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分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分析(4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研究

一、初中的数学

初中的数学有其自己的特点。不像小学数学那样简单,没有具体的定义,只要学生理解知道怎么做就可以;更不会像高中数学那么复杂,不仅要知道做,还要知其所以然,并对很多问题追根究底。而初中的数学正处于这两者之间,不上不下。数学具有明确的表述概念,比较抽象,问题理想化,有推理方法,有独特的符号体系,二元性:归纳+推理=创造。它是人类生存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只有掌握了数学这一有用的工具,才能让社会不断地向前进步。初中更是掌握这一工具的重要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以便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

二、初中的学生

初中的学生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学生进入初中后,也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需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征。首先,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迅速发展,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及现成的结论,可由于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固执和偏激。其次,初中处在身心剧变时期,各种各样的需要日益增长,同时还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所以他们易走极端。很容易受暗示,喜欢且善于模仿。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气质的本性渐少,开始受到社会的影响。最后,由于他们发现了不同于外部现实的内心世界,初中阶段就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并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从而据此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和做事方法。

三、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制定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一般来说,需要和条件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而“需要”往往基于每个个体内部的动机需求与欲望。没有需要的人不会积极主动地完成既定的目标与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确立坚定的需求而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呢?

1.教师要做好学习目标引导。通过学习目标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要达成此既定目标的动力,并在学习中努力达成既定的任务和目标并享受收获的心理满足。

2.教师要做好学习问题的引导,要利用初中学生好奇而又不服输的特点,设计数学课堂上学生疑惑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把存疑、解疑过程中由否定而得到肯定的慰藉心理,作为激发其自我实现的一种驱动力。要通过正向、逆向、相邻、相隔层层递进的思考才能得到答案:12种。这其间需要教师逐渐引导,循序渐进地解释。而学生努力思考,并逐步靠近答案,教师则应该不断的给予鼓励。

3.教师要不断地用语言去提醒学生自己的需要。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要学这个,有什么作用,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方便?”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价值,学习的必要;只有这样不断地让学生去明白自己的需要,需求,才能让他们具有学习并不断前进的动力。

(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促使学生注意的转换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注意结构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单单从注意结构而言,注意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而言,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时,是否可以保证学习质量,保持很高的学习效率与其所具备的注意结构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言,注意的转换是指在任务目标和环境在发生改变时,人们对知觉和反应偏向等通过重组而实现内部控制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知觉统称为注意定势,反应偏向称为任务定势;实质上,注意的转换就是需要打破旧有的、传统的注意定势,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注意定势。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针对注意的转换来说,教师能够依据具体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情况对注意的转换方面的工作进行精细处理,让它能更好地适合教学的目标,让知觉出现反应偏向,让学习过程转化为内部的控制和重组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标准将会伴随反应和知觉产生相应改变。从而让学生的注意从其它方面像教师既定的方向发展。

(三)通过作业减负、提高其质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业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由于社会和家长无法走进学校和课堂中去了解学校教育的具体面貌和过程,所以,各种作业就成为社会和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和家长通过作业的质量来推测学校的教育价值导向和教育质量。让学生把做作业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从而使学生更加的热爱学习,以更好的精神面貌积极的应对比较乏味的数学。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得理解初中的数学和其学习的对象———学生。然后,再从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稳步的提升。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迎合他们的需要,才能让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迎来春天。

作者:柯琦 单位:贵阳市第十四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一、目前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缺陷

(一)课堂组织结构尚未得到改变

在传统教学当中,众所周知,我国的课堂组织结构一直是教师为完全掌控者的模式,在进行课堂授业之时,往往造成了一种十分沉闷的现象,即教师滔滔不绝的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在下面马不停蹄的动手抄写,师生之间似乎划下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学生在形势的压迫之下一味的投入到不断记公式背公式题的环节当中,难以有自己独立思考,提问题,想问题的时间。虽然新课改的教学形式渐渐落实于学校当中,但是实际上诸多教师都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利用着新兴的教学辅助工具实施这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课堂的组织结构没有改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难以得到提高。

(二)一切向“成绩”看,教学目标走上歧路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尚未得到改善,现今诸多教师都为了所谓的升学率而设置什么特训班,或者是将学生“掩埋”在题海中不断奋战。学校教师的做法同时影响到了学生对学习态度,绝大多数也变得一切向“成绩”看。而对于少数有着前卫意识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创新、探索,进行着除却刷题的提高自身素养的工作,非但不能收到教师的鼓励,而且被教师认为没有认真听教师讲课,一味的钻着不存在的牛角尖,长此以往,越来越多学生的棱角被磨平,遗留下来的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也渐渐被磨灭了对数学的兴趣,将教学目标带上歧路,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看到的课堂现象就是教师自踏入教师的那一刻便开始在黑板上不停的写写画画进行板书,当上课铃一响起,便是让学生翻开书本进入课堂,完全没有任何的课堂导入以帮助学生初步熟悉教学内容。而若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创设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植入了问题意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关于“直线、射线、线段”主题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先在墙上粘贴一个显著的可取挂木条,当全班同学注意力吸引过来时,对学生采取三种方式,一为将木条取下,展示给学生看,二为木条一端挂在墙上,教师将木条向各方向转动,三为在木条的另外一端再设置一个确切的固定位置。在学生疑惑不解之时,创设疑问告知学生这是我们将要学的三种线段简单表现形式,至于是哪种,则需要他自己进行探索。如此,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课堂注意力也将获得提高。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以拓展思维,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对未知的好奇心,他们思维活跃,虽然在许多教师中这是他们调皮的代表,但是实际上教师却是可以对此天性加以利用,将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上来,鼓励他们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拓展他们思维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三)良好的课堂组织结构以及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氛围好,学生团结,师生间关系融洽和谐的班级学习成绩上升空间往往会比那些沉闷冷漠的班级大得多。另一方面,一个良好的课堂组织结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结构,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有了极大的自主发言权,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之下,他们自主思考的时机将呈几何倍数增加,从而对问题的提出也将更为大胆,思维更为开拓,在教师的鼓励与赞扬之下,班级学习创新风气渐涨,可想而知,一传十,十传百,学生们自信心增强,全体的课堂参与度,课后谈论时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得到急速发展,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将不可同日而语。

三、结语

数学本就是一门极具逻辑性以及联想性的课程,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理应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向之一。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改善,可谓是一举多得。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带给学生最为优质的教学。

作者:赵晓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三龙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运用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常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来分组。主要就某一授课点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合作存在的误区

1.形式优于实质。

合作学习是解决教学内容存在争议处、疑难处的有效途径。许多一线教师都看到了它的优势,但优势的发挥要以具体情况为准则。固定化的教学手段只能与设计意图背道而驰,最终使合作教学成为得出特定结论的工具,而非起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学习的目的。课堂表现为外表喧闹而无明显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2.教学预设不足。

合作学习应经历确定学习主题、划分小组、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分工职责、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多元评价这一基本过程。任一过程的缺失,都会造成合作学习效果的削弱和品质的下降。这要求教师在充足预设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选择合适的讨论话题,并经过充足的准备,运用明确、清晰的语言传达合作目标和任务,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评价,尊重表达的多样性,最终使学生智力得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合作学习的结论应坚持结论的科学化、途径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素养得到培养。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它也是锻炼学生品质的重要过程。

3.目标不明确。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前,应以目标为导向,确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明确当前教学环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当前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使合作学习前后衔接,形成螺旋上升的过程,系统发挥其作用。

三、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实施

1.方式。

合作学习应采用由发散到聚合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在开放的氛围和广阔的视野下探索。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使结果科学化、途径多元化、评价体系健全化。应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素养得到锻炼,使学习真正做到由自己出发,自己“做主”,对自己评价。

2.主题确定。

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依据实施主体和受体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主题确定应引发学生思考,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经过合作交流能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3.尊重学生兴趣。

合作学习应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当背后的“导演”要有对合作学进程的整体规划,并适时做出指导,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的双主体,应注意主体间性,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地位上。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观察者、反思者。学生也一样。小组长应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组内成员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情绪情感,引导小组成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4.分组依据。

小组成员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考虑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建立辅助和配套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如优等生歧视学困生,责任不明确,分工不具体的问题。使分组下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意义和价值。教师应密切观察,留心小组内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方式、学生的积极性等。并对其做出引导。

5.多方互动。

合作学习不仅存在于师生、生生之间。应积极调动家长、社区人员的参与,争取获得其认可。使合作学习成为家、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模式。

6.奖励机制。

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成长规律构建的学习模式,实施应经过理论理解和分析、预设、运用、反思、再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师生关系是合作学习是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应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和办法,使学生在竞争中收获乐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可进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四、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反思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难免有不足,应使其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雏形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发展点,并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合作学习真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的完善。教师应融合作学习于生活中,使学生形成敢于担当、乐于探索、团结合作、敢于质疑、乐于观察发现的优秀品质。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五、总结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推敲、琢磨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合作学习不在某些区域成为表面文章。对合作学习的探讨应持续进行,使合作学习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和水平的学校。本文就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作出了初步的探讨,以求能对合作教学运用中问题解决提供粗略思路。以此求教于同仁,力求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目标的实现。

作者:宋艳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庄埠初中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1)改变传统观念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由于其长时间从事教学工作,很容易养成一种教学习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能生巧,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理解,受教学任务、课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会按照固有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是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虽然在短期内,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长期教学看,这种方式并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首先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对学生产生影响。可以说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积极的探索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时总结教学规律,大胆提出新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多形式、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2)注重教学创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还要学会教学创新,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目标,实现教学突破。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同类项”的相关知识时,对于例题:小红有2个长为5cm、宽为3cm的长方形和3个边长为4cm的正方形,对于同样的图形,小明各拥有5个,那么小红和小明总共拥有的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与正方向的周长之和分别是多少?共有几种计算方法?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大胆的进行发言,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出代数公式:C正方形=(3+5)4×4或者3×4×4+5×4×4;S长方形=(2+5)×5×3或者2×5×3+5×5×3。当学生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后,教师将同类项的概念引入其中,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例题,对同类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学会如何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进行解题。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些相关例题,或者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例题,让学生在解题中巩固学到的知识。

2.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未知事物,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心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置相应的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悬念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设置难度太高的问题,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不能设置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答出,达不到创新的目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然后分层次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针对性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探索的问题,如在讲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身边这些模型的事物,寻找其共同点,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制作这些模型,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2)构建良好的创新场景

受以往的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往往给人一种严肃、古板的形象,而课堂也显得十分僵硬,这就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善这种现象,构建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的创新场景,这样才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单纯依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当学生对知识点有所疑惑时,教师应该耐心的去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怎么去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例如对于内接三角形的概念,有的学生很容易理解错,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学生这样一个例题:在圆O上,任意选择A、B、C三个点,将这三个点依次连接起来,能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往往会先画出一个圆,然后选择三点,连接起来,这时学生会容易发现得出的图形是个三角形,此时教师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引入其中,这样学生通过实例探究,就会加深对其的理解。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而言,仅仅是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相应的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角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分别用2、3、4、5根火柴拼出一个图形,并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拼出一些图形,这时有的学生会考虑将火柴折断,分成好几节,进行图形拼凑,有的学生会考虑和其他学生合作拼接出更多的图形,这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拼出图形后,教师可以用两根火柴组成一个角,问学生这是个什么图形?与其他图形有什么区别?在学生仔细的观察中,教师将角的知识引入其中,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践理解角的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新环境下,学生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承担着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引导的作用,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角的知识”这一节中,在讲述创造角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火柴、粉笔等,让学生自主操作去创造角,并自主分析所创造的角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对角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实践,学生会发现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两条线和一个顶点”,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角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这样就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数学活动为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留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初中数学而言,课堂教学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动手实践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和动手实践的有效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不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等的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材料制作出相应的材料,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这样学生就能真正的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知识。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变传统观念、注重教学创新,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构建良好创新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者:杨爱民 单位:泰州市靖江新桥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