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用(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应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我们已确定无疑地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让信息化浪潮席卷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电脑、手机为载体的互联网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成为公众生活中的必须品,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和教育方式。作为数学老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将其融入数学教学已成为教育创新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小学生正是思维习惯和模式构建的关键时期,基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应是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见长,而小学数学则是一门比较抽象的逻辑性学科。如何构架起让小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桥梁,信息技术正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桥梁。

1在思想观念上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两个角色,彼此间没有形成密切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不会去自主探索,很难获得独立猎取知识的良机。一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会让的学习空间得到很好拓展,比如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规律性,将多媒体引入,让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学生更能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这样能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质转变,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2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学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数学是对生活的解读和应用,很多都和生活场景密切关联。我国应试式的教育让学生因为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很难接触更多的外界事物,造成了数学中描述的场景学生印象模糊或者无法理解,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时间久了,学生就觉得数学学习太过枯燥乏味。当利用了计算机网络的声音、色彩、图像等图文茂的技术后,逼真的画面让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能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再现,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从而能够主动地融入到情境中,使他们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更为协调,对数学问题有更加深刻形象的理解。

3孩子的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得以更好地培养

当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工具都与计算机和网络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存取方便的优点,在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习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让学生所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让学们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思维更具开放性,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目的

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活动,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还能对所学新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在数学练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大脑的兴奋程度,扩展学生思维,焕发他们的精神状态,减少疲劳感,让学生在无意获得的快乐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表扬、鼓励等反馈设置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差异化的针对性强的训练,让学生能实现对练习进度的自我控制,激发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心态与精神,提高练习效率,不断进步,达到公平教学、分类施教的目的。

5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进程

在数学教学中,掌握每一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正确与否,需要获得即时反馈以利于教师正确指导的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也是塑造学生个体行为与增强行为定型的重要手段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环节。作为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准确、真实、及时的反馈信息这一信息技术独有的优势,就能对教学进程合理调控,使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而反观传统的板演教学方式,学生参与人数受到很大局限,如果采用练习本操做则无法及时纠正存在的错误。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后,上述问题则得到克服,教师通过巡视指导就可以将收集到的正误典型采用投影仪公布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评析,不仅有益于错误的及时纠正,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6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需掌握的原则

6.1要贴近教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吃透教材,贴近小学数学教材,要与教材的科学性完美结合,没必要每堂课都要用上,而应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贴近课堂教学,切忌牵强附会、粗造滥制。只有从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出发,设身处地了解和掌握教学中到底缺少什么,避免让学生理解产生错误。教学中引入现代电教媒体时,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而要本着让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的目的,以免费时费力,使信息技术原有的优势丧失。

6.2实物的展示不可全被信息技术取代

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是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但但却不可能完全替代某些媒介。例如在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中,让学生用尺子实际量一量远比运用信息技术的展示更为真实和有效果;在认识质量单位的教学时,让学生用手掂或用秤称量来体会质量更直观逼真。

6.3板书不能被信息技术替代

好多数学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板书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面临下岗危险,这显示不可取。在数学教学中,板书比较的直观,能把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拥了更多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通过板书了解任课老师的情感,掌握知识。

7结语

一线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应适量地运用多媒体,不断思考新的模式,使信息技术发挥最大功效,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加以培养,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促进素质教育实施,高效培养更多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作者:李志刚 单位:新城区八一路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小学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在不断的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最终实现普遍应用,是我们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一种转变,是师生互动方式的一种变革,使教师的教学内容以一种立体的方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更加的直观。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能够丰富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电子白板对学生的导学作用,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要研究的新课题。本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交互式电子白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增加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的事物往往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于接受新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形象直观、图文并茂、能动会变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激起学生的感官参与,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段动画,利用电子白板放映,学生们倾听着动听的音乐,树上的8个苹果,逐个被小松鼠从树上摘下来……。然后文本出示疑问:“当树上一个果子也没有时,树上还有几个果子?通过这个有趣的动画我引入课题《0的认识》,这样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提出学习新知识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这样课堂教学就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二、复杂的计算问题简单化,降低教师教学的难度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空间、动态过程、复杂计算等问题都不容易理解,而小学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应用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就能用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方式把教学信息的呈现给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功能,能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不仅是数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通过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电子白板能够让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这样减轻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也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究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在学习中领略到无限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教学能把抽象的知识立体化,比如教学《圆的面积》学生很难通过合理的想象,推导出公式,而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把圆依次分成相等的若干份,拼成相应的图形,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动态的演示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扩大师生互动范围,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充分提高师生的互动性,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彻底的改变。交互式电子白板所具有的书写、画线、移动、旋转、容器等功能,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精彩的教学互动情境,从而电子白板也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和集体学习的互动平台,体现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协作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探索意识,培养了主动建构的意识和能力。电子白板进入课堂改变了原先枯燥、抽象的教学状态,学生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自主学习、交流尝试、协作探究,使学习变得有趣、直观。教师可以通过上课时的使用和学生的尝试,让学生掌握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以小老师的身份通过展板进行展示自己的问题,这样老师就把课堂完全的交给了学生,通过学生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老师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纠正。例如给一年级小朋友上数学课,为学生提供一个鸟窝和几只鸟蛋的照片资料,学生看到图片就会产生兴趣,这时一名同学提出问题,用电子白板把问题展示给全部同学,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很喜欢利用电子白板的展示功能。枯燥的课堂立刻鲜活了起来。以上通过电子白板的应用,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能力得到进一步的统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辅助功能,如能够得以巧妙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创新设计教学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是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课堂学习的工具,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学会使用这个工具,而且要教会学生使用这个工具,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更加丰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作者:郭慧媛 单位:河北省固安县宫村镇北马村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创设情境、分组教学、实践运用、评价体验四个方面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善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在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借助故事、用猜想和验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游戏或问题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但每种情境的创设都要依据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设计。如:在圆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计算以下四种图形的面积:①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③半径是2厘米的圆。④半径是3厘米的圆。以问题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

二、分组教学,自主探究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分组教学时,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此为基点让学生围绕重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在分好小组后,要确立任务目标,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自主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维来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①自主探索,实践感知。先让学生各自动手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接着引导学生独立地将分成等份的图形试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拼图的展示,可以看出,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行四边形。最后笔者再组织学生讨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索,看看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学生大胆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机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学生拼出了多种图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接着再让学生讨论:你拼的图形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出的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和小组拼成的图形,大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自由地进行补充,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之间能够自由交流,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梳理思路、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淡化自己“教”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数学学习。

三、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实践运用是小学数学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就表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最终教学目标达成了。而在学生将探索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对此,教师应该开展一些开放性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对应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四、评价体验,总结延伸

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主要是通过评价来确定的。只有通过评价,才能了解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进而帮助其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受体验,同时也有新的问题产生。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最后环节,笔者对学生说:“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如果田间有一块三角形的菜地,你能测量计算它的面积吗?”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学习中的体验,学生也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成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动力。而让学生测量计算三角形菜地的面积,能够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结语

实践证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拓展思维,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有趣,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作者:蓝妙香 单位:广东省潮州市绵德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妍,王贵军.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4(24):62-63.

[2]郭晓辉.让学生会学[J].神州,2013(32):75.

第四篇: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解析

摘要

生活化教学是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研究,以期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化

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作为具备较强抽象性的课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十分必要,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文中主要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进行综合分析。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

小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形式各异的数学元素,如计算所有支付的费用与花费的时间等,对于此种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计算问题而言,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可取代。简单地说,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与看待外部世界的视角。同时,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充分转变数学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更加全面认知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构建数学知识框架。

(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数学元素入手,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数学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作为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物质基础,密切联系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元素,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知识,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具体实施策略

(一)引导学生从数学视角解析现实生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及时传达以下思想:在万千世界中,处处都有形式各异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探究,从数学的视角来解析现实生活,切实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这一课时,“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教师此时则可以拿出重为1千克洗衣粉,引导学生自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要求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袋绿豆、一袋大米、1包鸡精、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引导学生选出四样物品中约重1千克的物品。通过有效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数学素材,可以使数学课程教学变得更具亲和力,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用作教学背景,关注学生的在校表现,利用电话或者家访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充分挖掘出学生现实生活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二)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活问题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对于此群体而言,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都是晦涩难懂的,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简单数学知识,将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合理转化为易于解析的生活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进而不断降低教材内容的学习难度。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年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年王老师的年龄是陈强的3倍,王老师6年前的年龄和陈强10年后的年龄相等,陈强和王老师今年各是多少岁?”要想求解陈强和王老师两个人的年龄,我们可以设今年陈强的年龄是X岁,王老师的年龄是3X岁,然后根据“王老师在6年前的年龄和陈强10年后的年龄相等”这个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设今年陈强的年龄是X岁,王老师的年龄是3X岁,可列方程:3X-6=X+10,2X=16,X=8,3X=3×8=24。答:陈强今年8岁,王老师今年24岁。通过有效利用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项工作:其一,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从生活中找寻教学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可以简化成为生活案例,教师在实际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知识的衔接问题,站在全局角度分析事物,不可以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三)积极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风趣且与学生现实生活具有诸多关联的数学素材,尽可能做到素材的多样化,展示方式多彩性的发展目标。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要在选取数学素材上,倾注大量的教学精力与时间,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而不是将自己的解题思想强加给学生。在实际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保留充足的讨论时间,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在教学前教师需要事先准备若干塑料板,要求学生求出班级地面的面积。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探究面积的求解方式。A组学生:摆满后数出来的;B组学生:不用摆满,每行摆5个,摆了3行。师:这样一共可以摆多少个?与它的长和宽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它的面积是多大?猜想一下,它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式后,教师需要布置一个趣味性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房子地面测试面积。此举不仅有效强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而且在学生参与公式推导的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以学生的学习思维为切入点

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必须要及时摒除复杂难以理解的教学手段,从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入手,积极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且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首先,当前阶段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没有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想到的内容比较跳跃,在很大程度上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与多元化数学思维,有机结合不同类型的生活元素,以此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其次,从学生学习思维这一视角入手,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问题有效转换为比较常见的知识,进而有效解决问题。最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才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生活化数学思维。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思维,侧重关注一些特殊学习想法的学生,利用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阶段数学作为一种基础课程,只有数学基础打的牢固,才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利用。通过有效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孟勤 单位:日照国际海洋城滨海湾小学

参考文献:

[1]李爱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求知导刊,2016,(08):92.

[2]陈坚.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J].读与写,2016,(05):194.

[3]王莹.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读与写,2016,(05):210.

第五篇:多媒体下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方式,将声、光、电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以画面、音乐、动画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调动试听感官,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开发联想思维,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为现代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运用

在小学教育中,要紧跟时代步伐,改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设备。多媒体教学促进了城市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了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山区学校教育资源贫乏的现状,改变了过去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课的陈旧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校的教育观念。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恰当管理好、使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

一、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制作课件时,必须选好素材,并恰到好处的运用动画、音乐等手段将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动画、音乐和视频当中,使学生乐于听,乐于看,乐于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

数学中的重难点等知识,仅凭教师理性的讲解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理解也不清晰,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模拟、演绎的特点,将学生引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数学学习情境中,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难度。

3.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思维、探究和创新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运用课件时,应考虑通过课件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情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但也要因情况而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应用,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结合课程内容,联系教学实际,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使用时也应根据课程内容,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而又不盲目使用。具体的课堂内容要具体对待,不可千篇一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自己课程的设置情况,合理科学的安排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优势,但运用不当不但不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甚至还会使教学陷入被动,因此教师要坚持原则,不可盲目使用。

2.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了,以最好的学习状态获得知识。教师的教学理念一定是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多媒体技术解决了课堂教学中许多难以处理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3.合理处理设备和课堂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其作用旨在优化课堂结构,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忙于操作电脑,只围着一台机器转,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情绪和认知反应的观察理解,学生的学习固然需要现代技术的辅助,但教师更要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电脑,何时利用电脑,教师都要掌握一定的时机,合适的时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多媒体设备发挥出优质的教学效果,而不只是用来展示课件。

4.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

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处于皮毛状态,一般都是半路出家,仅仅经过短期的培训和自学就承担起了多媒体教学工作,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不足,质量不高,甚至制作出来的课件不但不能够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反而误导学生。数学属于自然学科,内容比较抽象,而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习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并更好的得以应用,因此,学校要注意提高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水平,定时进行培训和指导,使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和课件的制作更加得心应手。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1.更新教师观念

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在教学中要真正懂得教学技术与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学技术的运用是否符合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辅助的帮助和引导,使网络教学对学生之间的协作性、创造性、创新性得到充分发体现。

2.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把握火候,使用得当,当学生上课注意了不集中,容易走神时及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诱发学习兴趣,振奋学习精神。当教学内容需要强化时,运用多媒体强化重点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学习思路受阻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开发逻辑思维能力,使思路扩展。在课堂中,教师不可以死板的利用多媒体,应该将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多媒体相结合,并灵活运用。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已设计好的板书内容和教学程序进行大胆取舍,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对于不适合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要及时取舍,使教学效果更加科学,优质。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教学难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作者:王秋梅 单位:山东省临清市武训实验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

学生道德理性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依托与各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上也曾提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特色挖掘出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思想,通过有效的教学资源,科学地整合,可以加速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实效性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小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优良,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略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及时透过数学教材内容渗透德育,希望能够在数学教师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了实现更好地立德树人。

一、依托数学史料,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数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学科内容相对文科略显枯燥乏味,尤其是在教学中涉及到符号和数字,数学的难题较多,在解题的逻辑链条中,一旦卡住将会消耗掉师生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其实数学题目之中也蕴含了特定的思想内容,数学教师如能仔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准数学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整理提炼好题中隐藏的德育因素,并将德育教育贯穿到知识的分析链条中。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选入了一些数学史料作为背景知识和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中的成就的呈现。这些教师都可以加以科学地利用,依托这些数学史料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圆的周长》一课时的P63的史料内容。并做相应的补充:求算圆周率的值,在整个数学的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并存在难度的课题。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于公元5世纪对圆周率计算领先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千多年。借此来激发出学生萌发的强烈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学冲之的挑战与进取精神。

二、充分利用活动课,渗透数学德育教育

数学课程内容之中蕴藏着多元化的社会知识。如,小学六年级上册P105-106《节约用水》这是一节活动课。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能够独立完成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简单分析一些统计图表的能力。这一节活动课,笔者主要让学生亲历对水资源贫乏信息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成小组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运用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决策:“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德育教育。学习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法,享受数学文化的薰陶。

三、适当调整教学过程,因时制宜巧妙地渗透

数学课程的德育渗透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同,数学德育教育渗透点隐藏在多个零散的教育环节之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一个词句,一个题例,一张图表,抓准时机科学利用。如,笔者在讲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2-4页,让学生准确理解负数,了解负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第2题。表示海拔高度。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做完习题后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抓住数学练习过程,培养科学严谨性教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在课堂的教学训练中,笔者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经验和经历还很有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持续地反反复复地督促练习才能实现。在严格说数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坚守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不回避并能够错误的优良品质。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做题训练,笔者都会提出严格的要求,给出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小的问题一点一滴做起。如,在大屏幕上展示题目时,笔者都会提醒学生“看看题目是否抄写正确?”有的学生毛毛躁躁,题目就会抄错,这样肯定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多次反复强调学生每次抄写都会核对一遍,明显认真很多。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笔者多次要求学生“回头”,也就是要学生回到题中进行检查,答案返回到题目中,与给出的数量关系是否吻合,审视自己书写的数字符号、单位名称是否清楚规范。这样多次督促学生自觉就会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学习态度很重要。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加上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才能学好数学知识。

五、注重探究学习过程,培养数学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里素质综合评估后再次分组,4—6人学生能力梯度搭配成组。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自愿原则,充分信任组织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品质。数学小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使每一个组员既可以充分表现自我,还能够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与他人在学习上的接触、欣赏组员的长处、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变教师权威为学生自控,变学生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变对个人奖励为对小组奖励、既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人教版六年级《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的小组合作探究,首先我们师生共同复习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给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包上包装纸那要多大?提完问题后,学生结成四人小组,笔者拿着刚剪好的圆柱体侧面和与之相同未剪的圆柱体,先让学生观察剪开的圆柱体侧面图与未剪开的图,然后出示了一下四个问题:1.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什么?2.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什么?3.展开后长方形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什么面积?小组同学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笔者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这样引导不仅可以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还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当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不能仅仅限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课外多元化实践活动来进行,从小培养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遵守特定的道德标准,把自己培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合格公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也要树立好榜样示范作用,交流时注重自己的正确的言行举止、在数学备课中、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规范认真的态度令学生折服钦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数学探究中,才能确保今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德育水准得以同步大幅度提升。

作者:陈灵? 单位:福州市乌山小学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4(35).

[2]刘永鸿.快乐学习幸福成长——郧县青曲中心小学养成教育透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4).

[3]常艳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

[4]杨文元.养小习惯做大文章——山西省盂县第二实验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4).

[5]唐仁钧.润物无声育心无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1).

[6]张娜.德育化无形心灵润无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学具资源运用

摘要: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概念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儿童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他们一般处于“感知—表象—概念”的认知发展状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学具操作活动,有利于他们对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体会与感知,对数学算理的理解与促进,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强化,对学习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对合作学习意识的锻铸与凝练,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与积淀。立足于深入运用学具资源教学的角度,试做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具资源运用;学生手脑互动;有效研究

“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体会”等新课改理念已逐步地深入人心。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且通过丰富多元的学具操作促进他们手脑互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课题。小数学具简单朴实,主要有实物图画、数学、符号、几何图形卡片(或塑料片)以及小棒、计算器(或计算表)、口算练习卡片、圆形口算练习板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让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让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充分运用学具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学具资源运用的有效性策略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试简要阐述之。

一、把学具运用于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化抽象为形象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形式,而数学概念则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前提和必要条件。令人感同身受的是,缺乏科学掌握数学概念的良好基础,对于师生教学来说,那绝对是行之不远的。尤其小学生群体,他们普遍以形象性思维为主,而抽象性思维则明显不足。正因为如此,如果教师善于通过一些学具操作实践活动,引导从事物表象中概括出应有的本质性特征,则对他们形成并理解数学概念大有裨益和促进作用。例如,关于“平均数”这一数学概念,教学中先组织小学生把6个梨的图片分成两份。通过摆弄最终显示结果如下:(1)一人得了1个,另一人得了5个;(2)一人得了2个,另一人得了4个;(3)一人得了3个,另一人同样得了3个。在此基础上再引导观察:第(3)种分法与前面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呢?显而易见,第(3)种分法两人得到梨的个数是“同样多”。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通过“分、摆、看、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小学生在不经意间触摸了原本抽象的“平均数”数学概念,并且从中悟出了它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这该是一种多么有情趣的学习活动啊!

二、把学具运用于数学算理教学过程中数形有效结合

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数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主要对象,而且两者之间有着一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强调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只有把数形知识充分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从事形象思维活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42÷3”,这是一位数除法中“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而十位上除后出现余数”的计算类情况。如何“让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与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呢?要想有效地突破这一学习难点,可借助学具资源支撑,让小学生在“数形结合”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实践、体会与感悟:把4捆小棒(4个10)分为平均3等份,每份是1捆小棒(l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小棒表示1个10。要进一步平分下去,只有把它拆开与另外2根小棒合并成12根,再把它们平分3份,得出了每份是4根小棒(4个1),个位商4。就这样,不仅让小学生从动手操作和数形结合中深刻地理解了这一数学算理,而且促进他们不同思维的协调性发展[1]。

三、把学具运用于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中体现过程与方法

数学基础知识直接以文字形式呈现,反映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是为“明线”;而数学思想方法隐藏在背后,反映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需要经过分析和提炼才能体现,则为“暗线”。只有推动“两线”间的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突出数学本质,从根本上提升数学思维的能力素养。小学数学的思想方法较为普遍,有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有变换思想,有对应与集合的思想,有估测意识,还有分析、综合、转化、归纳以及类比等思维方法。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充分利用丰富多元的学具资源,非常有利于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从中攫取“1+1>2”的良好效益和效应。例如,让小学生摆上5朵小红花,接着再从其下面一个对着一个地整齐摆放着,在如此简单朴实的摆放活动中,就是在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再如,引导小学生通过动手剪、合作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自然成功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就是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还有,通过相关学具的操作实践,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中,渗透着“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是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科素养的金钥匙[2]。

四、把学具运用于自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凸显主体意识

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新课程理念在鲜明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关系的同时,极力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素养的有效培养,为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这是一种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应当成为我们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南和施教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学具资源充分地运用起来,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自我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关于“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是一类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这种问题,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小学生带着学习任务,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开展实际操作和有效思维活动[3]。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让小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动手操作边记录整理,从个体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从而获取“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一最终结论。如此而为,小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自我发现了数学知识,他们能不为此深感骄傲吗?

五、把学具运用于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促进全面发展

竞争和合作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显著特征,而且形成了无可逆转的发展态势。然而,现代学生普遍存在“90后”“00后”的时代特质,如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明显等,这与社会发展有难容之处。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基地”,学校教育应努力“把合作精神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个性化发展与整体性推进的重要元素之一”。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教师本着“自愿+指定”的优化原则,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合作小组,各组内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性分工。做好各类准备后,让学生把l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需要倒多少次?在整个操作实验过程中,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做记录,有的负责收集信息并准备集体性交流发言。再如,师生可利用多种多样的三角形(有直角、锐角、钝角)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以及幻灯演示法共同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何种内容和形式,在总结与提炼环节,教师都要注重引导学生适当地谈论一些相互合作的感受和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把合作元素逐步地植入到小学生的心灵深处,以推动学生的整体性发展[4]。

六、把学具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情智联动开发

脑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大脑总分左右两个半球,其中左半脑支配右半身活动,而右半脑支配左半身活动,它们在交叉式支配中既各司其职又协同发展着。当人在双手联动和手脑互动的时候,整个大脑功能即处于同时兴奋和合作开发的状态。尤其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说,积极有效地开展学具摆弄实践操作活动,既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又顺应“求新、求异、求趣”的心态,非常有利于从中攫取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情绪智力效应”。例如,在“三角形”内容教学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3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他们并在摆弄过程中弄懂了——无论哪一种三角形,都是由3个角、3条边、3个顶点组成的。接着,轻轻地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比较中实际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然后,引导小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共同寻找并体会三角形这一优势特点的有效应用现象。再如,激励并引导小学生在学习有关内容后,借助学具来量一量学桌的长与宽、常用物品的面积等等,促进他们更好地把“知”与“行”相统一。

七、结束语

“学具虽简却能显现深刻,操作有趣更是魅力无限”。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组织并引导学生摆弄各种学具,非常有利于在“玩与学”中激发课程学趣,优化过程结构,提升教学质效,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实践创新。

作者:张则宝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弘文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淑芳.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巧用数学学具教学[J].时代教育,2013(18):171.

[2]贾永高.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11):23.

[3]武志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3(16):52.

[4]彭玉莲.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10):51.

作者:张则宝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弘文学校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对话教学应用

摘要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数学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话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由于自身的优势特征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青睐。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提出相对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对话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所谓对话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善课堂教学较为呆板的现状,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文中简要概述了对话教学的内涵,然后具体剖析了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谨以此给予理论参考依据。

一、对话教学内涵阐述

对话教学,其实质就是创建沟通的平台,促进师生之间有意义的对话,继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聆听与交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为完善,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话教学主要有三层含义:首先,对话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者,分别是教师、学生及文本,是对知识探索的过程;其次,基于平等对话前提下,对话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加深对文本的体验;最后,随着对话教学的深入,学生对教师给予充分的信任,构建相对安全的心理环境,推动学生智慧得以不断被挖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具体应用策略

(一)创设交流平台,构建师生“对话”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极难掌握的学科,这主要是因为学科自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而且对学生理性思维要求较高,这在某种层面加大了教学的难度,由此则彰显了师生之间对话的重要性,创设交流平台,这样师生之间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的弊端,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听从学生内心的声音,并汲取他们的建议及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在之前的对话交流中,教师通常都会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对教师的印象还停留在惧怕状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话教学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性能促使其在数学教学中得以推广,而且学生与教师之间处于平等对话的状况,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具有极高的默契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必然会增加学习的热情,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浓厚,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并且会增强学生记忆能力,提升他们的反映能力。借助对话教学,将会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最好的学习状态。

(二)完善“对话”形式,优化课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善对话的内容,更要关注对话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更加清楚学生的个性特征,基于现实的角度,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尽量筛选学生较为喜欢的教学模式,增加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并且融入部分小实验,从而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完善对话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话形式上需要打破常规,更多的关注其他不同的对话形式,如学生与学生,强化他们彼此之间的对话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推动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没有教师的加入,学生之间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的观点及能力有着千差万别,对学生展开对话教学可以让他们强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还需和课本进行对话,将其视作交流的对象,由此了解课本所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获取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实现三位一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三位一体,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课本,只有实现上述三者之间的对话,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彰显对话教学本质。进行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并且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让学生懂得数学学习的必要性,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课堂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谨以此为对话教学给予良好的氛围,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教师的教学不能只以教材为主,而是需要联合实际情况,这样才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三位一体对话教学模式的推进促使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完善,而且更能推动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活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三、结语

总体来说,对话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是非常有效的,这不仅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改善,而且推动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并以此推动教学活动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作者:陈广芬 胡耀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北园路涑河小学

参考文献:

[1]易增加.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12).

[2]占瑞美.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3]沈小林.浅析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23).

[4]齐汇.浅析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4,(04).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研究

摘要: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性学科,也是最重要的学科。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小学生很难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小学生一直对数学这门学科存在畏难心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增加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而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被动接收数学知识,很难真正理解掌握数学。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在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我国对教育体制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更加注重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培养。因此,加强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传统落后的数学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一方面能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标的改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

一、我国当前小学教学的状况

1.“应试教育”观念落后

我国早就提出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国的素质教育在城市的学校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然而,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或者乡镇农村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实质性的成效。那些学校仍然奉行“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试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尤为严重。小学教学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都是迎合“应试教育”的。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教学的一切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根本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的观念也比较落后,完全依照“应试教育”要求,把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了一种恶劣局面,小学教育以通过考试为最终目的。这是相当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是硬性地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教师以小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根本不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大多采用枯燥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把数学知识和公式之类的抽象数学内容,硬性地填塞给学生,而没有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和公式进行形象化的讲解,这是极度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的。教师很少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大多采取枯燥单一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十分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很容易对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产生反感和排斥,加上很难理解那些抽象化的数学公式和知识,极易产生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

3.师生缺乏互动交流

教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也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进行衡量的唯一标准。因此,大多数成绩不佳的学生,都很难得到老师的青睐和欣赏。教师也很少亲近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十分尴尬甚至紧张,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亲密交流和互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也不愿意在课上对老师进行疑难知识点的提问,也不愿意在课下和老师进行交流,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主体作用的措施

1.转变落后的“应试教育”观念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当前新课标的改革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学校和教师要转变落后的“应试教育”的观念,摒弃以往那种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转变落后的“应试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而不是只注重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思考和自我学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改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向学生硬性地灌输各种数学知识和公式为特征。在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习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极易产生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改善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深入研究数学教材的基础上,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例如,教师在讲授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以将班级成员编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和比赛,增强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又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平均数的数学知识时,可以采用粉笔等触手可及的教学道具,形象地向学生演示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之,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往“应试教育”由于不注意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因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从旁进行引导和辅助,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自主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

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期加强师生交流。师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反馈。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检验,学生可以在回答教师的提问中检验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师生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就不知不觉加强了数学教学的效果,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语:

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国教育界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不能再采用以往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要充分发挥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克服小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畏难心理,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才能真正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才能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作者:郑玉娟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杨运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克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2):134-135

[2]王淑艳.浅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才智,2015(6):133-134

[3]王玉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88-189

[4]孟凌宇.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考试周刊,2015(57):73-74

[5]蒙中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9):161-162

[6]张明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祖国:建设版,2014:38-39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游戏实践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价值和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重视,这种以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国去,同时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面对新知识,进而促使学生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推进数学教学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结束新课教学以后,教师还可以合理的引入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驱动下,调整心态、巩固新知。可以说,数学游戏教学已经成为发挥数学教学指导性、针对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实践探究

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已逐渐变得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为此,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活动参与性,教师就要积极地将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引入课堂,充分利用数学游戏的价值,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遵循数学游戏教学原则,合理开展游戏教学

可以说,教师只有遵循了数学游戏教学的原则,才能更加合理的展开游戏教学。首先,层次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为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主要依据,合理进行游戏方案的设计。这一点的价值在数学游戏角色扮演中尤为突出,即教师要合理分配角色,要实现难以有别,让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扮演要完成简单任务的角色,以此来让其有发展和参与的余地,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扮演有拓展性的角色,以此来满足其较高的学习需求,像这样设计游戏,不仅能有效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实现提升,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个性。其次,生活性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加强数学游戏与生活的联系性,在让在充满生活性的游戏中感到亲切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当作是“超市”,将桌椅当作是“柜台”,将书本、铅笔盒等看作是“交易的物品”,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明白加减的含义,进而实现对加减概念的良好认知。像这样,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游戏,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最后,主导性原则。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游戏规则,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2创设数学游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游戏教学中,教学情境是触及学生精神领域、帮助学生得以更好融入到数学游戏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同时,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这些特性都极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为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就要想法设法地去创设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游戏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上的由易到难。例如在进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练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对游戏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具体的过程为:教师先创设教学情境“小狗为了答谢同学们的帮助,打算邀请你们到森林公园去参见游戏活动,”然后引出数学问题和游戏规则,即向同学们问道:“小狗要带我们去玩数学大转盘,大家高不高兴啊?游戏的规则是转盘一停下来,就说出算式的结果。之后,小狗还会带我们去玩看小青蛙的跳伞表演,你们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正确的荷叶上吗?”这两个数学游戏,都要教师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在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上的转盘和跳伞上都标有相应的数学公式。像这样,通过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再将计算数学练习融入到游戏之中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获取数学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相应的计算训练。

3丰富数学游戏教学种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首先,开展生活数学游戏。小学数学作为一个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受生活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生活。为此,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积极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游戏中,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实现准备好日常生活中可见的事物的图片,像是自行车、楼房等,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用七巧板拼出教师要求的图形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图形思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开展实践数学游戏。例如在学习“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会学生基本的读法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父母的生日数字等组成一个新数字,并将其读出来,让学生在自问自答游戏活动中提高数学素养。最后,开展竞赛数学游戏。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展开这样的竞赛游戏活动,即在课前安排每个学生都准备五个写有数字的牌子,牌子上的数字分别是自己和其他四位家人的年龄,参与比赛的学生,要将自己的牌子放在桌子上,并随机抽取其中两个,将其相加减,给出答案。而教师则要根据学生回答的时间和正确率,来判断获胜者。像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还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应用数学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就要积极寻找数学教学与数学游戏之间的联系点,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并对实际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游戏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更好的教学环境,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徐冬静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孙巷小学

参考文献:

[1]刘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单燕红.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