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渗透(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数学教学渗透(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渗透(6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渗透

摘要:

数学文化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在课程全面改革的形势下,将其充分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体验数学文化所带来的文化熏陶,可有效激发我们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措施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发挥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措施

数学教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多是将重点放在数学方法的应用上,通过解答试题来应付考试,不利于培养我们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将数学文化充分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促使数学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充分激发出我们高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主观性,进而形成文化上的共鸣。

1数学文化的概念

数学文化的最大特点即是站在文化的角度来学习数学,其主要内容是在利用相关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搭建数学框架的模式,加深对一系列数学语言、符号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提升我们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与其它教学文化相比,数学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学文化应用相对广泛;二是数学文化是一门抽象性的文化;三是数学文化的严谨性较强、主要体现在数学的语言、符号等方面。可见,数学文化是一门具有文化价值的学科,因此,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我们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外,还应联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力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以充分展示高中数学的价值和功能。

2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措施

2.1重视高中数学文化的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我们高中生对相关方法与知识的学习能力,使我们能够学会应用数学思维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以将数学文化的自身魅力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转变传统的数学授课观念,将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充分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加深我们对数学思想、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实现教学文化有针对性、有序性的传授。将数学文化和数学技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我们数学教学技巧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2充分挖掘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

数学美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对称平衡、简洁易懂、和谐统一等方面,重点在于培养人的乐观、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等良好品质,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激发我们对数学美的了解兴趣,比如数字符号、运算等符号的简洁美表现;命题表述、数学逻辑体系中等也都充分体现了数学美的重要性。另外,几何图形中所呈现的对称平衡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比如点线面的对称等,能够充分激发我们学习的好奇心,挑动我们去探索数学奥秘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应注重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确保我们能真正欣赏到数学之美,增强我们对数学学习的动力。同时,若数学在某一方面未能体现出数学美或所体现的数学美并不明显时,应按照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或改变,充分体现数学美的价值。

2.3加强课堂上数学文化的渗透

我们在整个高中学习生涯所对数学的学习,大多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良好、完善的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我们高中生对数学的了解和学习程度,这也是加强我们对数学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向我们灌输数学文化的同时,还应向我们详细介绍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和过程,并将相关知识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注重传授内容与数学文化的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可将解题方式与数学文化结合起来,我们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运用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应在解题过程中加强对数学思想的了解。从文化的角度来掌握解题思路,将数学文化与学习方法、技巧与程式化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指导我们解题的过程中,还可将解题思路与数学发展历史结合起来,以确保解题的教学过程能延展到数学文化领域中,进而实现在解题过程中传播数学文化的目的。

2.4合理引入数学史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数学史和教学联系起来,使我们了解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是经过长时间的提炼、升华而获得的,让我们学会更加珍惜当前的学习生活。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上,提高我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培养我们积极探索、勇于拼搏的精神,因此,高效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放在数学文化教学上,还应加强对我们人格方面的培养,以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

3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学文化充分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促使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加强对数学的深层次认识,调动我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可见,加强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李媛媛 单位:北戴河中学

参考文献:

[1]徐文彬.试论数学文化视域中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1):89.

[2]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02(5):70-73.

[3]郭萌,王宁.在家庭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索———基于《小学数学文化丛书》的应用[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4):89.

第二篇:高中探索性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

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各地区学校逐步将探索性教学应用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文章从应试教育思想特别严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活与学习的统一,重视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索性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探索性教学;创造思维

为了将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研究分为两部分,即学生互动探究和课题研究,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但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还出现一些问题,只有应用探索性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思想特别严重

教育以传递知识为主要目的。高中数学教育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应试教育观念,高考的作用是选拔人才,其教育价值是有限的。但大部分教师,始终将高考当作教育目的。因此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常常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影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部分,学生应该是高中数学教学主体,“学”是重点环节,而“教”只是引导过程。但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导仍然是教师,通过口口相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忽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是性格各异的独立个体。然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没有慎重分析学生的差异性,不同性格的学生统一、被动地学习知识,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教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索性教学的新方法

(一)生活与学习的统一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探索性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前提下,重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高中数学教师要将两者有效整合,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将生活与学习紧密统一起来。例如,高中数学中关于储蓄的利息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当前储蓄的利率,并提出问题“把2000元钱存人银行,有以下四种选择,怎样存入回报率更高?”①先存一年后,将本金和利息转存一年,到期后再转存一年;②先存一年后,将本金和利息转存两年;③先存二年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转存一年;④一次性存三年。学生根据利率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确定出最佳储蓄方案。

(二)重视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在以往高中教学中,数学教师通常选择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学到教材内容,没有能力处理实际问题。在探索性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大胆假设,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索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学时,通过探究教学,设计问题“有两条拖轮牵引一艘驳船,它们的牵引力分别是3000牛、2000牛,牵绳之间的夹角θ=60°。如果只用一条拖轮来牵引,而产生的效果跟原来的相同,试求出这条拖轮的牵引力下的大小和方向。”让学生利用物理中合力的概念,独立探索。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对向量加法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够获得一定水平的科学概念。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促进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探索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特别重要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学问题,在探索分析中让学生选择最佳解题技巧与方法,促进学生探索与思考,增强创新能力。在探索性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相联系,让知识更形象、具体,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数学知识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较强,能够增强学生计算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增强其综合能力,帮助其全面发展。譬如,在高中数学诱导公式教学中,掌握诱导公式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正确运用诱导公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结语

教师要将探索性学习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在社会实践中,多维拓展学生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面对应试教育思想重、师生互动少、忽视学生个性等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自我完善,在学习中进行反思,体现学生特长和个性,在实践中发展与创新,将学生培养成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杨兴 单位:四川省巴中市恩阳中学

参考文献:

[1]梁珊.试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6(32):141-142.

[2]柳海涛.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115-116.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及改进

摘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数学教学应理性指导学生有效认识数学本质,帮助学生学会并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结构,能够自主探寻解题方法。文章以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分别从学生学习和教学理念两个常见问题出发进行论述,探讨了改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问题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高考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但就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使其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延伸性、创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对学生逻辑思考的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数学规律和掌握数学思考方法。但现实中,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未能及时调整心态,仍像初中一样习惯性跟着教师“转”,对学习抱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缺乏主动性,难以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最终导致数学学习思维障碍的形成。

(二)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

虽然新课改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和践行,但仍有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动因和意义,对数学问题的讲授仍套用固定思维模式,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葫芦画瓢”抄录式的学习方法。课上被动听讲,课后又无法及时巩固、总结,只是赶着完成作业,乱套题型,机械模仿,既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数学知识体系中不同知识点、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上述这些问题都将造成学生数学学习、知识记忆和习题练习变成负担,使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忽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导致素质教育改革成果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二、改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可行对策

(一)明确新课教学目的,巧妙设计探究过程

教学不仅要以教材为支撑,还要站在启发学生的角度上,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新知识。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及时革新教学理念,明确新课导入的目的,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掌握新知识”展开教案设计。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学重点不仅是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分析,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合理拓展,以加速新旧知识的融合,使学生既能复习回顾旧知识,又能对“三角函数”的内涵、定义及运用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高中数学教师还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巧妙铺排探究过程,实现启发目的。又如,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先带学生回顾一些像“向量共线基本定理”这样的基础问题,再导入本节课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巩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同时,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的关键因素,要想保障学生对数学持续学习热情,教学必须结合其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与日常体育运用结合进行导入:“牛翔同学为参加5000米长跑比赛,制定七天的训练计划,第一天至第七天分别跑:5000米、5500米、6000米、6500米、7000米、7500米和8000米。”由此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出等差数列差、“前n项”的和,最后推导出“Sn”。把抽象的等差数列带到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公式,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对生活的实际价值,缩短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差距,进而更有兴趣、更主动地学习数学。

(三)结合信息技术,巩固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积极开展一系列数学实验、研究活动,开设能够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现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应用便是其中有效途径,不仅能够拓展数学教学的资源,丰富教学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协作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时,可借助计算机软件画出一个三角形,请学生用鼠标拖动三角形任意一个端点,引导其自行观察与发现:“无论三角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怎么变化,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半径的2倍”。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观察、最终推导出结论。

三、结语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钻研与探索中发展智力,学会用数学思想来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广大一线教师要深入理解数学新课程的目标,深刻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吴建荣 单位: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强.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20):47.

[2]陈武.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及其策略[J].文理导航,2015(26):5.

[3]刘华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249.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高考改革研究

摘要:

文章结合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改革,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从三方面探讨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即初高中数学教师的“接力赛”要发挥“正能量”;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要“接地气”;初高中数学学习要变“恐慌感”为“愉悦感”。

关键词:

高考改革;数学教学;高中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为了满足高考需求,高中数学教师不得不加强数学教育,构建良好的教学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对学生的潜力与特长及时做出培养规划,以使高中数学教学的水平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要贯彻高考改革的“总方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从本质上解决了高考的弊端。长久以来,高考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如何推进高中数学的发展已成为高中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未雨绸缪,即时找出解决策略,时刻准备好迎接高考改革。

二、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一)初高中数学教师的“接力赛”要发挥“正能量”

当下的初高中教学存在两种制度。一种是纯粹的普通高中教学,另一种是初高中分离的完整高中教学。在第一种教学制度中,教师自认知识渊博,对初中教学知识不屑一顾,往往以偏概全,而实际上对初中的教学方式一无所知,校方领导也注意不到这点的重要性,以至于教师对高中数学的讲解不知所云,达不到好的教学目的。另一种是完整的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在教授高中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到“双肩挑”,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也弥补了初高中教学模式的鸿沟。因此,高中教师即使资质颇深也要虚心求教于初中教师,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初中教师做好“接力赛”工作,更好地完成学生初高中学习的过渡。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要“接地气”

在高考改革制度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解决技术研究较少、理论匮乏、基础操作技巧不足的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为初高中数学教学间的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学生由初中到高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学习兴趣的降低也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紧密联系。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教科书无疑起着良好的引导作用,然而,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真正做到为了减少学习阻力而去学习初中知识的人少之又少,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不少困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没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给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知识空降的感受,使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知识衔接中更应“接地气”,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学习高中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知识的衔接,将一元函数、二元函数的定义原理再进行讲解,将其拟人化,把初高中所学函数拟成哥哥与弟弟,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函数难度也逐渐加大,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征服欲,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高中数学学习变“恐慌感”为“愉悦感”

在这个高考的时代,高考已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生的发展轨迹,而作为高考必修课程的高中数学却让每一位学子丧失了很多动力。原因在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与紧密性使学生们对其产生畏惧心理。笔者认为,高考改革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增添压力,而是为了学生能在学习中培养自我探究意识,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顺应高考改革趋势,加强数学的实践教学。例如,在课堂上围绕所学知识进行小游戏,由学生进行与数学相关的表演,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数学思维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课堂交流并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将对高考改革的恐惧感转变成学习的愉悦感,突破心里障碍,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独自思考、自我分析,找到满足于自身现状的高效学习方式。

三、结语

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提出符合高考改革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师也应当坚持不懈,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坚定不移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加强自身素质培养的同时间接影响学生,让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在确保学生顺利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同时,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朱克平 单位:宁夏彭阳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何建云.高考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6(1):61-63.

[2]李茂森.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实施难题破解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6):54-56.

[3]张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析[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4(22):45-47.

[4]马蕾迪,范蔚,孙亚玲.学习参与度对初中生数学成绩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2):77-80.

[5]孙华,田友谊.论教师教学恐惧及其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83-87.

第五篇: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摘要:

高中数学是为高中生设置的一门重要课程,重在开发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形式。因此,要找寻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发展、智力提高,甚至影响着高中生对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和提高。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与学中对高中数学的重视和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可是,高中数学毕竟是一门比较深奥、抽象的学科,它的概念、定义、公式、单位等等,对教与学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作为高中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使自己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们就要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从启迪学生智慧,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数学潜力,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艺术,真正让学生认识高中数学,认识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让他们走进数学,在学习中慢慢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笔者结合多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经验,经过研究,总结了以下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愿能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出一份力。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性

好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提不高学习的热情,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们认为某些知识没用,比如,一些学生对英语的认识,总认为英语只要不出国用处不大,所以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而数学不一样,数学无论身在哪里都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常用的应用知识,也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比如,对质子、中子的研究、对天体运动的研究、对科学技术的研究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参与和帮助。可以说,数学是帮助我们完善科学,增强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知识。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时时有数学知识的参与和登场。如,在学习“比的意义”时,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了解自己身上一些有趣的比: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之比大约为13:1等等,并让学生明白这些比的作用?如,学生如果想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下体重,就可以算出血液的重量,同时学生也会根据“比的意义”的相关知识,知道影视剧中警察为什么根据脚印就能掌握嫌疑人的身高等等。只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性,他们一定会重视数学的学习,会努力让自己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在学生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下,教师的教学也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最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教学方法,就是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了。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融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中能真正发挥自己潜力的诱因,是我们有效支配自己内在动力、实现目标的主要因素。所以,结合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而且还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新课的引导时,我就问学生:从某地乘火车到某地,火车的路线可近似看成一条直线,如果我们把这里看成近似一个点,怎样求出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最近距离?用这种学生都比较熟悉的生活引入新课,一能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求知欲,二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才能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对他们学习高中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也能让他们在人生中呈现最优秀的自己。因此,无论是在计划的制定上,还是课前的预习、自学、课堂上的专心听讲、课后的及时复习,以衣独立作业时的疑难解决,对难点、重点的小结和归纳等等方面,都要做到认真、细致。在不断执行这些习惯的同时,再加上老师的对难点、重点、疑点的点拨、指导,并对学生习惯的督促,一定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减少高中数学的恐惧,产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且能使学生在长期的练习与坚持中,锻炼学生的意识,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不畏惧,且能经过思考、研究、分析、钻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实践证明,有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方向,不盲目,也才能在学习中抓住重点。如果学生在上课前能做到预习、自学,就能掌握课堂学习的重点,发现自己的弱点,以便在课堂上学习时更加有针对性。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中做到认真听讲,比在课下用45小时的时间复习、练习更有效果。如果能做到课后认真的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就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记忆,增强理解等等。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是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

四、定期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减教师负担,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无论多么新颖、灵活、生动、有趣的方法,都要能有效增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而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大赛,往往能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我们要定期组织数学知识应用的竞赛活动,如实地测量、制作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面画等内容都可以涉及,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总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诱发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能让其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使教与学实现预期的目标。

作者:王晓丽 单位:甘肃省兰州二十八中

参考文献:

[1]杨启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8):26-30.

[2]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第六篇: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认识

摘要:

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从思想入手,更新观念,及时跟上课改步伐,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围绕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可以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

教学观念;学习环境;教学活动;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每一个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自主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分析问题,并能通过互助和求助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习惯。

一、观念先变———高中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绝不仅仅是几个公式和几条原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一定不能把数学讲死参考文献:板了。学生不是只知道听讲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同时,教师也不是只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所以教师要从教学的主体位置上转向教学的引导者,不能只是重点讲结论,而是要注重讲解教学的过程,教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多方面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多角度、立体化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透过每一道题的表象,看到试题的本质,自己进行规律总结。除了学生主体性位置确立外,教师一定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要发挥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师可以尝试从在教室中的位置改变开始。传统的课堂,教师高高在上,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的中心和仰慕的对象,而在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室中,也许你找不到哪位是教师,教师只是把学习任务放出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和解决,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如果学生把教师问住了,教师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对学生大加表扬,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信,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强,学习效果更加良好。真正的民主在于教师的内心,要从内心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二、营造环境———高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每个人都渴望生活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这样,人的自主性、探索性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体验生命本体最佳的状态,产生富于开拓的精神和创造性的进步。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从而把发现的问题进行高效分析,最终互相讨论探究,得出集智结论,倍增学习效率,提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设置,创造一个有序、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探究式教学活动,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不是仅仅依靠背诵和记忆。教科书中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习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三、教学活动———滋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肥沃土壤

整个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太成熟,生理发育也不尽完善,是可塑性非常大的一个阶段,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接纳的信息量可以无限大,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了基础,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肥沃土壤。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下大力度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助和向教师求助,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笔者认为,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着重应该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并给予一定的科学合理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立体化的思维,最好进行逆向思考,如果总是运用单一的思维模式,是不足以有效解决问题的,还应该运用逆向思维法来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打破原本固有的旧的思维误区,打破传统的误区,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挖掘,以得出最合理、最正确的答案。

四、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重点需要保护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学习动力。创新能力是以兴趣先导为基本前提的,没有兴趣做核心动力,创新能力则无以复加。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兼顾学生的兴趣问题,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导入激发兴趣一定要做到位,提出问题的时候以一个大问题开场,再准备上一些小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点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果在教学中,高中教师只是从语言表达和教学环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比如,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等等,既形象又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去思考和观察,从而更细致地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进行思考探究,化难为简地进行教学。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先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课堂上多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兴致高昂地进行探究学习。一切教学环节的核心都要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根本主线,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作者:白建宾 单位:河北黄骅中学

参考文献:

[1]唐赛娟.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17.

[2]何颖.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4(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