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研究(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研究(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研究(4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渲染氛围,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同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可以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将要讲授的知识,就会在讲课的时候巧妙地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情景之中,感受当时的情感思维,从而理解讲授的知识。比如我们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要教授十以内的加法,总会举出许多让我们口水流三尺的例子,像小明有两个梨子,爸爸又给他三个梨子,小明一共可以吃几个梨子等等许多关于吃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学生就会思考问题。另外,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注意。情境教学是加入了生活和社会的内容,所以需要对生活和社会进行提炼、加工才能影响学生。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在讨论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以此便于找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最好方法。首先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并且此时的小学生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深、不够全面。另外,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没成熟,对事物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其次,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如今有的老师过分注重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学严肃、枯燥,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最后就是小学数学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的过程,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鉴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性和新课改的要求,有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把情境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应用的得当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来找找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情境教学存在的不足吧。首先,情境创设出现形式化。由于新课改的要求,许多老师纷纷赶潮流,在课堂教学中不顾实际要求,一律采用情境化教学。这是脱离实际的,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其次,情境设置偏离重点。有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的情境重点把握的不准,没有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对小学生思维产生干扰。最后,情境设置得无趣、无深度。有的老师在设置情境时,总是大同小异,不够新颖,自然就吸引不了小学生的兴趣。设置的情境也存在着假问题的嫌疑,没有真实性,没有探究性。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有其特殊性,也有其普遍性。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应该注意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它的方法策略。首先,抓住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因为小学数学教学面对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应该着重注意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兴趣,方便教学。其次,情境设置符合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法是服务于教学的,如果其主旨脱离了教学内容,就没有设置情境的意义。最后,创设有趣味、来源于生活的情境。有趣味的情境设置能很快地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因为是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心理等都不是很成熟,对世界的认知不够深,所以情境应该来自于生活,便于小学生的理解。

五、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要注意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又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性,要能够把二者融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所有学生能够爱上数学课。

作者:解金霞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素养发展

一、数学素养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数学素养的形成不是单纯由教师的传授完成的,也不是一种数学学习的终结结果形态,而是学生通过长期学习,主动把优秀的数学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涵养,并且达到某一高度。数学素养的内容丰富多彩,既包括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也包括数学学习行为习惯、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等诸多因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因素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和系统性,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素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因此,素养是学生继续学习的源泉。如学生学习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时,具备一定数学素养的学生,会自觉地检索已有的知识(分数和百分数知识、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等)和已经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得到激活,由旧知识类推出新知识(应用类推思想方法),经过一番比较、甄别,加深理解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渗透辩证思维),学生的三维目标得到同步发展。

二、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储智蓄能,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发现数学问题,用累积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了学生今后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未来社会生活,新教材凸显逼真的社会生活情境的设计。数学教学要创设逼真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做数学”的过程中,在“做”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策略,为今后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数一数》中,教材呈现一幅美丽、开阔的校园场景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将学校中所熟悉的场景形象化,利用抽象的物体认识数字,并利用数字了解物体的数量。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这是一种将实际物体转化到图像再到数字的思维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数学素养是数学意识的具体表征

数学意识是数学学习的向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问题的讨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思维品质的形成等都是在数学意识的驱动下的数学行为。只有在强烈的数学意识牵引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求知动机,充分挖掘自身数学学习潜能。从本质上说,数学意识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心理倾向,往往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言行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先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数学意识,学生的数学意识是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不断启发、引导中形成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趣的情境、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自身的魅力等来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数学意识,形成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内驱力。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教学前多数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对于这种情况,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继续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对这个结果产生好奇,产生质疑,他们才能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两个大小不相等,形状不相同的三角形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通过动画课件演示),情境吸引了学生,学生迫不及待地给它们当判官———“一样大”。教师适时引疑:形状不同,个头又相差那么大,它们的内角和怎么可能一样呢?这么一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他们对原本从书上看到而认定的结果产生怀疑;教师因势利导,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合作———交流,投入到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正是教师的教学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强烈的数学意识的驱动下,经历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探究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特色的彰显

正确把握数学教学特点,是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确立数学教学原则和方式的依据。数学教学的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数学课程的人文性、学生认知的多元性、数学学习的实践性等。实践研究表明,要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遵循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研究学情,找准恰到好处的教学切入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顺学巧导,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素养在数学教学(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中潜移默化地自主发展。例如,《圆的周长》的教学,课前,学生求圆的周长有他们的方法和经验,他们懂得用绳子绕圆一周,再拉直绳子量出长度,也懂得把圆在地上滚一周量出一周的直线段距离……这些方法是他们在生活或以往的学习中积累的,他们运用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正是他们数学素养的展示,也为新课的探究作好了铺垫。为此,教师在保护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认识这些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让学生体会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的公式的欲望。接下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亲身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互动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及反思的过程。操作中让学生体会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适时给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以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过程及结果,让学生体会我国源远流长的数学历史及数学文化。数学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学意识和思维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数学教学始终。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意识,并能够准确地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探索能力,培养数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改变传统枯燥、紧张的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数学氛围,让学生通过游戏也能够领会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作者:吴细仔 单位:福建省沙县城三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游戏设计作用

一、游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踊跃参与,积极绘画,然后在小组里选出优秀对称图形,再次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找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再让学生画一画,练一练,做一做。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玩耍中掌握了学习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游戏起到“兴奋剂”的作用,使学生轻松自如、快乐地学习。

二、游戏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合作意识

将游戏引入课堂,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而且能矫正学生的孤僻心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小学生参与意识很强,但动手能力很差。运用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又能很好地培养儿童动手、动脑能力。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准备了17支铅笔,分别请两位小朋友先给4个小朋友平均分,看看每人分了几支,还剩几支?又给5个小朋友平均分,看看每人分了几支,全部分完了没有?还剩几支?接着又拿出13个苹果让他们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看看每人分了几个,还剩几个?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学习热情很高,经过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学习,不但探索发现,教学难点很快被突破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游戏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体验快乐,收获新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游戏起到“强心剂”的作用,使学生紧张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游戏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惊人的创造的潜能。而游戏恰好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游戏设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如“听听做做”、“小擂台”、“点将台”、“找朋友”、“开火车”、“售货员”等新颖别致、好玩有趣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如耳、口、手等,通过听、说、唱、写、画等表演活动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出积极主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使整个课堂活起了,让学生无拘无束、简单愉快的在玩耍中学习,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进而进一步提升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让游戏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学生趣味盎然、愉快地学习。

四、结语

总之,游戏设计的目的是“学”,手段是“玩”。学习为神,游戏为形。游戏要与教学紧密结合,高度统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设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玩耍中获取了新知,训练了动手、动脑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刘香兰 单位:甘肃兰州市红古区岗子小学

第四篇:小学生活情境数学教学

一、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奥妙

(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当经历了真实的体验学习之后,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对数学认知更深。

创设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根据的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地理位置来确定,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个例子:在很多的大中型城市里,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入了农业生产情境,学生学习兴趣会被激发,但是学生对农业情境不太了解,这严重影响了小学课堂质量,降低教学效率。很多教师都明白,创设的情境教学需同学生的生活相关,但是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为了认同教学理念,需要善于将生活化的案例引入课堂中。同时,教师需明确的是,不是所有的生活案例都可以引入课堂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需要建立在学生认知,学生接受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要求,开展情境创设,这能起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二)教学进程中,教师善于使用直观道具。

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教师给学生演示,学生亲自操作。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知识比较少,需加大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教学中尽量吸收知识。因此,教师举例出简单的案例,学生方便理解。数学教学的铺垫落实到位之后,学生的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才更高。一般而言,很多的课程知识可以根据生活观察得出,有了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之后,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高涨。因此,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思考非常有必要,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发挥学生想象力,这能增加数学课堂学习趣味,也能活跃课堂氛围。使用多种感官进行数学学习,才能使得学生获得充分的认知,才能帮助学生更加灵活的运用知识。教师课堂中针对性创设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学生对数学趣味性认知能力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重要能力,这也是构成智力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观察方法,在观察中进一步明确数学蕴含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二、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定义一般都是双向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习惯使用定向思维,形成了定性思维,对生活案例使用较少。教师数学定义教学,学生掌握基本定义和使用之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定义拓展和理解。数数,加减乘除法建立在定义思维理解和拓展基础上。因此,教师教学理当引入生活案例,强调思考可逆性和相互性,这对培养学生具备推理能力有推动作用。教师开展教学分析,善于把握时间,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生活案例分析。使用数学方程式、法则以及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这是训练生活案例有效方式,实践证明教师潜意识去培养学生意识,帮助学生使用思维定势解答习题,并且养成习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公式从左逐渐向右边,该转化方式顺应生活案例需求,也是进行生活案例培养关键。当教师讲解完习题之后,要紧接着引入公式举例,这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学会恰当的理解公式,运用公式,对知识逆向整合,实现高效解题。这些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在课堂中进行传输的。当学生有意识之后,在解题时可以认识到生活案例使用的重要性,并且驱使自己去使用生活案例解决,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有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引入生活案例在小学教学阶段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能够对知识有深度理解,能够灵活掌握知识。分析习题时,给予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开引入生活案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

作者:李荫功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化家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