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探索(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索(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探索(10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探究知识有效途径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无疑是问号.”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因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产生困惑感与探索欲望.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人们常常会不断思考探索,努力去解决所接触到的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探索知识,就要求教师要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沉浸在思维的海洋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实践证明,通过问题的引领,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新知导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内容有些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生学习时,可能会不理解.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定理.由于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直接教授学生知识相比较,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发学生探索知识,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抽象的文字符号,通过教师的转化,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良苦,学习时也会更加认真.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之中所面临的问题来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们去买三角形的年糕,你们买了一个,你的好朋友也买了一个,年糕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你们知道卖年糕的人如何切年糕,让它们的大小一样吗?怎么才能证明年糕的大小是相同的呢?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想,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接着教师再说明,接下来所学的内容可以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提升.

二、重点知识问题化呈现,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数学内容比较多,有些内容是比较重要的,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帮助.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知道这些内容是重要的呢?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就将重点知识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想想教师为什么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不断思考,初中生的思维并不完善,教师利用问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思维,提升思维能力.仔细思考的时候,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学生在这个时候思考一些重点,对于他们记住这些重点内容也有帮助.例如,在讲“平面图形”时,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些问题:平面图形是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吗?让学生思考,接着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问题解决之后,学生的记忆也会很牢固.

三、把问题与生活对接,带着问题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是来自于生活之中的,将数学再应用到生活之中,能够体现出数学的价值所在.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用处不多,在学习的时候提不起精神,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就会认识到数学的价值,逐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可以将问题生活化,还可以展开相关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让学生领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合并同类项”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设置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同类项情形吗?教师要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思考.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四、设计课后问题促反思,帮助学生检查学习遗漏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课后的时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回顾课堂所学内容,一段时间后,学生便会忘记一部分所掌握的内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有些学生理解,有些学生并不理解.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促进学生课后反思,使学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然后请教老师,解决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教师通过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一章节内容的理解程度.总结出学生出现普遍的错误,在下一节课时,讲解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如何加以改进.通过设置课后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所学,也可以使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结语

总之,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是知识的引领者.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发挥引领者的作用,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之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作者:赵家霞 单位:江苏淮安市北京路中学

第二篇:新课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反思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突出教学过程的发展性、普及性及基础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确保数学教学可以面向不同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有效了解及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图形与数学符号的运用意识,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抽象思维.为此,教师应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反思与优化教学方式.

一、搭建课堂实践平台,保证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以相对快乐的心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初中生的身心较为活跃、心理与性格均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对于外界刺激可产生较大的反应,在记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能够使相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感性化、形象化的知识,在课堂中搭建实践平台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搭建课堂实践平台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等.例如,在讲“无盖纸盒制作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正方形硬纸板制作无盖纸盒?采用什么制作方法能够有效增加纸盒体积?随后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问题,在得出讨论结果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实践讨论结果,以论证提出的假想是否可行.在学生制作纸盒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全程指导,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及引导,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在学生制作好纸盒后,教师可利用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与性格等各具特点,如果在课堂中运用一刀切式教学方法,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无法达到新课程对于初中数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也会影响到师生沟通及有效性教学的实现.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个性化教学模式,尊重初中学生独有的个性,让学生能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并获得全面成长.首先,充分理解与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性格与知识水平等,保证数学教学具有适合性的特点,以确保层次不同的学生均能够有所收获.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制定差异化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将学习目标定为掌握勾股定理的含义,同时可以应用勾股定理解答难度较低的数学题目.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将学习目标定为在理解勾股定理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并深层次理解与把握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其次,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例如,在讲“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图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拼凑自己感兴趣的图案,如变形金刚、猫咪等,让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获取心中所想,从而发展个性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独有个性得到发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知识.

三、应用诊断教学法,有效创新数学教学

诊断教学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学生听”、“教师讲”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与情感体验不断修正教学中存在的偏差,避免出现偏离教学重点的问题,并通过持续诊断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畏难情绪,从而有效创新数学教学模式.首先,应通过课堂诊断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包括被动学习与应付学习等,同时根据心理状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纠正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主动克服心理障碍,并以正确心态对待数学学习.其次,在运用诊断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诊断出的问题,针对性指导学生通过预习及复习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使学生善于思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运用诊断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复习教学,有效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混乱、遗漏重要知识点等,帮助学生归纳与整理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促使学生共同进步.为了使数学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徐宏斌 单位:江苏响水县南河中学

第三篇:新课程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分析

摘要:

数学学科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图像的学科,因此,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普遍感到吃力,同时也会感觉数学知识非常枯燥。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能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通过直观的几何图形来表示抽象的数学信息、数量关系,使数学问题由复杂化变得简单化,抽象化变得具体化,最终使学生顺利的解决数学问题。本文针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发表一些观点。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应用;分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了精准、简要的阐述:“数以形而直观,形以数而入微[1]。”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换,能够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此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而学生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图像的一门学科。数与形之间也存在必要的联系,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利用彼此之间的联系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离不开思维,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时也需要不断的思考。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除此之外,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化、灵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总之,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如下优势:能够帮助学生求解与函数相关的代数题和几何题、通过直观图像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应用型题目、运用几何图形或函数求解数学方程式、求解与几何量相关的函数不等式等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这会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2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数形结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感,使学生能够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叉运用,进而确保学生的多种思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3]。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将数形结合贯穿于教学始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水平不断深化他们对“数形结合”的理解,使他们日后能主动的应用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2.1数形结合思想的导入: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时,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数形结合”巧妙的导入到数学问题中。这样才能使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数形结合”、了解“数形结合”。尤其是一些尚未接触过“数形结合”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入这一思想,使学生们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为学生领悟和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4]。例如,教师在讲解“正负数”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在黑板上画出数轴,随后举例子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正数、复数和零在数轴上所处的位置,同时向学生讲解整数如何表示、分数如何表示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数轴,让学生简单了解绝对值的概念、象限以及正负数变化规律等,为教师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2数形结合思想的开展:

“方程”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方程式中包含极为复杂的数量关系,因此,学生在刚刚学习方程时,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5]。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方程组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方程式中各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快速的完成解题。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讲解一些追击问题、时间问题以及路程问题,通过配合图形来描述问题,配合数字解决问题,能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解题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3数形结合思想的升华:

“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知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函数”比“方程”更难理解,如果教师教会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函数”问题,对学生的日后的学习会大有裨益。众所周知,函数与函数图像之间存在着必要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为此,教师在讲解与函数有关的知识点或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将“数”与“形”进行拆分,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掌握函数的特点、主要参数等等,通过理解函数,绘制出相关的函数图像,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函数特征的同时,准确的把握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最终熟练的掌握函数知识。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引申到解析三角形的应用中,在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通过绘制三角函数和相关图像,帮助学生解读三角函数求解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解决三角形问题。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对数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加强重视,不断的在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良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林春安.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5(4):304-304,306.

[2]石丽娟.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34):40.

[3]李红雪.春的播种,秋的收获———谈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4(6):189-189.

[4]李雪.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5]陈光念.初中数学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4(6):132-132.

第四篇: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摘要:

“自主学习”,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体性,通过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教师以精讲点拨等形式参与、指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自主学习能力”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操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而进行的负责任、有意义的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1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的提出

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学习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些农村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还远远不够,虽有主动探究性学习的动机,但多数学生对主动学习的理性认识较差,没有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农村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是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仁人志士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发表若干争鸣,一线教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农村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构建良好、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标准下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如何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教师如何发挥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的意义

2.1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教师不应只有一个传递信息的人,而应是学生之间互相作用的促进者。新课程标准,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经历”、“体验”、“探究”、“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果。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2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状态下,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才能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才能孕育、诞生。很显然,没有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要确保气氛活而不乱。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发言,提出自己观点,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上好课。诚然,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营造宽松的课堂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当作有思维的人,而不是物,要允许学生说,允许学生超越自己,如在语言交流情景中,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教师不要用“错了”、“不对”等简单的语句判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不要吝啬一个点头、一次微笑、一句表扬。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爱生的“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2.3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数学教材,初中数学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直观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善于学习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宋春秋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大榆树中学

参考文献

[1]颜章业.提升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学案导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薛华.运用“导学案”教学培养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杨雪峰.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2.

[4]庄宇勤.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研究[D].苏州大学,2012.

第五篇: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方法浅谈

摘要:

无论是在当下还是之前数学这一本科目一直都在初中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学也是初中教学的基础,然而在数学课程上有极大的一部分是对几何的学习与探索,初中的学生学习好要想学好数学,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把数学课程中的几何这一大块儿学好、学精。初中的几何教育在整个数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探讨几何教学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初中教育;几何教学;方法;探讨

1引言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地推进,我国的初中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初中的数学教育,然而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关于几何的知识占据着极为特殊又重要的地位,这种几何知识与初中学生平时接触到的代数数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对又部分的学生来说几何这种需要立体和发散性思维的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对于在初中教几何的老师来说,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进一步的掌握这种几何知识也是现今正在面临的一大难点。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要想把几何知识教好就需要在平时的教育中不断地进行经验的总结,来对几何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革新,努力的将学生的兴趣引到几何中,倾尽自己的努力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任意一门课程,如果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离不开兴趣的支持的。如果一个人有兴趣的去做某件事,那么在困难的事情都会变得很简单,有兴趣就会去认真听老师的讲话,那么在困难的事情都会变得很简单,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2.1把握并利用几何的美:

几何图形是具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美感,是点线面结合体,具有非常强烈的动感美和线条美,老师在黑板上绘图的时候,如果使用不同的色彩来进行画图,并且要不断地运用实例来进行讲解,这样的话可以很快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来黑板上画图或是在老师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也在底下画,并不断地对学生画的图进行鼓励和指导,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信心。

2.2对待学生的作业要耐心指导:

老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认真的批改,不能只追求纯粹的对与错,要不断的对学生的进行鼓励和支持。如果只追求纯粹的对与错那么会打击到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自信心,反而让学生失去了继续去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所以说作为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认真和批评,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老师要去多多的鼓励和表扬;对于上课表现积极的作业完成情况好的也要多多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

2.3适量减轻学生的作业的负担:

作为老师,一味地留作业,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有时候不但不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理解的作用反而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有些学生因为老师留的作业过多反而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失去学习几何的兴趣,还有些学生本身就对几何知识掌握的不好,但是又要做大量的作业,这样就会越来越急,到最后就会更加的不理解和迷茫。

2.4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相当重要的,对几何基础知识的把握对于能否学好几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几何的基础知识都不能熟练地掌握,那么这个学生就一定学不好几何知识,所以说基础决定一切,要做好任何一件事请都要先打好基础(地基),所以说老师要注重学生对于几何基础知识的掌握。

2.5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老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老师负责教知识,要想真正的学习好知识还得靠学生自己。有一句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也很符合当前的情景,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同时不要忘记去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6利用起拥有多媒体的便利条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地进步,在我国有很多的学校都已经安装了多媒体。所以说作为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起拥有多媒体的便利的条件。教师讲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制作的PPT应用到教学中,这样就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进行讲解,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活跃,同时通过多媒体绘制的几何图形更加的只管和更加的准确和标准,多媒体所拥有的这些便利的条件是传统的课堂教育所无法匹及的。所以来说,既然我们拥有这么便利的条件为什么不去使用呢。以上的这些就是我认为在初中几何级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希望能对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能力。

3总结

在我国,初中的数学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能否学习好初中数学这一本科目,会给我们今后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要想学习好初中的数学,对于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几何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学习好几何知识在初中的数学的学习中是相当的重要的。要想学习好几何知识就少不了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提到的几种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给老师们起到一点点的作用。

作者:王本彦 单位:吉林省延吉市朝阳川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治祥.探析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方法.《南北桥》.2013年11期.

[2]胡飞.浅谈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的三种思维.《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年1期.

[3]张永.有关初中数学几何教学.《读与写(上,下旬)》.2014年13期.

[4]贾永红.浅谈初中数学几何定理的教学策略.《商情》.2012年19期.

第六篇:初中数学分层式教学研究

摘要:

对初中阶段的数学采用分层式教学模式是充分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的重大突破。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分层式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实现了学生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内在潜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分层式教学

1前言

分层式教育理论学家布鲁姆曾提出:“在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教学活动的同时,如果给予每一个学生以恰当的帮助和充足的时间,那么则很少有人会出现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或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为了是学生能够全面、持续地掌握基础数学,但是由于学生个体间所存在的各种差异使得自身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故此,在初中阶段实行数学分层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促进学生发展,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成长的空间的教学模式。

2分层式教学的基础理论及原则

对于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观念还处于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尽管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都具备极强的可塑性。如果能够针对他们自身所存在的特点加以引导和帮助,那么每名同学就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这一点认识,分层式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客观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特点,实行多尺度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区别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分层式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学生以学习成绩的优劣而划分到各个行政班级之中,而是采用“走班”的形式,在保留学生原有自然行政班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内在潜力的不同,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式教学。简单地说,分层式教学就是将过去传统的集中式教学变成针对学生特点的因材施教。故,在分层式教学当中,需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2.1分层式教学的教学主体依然是班级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分层式教学既非传统的班级集中授课也非课外教育辅导机构所提出的个性化教学,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当前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智力倾向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授课班)进行区别教学的教学模式。

2.2分层式教学当中学生是存在差异的:

分层式教学的基本依据就是承认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是要将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评定好坏优劣,而是要认清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

2.3分层式教学中各层次的教育资源是相对公平的:

在传统的班级集中授课方式中也出现过类似“奥数班”、“培优班”等分层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分层式教学的理念是要求各个层次上的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安排不同类型的教师、不同内容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实践来完成教育活动。

3对初中数学进行分层式教学的具体操作

3.1对比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以及智力倾向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一个敏感细腻的过程。在分层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仅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量,更需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统计分析,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智力倾向。在基于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意愿,教育者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分层式教学的模式不是要将原有的行政班打破,而是在原有行政班的基础上组织针对不同层次的“授课班”。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3.2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教育者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及备课方案: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一个恰当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让其快速地进步,更可以使之尽快地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在教学组织中,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层次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针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其适当进行更高层次的知识学习,针对基础较好、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要求其熟练掌握并应用基础知识。在备课方案上,教育者也应当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步骤以及方法等进行不同的准备。例如,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系统的理论教学,对于感性思维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更多的课堂实践使其理解所学知识。总而言之,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合适的教学方案以实现分层教学目的。

3.3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辅导方式:

要想充分发挥出分层式教学的优势与作用,除了在分层方式的设计与教学环节的精心准备之外,课后因人而异的辅导方式也十分重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后所需要的辅导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如果统一采用填鸭式的集中辅导或者自习,不仅不能起到辅导的作用还有可能导致其他学生对这部分学生产生干扰。相反的,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如果采用发散的提高辅导,则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自暴自弃。故在课后的辅导上,教育者更应当注意到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采取恰当的辅导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阶段数学采用分层式教学方式不是像传统的教学那样通过划分“奥数班”、“培优班”来将学生以完全的区分,而是通过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极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尽管这种因材施教的新型教育模式对我们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它也用其独特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完成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学习无奈”到“快乐学习”的转变。

作者:欧阳禄 单位:广西省百色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郝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2]刘小丹.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普通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3]刘丽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可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第七篇: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应用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等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入初中课堂。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具体措施,并简要阐述了这种模式在初中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合作学习的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将教学中的各种有效因素结合起来,最终以团队合作的整体成绩作为评定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将这一方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过程缺少科学性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与随机,教师通常是将学生按照座位随机分组,比如前后一组或者左右一组,这样的分组方式并没有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使后期的合作学习不能得到很好地开展。传统的分组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规律和学习特点,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合作思维,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合作学习的模式正好避免了这一缺点,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传统教学模式过于表面化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将教室的桌椅摆放成长方形或者“T”字形,一个小组的学生围着桌子坐,表面上虽然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起着主导作用。现代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机械化学习,而是需要教师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答案。

(三)传统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机械灌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依赖性强,缺少参与活动的热情,总是在小组讨论、分工中扮演着无关紧要的角色。教师在小组合作中没有做到学习任务的合理分配,久而久之,那些不愿意参与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就不能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四)教师教学时针对性不强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只是对学生简单地进行分组、任务分配,未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总结,以及有针对性地指导,只强调合作学习下小组成员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让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还要针对每一个人的劣势进行改善,使小组合作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全面发展。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重要影响

(一)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完全改变了初中数学课堂传统的教育模式,把以自身为主导的学习模式转化成了共同进步的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最终达到共同进步、提高数学能力的效果。以往的合作模式只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改革后的合作学习模式则强调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基础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互动关系的理解过于狭隘,而在现代教育改革下,教师的课堂互动则强调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普遍倡导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沟通模式,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是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合作模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可以充分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具体的了解,对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如果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授课方式。

(三)合作学习开辟了教学新领域

新课改要求将合作的观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当今世界更需要合作管理学习,而非竞争学习模式。传统教育里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很少被关注,因此,将合作学习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为素质教育开拓了新领域。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在课堂前准备充足的资料,最后让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总结出自己小组的观点和结论,教师再进行指导和改正,取其精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讲到关于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随意在纸上练习画圆,画圆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找到计算圆的面积、体积的方法。通过小组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圆面积与体积的学习方法。

(二)竞争学习模式的实施

合作学习模式也是一种学生间的竞争学习模式,这需要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合理分工,充分的课前准备,小组之间讨论、分析和解答课题,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方程的解答是初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依据学习规律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里既有能力强的也有能力相对弱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数量,课堂上教师把准备好的可以用不同方程式解答的练习题发给每个小组,让小组里的成员分别进行计算,当一个人做好一道题后再传给下一个人,确保每个人都能轮到,最后计算时间,看看哪一组花的时间最少。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而且有利于达到小组成员间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课后学习模式的实施

现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学以致用,初中数学的学习意义更是如此。数学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更应该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以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也能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必须考虑课后习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后,选出一个小组代表,统计、总结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压岁钱、零花钱、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等等,并引导其运用所学知识精确计算,完成合理分配、利用家庭收入的任务,以此得到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样的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这对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也有极大的帮助。

四、结语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是新课改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还是一种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升华的过程。虽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合作学习方式一定会融入初中教学模式中,在初中教学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白雅云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附属学校

参考文献:

[1]徐建辉.对提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3):139-140.

第八篇:初中数学教学自学能力

摘要: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文章就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进行分析,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课前预习习惯、掌握独立自主学习方法以及实际运用数学能力几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数学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大教育力度,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与思维创新能力。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数学在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起关键作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与认知的导向,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仅需要根据教材知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需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函数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讲解,教师提问:在无法直接测量旗杆长度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出旗杆的长度,或者教师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测量学校建筑物的高度以及河流的宽度等,以便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1]。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首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需要对教材中的定理法则、公式以及理论知识等进行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针对不懂的知识点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好标记,方便在课堂上有侧重点地听教师的讲解。其次,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需要借助资料理解重难点或者询问他人,还可以将一时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例如,在学习“整式乘除法”这一章节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对教材中的定理、公式等进行讲解,尤其需要特别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者公式进行讲解,分析其特性,并及时让学生记忆[2]。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对初中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充分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等方法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四、提高学生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实践性,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随处可见。数学新课标要求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便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求解的知识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要求进行分析,并结合生活事例来教学[4]。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小明家想建一个边长为3米的游泳池,需要在四周贴上瓷砖,试问瓷砖的面积为多少;如果一块面积为1平方米的瓷砖为18元,共需多少钱。这个题目可以运用正方形表面积计算公式来解答,但是需要注意游泳池只有5个面,在计算表面积时只需计算出5个面的正方形的面积,并将其相加得出整个正方形游泳池的总面积。计算出总面积后,再计算共需要花费多少瓷砖,结合一块瓷砖的价格为18元,用总瓷砖的块数乘以单块瓷砖的价钱,得出总花费的金额。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

五、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自主学习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初中数学教学也需要改变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为国家培养所需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刘灿钐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国光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文静.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J].新课程(上),2011,21(12):123-124.

[2]李丽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成功(教育),2010,14(5):215-216.

[3]王晓俊.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4(12):147-148.

[4]何炽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12):81-82.

[5]刘成业.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8(11):328-329.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科思维培养

摘要: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变革,我国的教育事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就初中教育来说,其发展在整个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更是对学生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我们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况的探讨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努力完善教学方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将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思维培养

1、纵观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思维培养现状

1.1深刻理解数学学科思维

数学学科思维,是指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而初中数学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概况等,通过对数学思维逻辑的合理利用,明确数学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学科思维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及实践中培养形成的一种思维能力,是良好思维品质的着重体现,是数学逻辑的内在前提。

1.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科思维的积极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科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利用数学思维及时消化重点知识。学生只有形成完备的学科思维,才能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对所学知识应用自如,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思维培养的缺陷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模式,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数学知识,而没有进行提取分析,缺乏重点性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时,目前的课堂主要形成的是一种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学生的独立思考较为欠缺,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过失,例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解决方法的灌输,只注重理论的练习而缺乏实践的操作,只注重练题的数量而忽略题目的质量,这些都将导致学生的学科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2、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

2.1教师应弥补学生学科思维培养的缺陷

在课堂上,我们需要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平等的关系,形成教师积极授课、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模式。学生真正加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思维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努力完善教学方案,探索正确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平衡知识点与方法的讲解,在灌输数学知识点的时候更应该着重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释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注重实践的训练,在进行题目联系时不应只注重数量而应该做到精简,将知识浓缩成重点,通过合理的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思维进行培养。

2.2教师应加强抽象性思维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为学科思维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以此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科思维的培养。抽象思维是一个根据事物最本质的特性去形成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概念加以详细解释,使得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的本质所在,进而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去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当然,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抽象性思维的培养时,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以此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例如教师在解释某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一些图形图标来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使得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同时,不断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产生质的飞跃,从而逐渐培养出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

2.3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科思维的形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而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很少进行独立的思考,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普遍偏低。久而久之,初中生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对高中甚至以后的学习带来较大隐患。

2.4教师应创新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较为基础的阶段,尚未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造适合学生的学科思维培养模式。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使用题海战术,要求学生不断做题,在做题中巩固知识点,不得不承认该战术有着明显的效果但只是短暂性的,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说显然有其不合理之处。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创新思维培养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是对疑难问题加以辅助性的点拨,把主动权握在学生的手上,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目的。

3、思考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我们应该深入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度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问题。通过探讨研究,对问题加以分析,努力寻找解决对策,在实践中改进,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能力,将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能力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梯度。

4、结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教育发展不断成熟,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而初中数学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的关注。然而纵观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其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方面有待加强。因此,我们积极反思教学模式,及时弥补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思维培养的不足,重点加强抽象性思维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科思维的形成,不断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水平。

作者:王超 单位:大连嘉汇中学

参考文献:

[1]孙艳英.挖掘思维潜能提升思维效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策略[J].考试周刊,2010,10(54):124-125.

[2]初明丽,李宗辉.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06):112-113.

第十篇: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与对策

摘要:

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有所发展,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在学生整个数学的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见,初中数学的重要性,应得到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生数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数学知识牢牢的记住。而且,每一个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从而,有个性、有效率的学习数学。本文就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对策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探讨,使得中学生不断的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形成有个性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1、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操作机会,让他们在模拟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要想使学生的思维更好的发展,就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只有学生的手部运用与大脑思维相结合,才能够使得思维有更好的发展。初中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且不利于学生有效的思考与探究,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现学习数学的奥妙,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个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例如,在《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课题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让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探究。之后,教师说,我们现在利用计算机上的“几何画板”软件,做无盖长方体,先让学生做一个地面四边都不相等的四边形,问学生这样可不可以做成长方体?之后,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相等。这样就利用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功能,使得底面的四边形四角都相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无盖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原来剪去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在探索和观察中发现表示体积的方法,进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知识点与重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规律、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创新思维,提高自我的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初中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的概念、理论是十分的枯燥与乏味的,很容易让学生厌烦,但是,这些概念、理论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将这些概念和理论牢牢的掌握,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的运算和解题。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教学,将数学概念与理论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概念与理论更加的形象化,使学生学习与记忆起来更轻松、更方便。例如,在学习《蚂蚁怎样走最近》时,学生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圆柱的展开图形,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赏与感知,让学生发现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最近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这些枯燥乏味的概念与理论便的活泼、形象,一下子就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印象深刻。

二、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锻炼

1、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形式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第一,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个数学题目进行多种假设与联想,也可以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思考这一数学题目,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多让学生做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数学题,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更加的灵活、更加的开放。第二,就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模式,发现解答数学题目的另一种方法,打开学生的逆向思维模式。例如,在做练习题:已知,a≠b,且a2+3a-7=0,b2+3b-7=0,求a2+b2.在本题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清楚,凡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与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通过对这一题目的探讨,使得学生的思维转变,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

2、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

初中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往往习惯性的只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比较的单一、比较的枯燥。而且,学生的这一种思维模式也不利于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使课堂活跃起来,带动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数学问题,打破学生只会用一种思维思考数学问题的固定形式,使得中学的数学世界丰富起来,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一步一步的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生求异思维形成的数学习题,如,一题多变的数学习题,挑战学生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坦然面对错误

在初中,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比如,在一次数学练习中,有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不能够完美的解答,就会放弃,就会不相信自己,一些负面的情绪油然而生,不利于数学的进一步学习。这时,教师应多给学生做一些心理辅导,让学生明白,做错数学题目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个坦然面对错误的心态。同时,引导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将自己易错,不会做的数学题目写在这个本子上,并及时的温故,相信不仅困难就会一一克服。

结束语:

总之,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有效的、有灵性的学习数学知识,才能够在数学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作者:刘丽杰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第七中学校

参考文献:

[1]丘立峰.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王先国.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徐英.课堂因容错而精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4]陈茂叶.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走进中考——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5]温议凤.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