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思考(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思考(10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素质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提升都有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阐述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将素质教育适宜的运用到其中,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时代飞速发展,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之外,更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因此教育模式在不断的发生着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模式发展的必要的发展过程。如何把素质教育应用到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去,是每个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数学老师必须都要面对的问题。

1.树立新的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数学的讲授过程中,改变以往的单方面由老师讲授学生倾听的模式,充分发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推动学生的主动、全面而且各个都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少年。但是因为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认知能力等发面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科学合理的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成长情境,因材施教,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各自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长和发展。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学生的潜力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开发,潜能也不断被激发出来,综合素质也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2.将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更为抽象,但是其应用较为宽泛,初中数学老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将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讲授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自身文化特点适当对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学习,了解初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由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良好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的。教授对于素质教育了解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在平常的讲课过程当中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着素质教育。

3.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是推动世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之一,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数学,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视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大多不是很成熟,甚至存在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改变学生这一消极被动的思想,提升数学学习在学生心目当中的比重和分量,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抽象晦涩的数学理论在学生眼前变得形象生动,数学不再是远离生活,永远都在课本上的东西,数学开始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结合的重要表现之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参与一定程度的社会实践,为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如在实践当中让学生学会测量、市场调差和分析等技能,把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结合在一起,在学的过程当中应用数学,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体验到应用数学的快乐,并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就是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高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思维活动,深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并且从中找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某个部分,变得既广阔又发散,既敢于创新又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结语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重要的阶段之一,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养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初中的数学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越来越任重道远,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积极探索,并把探索得出的成果付诸到实践当中去,切实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初中的教育工作当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培养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涂志灵 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初中部

[参考文献]

[1]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2]刘春来.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探析

数学内容有些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只有拥有阅读能力,才能真正理解课本上的内容.而且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要想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只有当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为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应试教育这个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教师要减少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分出一部分时间来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情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因为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经运用到很多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如设置一段知识情境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平时使用整钱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带了100元,买了79元的商品,你们剩下多少钱呢?首先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你们知道如何减吗,够减吗?利用问题的设定,引起学生的困惑,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相关内容寻找答案,教师同样可以直接创设渴求阅读数学书的情境,将要学生阅读变为学生要读.有些学生能够主动阅读并且很好的掌握了所学内容,教师要加以鼓励.

二、挖掘教材内容,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教材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其中蕴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教材在编制的过程之中,专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来编制的,所蕴含的内容能够被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良好资源就是课本,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并且在学生阅读完以后,将课前挖掘出的教材上的内容讲给学生.来培养学生如何去阅读,才能找出其中的关键内容,挖掘出深层的含义.例如:教师在教学一个新的章节,可以在课前先准备一个与这节课有关的小视频,活跃一下气氛,接着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哪些,我们所要完成的目标是哪些,课本上有哪些,需要自己探索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看书,然后教师进行讲解一些最基本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探索书本,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思维发育不完善,在自己探索时,可能探索的比较浅,或者根本就探索不出什么内容,教师可以自己做示范,接着引导学生,慢慢去适应,慢慢去发现这方面的能力.课本上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课本来提升阅读能力.

三、进行阅读示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道路上,教师要做好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阅读示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学生的思维发育不完善,很多地方都不了解,在自己阅读的时候,很难做到挖掘出其中的隐藏内容.教师做示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板,让学生去学习,接着自己去阅读,逐渐提升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用文字语言,例如:“甲是乙的多少倍”,“甲比乙多多少”.提取出关键的信息,有些话是非常多的,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习如何提取出其中关键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图表语言,列出一些树状图,教导学生如何提出关键内容,并且总结归类.教师可以利用应用题,教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在教导学生如何阅读的同时,也教导了学生如何去提取题目中的关键内容,更好的解题.因为在考试过程中,时间有限,学生理解题目的时间占的还是比较多的,如果学生能够减少这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可以在考试的时候有更多的时间解题.教师通过示范,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板,让学生了解一些阅读方面的技巧.

四、通过语言转化,强化数学阅读能力

每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教师可以拿出来,作为学生课堂训练的时间.因为在课堂上进行训练,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来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而且教师在教学如何阅读之后学生自己听了一遍,在课堂上可能懂了,但是如果不及时练习巩固,课后可能就忘记了课堂上所教学的内容.教师利用课堂训练,训练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转化的能力.例如:有一天天气比较热,小张想要自己做冰棒吃,买一箱又太贵了,于是小张就打算自己去制作冰棒.他分别买来了A、B两种必需的原料各500克、3000克.如果制作“宝乐”冰棒A种原材料需要12克,B种原材料需要3克.如果制作“神童”冰棒需要AB原材料各7、10克.教师先问问学生从题目中能得到什么信息,做哪一种的比较多?列出不等式组.接着可以补充1个题目,如通过成本核算自制一根甲种冰棒需成本0.4元,制作乙种需要0.3元,请写出这60根冰棒成本总额与甲种冰棒的函数关系.学生要逐一的理解题目中的句子,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比较多的题目,学生要慢慢阅读,仔细审题,抓住其中重要的字眼,再经过不断的训练,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五、总结

综合上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公式、概念与定理的理解与吸收.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学生想要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就要通过阅读来真正了解数学,从而爱上数学,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做题而忽视阅读是学不好数学的.因此,只有学生爱上阅读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作者:缪星星 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设计优化策略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学改变课上讲授,课下巩固的模式,而是以问题式教学为主的探索性学习,即教师先精心地设计问题,然后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那么,如何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将是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注重启发教学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这也是不少学生觉得数学难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问题设计上要注重启发性,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启发性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用提问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问题教学的魅力所在.例如,平行四边形ABCD,E、F两点在对角线BD上,且BE=DF,连接AE、EC、CF、A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在这一问题中,首先以启发性方式向学生提问相关的性质,进而他们明白:可证明△ABE≌△CDF,得出AE=CF,再进一步证明AE∥CF(或AF=CE).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定理可以得出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对角线互相平分,也能进行论证.通常刚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学生由于思维的定式,很难想到用对角线来求证,而教师将其提出来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这道题,教师还可以继续提出延伸问题,如若E、F分别在BD、DB的延长线上,AECF仍然是平行四边形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很自然能联想到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定理来解题,因为解答方法与上述是相同的.毫无疑问,启发式提问是最好的引导方法,而设计启发性问题的技巧在于要直指问题本质,以提问来给予学生更好的帮助.

二、比较型问题的设计,提高求同分析

比较型问题设计,顾名思义是对材料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问题,学生能从问题的答案中找到共同点,进行总结并找出规律,提高学生的求同分析力.在设计比较型问题上,要注重对问题的多途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找出问题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时,可用到比较问题的方法.四者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并运用列表格的方式进行辅助.表格可以从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着手,例如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四种特殊四边形均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和相等的特点,菱形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在角的性质上,他们也存在共同点,如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其中矩形与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在对角线性质上,四种特殊四边形的对角线均互相平分,矩形与正方形对角线相等,菱形和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从对称性上来看,四种特殊四边形均是中心对称图形,除平行四边形外,其他三种都是轴对称图形.这种比较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能将同种类型的题目进行总结,以寻找同类题目解题的突破口,提高学生求同分析能力.同时,它还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运用,在归纳和理解能力上也能有所提高.

三、质疑型问题的设计,培养分析能力

质疑型问题的提出并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否定,而是提高问题的呈现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旧观念还能在这种质疑中得到更新,从而有更好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课堂质疑氛围,与学生一起在质疑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提高课堂质量.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后,教师提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存在实数解,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对于这道题,大多数学生会直接求解,通过判断Δ≥0来进行解题,得到k≤2的结论.对此,教师可以提出疑问,k是不是取所有小于等于2的数都满足题意,如果k=1呢?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k=1是不满足题意的,因此这道题k的取值应该是k≤2且k≠1.之后,教师又稍微对这道题做出了一点改变,仍然是这个方程,(k-1)x2+2x+2=0,只是已知条件中没有了一元二次方程这几个字,那么答案会不会有不同呢?学生在教师的质疑提问下,很快地将这道题分成了是一元二次方程和不是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k=1,方程是普通的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解为-1/2;当k≠1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k的取值是k≤2且k≠1.质疑型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很快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有效纠正自己的错误.它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分析力,还完善了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和解题能力.因此,初中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要注重质疑,以质疑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

四、操作型问题的设计,挖掘思维深度

操作型问题设计是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更好地理解所学概念,感受数学的趣味.可以表现为为学生创设操作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他们的数学思维也会更加清晰,变得有逻辑性且严谨.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操作型问题:首先,教师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画出一个与他全等的三角形,并回答是不是必须要全部满足六个条件才全等,少一两个条件是否可行?在学生完成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角、边的分类上进行归纳,归纳得出:①一个条件:一角,一边.②两个条件:两角,两边;一角一边.③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如果给出一、二个或三个条件,是否能证明全等?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只有一或二个条件都无法证明全等.那么,是不是随便给出三个条件都能画出全等三角形呢,学生对此也进行了实际研究:①给出了三个角的度数比较是否全等.②给出了三条边的长度画出三角形.最后得出了三边长度确定可以画出全等三角形的结论.由此可见,操作型问题确实能挖掘思维深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五、总结

总之,在设计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时,要以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从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材料出发,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进行外延,使得学生思维得以发散.此外,还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新颖性和数学的严谨性,只有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才能紧跟教师思路,一起走进数学的殿堂.

作者:许菊云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北汛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研究

【摘要】

初中生在做数学习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高素质的数学教师不会因为学生的错误而过分责备学生,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而是以错题为依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加快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完善.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错题教学意识,善于利用数学错题资源,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错题资源;教学质量

在初中数学课堂内外导致学生产生错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初中数学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错题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错题原因的分析,重视数学错题资源教学价值的利用,然后制定更加科学的数学错题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做到变废为宝、点石成金,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一、初中生数学解题犯错的主要原因

(一)基础知识不牢

随着初中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数学基础在不断完善,但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由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并没有掌握各种数学题型的解决能力,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所以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二)审题不严

对于一些常犯错误的学生而言,可能会重复性的犯一些错误,这与学生审题时过于粗心、不重视错题总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在审题和解题过程中总是粗心大意,因为审题能力偏低而产生的错题屡见不鲜,这些错题本来是不应该出现的,但正是因为学生的审题不慎造成的,所以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三)计算能力偏低

还有一部分学生所犯的错误,不是不会做,也不是因为不够细心,而是因为计算能力上的弱化,导致学生的解题速度慢,最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正确答案进行求证,或者因为思维定式的影响,发现错误后再返回来进行重新计算,这都会影响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的准确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

(一)通过错题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有些初中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错题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疏漏,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及时的完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错题,及时的吸收经验和教训,保持好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改善形成有效地促进.例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B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正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D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正确答案是D,犯错的学生多是因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此时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观念的认知与理解.

(二)通过错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的错题是因为题目设计本身让学生不适应,学生存在思维上的漏洞,或者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最终导致学生犯错误.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干预打破传授思维定式的影响,利用错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很多学生对该题所犯错误大多是因为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只考虑到了三角形顶角是锐角的情况,但是对于顶角是钝角的情况却严重忽视,所以无法得出正确而完整的答案.教师此时完全可以对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积极寻找多样化的问题解决途径.

(三)通过错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初中数学错题当中,因为学生审题不仔细而导致的错误可谓随处可见,此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所犯错误引导学生及时建立错题集,加强对做题经验的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例如,△ABC的两个角是50°和70°,△DEF的两个角是60°和70°,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对于该问题,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出错率却非常高,原因就在于学生审题不够细心,忽略了隐含条件中另一个角的大小.此时数学教师一定要强调审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四)通过错题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数学中,各个题目答案的最终获取,都是需要学生通过知识点的回忆和仔细计算得来的,对于一些计算过程相对复杂的题目,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解题能力才能最终得出正确答案.例如:-34-[-53+(-3)2]=?对于该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计算能力和足够的细心,准确掌握相应的运算法则,否则只要中间出一点偏差,都会功亏一篑.对此,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计算出现失误的,一定要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分析,要引导学生对经常犯的错误进行归类和总结,指导学生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并通过更多相关题型的加快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速度.

三、结语

总之,由于初中生基础知识不牢固、注意力不集中、审题不细、思维定式等原因产生的错题,为了不影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能够正视和善待学生所犯错误,将其看成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资源,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实现个人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

作者:胡桂仙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永忠.深化初中数学错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

[2]侯丽娜,宋为.初中学段“错题集”的价值与使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3]孔帮新.将学生的“错”变为宝贵的教学资源[J].中学数学研究,2015,(02).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摘要】

在我国深入推进新课改的趋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已经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强调通过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基于此本文试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有着极强的应用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让整个数学课堂更加高效.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提高对其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较多,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不利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纠正自身学习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主动充实自己,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合作技能.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产生很多想法,并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学生遇到困难之后,有时候仅靠自己的埋头苦想是难以解决问题的,但是在交流过程中,便能够受到一定的启发,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优势.此外,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思维受到启迪,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一些创新性题目而言,更能够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努力做到一题多解,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比如,在测量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想法,而圆的周长测量方法也有很多.此时选择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个小组都能够提出很多种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同时也将其中的缺点与优点列举出来.之后在分析具体的实例,验证学生测量的数据是否正确.最后,教师就可以给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而学生根据自己先前对圆周长的测量,能够很快牢固掌握公式,并且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运用.

(二)合理设计学习内容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但是在设置小组探究内容时,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探究内容尤其重要,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由于在很多时候,初中数学中有很多难点知识,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集思广益,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解决难题.比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如果每名学生都单独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的工作量无疑非常巨大,并且也缺乏一定的实质意义、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去探究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得出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样不仅可以极大节省教学时间,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并且也不断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重视发挥个体作用

合作学习不意味着独立个体的消失,而是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其前提,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需要达成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时,必须从个体出发,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安排.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保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配.对初中数学而言,重视个体的发展,就是要让每位学生得到一定的数学任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比如,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各小组利用文字表述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清楚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更好的区分平行、相交、垂直等.这是小组每位成员需要做到的.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比如在《不等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学生提问,从而逐步引出不等式的概念.在此阶段,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其中,认识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进行探究,从而找到解决不等式的办法.学生在对不等式知识点进行运用时,每位成员必须完成安排的任务,并最后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决定对错,如此一来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不等式相关知识.

(四)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提高,更好的理解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利用数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难题.因此,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数学实例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比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去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结构的例子,对其稳定性的原因加以分析,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其实学生生活中有很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教师要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进行探究.

三、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们个个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定位,最大限度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指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加强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作者:赵修国 单位:广西全州县两河镇两河初中

【参考文献】

[1]刘升进.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23:78.

[2]张伟刚,孙文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02:150.

第六篇:初中数学教学搞好创新教育研究

在初中时期,数学学习进入到新的阶段,增加了大量的新知识点,内容也比以往深入了许多.但是,由于一些教学实际问题的存在,让数学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加上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使得课堂互动难以展开.而新课改实践证明,数学教育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绝不能忽视对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分析

1.教学目标

初中的学生,如果能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对他们的一生极为有用.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的观念,讲究实际,联系各种条件,耐心求证,从而得出最准确最客观的结果.

2.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介绍与实践四大领域.初中数学增加了许多全新的知识点,也增加了许多种解题的方式,教学内容多且复杂.

3.教学对象

初中数学的教学对象都是处在青春期的少年.他们对于事物有着较大的好奇心,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好时期.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遇到问题时的情绪波动很大.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

由于初中学生处在活泼好动的青春期,对于他人传递的信息并不一定能耐心接受.一些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弱,在学习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因而在主观上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压力,甚至有的会失去信心,干脆破罐子破摔.

2.教学方式守旧枯燥

传统教学多为讲授式的教学,教学的方式守旧,没有改革和创新的观念.理科类的东西往往是一板一眼的,数字和公式等都讲究准确,这个特点就容易导致教学时课堂变得严肃沉寂.

3.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会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解知识,当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或者理解不了的几何知识时,教师也很少会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往往忽视了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性,课堂气氛变得呆板压抑,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遇到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时,挑选学习情况好的同学上台给大家进行演示,从而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去求知与探索.此外,一个数学老师,更应该投入极大的热情到数学中去.青春期的学生最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日复一日,他们也会跟着老师一起开始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展教学手段创新

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手段的创新.例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讲解几何题或应用题时,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事实来进行举例,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采用竞赛的方式,在完成当堂习题的环节,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让学生试着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解答数学题目,然后上台进行阐述,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教师也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板块,来促进课堂气氛的提升.在讲解几何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动图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图形或几何体,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3.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多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来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小问题,并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讨论的环节.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增加了互动的机会,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散,能用更深更广的角度去看待数学问题,能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点.

4.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当前数学教学要改变以往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兴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缓解学生的紧张感.要注意改变教学观念,把主导变为陪伴,耐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剖析,由此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题目,要先用一些简单的例子为他们讲解知识,在他们理解消化以后再慢慢增加难度,同时注意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开展教学评价创新

以前进行数学教学评价的方式大都是作业完成的情况或是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对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和排名,考试分数和排名往往决定了数学教学的好与坏,不能完全体现每个学生的成绩进步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评价创新的方式,来了解教学的效果.首先是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发言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次是小组互评,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通过对比了解各小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是教师评价,要注意带着发现美的眼光,不要过于严厉,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

四、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搞好创新教育需要做好很多方面,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灵活应变能力去解决课堂上的突发问题,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经常性地进行自我总结,追求自我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要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要求,鼓励发散学生思维,更要勇于突破创新,积极开展交流学习不断地开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数学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戴国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中南东洲国际学校

第七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摘要:

数学是一门对初中学生思考能力、独特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在各学科中变动最为灵活,内容较为复杂。其是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时期,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等都能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而初中数学教学存在模式单一,注重计算结果以及主体的错误认识等问题都导致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其对于数学教学的顺利进展也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就这一现象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创新思维是一种与正常解决问题途径不同的想法,其主要讲求新颖独特、突破常规、与众不同。创新思维是每个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自我的思考,从而提出具有自己想法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探索式的寻求解决方法模式。而初中生正处于形成自我思维模式的分水岭,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初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转变速度、思维发散宽度的要求都远远大于其它学科,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之一。而现今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提高并不明显,需要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详细实际的了解,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是各初中较为重视也是进展较不顺利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作为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工具,各初中对其的应用模式以及使用方式都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即找出其没有发挥出真正作用的原因,并对此进行讨论研究。据研究结果显示其存在的两大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向有所偏差。

1.1.教学模式单一固定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存在同大于异现象,即各初中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流程基本一致,只存在较为细微的由于个人想法不同而出现的差异。教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固定这一教学问题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首要也是主要障碍,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教师讲课的方式较多都采用按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虽然教师会在其中加入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但是仍是基于这一模式进行的些微改进,效果不佳,这容易使学生形成固定的解题模式以及解题方法,而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对于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是反作用力。

1.2.教师对于教学方向的确定存在错误倾向

教师在数学教学上重视的是学生最终的成绩以及班级的平均分,因此,教学的内容与考试的内容紧紧联系,而鲜少出现课外的内容,从而容易使学生养成考试所考内容则为相应的复习内容,教师课中讲授的内容则为所学内容,对教师讲的内容难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此产生怀疑,这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没有任何好处,没有做好初中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教师对于考分的重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考试重视程度加大,从而导致学生对此产生一定的压力感,这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一种负面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上还经常使用题海战术,这回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会使得学生对此产生反感情绪,不利于其对创新思维形成的影响。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在对数学教学中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梳理总结后,最终把握其改进的具体方向,从而提出具体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针对教师数学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单一固定这一问题提出引进新的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模式这一解决措施;针对教师教学方向定位存在问题这一现状提出端正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使其在重视结果的同时重视过程。

2.1.新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

对于与现在教育发展不适应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发展,主要方法就是对当前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和现代教学格格不入的部分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确定具体的改进方向。在进行新模式的引入和学习,通过之前的改进方向确定,在新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的改进,使新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变得与该初中的发展相符合,并且更为完善化,能够带动数学教学的发展。在进行教学中主体的确定,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交流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终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讨论中培养起来。

2.2.教师教学理念的改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确实的认识到其的主要任务,即教育学生,使学生真正的学习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教师需尽量减少题海战术的轰炸,以及反复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这都是学生较为厌恶并且与创新思维培养主旨不适应的方式。教师不能够限定题目的解题方式,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后,学生对此进行了解后,教师应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自我解决,从中寻求带有自我特色的解题方式,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

3.结语

重视初中数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由于其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大舞台,也是学生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及时的明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找出解决措施之后,需要及时有效的得到实施,从而才能使其取得具体的成果,成为下一次的改进前提。

作者:李明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参考文献]

[1]闫志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17-17.

[2]马东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6):115-115.

[3]甘寿权.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82-82.

第八篇: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实践探索

【摘要】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同时,数学史也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文化的价值。经过数学家的理论讨论和具体实践,数学史的价值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另外,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向学生展示和数学知识有关的数学史内容。数学史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促进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现状,阐释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的意义,旨在为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实践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

数学史;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实践探索

数学史和数学教育的结合逐渐成为现阶段世界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塑造以及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变得更为深刻,数学史和数学教育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因此,数学教育要不断加强数学知识和数学史的联系,并使它们和数学思想的主干相联系,实现有计划地对数学史教育。

一、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的意义

(一)拓展视野,让学生对教材可加深理解。

将数据史与教学融合可以充实课程资源,同时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以数学的本质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内容中一元一次方程所涉及到的“合并”和“移项”内容,是数学家阿尔-花拉字米著作《对消和还原》中所提到的“对消”和“还原”内容的再现。

(二)实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已有了相应的发展,能把已学过的概念、知识进行联系、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结构的构建,完成部分的知识迁移。在数学史与初中数学的融合过程中,可先把史料类的材料放在章节的开头,阐明学习数学的意义。比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之前相学生讲述契科夫小说中的“买布问题”,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探讨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由此引发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和学习。最终形成了这样的一元一次方程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将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整合教学是对新课程标准中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数学史上的很多数学家对数学的专研都是矢志不渝的,具有一定的数学精神价值。比如,欧拉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坚持心算的研究,并在此期间创作出了许多心算著作;华罗庚在残积的身体状况下靠自学在我国乃至世界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的现状及问题

(一)数学史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现状。

第一,内容方面。现阶段我国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史整合的范围较为广泛,而且和教材的知识点联系也比较紧密,其材料所涉及的时间范围也比较广。比如:人教版中“代数”的故事、杨辉三角、海伦-秦九韶公式、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等。第二,在形式方面。数学史和初中数学教材融合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图文结合、文本方式。第三,在编排方面。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在数学史料素材的编排中有页边标签、章节阅读、思考、文中插入等不同的形式,实现初中生的有意义学习。

(二)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数学史的内容大多被安排在数学教材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以及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很容易忽略这些隐性的数学史内容。其次,数学教材中反映的数学史内容大多以一种较为简单的形式展现,没有向学生深入剖析数学史和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反应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再次,数学史的内容学术性太强,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最后,数学是在数学教材中的各章节分布不均。

三、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实践策略

(一)重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教师要明确融入数学史的重要性不是为了激发学习动机,而是将数学史以及数学文化的发展和数学教育结合,从而实现数学史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之前有策略的将数学文化与所要教授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一定的数学文化发展背景下掌握数学知识,加强学生对数学史的认知。

(二)数学史与教材的整合应立足学科本源。

现阶段的数学史语言多以成人语言呈现,史料虽多,但编排形式单一,使得其理解起来较为抽象、概括。因此,数学史与教材的整合应基于数学知识发展的本源,并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接受特点、接受习惯等,对数学史内容进行选择、编排。

(三)实现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模式的多样化。

数学史主要是为数学教学而服务的,所以数学史融合了可运用多元方式来进行处理。第一,直接引入。最常见的就是直接引入数学史的方式,此形式是正常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并不会对本身的教学造成影响。第二,间接融合。基于历史启发的教学基础上所采用的方式。

四、总结

数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不断研究数学的历史和现状,从而正确的预测数学发展的未来。对于初中数学教育,在传授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将一些重要的数学历史介绍给学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思想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升数学学习的综合素养。

作者:施生派 单位:福建省大田县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林群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薛红霞.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2):40-42.

[3]朱卫平.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6):48-49.

[4]蒲淑萍,汪晓勤.数学史怎样融入数学教材:以中、法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2,08:63-68.

[5]常攀攀.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材的整合分析——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为例[J].郑州师范教育,2013,06:62-64.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摘要】

初中生在做数学习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高素质的数学教师不会因为学生的错误而过分责备学生,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而是以错题为依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加快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完善.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错题教学意识,善于利用数学错题资源,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错题资源;教学质量

在初中数学课堂内外导致学生产生错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初中数学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错题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错题原因的分析,重视数学错题资源教学价值的利用,然后制定更加科学的数学错题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做到变废为宝、点石成金,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一、初中生数学解题犯错的主要原因

(一)基础知识不牢

随着初中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数学基础在不断完善,但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由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并没有掌握各种数学题型的解决能力,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所以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二)审题不严

对于一些常犯错误的学生而言,可能会重复性的犯一些错误,这与学生审题时过于粗心、不重视错题总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在审题和解题过程中总是粗心大意,因为审题能力偏低而产生的错题屡见不鲜,这些错题本来是不应该出现的,但正是因为学生的审题不慎造成的,所以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三)计算能力偏低

还有一部分学生所犯的错误,不是不会做,也不是因为不够细心,而是因为计算能力上的弱化,导致学生的解题速度慢,最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正确答案进行求证,或者因为思维定式的影响,发现错误后再返回来进行重新计算,这都会影响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的准确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

(一)通过错题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有些初中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错题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疏漏,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及时的完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错题,及时的吸收经验和教训,保持好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改善形成有效地促进.例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B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正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D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正确答案是D,犯错的学生多是因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此时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观念的认知与理解.

(二)通过错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的错题是因为题目设计本身让学生不适应,学生存在思维上的漏洞,或者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最终导致学生犯错误.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干预打破传授思维定式的影响,利用错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很多学生对该题所犯错误大多是因为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只考虑到了三角形顶角是锐角的情况,但是对于顶角是钝角的情况却严重忽视,所以无法得出正确而完整的答案.教师此时完全可以对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积极寻找多样化的问题解决途径.

(三)通过错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初中数学错题当中,因为学生审题不仔细而导致的错误可谓随处可见,此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所犯错误引导学生及时建立错题集,加强对做题经验的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例如,△ABC的两个角是50°和70°,△DEF的两个角是60°和70°,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对于该问题,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出错率却非常高,原因就在于学生审题不够细心,忽略了隐含条件中另一个角的大小.此时数学教师一定要强调审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四)通过错题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数学中,各个题目答案的最终获取,都是需要学生通过知识点的回忆和仔细计算得来的,对于一些计算过程相对复杂的题目,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解题能力才能最终得出正确答案.例如:-34-[-53+(-3)2]=?对于该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计算能力和足够的细心,准确掌握相应的运算法则,否则只要中间出一点偏差,都会功亏一篑.对此,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计算出现失误的,一定要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分析,要引导学生对经常犯的错误进行归类和总结,指导学生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并通过更多相关题型的加快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速度.

三、结语

总之,由于初中生基础知识不牢固、注意力不集中、审题不细、思维定式等原因产生的错题,为了不影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能够正视和善待学生所犯错误,将其看成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资源,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实现个人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

作者:胡桂仙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永忠.深化初中数学错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

[2]侯丽娜,宋为.初中学段“错题集”的价值与使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3]孔帮新.将学生的“错”变为宝贵的教学资源[J].中学数学研究,2015,(02).

第十篇: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应用研究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之中老师只是以偏概全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造成了学生们整体学习效果相差较大,不能很好地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所以利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着一个清晰的了解,之后再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针对于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鉴于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很大,因而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科学地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着很明确的实施目标与实施的步骤,期间的步骤要很谨慎的进行.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就要对于班级里面的学生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他们的整体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家庭情况、性格等等各个方面,然后依照这些得到数据再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之后在班级上按照成绩进行分组.但是这种分组要在学生不知情的前提下,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一般的情况会将学生们分为五个人的小组,其中包括极优生、优秀生、中等生、学习困难的学生这几类,这种分组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共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成绩好的学生的带动下开始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成绩.

二、钻研教材大纲,确定具体的目标

分层教学要求针对于每一位学生确定出相适应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就要求老师在上课之前就要钻研教材大纲,然后根据教材大纲进行分层,结合着学生的具体情况定制不同的目标.这种目标可以分成几个,一种是最为基础的目标,这个是要求全班同学必须达到的,之后就可以设置一些中级目标与高级目标,这些目标就不会要求全班的同学都必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与学习的基础来进行目标的选择.比如在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分为了两个具体的层次目标,基础层次目标是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给记牢之后根据这种法则来进行计算.中层目标是在将法则记牢的基础上对于运算的技巧进行把握.从这两个层次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目标设置的难易度,这种难易度是一层一层叠加的,基础层次的目标可以保证学习困难的学生与中等成绩的学生可以理解与掌握,之后的中层次目标就是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提升与知识面的拓展,针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满足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预习作业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下一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们首先预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更好地进行理解与掌握,这种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为了让学生们进行预习,老师布置了几道计算的题目.计算:1.(-12)+(-23)+(-56);2.(-12)+3(14)+2.75+6(-12);3.(-2.4)+(-3.7)+(+4.2)+0.7+(-4.2).思考:在这三道题目的运算中你找到什么规律了吗?这种分层计算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们找到一种做计算题的乐趣,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学生们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所存在的困难的知识点之后在课堂上着重注意老师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讲解,更好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四、根据讲课的内容进行分层讲解在题目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针对于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次的讲解,其讲解主要还是针对于基础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拔高,注意掌握住一个度即可以照顾到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对于一些较为优秀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拓展.还是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时候,就进行了分层次的讲解方式,首先要进行运算测试,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题目的运算,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运算能力.之后就是小组之间对于一个题目进行探讨,主要是探讨题目的不同的运算方式,讨论出最为简便的运算方式,然后老师再进行补充与讲解.最后就是针对于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拔高,这个时候就会出现“+”、“-”、“0”这样的情况,要求成绩优秀的学生完成.这种方式就可以照顾到班级上的所有的学生,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面对学生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之中首先就是要对于学生们的整体情况有着一个清晰的认知,之后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学习目标,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着一个最为清晰的定位.老师自身也要对于所要教授的内容有着一个极为清晰的认知,根据内容来制定分层目标,而且要具备着很好的耐心保护好学生们的自尊心,以一种引导的态度来进行教学

作者:蔡菊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