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小学数学教学探寻(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各阶段课程改革,小学课程迎来新面目,尤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小学生学习数学变得简单、容易,而且学习氛围越来越活跃,数学成绩普遍提高。因此各小学应该普及和充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方法,帮助小学生正确学习数学。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近年来,教学方式逐渐成为学校、老师及家长关注的话题。事实证明,现在的孩子比以前孩子在聪明度上提升一个层次,活跃度也提升一个阶层,使单纯教授课本知识越来越枯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虽然孩子们变聪明了,但学到的知识并不比以前有所增长,因此教学生活化逐渐被大家认可,接下来主要讨论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
一、小学教学生活化概念
小学教学生活化指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将生活中的常用物品运用到数学中,实现生活与教学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从小对生活中的常识有所认识,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加快速和方便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方式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是数学最基础的学习,打好“地基”,将来才能积累更牢固的知识,所以小学数学学习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生活化教学是生活元素与数字相结合,活跃小学生学习氛围,有利于学习。
1.可以培养和帮助小学生转换思维方式
数学作为重要的理科之一,是一门能培养人思维方式的学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可帮助小学生理解生活和数学,运用生活中的元素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小学生转变思考方式。小学生比较喜欢零食,如糖果、巧克力、饼干等,把难记的数字想象成零食,记忆起来不就简单多了。
2.可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的运用和理解
生活中可以随处可见的各种数字卡片、动物卡片及各种有趣的生活化图片,都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观念。利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将数学穿插其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方式实施中,教师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物品学习数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充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只是加强小学生对数字的人认识,主要是增强小学生的生活和数学的联系,从生活角度看数学,使数学简单化。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数学,反思学习问题,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活化教学的同时,增强学习趣味,放松学习紧张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劳逸结合,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及提高学习成绩,一举两得。接下来以一个案例说明:小学学习数学时最开始最重要的是数字问题,这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东西加强记忆。比如鸡蛋代表0,油条代表1,鸭子代表2,钩子代表3,帆船代表4,钩秤代表5,豆芽代表6,镰刀代表7,葫芦代表8,气球代表9等。还有应用问题:学习加减法时,可以把小学生最喜欢吃的东西运用进去。如爸爸带着50元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巧克力2元,一袋糖果5元,还有一瓶娃哈哈1元,店员阿姨应该找回多少钱呢?当然还可以添加乘法,就是一个巧克力2元,买了4个,然后再计算。这样在生活中复习了数学,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买东西的能力。
2.从简单生活角度学习深奥数学
在小学数学中,小学生需要接触的内容比较多,难懂、难记,对教学方法常常处于摸索状态,生活化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教师通过正确的、适当的引导,有利于把深奥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找到学习技巧。以时间单位换算为例,时间单位对刚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没有概念,小学生学习时间问题时经常抓耳挠腮,出现不愿学习、不想学习的局面。要打破这种局面,联想可以解决。一秒相当于小蚂蚁爬一步,一分钟相当于刚出生的小狗走一步,一小时相当于爸爸走一步,小蚂蚁爬60步等于小狗走1步,小狗走60步相当于爸爸走1步。以1小时28分30秒为例,相当于小蚂蚁爬了30步,小狗走了28步,爸爸走了1步。同理可以提问“如果爸爸走1步,小狗走28步,小蚂蚁爬30步相当于小蚂蚁一共爬了多少步呢”?最后学生得出答案,再根据时、分、秒的转换原则,把时、分、秒替换出来,这样小学生就能简单地学习时间的转换。
3.利用小学生兴趣学习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符号及用法,区分时比较困难,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背诵能力记忆。如小学生对“<”、“>”认识欠缺,应用时比较难,这时可以运用顺口溜方式理解:“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张口笑。”研究表明,小学生背诵能力强,背诵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大于号、小于号再也不是孩子的难题。还可以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要学的名词、单位、符号等用喜欢的词变现出来,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小学生转换思维。如遇到时、分、秒时可以说成“小小报时家”,遇到元、角、分时可以说成“小小售货员”等,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仍有一些局限性,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有思维联想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对教师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学方式转变,在不断实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生活环境,实现生活与数学教育相联系,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不懈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作者:陈爱 单位:明光鲁山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杰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13(4):109-113.
[2]顾建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36+138.
[3]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2011.
[4]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转化思想渗透
摘要:
小学阶段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思维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深入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有效促进数学学习效率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而且为学生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转化思想;数学教学;渗透策略
学生面对难度较大的数学题时,无法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直接解答时,通常需要转化为能够解答的问题,在不断转化之后使其变成较为简单和容易解决的问题,最后解决原有问题,我们称这种思想为转化思想。
1.深入渗透数学转化思想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学习课本上规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如果只是教好学生定义、数字是不行的,必须重视对学生数学转化思想的培养。比如,面对同样的问题,能不能利用其他方法和思路进行解答,能不能从其他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等。而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转化思想的作用,在学生掌握如何灵活运用转化思想之后,就可以轻松解答各种问题。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的扩展必须以转化思想为基础,而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同时也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或者不同思维方式转化思想解答问题,最后运用转化思想进行相应总结,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总结归纳,对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同时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举例说明的教学方式下思想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其充分领悟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2.在教师积极指引下感悟转化思想的深刻内涵
数学思想的掌握和认识必须逐渐形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反思,对于自身比较薄弱的环节必须不断加强。反思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更明确解题思路。并思考从看到问题到问题解答的过程中,还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解答。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对转化思想的本质有所了解和掌握,不仅提高作业正确率,而且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乘法和除法的过程中,一般小学生对乘除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转化思想将乘除转化为加减进行教学,然后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反向思维方式了解,而学生则在这一过程中将原本比较抽象的乘除直接转化为更直观的加减进行理解。等到学生掌握了转化思想之后,教师必须及时提出类似题目引导学生训练,使转化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虽然每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但是解法却有很多种,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进一步扩散。
3.有效结合实践,深刻感悟转化思想的实际意义
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将转化思想的作用发挥出来。实践性强是数学的主要特点,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数形结合、转换、统计、分类等思想,让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学习。如计算1/2+1/4+1/8+1/16的答案时,如果还是依靠传统计算方法,必须一项一项地加减,这样计算的过程就十分烦琐,此时,可以将分数转化为图形而答案则可以转化为1-1/16。一样的道理,1/2-1/4-1/8-1/16可以利用将其转化为图形的方式进行计算,这样最终计算结果就十分简单明了[2]。说明转化思想实际上就是通向答案的桥梁,虽然桥梁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是选择正确的。因此,必须熟练掌握数学转化思想。学生则可以将在数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自己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时计算时可以运用很多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经过这样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就小学生而言,必须一步步学习、体会和理解转化思想,同时需要时间和大量知识积累才能充分掌握转化思想。教师在小学阶段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学习的耐心是十分有限的,课后学习主动性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转换思想引导和渗透,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在不自觉中将转化思想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4.结语
学生只有经过长期积累才能牢固掌握和运用转化思想,所以要求学生加强日常生活中转化思想的学习和积累。在实际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学生必须全面理解和认识转化思想的本质,从心理和思想上将其应用到实际数学学习和生活中。
作者:王晓红 单位:赤峰市红山区第五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旭东.浅谈转化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30:140-141.
[2]钱建玲.渗透数学思想夯实思维基础———浅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5,29:59-60.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永恒的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质疑问难是创新培养思维的基础。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破除“师道尊严”的思想束缚,放下教师的权威,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教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敢于提问题的学生,哪怕是提出可笑、无意义的问题,也要鼓励表扬,使学生能带着疑问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丰富联想中培养创新思维
联想在创新思维中起着催化和导火索的作用。因为,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形式。加强联想能力的训练,可为思维加工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如在教学比例时,根据“六年级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3”,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是六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六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通过开展联想,学生的眼界放宽,思维也活跃起来,这样他们就会由单纯的六年级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想象出多种数量关系,以此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联想中闪出创新的火花。
三、鼓励多角度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促进创新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找出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应主要在以下几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上着力:
(一)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变更解题方法的意识,鼓励他们标新立异,不让他们死守统一的模式。在作业要求上应无范围和方式的限制;作业的内容不要太单调,不要机械地套公式,应多出些选择题,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二)逆向思维
在教学中,逆向思维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3×6=18,逆向为18÷3=6”;又如“6+4=10”,教师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则为“10是由几加几构成?”学生会得出9+1,8+2,7+3等多种答案。这种逆向思维的培养,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形成创新思维的基础,这样他们解题的思路会更加宽阔,有利于他们产生自己对事物的独到的见解。无论这种见解对与错,它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思维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变得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思维的镜子。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要能动手;不仅要善于研究探索,而且要勇于实践;不仅有知识的创新,还要有技术的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富有好奇心以及爱活动的心理特性,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生动具体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过渡。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从而激起智慧的火花。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恰当的方法去鼓励、启发、引导,并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史伟 单位:贵州省绥阳县枧坝镇枧坝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规则意识培养
摘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够有效保证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使学生在拥有良好习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数学教学实践出发,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规则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规则意识;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规则。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规则都是做好事情的有效保证。因此,想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则意识培养。只有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规则意识培养,才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规则教学的原则
(一)严格准确使用数学公式和法则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像是了解、使用一种工具,然后把工具应用到更广的范围中。因为学生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然后有效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种遵守规则的表现,学生的规则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相关公式和法则来解答数学问题,要认真研究解题的依据。这样学生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就会提高自身的规则意识,如果违反了规则,学生也能够看到其后果。教师可以拿一些例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能够联想到实际。
(二)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定理和定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准确理解数学定义和定理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解析,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相关定义和定理。然后,通过学生的灵活运用,学生的规则意识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熟知其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制作,以此来让学生一同进行有效的判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于定义和定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还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定义和定理,这样学生的规则意识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一)以教材为基础,认真解析规则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时候,不应该仅仅从一章内容出发,应该围绕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体系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规则。在讲解数学规则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规则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推理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找出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因为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地自觉遵循相关规则,其规则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有效规则意识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有效开展教学。例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运用逐步深入的方法,这样能够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一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进行一种运算,然后再进行另一种运算,层层深入使学生能够按照数学规则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对于数学规则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三)引导学生灵活使用规则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应用。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对数学模型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到其在生活中的原型,学生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和运算,最终形成对规则的深刻理解。如在学习“三角形”一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三角形进行深刻的分析,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点,明确三角形构成的基本规则;然后在生活中找到其应用实例,使学生更加明确三角形的规则。如房子的房梁就是应用了三角形原理,主要是因为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深刻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也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规则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要让学生能够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规则意识的引导下,牢固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规则意识的作用已经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体现。所以,教师应该使规则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展现,从而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朱梅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资助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92-96.
[2]王春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初探[J].电子制作,2015(02):204.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在我国教育界引发高度关注的教学研究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教学实践当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此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进行单一化的个人讲解与传授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性难以获得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兴趣作为最佳的导师,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生处在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于生活当中的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要做到此点可从下述几个层面来进行:第一,在教学实践当中,应由教师按照数学教材内容找出受到小学生关注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另外,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当中常见的数学知识与问题融入数学教学,例如,在小学数学知识当中关于乘法与除法的计算,就涉及到部分生活常识问题,在家庭购置日常用品的事例当中,会涉及计算购物的总费用以及平均费用,教师应让家长在日常生活当中寻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例如,(1)家中购买了四块香皂,一块香皂的单价是4.5元,问四块香皂一共多少元?(2)家中购买了四块香皂总费用是18元,平均一块香皂是多少元?借助计算这种“生活化的数学题”,可使学生认知到数学知识源自现实生活,因此数学知识具有实用性。第二,教师可借助开展课堂游戏,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因此,能认识到唯有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方可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让自主学习理念贯穿整个课堂
现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而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是由教师完全主导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伴随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学的理念与目标必须进行转变。教师应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研究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当中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时可让学生自我学习新知识,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教师按照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教材内容绘制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进行机械性记忆。自主学习则是由教师指导学生绘制图片,通过对比图片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利用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可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学习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将问题教学的方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是教给学生结论,不注重让学生通过思考研究推导结论,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笔者认为让学生思考研究并推出结论,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预先提出一个生活化的数学题,“小明在商店帮爸爸卖糖果,在一天时间里售出糖果25公斤,已知1公斤的糖果是5元钱,那么当天是多少钱的销售额?”这种问题可让学生具有对问题的认知,并让学生思考解决此问题需要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思考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如果将25个5进行连续加合起来,计算起来会很困难,出错的几率较大。教师可提问学生能不能想出一种既正确又快速的方法进行运算,通过这样的铺垫,就能自然地引出乘法知识的应用。此种教学方式的益处在于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思考认识到加合较长的数字会非常困难。因为这样一来在进行计算时会增加出错的几率,因此,在问题背景下提出了新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认识到依据之前掌握的知识,是难以解决此问题的,由此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面对此问题时,也期望能够应用正确而又快速的解题方法进行运算。如此一来,就可使学生认真细致地进行学习。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还要将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唯有使学生掌握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方能让学生在今后更好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是学生掌握与应用学习方法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地在教学当中进行实践。
作者:张伟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赵福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J].学周刊,2014,(26).
[2]张庆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6,(20).
[3]蒋佳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
第六篇:导学式小学数学教学浅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新型教学法涌入课堂,改善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凭借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在本文中,笔者便结合教学经验对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
导学式;小学数学;运用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教学生们数学知识,也在于培养学生们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们的引导,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们数学能力的提升。所谓导学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自主汲取科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改善教学现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们数学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使导学式教学法发挥作用呢?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们进行引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们自主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辅助导学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换言之,教师可以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之后引导学生们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以下是笔者结合经验对导学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简要分析。
一、合理创设新课导入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特定情境,如问题式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等等。在新课导入时引入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情况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并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实现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即教师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在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如此导入:“小明家有一个大花园,其中一个正方形花圃和一个菱形花圃,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和菱形的棱长相等,都是5米,同学们,你们能够算出这两个花圃的面积吗?”笔者说完,学生们便开始动笔计算,但始终没有算出答案,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们:“同学们可以从正方形和菱形的特点着手,常规方法算不出,可以试试看我们之前所学的割补法。”在笔者引导下,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将正确答案算了出来,最后,笔者让学生们对割补法进行总结。可见,在教学情境之中,学生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瞬间被调动,实现了导学结合的教学效果。
二、适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活动是导学式教学关键所在,换言之,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营造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导学式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策划者与协调者,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显然,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在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笔者首先讲解理论知识,接着开展了课堂教学活动:笔者先给学生们编号,然后让学生们扮演即将被种植的小树苗,笔者充当活动的主持人,等笔者说完一种植树规则,学生们便要按要求依次排列好,即“植树”,倘若在“植树”完成之后,有学生站错了位置,必须受到活动惩罚。在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在享受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学习新课知识,一举两得。
三、合理安排开放性数学练习,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导学式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发挥导学式教学方法的作用,应当合理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练习题,并引导学生们对开放性的数学习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的数学广角——《搭配(一)》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习题:有5、6、8三个数,如果两两之间组合搭配,试问能够组合成多少个两位数?引导学生们多角度思考计算。有位学生画了一个表格,分别为三列,包括个位、十位和组合数,该生将这三个数依次搭配在表格之中,最终结果一目了然。另一个学生运用了树状图,分别对三个数进行考虑,最后对结果进行组合,同样得出了答案。可见,在开放型数学习题中,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可以促进学生们自主学习与探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导学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欲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
作者:薛应洪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临泽小学
参考文献:
[1]邱晓琴.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学,2013,(2).
[2]寒冰.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学,2014,(1).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摘要:
数学教学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重视数学教学的意义,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现状;策略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形势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逐渐被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所取代。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未能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不高,因此,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成为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没有科学处理数学教材,未能充分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一味按照教材内容,灌输数学知识,并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定、创新意识薄弱,从而严重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2.师生关系僵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活动,导致学生羞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敢质疑教师的行为,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一味灌输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没有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导致教学氛围沉闷,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模式固定、单一。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薄弱,思维能力不强、理解能力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单纯依靠口头讲解,灌输理论知识,没有利用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未能充分发挥数学的魅力,使得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制约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1.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点以及成长规律等,合理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不断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2.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会降低教学质量,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体验式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正方形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折叠正方形,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正方形的边长、周长以及面积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心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各种各样的图形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形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的具体特点,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与这些图形相似的物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学生系统接触、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作者:陈清利 单位: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惠发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尚富.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6.07:149
[2]安慧.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华少年.2016.10:140
[3]王璠.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读书文摘.2016.06:250
[4]古丽努尔•吾斯曼.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赤子(中旬).2014.04:243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
摘要:
“数形结合”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的观念,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设计、方案以及教学形式上渗透相应的观念。教师渗透数形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并且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对数形结合观念的认识。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
小学生年龄就较小,阅历较浅,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对教材中的色彩、人物、图形等非常有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是正确的教学形式和方向。“数”和“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析目标,在整体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有应用,其主要是依据简单的图形、符号、文字等表达的图形,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抽象事物的分析能力,结合有效的数学知识,从复杂的问题展现出基础的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渗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促使学生更好的依据课本上的图形,整合重要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依据图形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其中在小学“数字教学”“空间和图形教学”以及“统计教学”等知识点中都有应用。
一、改善教学理念注重数形结合
在实际教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素质教学工作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开始关注这一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素质。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构成完善的数学理念,在研究事物的同时结合一定的数学观念进行教学工作。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数学思想渗透,并且在思想上深入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融入数形结合数学教学方案。例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手中的铅笔提出问题“一加一等于几”,同时引导学生手中拿到一支铅笔之后再拿一支铅笔,以此得到结果是二。这样依据实物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际知识点。那么“九加一等于几”的教学图形可以依据小木棒解决,手里拿着九个,之后再拿一个,以此得到结果是十。又如,在“1/10米=0.1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放大的直尺图,让学生在图形中准确找出某一长度的线段。在找0.1米的过程中,可以知道需要把1米平均分为10份,而0.1只是0~1之间的某一长度,8到9之间的长度便是1米的1/10,即0.1米。针对这方面,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情境,比如,为什么不相同的位置表示出来的长度都是0.1米?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在此过程中,可以知道那是因为它们都是10份中的任意1份,而且在1米中会有10个0.1米。在找“0.1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小数的意义”,知道“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在数形结合作用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内化新的知识点,不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行之有法
1.在新知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新知教学中,教师依据直观的教学形式,可以依据图形将复杂化的数量转变为简单的、形象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学习,同时深入贯彻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小明家与银行相距260米,小明家与电影院相距340米,求解电影院和银行之间距离是多少?如果在讲解这道题时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口语描述,那么学生通常会得出两者间距离等于260+340这一种答案。此时教师就应当指导学生将问题题意通过线段图表达出来,在具体表达过程中学生会开始思考应该在直线的什么地方标画电影院、小明家、银行?而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会通过线段图表示出来,同时小学生注意力更容易被直观线段图所吸引。教授新知时运用线段图直观,不但能够用更加简单、形象表述代替复杂、抽象的问题而且还能在无形中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在解决问题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非常重要教学理念,其主要是将抽象理念与图形结合到一起,以此引导学生更为直观地研究问题,从而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实际学习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并且找不到解决的方向,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此快速地找到解题方案。例如:电影院拓建,传统意义上每一排都坐三十人,有三十五排,现阶段每一排增加了六个座位,增加了六排,这样就增加了多少个座位呢?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学生认为每一排增加了六个座位,增加了六排,那么相应的解题式就是“6×6=36(人)”。但是依据绘画的结果,学生就可以发现问题的所在。因此,学生是否具备“数形结合”的观念,对于其之后的学习工作占据重要的影响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问题的情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学生学习融合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案,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将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学习工作提供具体的“形”,以此激发学生实际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学习设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蔡丽萍 单位:厦门海沧延奎小学
参考文献:
[1]王静.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3.11
[2]袁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5.06
[3]陶克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方法培养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更是最为重要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也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说明,希望能为以后该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教学方法;培养
1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1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
有关于思维方面都是问题所引发的,而数学活动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问题,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应该多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也有助于更多问题的展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就要努力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当学生对知识牢固的掌握之后才能更加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当学生遇到问题能够带着问题去有目的、有方法的解决问题那就表示学生已经掌握了培养逻辑思维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而不是抑制想象力,因为每一种发明与创作都离不开想象的成分,要敢于去想才能让想象变为现实,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也是如此,空间观念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将空间观念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就可以让学生形成爱想象爱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形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各种图形进行观察,然后再通过想象的方式想象图形是由不同形状组成,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接受起来更加方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增加了很多。
1.2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要将最基本的知识掌握例如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理论等等,学生只有在打好了基础才能有信心去解决新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进行知识的拓展,这样的数学课堂才会更加完整教师也能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在对问题推理与解决的过程中也能真正掌握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求教师选择比较科学、有效的更加适合数学教学的方法,教师在对课程讲授之前应该进行精心的设计,让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计算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学会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公式来计算面积,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总结与归纳。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如教师在讲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设置一个悬念,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就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然后学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再将答案揭晓,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体会到数学世界的神秘魅力,这时教师应该继续将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知道如何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也能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1.3重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很多家长都会送自己的孩子去各种辅导机构,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数学思维方面能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想要使学生不再用更多的时间去上辅导班,就需要学校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做到自觉的学习数学。对于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教师不能太急于求成,不能只专注于解题的方法,而是根据多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对知识点展开充分的想象与思考,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更多解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数学解题的逻辑性,因为数学解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数学的思维模式也是不同的,教师不能局限在单一的解题思维中而应该鼓励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数学题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通过努力解答难题,当学生将比较难的问题解决之后就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爱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乐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有一定的好处。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说明,可以说,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发展的基础能力,学生如果拥有了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可以更好的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鉴于这一点小学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这也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信在重点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迈上新的历史阶段。
作者:盛中群 单位: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永.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小作家选刊》.2016年35期.
[2]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学周刊:B》.2012年8期.
[3]孙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4]李桂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周刊B版》.2014年11期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模式也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与创新,新课标的提出标志着教育迈向了一个崭新台阶。而数学作为教学内容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怎样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是数学教学的目标。在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差距以及自身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对知识更好地掌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现如今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思维方式落后,校内资源配备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不能更好的发挥等现象。本文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较困难等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对策研究
前言:
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在教育环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已经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体地位转变为学生为主导的现象。这样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模式将更好的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导致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思维的训练作为目标,让学生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更多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根据对教具的观察,以及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数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1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单一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学生往往扮演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让学生对课本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还会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没有得到全面了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任何的参与感,这样的模式导致了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的设计上,应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采取最基本的教具结合书本理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三角形分为哪几种类型等。教师列出几个问题如三角形特点,三角形的分类等,先让学生自我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针对讨论的结果,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教师能够充分的了解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能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自身的参与度[1]。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更能让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转变教师思维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师的思维模式中,认为小学数学的教学仅仅停留在教学表面上,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所谓的运用实际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怎样把题作对甚至是应对考试的模式。多数人并没有把数学的学习结合到实践中来,没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到数学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教学的关键。只有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小学数学《乘法应用题》这节课的设计中,将其代表性较强的一道题,结合到实践中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队列表演中,每排站了10名学生,一共站了4排,问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队列表演?”这道题中,教师可将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课,转变为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场地转移至室外,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站成队列,并让学生根据队列的形式找出规律,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队列表演。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思考的机会,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告诉学生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做题,以大量做题来巩固知识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主动思考,长久以来,学生在学习上会养成懒惰的习惯,不会发挥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乘法计算中,“小红去买苹果,一斤苹果4元钱,她一共买了5斤苹果,问小红花了多少钱?”教师开始上课时,先为学生们设置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由于本节课是对乘法计算的讲授,所以在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往往是运用加法得以计算。当学生发现连续的相加比较麻烦时,头脑中将会产生新的思维模式,即是对新知识的渴求。所以,当教师讲授乘法内容时,学生将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想看看新知识的应用是怎样将麻烦的连续相加变得简单明了。这种教学模式,是将提出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开课内容,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自身掌握有限知识的情况下,引发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助于新知识的导入,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3]。
结论:
新式教学的理念是秉承着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运用,更应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本文根据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举例并分析,总结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教学领域中,结合着新式教具的应用,使本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逻辑能力,增进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与掌握。
作者:张晓艳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亮甲山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7:146-147.
[2]朱艳红,王二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4(31).
[3]蒋佳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