,让学生敢于发问、敢于质疑,使学生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中迸发出不一样的思维。同时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利用,从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布置相应的例题进行训练,争取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自由的思维空间,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不断提高。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这一课程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哪些事物是不对称的,对称的事物因为什么而对称,这就是对其独立思维的一种锻炼;在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之后,要让学生能够迅速确定对称轴,并在掌握知识之后,可以自己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同时,要加大对于数学教材研究的力度,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一定要掌握,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深入思考,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
(四)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游戏教学的方法还是非常常见的,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增添一些生机和乐趣,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全身心投入。因为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和爱玩的,教师要做到的是很好的利用这种天性而不是扼杀。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要在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小游戏的时候,把数学知识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集中精力参与游戏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增长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强了学习,而且可以使自身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例如,在讲解《位置与方向》这一课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当中的各种现象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对位置和方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相应的游戏来对学生分辨位置方向的能力进行训练和加强。通过这种游戏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对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很好的巩固,同时又让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得到了解放,促使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提高。
(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小学数学课堂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重视。在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有机结合之下,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教学一体化。因为数学当中的许多知识是抽象的,其中有许多图形上的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具体图形形象。此时,教师如果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用图像与视频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为学生进行展示。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的习惯得到了培养,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程内容时,如果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就要在黑板上做大量的板书作图,因为手动有误差,作图难免不准确。如果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展示,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的质量,也会让图形的变化更直观,老师口中的图形变化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有极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要求广大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较高的工作热情;提高能力,增强信心,努力把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圆满完成。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初步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建设创新型中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作者:谷兆森 单位:甘肃省迭部县白云学校
参考文献:
[1]穆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02.
[2]刘文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吕素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5.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
摘要: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生活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
生活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是学生迈进数学学科的第一道大门,这门学科还能够锻炼学生思维逻辑严谨性,对学生一生有很大影响。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性学科,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水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在教学中适当合理地应用情境教学法。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教学方法理解不透彻
正确使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当前,部分教师对于情境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够透彻,在实施情境教学时,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不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因循守旧,使用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难以与现代化全面的素质教育的新发展相匹配,给小学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不灵活
国家新课改要求实行生活情境教学法,将生活情景教学穿插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但生活情景教学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一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注重情景教学的方法,教学中生硬的使用情境教学法,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内容,机械刻意地进行情境建立,教学活动过于呆板,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离
虽然生活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已得到了广泛正确的使用,但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法使用不够灵活,和现实生活结合不紧密,脱离了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实际生活。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将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其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活化情境的设立,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与理解,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其次,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还不完全,没有成熟的价值观、是非观,而数学是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吃力。教师要从生活情境出发,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距离感和亲切感。最后,情境教学法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协作探究和实践的能力。生活化情境教学主要是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安排一些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去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一)教师对教学重点进行细化
虽然大部分学校已将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但生活情境教学法得不到有效使用,对生活情境教学法的理解只停留在定义表面,一味地关注对生活情境教学法的理解创新,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应是渗透在传统教育中的,而不应该是完全摒弃其中某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生活情境教学时应合理的应用,明确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方法的主次。
(二)适应学生的年龄与心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做出教学计划,小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利用贴近该年龄段的简单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要把生活实际情况作为情景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三)生活情境建立的实际性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并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生学前的生活经验中已具备少部分的实际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实际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更易接受。如果出现与实际生活相不符的教学情境,就会使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让学生感到困惑,不利于正确是非观和完全人格的建立。
(四)创建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全体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是一项漫长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在使用生活情境教学时应注重情境的实际性、合理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德育教育的有效学习。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得出合理使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构建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薛飞飞 单位:青岛大学路小学
参考文献:
[1]阳水连.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1):25-26.
[2]曾婷.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103.
第六篇:小学体验式数学教学应用
摘要:
文章阐述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即:情景假设教学,实现情感体验;积极组织比赛活动,体验创造成果;引入生活案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训练,实施讨论教学。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课堂设计;实践训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应不断深入研究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正确的理论知识解释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认为“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体验式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的内外结合。“体验式”教学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数学是一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倡导将理论引入生活,而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注重对实践活动的把握,通过感知来表达数学知识概念是体验式教学的根本意义。“体验式”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意义在于引导、示范及纠正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教师依然延续以往的教学理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教师经验与资质的不同,教学模式不尽相同,从而缺乏教学模式的创新,很难融入时尚元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理论概念的讲解,教学手段单一,且不注重实践,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对一些复杂的概念也只是死记硬背,不利于消化掌握。
(二)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环环相扣,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多维度性,很多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学习也仅仅为了成绩而学,学习较为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教师也尝试改变教学风格,由于方法不当,收效甚微。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景假设教学,实现情感体验
对于上课的内容,教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进行情景带入,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合理的编排故事情景更有利于带动学生感情的抒发,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制造一个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尝试不同角色来体验,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学习基础知识。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使之不断进步。
(二)积极组织比赛活动,体验创造成果
比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为学生创造比赛机会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班级内部的比赛,年级之间的比赛,学校之间的比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在班级模拟比赛的情景,营造紧张的比赛氛围,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引入生活案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应用出发,将一些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同时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细心观察学生,帮助他们融入数学课堂中来。例如,通过生活中的自行车轮胎联系圆周率,进而引导学生回到数学课本中关于圆的教学。
(四)加强实践训练,实施讨论教学
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和讲解,还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型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教学的本质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摒弃传统的教材内容,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教学方法创新,可以课前设问,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也可以通过课上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还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相结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实践中体验并总结学习成果,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戴君红 单位:安徽省天长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吴亮琴.谈体验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2009(12):44.
[2]赵晓晖.体验式教学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借鉴教育管理[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1):91-92
[3]许芳,王峥.体验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探究与应用[J].河南农业,2008(18):27-28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机教育游戏运用
摘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促进计算机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合,文章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教育游戏的概念,其次从实践操作类游戏、益智闯关类游戏和角色扮演类游戏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计算机教育游戏是如何与数学学科融合的,最后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自控能力提出了计算机教育游戏在学科教学运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教育游戏;小学数学;计算机
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各类高科技计算机技术给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契机。研究学者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其中信息技术中的教育游戏引起了广泛关注。计算机教育游戏与数学学科内容的有效整合,能够极大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并完善知识体系。
一、计算机教育游戏概述
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是专门针对特定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具有教育性、娱乐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其是以游戏作为教育手段,来完成教育过程的产品。这类软件的核心价值在于系统虚拟出各类情境供学习者学习,随时、反复、有目的地与其他学习者合作或竞争,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笔者认为教育游戏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功能为核心,游戏机制为载体的计算机软件。有些游戏虽然不是以教育为目的设计的,但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也可以纳入教育游戏范畴。
二、计算机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整合
小学数学内容涉及广泛,应针对不同的学习环节和学习者的要求,区别对待,丰富教育游戏的多样性。教育游戏的表现形式多样,既要考虑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又要兼顾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绝对不能把枯燥的练习题生搬硬套到教育游戏的界面中。教育游戏的类型有很多,实践操作类、益智闯关类和角色扮演类是运用于小学数学学科最频繁的三大类型。
(一)课堂学习探究的小帮手———实践操作类游戏
实践操作类游戏一般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连一连等方式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类游戏对学习者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笔者将实践操作类游戏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中发现,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作用。以二年级上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为例,以往教授这一课,因为学生年龄小,对人民币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无法把数字与人民币面额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往往要反复讲解,反复要求学生动手实践。之后,笔者把“我是大富翁”游戏带到课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游戏界面,发现游戏规则(激发他们的“消费”热情,主动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小组合作———依据游戏规则,组员操作投掷骰子(游戏具有随机性,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的兴趣);实践操作———通过界面给出的金额,选择相对应的人民币面额(组员讨论,动手操作,实践成功)。整个游戏提供的大多都是生活常见品,但游戏形式让学生充满期待,整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愉悦的答题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以及学习策略,自身的情感态度体验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课后巩固练习的小助手———益智闯关类游戏
益智闯关类游戏是教育游戏中的一种很常见的游戏形式。该类游戏一般分为若干个关卡,这些关卡从易到难,逐步提升题目难度,引导学习者克服各种困难,层层闯关,以达到巩固知识,不断进步的目的。笔者一般把这类游戏运用在课后练习中。因为这类游戏提供的练习较为系统,可以将其作为学生课后巩固知识的一个补充。以益智闯关类游戏“数学农场”为例,这是一款针对一年级学生20以内加减的教育游戏。系统先提供难度分级制度,有0~10和0~20两种难度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之后分配农田一块,进行答题。答对一题,系统界面撒花、鼓掌表示鼓励,进而完成第一个任务“挖土”。接着回答第二题,答对完成第二个任务“播种”。以此类推,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任务分别对应浇水、晒太阳和长萝卜,当回答到第五个任务时,长出胡萝卜,完成第一关。当学生来到第二关时,农田由原来的一块增加到了两块,同时回答的问题也由一道题变成了两道题。每完成五个小任务才进入下一关。每闯过一关,同步答题的数量就增加一道,通过这样的逐层递进,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了2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任务。虽然这类游戏很多是以练习题的方式来展示的,但为课后的练习增强了不少趣味,所以,学生们非常乐于完成这类型的“小作业”。
(三)课外活动拓展的小能手———角色扮演类游戏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也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等情感体验方面的能力、角色扮演类游戏就是这样一类适合学习者培养多元能力的教育游戏。该游戏建模复杂,规则众多,对抗性较强,各类系统相互交叉,又相对独立。学习者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碎片时间,在虚拟平台上争得“一席之地”。角色扮演类游戏非常适合学生作为课外活动的补充,进行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其中的代表是台大电机系教授叶丙成通过MOOC学习平台开发的“PaGamo”游戏。该游戏的特点是构建一个公平的虚拟竞争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习者们根据自身学习程度,选择相对应的课程内容。凭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展开竞争。游戏界面还提供相应的商店系统,里面售卖的宠物、药水、卡片等为玩家达成学习目标提供各类帮助。学习者通过各种比拼,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挑战性、交互性和趣味性。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的这三种运用途径,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游戏类型,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当然教育游戏的这三种类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应该辩证地、合理地、有联系地让它们更好地为学习者建构知识体系服务。
三、计算机教育游戏在数学学科运用中的几点建议
随着智能化、科技化的普及,电脑、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各类游戏应运而生。教育游戏虽然是以教育为目的开发出来的软件,但其中的娱乐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少年儿童,他们在判断力与自控性方面还远远未达到成年人的标准,这就需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在运用的过程中把握界限,注意引导。具体的建议如下:第一,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教育形式发生怎样的改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心智尚在发育成长中的少年儿童。这就要求教师顺应时展,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加强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把握和理解,让教育游戏的功能最大化。第二,对计算机教育游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计算机教育游戏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在选择教育游戏的环节中,我们不能一味放任学生自主挑选,应引导他们选择与他们现有知识结构相匹配,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游戏。第三,对合理使用教育游戏提出了更严格的尺度。爱玩、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和家长相互配合,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预防学生沉迷游戏世界,违背了教育游戏的初衷。
总之,信息技术是基石,数学学科内容是框架,教育游戏是建筑材料,这三者紧密地围绕在学习者周围,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挖掘学习者的内在潜能。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动对接整合课程新资源,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学习模式。
作者:王璐璐 单位:福州市琼河小学
参考文献:
[1]黄恩铭,王?,谭敏敏.小学数学类教育游戏表现形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2):12-15.
[2]教育游戏简介[DB/OL].(2012-06-14)[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