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综述(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综述(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综述(4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意义

摘要:

随着基于电脑和网络技术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文章探讨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与原则,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意义;原则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作为数学教师,笔者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如下观点。

一、数学教学中适量使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第一,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其求知欲。信息技术使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更接近实际,更能体现数学概念的实用性。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其能感受到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例如,在“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的教学中,通过使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把A,ω,φ均设为参数,通过参数变化,向学生展示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同时还能展示由y=sinx的图像通过变换得到y=Asin(ωx+φ)的图像的过程。第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各类信息处理后,转变为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用信息技术在电子屏幕上演示数学教学中的各类数据,可以让抽象的理论动态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在基本初等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演示图象的变化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体会认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再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太阳升起的过程,即与水平面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学是建立在自学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现代教育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度开展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能够突出其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第一,目标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选择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哪种媒体,要解决什么问题,是理解知识,还是训练技能,或者是激发动机,是加大信息密度,还是点拨思维,或者是引导探索,是为了突出重点,还是突破难点,或者是检查学生理解情况等。对于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否则,教学中充满盲目性和随意性就难以发挥媒体的教学功能。第二,适度性原则。由于信息技术集各种信息为一体,其表达形象灵活生动,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其学习兴致,由此提高了教学质量。但选择教育媒体必须注意适度,要恰到好处。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和导演者;学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媒体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的工具;学生通过借助媒体的教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来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但要正确处理好人与机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实践性原则。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思考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师决不代替。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进而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来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以利用信息技术为目的,用计算机演示取代学生的实践活动。第四,多样性和情境性原则。教师应该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充实、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建立交互的环境。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准备大量能够使其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信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教师营造互动的交流环境。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结语

将信息技术适当、适度地融入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生动且多样性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马旭花 单位:宁夏育才中学

参考文献:

[1]袁智强.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学学报,2002(2):95-98.

[2]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2001.

[3]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众所周之,数学课程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科。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数学是各科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阻碍,极大的影响到了整体学习成绩好坏。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高中数学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值得关注的是,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仍然对许多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造成了消极影响,致使学生数学成绩难以提升。本文就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培养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为提升高中学生数学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素质教育;新课改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感性认识,在数学问题求解过程中,通过演绎、归纳、以及对比等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探索数学逻辑,攻克数学难题的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关注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帮助高中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并实践运用于生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高中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渗透,实现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未开展之前,传统的教育方式一直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新课改之后,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作为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高中数学学科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师都延续题海战术形式训练学生相应的思维定势,在这种形式之下,高中学生在应对训练过的题目类型时,能够快速进行解答,但是涉及到它相关题型时又表现得束手无策。笔者认为,在这种模式之下,只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打破题海战术的局限性,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面对各种数学题型,更快更准确的进行数学问题解答。

2.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应用也加速了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既能帮助高中学生快速的进行数学问题解答,同时,对高中学生的未来生活也有较大的帮助。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点是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发散思维或者逆向思维,帮助学生更快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工作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游刃有余,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优化课堂设计

作为高中学生,要学好数学课程,必须要有对数学学科的深厚兴趣以及饱满学习状态。数学兴趣与数学思维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养成,思维激发兴趣的增长。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对数学学科充满兴趣,才会自然而然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知识,在思考问题,探索发现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持续优化设计,针对高中数学的逻辑性特点,以吸引高中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亲身参与教学实践为目的,设计富有知识性同时又饱含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一定程度上开发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因材施教,启发学生

高中数学知识以及教学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初中数学基础上,在高中教学中,如果延续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采取照本宣科方式,学生便会遵循初中数学内容的思维定势,无法深入学习高中数学,影响到高中数学的学习效果,概念扩展。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应当对概念的结构要点以及发展过程进行细致讲解,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概念的定义方法,消化、理解新旧概念。与此同时,高中教师要关注对教材的挖掘,对高中与初中概念的区别有明确了解,从而引导高中学生突破初中数学内容局限性,打破狭隘思维定势,形成知识系统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结合生活,实践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数学学习过程是帮助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已有生活认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实践教学。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有目标,有计划的带领学生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巩固所学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践性。

4.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过程,是不断形成新的思维定势,打破旧的思维定势的过程。作为高中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借助旧知识来掌握新知识,而旧知识的思维方式则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到新知识的思维方向。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数学知识的质变,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转折进行引导,帮助排除思维活动障碍,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设计各种题型,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放、判断、归纳等类型的思维训练,通过不断的问题获解,深化与发展学生的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每个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项目。作为高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明确思维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分析学生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真切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思维能力形成的这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作者:李卫芳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三中

参考文献:

[1]成红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吴龙福.高中数学中数学思维形成与培养的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2,05:24-26.

[3]秦俊辉.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4:168.

第三篇: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新课改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高中学习阶段的必修课程高中数学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了全新的方向。随着新课改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对于数学新课改的影响仍旧很大,给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设置了非常大的障碍,使得课堂“无效教学”的现象非常严重。基于此,文章作者就自身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经验,就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办法。目的是为高中数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地参考。

关键词: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前言:

在《全国中小学生新课程改革标准》全面实施的前提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教育界当中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也就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必须要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高中学生在数学教学方面的综合素质。

1简析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在新课改当中的深入,教师在执行新课改标准时必须要对学生数学的综合素质给予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下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仍旧很僵化的前提下,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很难得到快速的提高,这也使得学生在数学综合素质方面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之所以会出现课堂气氛低迷,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热情,主要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过于僵化造成的,教学模式的过于僵化也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传统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与教师应有的交流,学生在数学方面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与教师产生沟通和互动,学生本应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体系也就很难完善,所以,教师这一问题上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避免这一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进一步的恶化。

2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2.1创建开放性课堂提升课堂情境,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创建合理的课堂情境不仅可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可以增加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生动性。这种开放性数学课堂情境的创建,在促进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也强化了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所以创建开放性课堂情境一定要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只有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会被更好的激发出来。

2.2注重高中生的个性差异,科学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数学水平的差距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学本身所固有的难度,另一方面是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和个性想差距。所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策略帮助学生共同成长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应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基准,科学合理的对教学方案进行规划。以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函数教学为例,函数是高考的重点考试内容,占据高考的分数比非常高,如果高中学生在学习当中不能掌握函数的基本要领,那么高中生学习起来很费力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教师在数学备课时,应按照函数题型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习题的内容设置。

2.3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为了更好的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应该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构建开放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借助多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等比数列的求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当中直观清晰的进行观察。应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是通过锻炼学生的动手来能力来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深入理解。

2.4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高中数学教学应按照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放下身段,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积极的态度组织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学还应本着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认真听取学生的对于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全面改良。其次,教师在教学方面还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和肯定,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尊重,平等对待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由于现代学生的敏感度比较高,内心比较脆弱,选择的教育形式应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教育。另外还要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学生的衣食住行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新课改在教学当中不仅给教师提出了教学方向,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在学习方面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为了更好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育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全面深入到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当中,切实有效的推动新课改教学措施的执行,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贵金 单位: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胡继华.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2]魏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3]蒋夏军.视觉思维理论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

[4]杨富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第四篇:哲学思维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摘要:

文章通过对我国高中数学哲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哲学思维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哲学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包括:数学知识与哲学原理的结合,数学实验与哲学思维的碰撞,数学教授与哲学方法的联系。

关键词:

哲学思维;高中数学教学;学科联系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的高度性总结。哲学思维渗透到高中学科教育的各个领域,可以对教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提供指导。高中数学中各个部分知识结构纷繁复杂,且联系密切,一个章节的疏漏和不透彻都会影响其章节的学习。针对高中数学独特的学科性质,教师必须善于将哲学思维与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一、我国高中数学哲学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注意应聘者的综合素养,对于掌握较高专业技能但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较弱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我国高中数学教育多年来注重学术的提升,对于哲学思维的引用和实践较少,且在哲学思维的引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哲学探究数量较少,起点高[1]。学校对于哲学思维在高中学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中,对于教育哲学方面的著作数量较为可观。但是,关于高中数学的哲学思维探讨则十分稀缺;二是关于哲学思维应用教学的理论较为丰富,实质学理性的分析数量较少;三是针对数学教育相关哲学思维的研究范围较广,但深度不足。

二、哲学思维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蕴含的思维理论涵盖各个学科领域。将哲学在高中设立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精讲,等于将哲学与其他学科分割开来,不利于哲学与其他社会、自然学科的建立联系。高中数学教学难度较大,将哲学思维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科思维的同时加入哲学理论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哲学最大的魅力不在于告诉人们想要知道的结论,而是在于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主动、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有机结合,在学会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取新思想和新角度的协调管理能力,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哲学思维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

(一)数学知识与哲学原理的结合

学习数学的困难不在于理解知识的难度大,而是在于各式题型的不断变换扰乱学生的思路。在一般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一类题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后,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达到八分以上的理解。但是,面对教师稍稍改变提问方式,改变题目的数字而提出的新问题,部分学生就难以解答,此类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哲学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普遍性隐藏在特殊性之中[2],并通过个体的特殊性表达出来,而事物的特殊性也会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事物发展的内部关系中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讲解数学知识时要注意与哲学原理的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的课堂上,对于数字3、4、5的平方加和问题予以例证,接着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辨认其他勾股数的形态和存在的共性。

(二)数学实验与哲学思维的碰撞

现代的数学实验教学正在逐步实现理论化、综合化,不再拘泥于过去的纯粹学术研究。数学实验研究作为系统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系统科学的普遍性特点,本身就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意义。在高中数学学科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加入有探索性的演绎方法和系统阐述方式,可以提升哲学思维方法论在自然科学学科中的地位,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创新。在数学教学实验开展前,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可能存在的各类突发事件和意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将实验所需用具备置齐全,完善实验前期准备工作。试验结束后,对所得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总结中,力求结论全面完善,具有独特性,体现实验价值。

(三)数学教授与哲学方法的联系

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将眼光投放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上,缺少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科学的理论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和准确的思维方向。教师在钻研数学学术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同时,加入正确的科学思考和哲学方法可以在学科间建立普遍联系,实现学科思维的共鸣[3],还可以开阔自身教学的新视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新自身的教学认知。

总之,哲学思维与高中数学教学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理解疑难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数学多项实验的开展,不断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鲜文会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铜仁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刚要,李艺.技术时代教育哲学的拓展研究:兼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的深度融合何以可能[J].中国电化教育,2014(9):13-19.

[2]田养邑,樊改霞.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教育价值观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3-6.

[3]樊改霞,田养邑.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教育价值的角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6):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