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索(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顺口溜运用探究
摘要:
随着新课标指导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提上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如何通过一定的辅助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摆在每名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顺口溜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同时将数学规律与方法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进行表达,易于学生掌握。本文探讨了顺口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顺口溜;运用
一、巧用顺口溜提高学生解题技巧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尚未发育完全,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多的错误。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而是因为在审题的过程中太粗心没有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就就急忙答题的缘故。于是很多老师就理所当然地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题目,希望通过反复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能力。但是这种做法的效果有限,而且过多的作业会导致小学生对学生感到厌烦。相反如果老师结合实际问题,把读题解题的技巧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效果就会明显的多。比如:“读题审题仔细看,中问问题是关键。数量关系一找准,复杂步骤变简单。抓住中问找两头,轻松答题乐悠悠。”这样的一首顺口溜不但好记,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掌握技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巧用顺口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内容往往比较枯燥乏味。这使得学到小学生不爱学习数学,甚至出现偏科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因此教师就要借助顺口溜有趣好记的特点,来帮助学生解决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运算能力比较薄弱。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口则都运用不来,结果做了半天作业也没对几道题目。这样的情况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自信心大大受到影响甚至畏惧数学。因此,如果教师把运算的法则改编成顺口溜,不但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技巧,还能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比如:“加减乘除的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快又对喜心问。”这样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就会增加对学习的热情,学习效率也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三、利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解题方法和步骤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低,对于就有一定抽象特征的数学概念、定理以及运算法则等内容的理解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与运用也难以得心应手。实际上,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顺口溜展开教学,不仅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更能够化繁为简,让学生从顺口溜中掌握记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小学大数改写部分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将大数改写的规则与方法编成一句顺口溜:分一分,点一点,小末有0要化简!关于这句顺口溜的解释如下:分一分,“分”什么,先分级,4位一级用虚线隔开;点一点,“点”什么,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小末有0要化简,就是小数的末尾有0,要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这种简单明了的顺口溜形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对于顺口溜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学生就能掌握大数改写的方法了。简单的一句顺口溜,既易于操作,又能避免学生出现不应有的错误,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烦恼,让教师与学生在数学知识中挖掘顺口溜中获得极大的兴趣和乐趣。
四、利用顺口溜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的实践可以得知,使用顺口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时还能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因为顺口溜就像儿歌一样通俗易懂又好记好背,学生往往读上几遍就把这首顺口溜背下来了。同时也把数学的知识点牢牢掌握住了,碰到不会的时候背一段顺口溜就能豁然开朗。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堂课的时候,如何使用量角器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然而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放置量角器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读数。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把使用量角器的整个过程变成顺口溜:“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这样简单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一下就能记住。碰到使用量角器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一边默念顺口溜,一边按照步骤操作了。同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在不经意间就得到了解决。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顺口溜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技巧,学生学起来不会厌倦,也不会感到困难,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好学,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更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就能逐步实现.
作者:石铁子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尔觉乡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俊.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的措施[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10:61.
[2]李国良.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化[J].黑河教育,2015,02:43-44.
[3]陈称福.愉快教学与“顺口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7,20:214-215.
[4]杨恭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顺口溜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3:75-76.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探究
摘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课改不断推进,广大教师都在探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紧密联系生活,使数学生活化;三是实施分层教学,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四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联系生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的特点,所以,对小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容易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还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创设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立刻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问:“大家今年几岁了?”学生:“十岁,十一岁。”教师:“大家都过了几个生日?”学生:“十个,十一个。”教师:“可是我家邻居小红,今年十二岁,只过了三个生日,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想。教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学完后大家就会知道答案了。”这样的导入,巧妙设疑,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自觉地就投入到了学习中。
二、使数学生活化,是实现数学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内容
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更具想象力。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狭隘,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因此,教师应该将生活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比如,在学习“哪种方式最合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创造生活情境:超市为了吸引顾客,设置了转盘游戏,当指针停留在红色、绿色、蓝色区域上时,可以得到购物券,有100元、50元、20元不同的金额;如果顾客不愿意转转盘,可以直接获得10元购物券。那么,对于顾客而言,如何才能让转转盘得到购物券的金额比不转转盘得到的多呢?由于问题贴近生活,所以抛出去后学生很感兴趣,并在激烈地讨论中得出了答案。
三、实施分层教学,是实现数学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手段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之后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强、中、弱三层。数学水平好的为A类,数学水平一般的为B类,数学水平较弱的为C类。然后按照一定的人数将学生进行分组,把小组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得到收获。数学能力强的学生能够体验到更多的优秀感;中层学生在感受进步的同时也能尝试去解决更难的问题;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会因为其他人的进步而产生动力。
四、培养学生思维,是实现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目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一年级起,笔者就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给学生多说的机会,鼓动学生多动嘴,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学习“9+3=?”时,首先让学生亲手制作木棒,并根据手中木棒学习“凑十”的思路。9根木棒和1根木棒凑成10根木棒,所以,把3根木棒可以分成1根和2根,9根和1根凑成10根,再加上剩下的2根,总共是12根。之后,让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因为9和1凑成10,所以,把3分成1和2,9和1相加得10,10加2得12,所以9加3等于12。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和速度,也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又如:出示算式“(7+2.3)×5”,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述,学生可以译成:①7加2.3的和乘以5,积是多少?②把7和2.3的和扩大5倍,得多少?除此之外,鼓励学生编题也可以为学生的思维训练创建语言环境。如,某农场原有化肥5吨,农场现在存化肥多少吨?学生补充:①现在又买来化肥7吨;②已用去化肥3吨;③现在买来3车化肥,每车5吨。
五、总结
应用题教学时引导学生说出题意和析题思路,同样也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和语言的重要方法。如,在教授连乘应用题时,出示: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卖11元,一共可卖多少元?首先,让学生认真审题;其次,引导学生说出各数量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叙述的分析思路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解答出来。
作者:张永飞 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东四沟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刍议
【摘要】
自主学习是新形势下国家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要让学生从“学会”转变到“会学”,这是学习方式的一大转变,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共同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众多教师共同追求的教学效果.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国家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会更加严格,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能再遵照传统的灌输式,而是要顺应时代变化,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授人以“渔”而非“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一直没有挣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领域,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无论对与错,无论难与易,只要教师灌输了,学生就只能接受.而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往往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衡量学生成绩的,高分即为“优”,低分即为“差”.目前国家不允许给小学生排名次,不准分重点班、普通班,试着推行素质教育,这就是教学领域的一大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终于得到了关注.俗话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怎么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这是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从“学会”到“会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不断提高,小学生天生好动的优势将会得到全面有效地发挥,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其以后的学习生活是相当重要的.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笔者简要谈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当今社会,尤其是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采用的都是单一的教师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度的低下,使得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很少.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可以事先拟定一个题目,将学生分成几个兴趣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分别讨论,最终得出答案.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展示该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再对结果进行相应的总结,这样,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模式中,在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慢慢地就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与习惯.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学习数学
表面上看,数学是一些数字化的东西,其实不然,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知道传授知识,而忽视了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因此,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时,教师可以出这么一道题:让学生放学回家后陪妈妈买菜,将当天妈妈所买的菜的名称,数量,单价分别记录下来,再计算当天妈妈买菜所花费的钱有多少.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知道:原来学习数学还有这些用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小趣事,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利用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也可以称之为“启发式”教学法,这是相对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的一种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它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先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是传统的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和结论,或者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少去思考,而只是习惯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教师的结论,然后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的惰性思维.而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会先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答疑,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点拨、主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习惯性灌输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也当当“老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在适当的时间,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也来当当老师.例如,某一堂课,教师可以事先指定某名学生来上,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推选代表,由推选出的代表来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对学生所上课的内容查漏补缺,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角色,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老师为了上好一堂课的不容易,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更加认真听讲.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主题.作为一名现代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时俱进,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为祖国的未来增砖添瓦,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宫崇军 单位:贵州省威宁县二塘镇茶山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凤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吉林教育,2011年Z3期.
[2]刘坤.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3]成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吉林教育,2011年05期.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体验式学习模式应用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一个活泼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本文则对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与教师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旨在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精神与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创新。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能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妙,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
一、优化教学情景创设,强化课堂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景,用这些教学情景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感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得小学生更明确数学学习内容,也能够激发小学生探索问题积极性,这种学习方法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使用这种方法,应该首先创设一些故事情境,将小学数学知识添加进去,因为小学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小学数学的这些特点,适当编排数学内容,让数学知识变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1]。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圆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变为形象生动的故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这样描述:一头羊在宽阔平整的草地上,羊的一头被牵住固定在木桩一端,羊以绳子为半径开展活动、吃草,绳子长为3米,这里的羊最多能够吃到多大范围的草?教师讲解过这个故事后让学生思考解答方法,题干故事本身具有一定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二、实施探究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乐趣
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要关注这种方法的核心与关键:体验与感受,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数学学习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2]。一位荷兰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的”,并且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学,数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为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探究与知识教授时,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并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生活中应该仔细观察、并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挖掘发现数学的魅力,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基础乘除法”时,教师首先给出学生最基本的计算,让学生先初步体会下乘除法的规律,然后给出典型性案例让其解答,最后教师给出答案与分析,等待学生学习完这堂课内容之后,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竞赛,给予表现优异者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三、强化实践动手操作训练,实施探究学习
科学研究与资料表明:人的大脑与思维的开发需要实践动手操作的参与,而体验式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动手操作的事情,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提高数学思维高度,因此教师在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首先应该注意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数学能力与素质[3]。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了解掌握数学知识构成框架。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动手剪切多个正方形图片,将图片分发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刻认识到正方形的属性,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对正方形的边长、周长以及面积等属性会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折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操作之后,对于正方形的性质与对称性等将会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形式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四、实施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课后总结能力
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法下,小学数学课堂总结需要进行分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这样能够很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使得整堂数学课变得完整。在数学课堂的开展与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首要是做好思想工作,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思想,让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与问题,深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4]。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及习惯对其进行层级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与讨论中,增强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小组也可以将自己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分享,针对学习中的不足大家一起探讨,教师还要指导小组成员之间与各小组之间应该公平友好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例如数学课程周期性课堂总结在小学数学中就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简单的几何教学中,涉及到了圆形、三角形以及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等的计算,教师应该及时地整理与总结知识点与规律,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这些知识点与规律,提高其数学分析总结能力。
五、总结
体验式教学响应了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是一种比较重视实践的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妙。教师在使用这种数学教学方法时,应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选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吕莉 单位:成都市沙湾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吴凤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29.
[2]毛爱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6.
[3]杨春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2014,08:159-159.
[4]叶茂兴.为数学学习插上“体验”的翅膀——小学数学课堂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学周刊,2014,36:81.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探析
【摘要】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课堂教学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性格和优秀品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善于挖掘德育教育因素,要将德育教育同数学教学特色相结合,在学生接受能力内,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主要学科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更要向学生传输“正能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此,笔者在本文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看法.
1.结合教材内容,深挖德育因素
在现有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德育教育因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以提炼,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把德育教育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教学.例如,在解决“植树问题”“合理统筹时间”“粮食产量”等数学问题中分别渗透着绿化意识、珍爱时间、节约能源意识,这些都是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深挖德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在《速度的认识》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从“龟兔赛跑”“闪电打雷”“公路限速”等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并认识速度,然后适宜地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控制速度的重要性,如控制车速,要珍爱生命,不能超速行驶.在《分数的认识》教学中,认识分数后对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将一个蛋糕分给五个小朋友该怎么分,同时感受生活中分数的妙用,进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爱数学,热爱生活.在教学解决问题时,结合生活实际,出示我国关于卫星发射的现状,给出问题,让学生感受知识带来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清楚国富民强科技发展离不开知识,并激励学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这样将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知自己的使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2.借助数学史料,生动德育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涉猎到数学史上相关一些科学家和他们成长故事,教师可以由此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在日常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穿插一些励志小故事.例如陈景润、华罗庚、秦九韶等,这些科学家坚韧的意志、对科学求真的精神和服务祖国的奉献精神,正是我们在德育教育所需要的.通过科学家们的榜样性力量,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为实现自己“中国梦”不断进取奋斗.在圆周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π发展史教授给学生,告诉学生在南北朝时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已经将π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早了1000年.通过讲述数学方面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追求科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联系生活实际,活化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数学影子,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教学,可以采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国民可支配收入、机动车保用量等;或者收集历年杂交水稻亩产量进行教学,将日常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通过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繁荣富强给大家带来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奋读书的热情.
4.结合数学训练,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一丝不苟,我们可以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小学生很多习惯都还没形成,通过平时重复严谨数学训练,可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学生们在学习上良好习惯,促成学生养成在生活上的好习惯.数学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为一个式子的建立、一条辅助线确立等费尽脑筋,这样就会造成某些学生畏难情绪,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进而在日常生活碰到困难就躲避.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不仅要教授正确解题方法和思路,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勇于向前,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良好数学训练,让学生养成做事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勇于向前和一丝不苟的优秀品德.例如在教学“面积的计算”,可以将长方体切割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分别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最后将各部分面积相加,验证总面积计算是否正确.通过这样集体协作训练,让学生明白这样道理: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不可分割,集体目标是由个人目标构成,个人目标又是集体目标的一部分;众多的个人目标集合起来,完成集体目标;要加强与他人合作,相互协作,达成集体目标.通过这样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重要性,加强学生们集体荣誉感.
5.总结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与德育教育相关因素,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教育并不是“另起炉灶”教育,而是立足现有教材,挖掘数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切入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学生接受能力内,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达到德育教育和智力教育双重目的.
作者:康玉金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冉俊飞.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2014(7).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数感研究
【摘要】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数学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要对这些信息做出迅速、正确、合理的判断,就需要具有良好的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人们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感悟,以及运用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
数感;培养
一、建立概念丰富积累
(一)建立概念
数感首先表现在学生对物体实际数量的感知上,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要帮助学生建立最基本的计数单位,如个、十、百、千、万等;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计量单位,如1厘米、1克、1秒、1平方厘米等。学生只有对最基本的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感知正确,才能在此基础上感知更大的数量。要正确建立起这些概念,教师应尽量多设计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数一数、量一量、走一走、掂一掂等活动加深体验,深刻感知。
(二)丰富积累
要使学生对数有敏锐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积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要让学生能熟记常用的数据,如:相加结果为整十整百的数,乘法口诀表,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常用的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典型的搭配(25×4=100,125×8=1000),1-9及16、25、36与3.14相乘的积等。只有熟练才能生巧,才能增强学生的数感。
二、沟通联系 提供参照
(一)沟通联系
1.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应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避免生活经验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让四年级的学生填写“一个正常成年人的体重约()千克”,108名参加测试的学生只有不到50%的学生所填写的数据合理,填写数据不合理的学生有些是因为对“千克”这个计量单位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则是受生经验及生活化语言的负面影响。如:孩子的父亲体重为150斤,他就直接填写150千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沟通生活中的“斤”与数学中的“千克”、“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中的1千克就是生活中的2斤,1斤就是500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负面影响,还可以借助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2.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把握数量的相对大小关系,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比如108名四年级学生完成以下两道测试题:(1)沿操场跑800米需要的时间约3(),(2)汽车跑完1000米,需要的时间约1()。其中,第一题,因为学生在体育课、运动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几乎都懂得填“分钟”,而第二题,超过50%的学生填写了“小时”,因为在他们看来觉得1000米很长,所以选择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小时”。汽车跑完1000米所需的时间大约是多少,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困难。
(二)提供参照
美国数学教师委员会在阐述数感培养途径时指出:要把数学知识与周围环境中常见的物体和情境相联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情境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感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让学生填写1200张纸叠起来的高度约为()(),108名参加测试的四年级学生有69名填写的答案不合理,大多数学生受1200这个较大数的影响,所填的答案严重偏大,如:120米、10万米等。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教给学生方法,寻找合适的参照物,如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并以此为参照,或是联想一包500张的打印纸的厚度,以合适的媒介为参照,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较快找到合适的答案。可见,寻找合适的参照物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感知不熟悉的数量,发展数感。
三、估测感悟 回顾反思
(一)估测感悟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估测,这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2页第1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672-36+64,学生在学习完简便计算之后,遇到36与64能凑成整百,往往就不加思索错误地计算成672-36+64=672-(36+64)=572。针对这样的普遍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估一估,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比672大还是小,并说说为什么?然后再动笔计算,通过先估后算,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此外,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感悟”策略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回顾反思
“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目标之一。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解题后回顾反思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如人教版教材(实验教科书)四下第16页第13题: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在求表妹身高时部分学生错误的解答为:124×2=248厘米,然后舅舅的身高为248×3=744厘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解题后以教室高度约为300厘米,姚明身高为226厘米等为参照,回顾反思“结果是否合理”,让学生经历运用数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
总之,小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帮助学生明确概念、丰富积累,引导学生在参照对比、反思感悟中获得数感、发展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薛风清 单位:福州市马尾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郭民,史宁中.小学生数感发展规律与特征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2.1.
[2]兰赠连.数感培养“五法”[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2.1.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加入,并逐步成为了数学教学多元化、多层次且内容广博、可收可放的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极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万物都是双刃剑,假如使用不当反而起到了副作用,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这正是作为一线教师所需要思考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一、角色扮演激活数学探索兴趣
“角色扮演”来源于电脑游戏,玩者自己作为游戏中的一个人物,或者为游戏中的主角操纵命运主线,通过故事剧情牵引使玩者能融入主角所存在的一个世界里,通过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最后取得了胜利(单机版),或成为受到网络其他玩者尊敬的英雄(网络版)。角色扮演游戏目前玩者很多,我们将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要理念———角色扮演移植到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角色扮演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思路。怎样使学生在课中扮演一种角色呢?首先要利用信息技术把一系列问题都嵌入一个网络情景之中,并让学生参与到情景结构之中的发展主线。
二、菜单式选择优化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探索性数学学习方式最重要的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就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建立一些模拟网站,将学习的素材、方式方法等内容纳入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处理信息等能力。教师不是把知识或结论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样为学生供应“现货”,而是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利用网页课件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加工处理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使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实验和主动思考上,优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方式,实现了个性化教育。
三、活用教学软件提升思维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都会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正是教师只醉心于关于课件的制作,忘却了或者不知道有更好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例如:“几何画板”是一种几何辅助教学软件,具有很强的几何图形生成和变化功能,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应用“几何画板”,可以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使抽象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在单元复习或者学期复习中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图。思维导图是一款简单易操作的软件,学生很容易学会并加以运用,而且特别适合高年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试着利用思维导图对某单元或者全书知识网络的整理,并可以拷贝回家研究复习或者完善补充,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提升了思维品质。实践证明,通过“几何画板”“思维导图”等简单易操作的学习软件的公开展示,并让学生尝试着使用,对其学习能力、思维品质都会大大提升。
四、网上资源增强数学活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建议: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表现出来,它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为此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上数学活动课《网上购书》时,一开始教师就在网上给学生提供购书的网上书店———当当网上书店,学生发现网上书店不仅书多,而且书的价格还打折,怎样坐在教室里购买自己喜欢的书呢?于是教师就创设网上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自己付钱购物。这时候可以进行师生交互,当有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远程接管选定的学生机,辅导学生学习。当学生想买几本书时,发现付钱过程中有困难时,同学们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获得帮助,共同发现,深化了对多种付钱方法的理解,如此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提升了生活实践能力。
作者:李娜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满族中心小学校
第八篇: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研究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教学事业已步入崭新的阶段。随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注重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因此,本文作者以新课标为基点,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予以了分析。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小学阶段中,数学是一门必修的基础性学科,也属于一门思维活动教学。而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思维能力培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已成为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需要制定合理化的方案,采取可行的措施。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属于数学学习中一种特定的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中的数字形象化,进行数学运算。而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借助想象空间,归纳、推理出一些数学问题,能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一些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强,在教师讲解之后,能够迅速消化、吸收,应用到实践中。而那些理解、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及时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遇到很多困难,造成两类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相差较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它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准确理解、掌握新的知识要点,并应用到实践中。它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各种数学技能相融合,把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用到学习中,解决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小学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
1.巧设课堂小结,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连贯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导入教学内容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课堂小结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本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好地理解、记忆本堂课的教学要点。以约数、倍数内容为例,在学习相关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合理设置课堂小结。比如,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对本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教师巧妙地引入做游戏的话题,“动脑筋离课堂”是游戏的名字。游戏规则是以本堂课教学内容为纽带,以卡片为媒介,每张卡片上都有数字。教师在抽出一张卡片之后,卡片上的数学是班级中某位学生学号的倍数,这名学生便可以离开教室,但需要在讲台前说出几是几的约数、几是几的倍数。这样的游戏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也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范围至关重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抽象化、复杂化的数学概念,“放羊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还会使他们失去信心,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书本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不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位置、方向内容为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相关章节的学习,可以准确认识方向,灵活应用一些方位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准确位置。但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并不丰富。如果教师直接把章节内容切入课堂中,学生很难理解新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物体的位置,以此为切入点,导入新的知识点,并教会学生一些表示方位的名词。在此基础上,以章节中抽象化的平面方位图为媒介,找出生活中相关的话题,这样学生可以在联想生活实际的基础上,理解章节内容。
3.强化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形象感知阶段,直观事物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都比较抽象,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对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物。为此,教师要强化直观教学,灵活应用模型、实物等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学习三角形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模型,三角板教具,让学生观察实物。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当然,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措施。比如,借助口算,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口算主要包含了这几种方法,会算法、明算法、练速度。以会算法为例,它是一种笔算练习。在计算的过程中,不能借助任何工具,连加、竖式等都能灵活应用,来帮助学生打开智慧的大门,为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做好铺垫。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更高阶段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它能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从长远来说,它可以不断完善小学教学事业,使其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萨仁吉如嘎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小学
参考文献:
[1]张亚莉.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年12期.
[2]马建茹.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J].学周刊,2012年34期.
[3]江琪.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浅析[J].考试周刊,2014年51期.
第九篇: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探讨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领域中掀起了一股新的教学风潮。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对学生及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解读,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在此过程中被强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固定却又灵活。本文将对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现状上加以分析,以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从而发挥出教师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双向作用。
【关键词】
以学习为中心;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我国的应试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受考试文化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由此产生的课堂教学问题也成为了阻碍新课改推行的重要原因。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结果轻能力,重教学轻引导,重答案轻思维提升等弊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确立,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致使课堂教学就是生硬的知识点灌输。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兴起,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优势地位。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因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环境有限,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等,所以,在教学活动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此种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探索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从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上看,大多数教师对现代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数学教学,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限制,所选取的多媒体资源对完成教学目标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的明显,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乡镇小学,在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了不足,这对于推行新课改,强化教学效果等都有一定的困难,对此,采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地探索新知识,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体现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良好地进行下去。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认清自己在课堂上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2]。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条件,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景,对知识点加以梳理,确立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于学习,一直将兴趣作为学生重要的启蒙老师,只有学生对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去探究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3]。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问题就成为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恒量变。问题的提出是需要思考的,并且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会有一个强烈的解答渴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创新,通过巧妙地安排和制造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主观探究动力,从而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完成教学目标。
2.2学生主动学习,积累新的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良好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4]。对于课堂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并且正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要加以鼓励,并指出此种做法的实际效果。例如,比较分数大小,通常做法是通分,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分子的大小,而有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其他的尝试,通过得出小数的方式,分析出分数的大小,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创造性的伟大。
3.综述
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主观学习意识,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此,要积极地推广和使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以使小学教学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茂和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瑞洪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代平.论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南北桥,2014,(12):11-11.
[2]宁小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初探[J].学周刊A版,2013,(8):110-111.
[3]罗志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J].学周刊A版,2013,(6):99.
[4]于娜.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J].东方青年•教师,2013,(22):244-244.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
【摘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应该加深学生的学习的基础性。导学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对导学式教学法的含义,意义和如何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导学式;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学生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应该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各种积极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数学。导学式教学方法是一个有价值和一个常见的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有着和以前教学方法的不一样的地方。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的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一、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式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之前,注重塑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来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来设置教学训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不断的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期采用导学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培养抽象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觉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关系者以后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还应该教学学衡学习的数学的逻辑思维,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导学式教学法就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会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之路,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加深对于数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情景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第一个主要的步骤就是导入,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加深对于数学的理解。尤其是小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这一点来引导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来塑造一个游戏场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教室里的长方形,例如,黑板,课座,门,窗户,黑板擦等等,找的最多的同学,教师给予表扬,激烈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寻找的兴高采烈之际,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们是否知道长方形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们在通过游戏情景之后,对于长方形有着极大的兴趣,自然会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这样的导入式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自然的引导学习的内容。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多,教师如果直接步入主题,学会僧难免会认为枯燥。
2.课堂提问导入式教学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学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但是,如果教师简单的给予学生一个自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很好,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来设置问题进行引导学习。设置的问题既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又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保证学生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克和千克重量单位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在每个动物后面写上自己认为动物的体重,让学生完成猜体重的问题,之后教师在给予相同的动物图片,不同的是每个动物给予正确的体重数,需要学生填上正确的体重单位。在这个时间内学生可以自由的学习这一节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思考,观察来获取自己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现了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3.课后总结训练导学式教学法
课堂总结时导学式的一个关键点,尤其是在学生主动自由的学习过程中之后教师需要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对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个印象加深。对于学生学习不到位的地方进行重新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好的内容进行总结,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总结。比如:乘法口诀的来源,乘法口诀如何使用,学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失误等。教师把知识纳入数学的只是体系中,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之后进行改错,补漏,加深和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式教学法,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始学习,逐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相互合作学习的习惯。
作者:王颖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中堡镇勒柳河小学
参考文献:
[1]王秀馨.试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25.
[2]张国强.对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5-07-25.
[3]张振芳.探讨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01-18.
[4]曾金水.浅谈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