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不断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数学教师应当摒弃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的灵活、多样。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应当积极局限于理论知识和概念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能够树立起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不断提高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应当将课堂讲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渠道,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多向互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倡导并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积极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高中数学教学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有很多的理论、概念和定理需要学生掌握,很多知识看似毫无关系,实则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并掌握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数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了解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块教学和专题学习是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主要特点,很多数学知识都是以模块的形式来呈现的。为此,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模块内部知识的联系,通过应用对比、联想和迁移等多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整体上理解知识、学好数学。要引导学生从探究性学习中领悟数学的本质,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方程和不等式等知识,发现这些知识的内在关联,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实施教学。
三、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树立起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为此,在讲授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引入更多的实例,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经历过思索和探究之后,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还可以领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使数学知识更具实用性。
四、革新传统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当坚持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原则,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此外,数学教学评价还应当在考察学生学业水平的基础上,考察他们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应当应用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结语
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中,真正提高学习能力,并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作者:陈洪来 单位:沈阳市回民中学
第二篇
一、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作用
在大学数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利于创新和探索现今大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体现出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弥补了传统讲学方式的不足。大学数学的发展特征体现了灵活的思维过程,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展现出大学数学进步的历史动因、社会大背景及大学数学的人文精神。通过研究性学习向学生渗透大学数学所具有的应用潜力和逻辑性特点,表现了大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内涵和教育功能。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大作用是其能为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营造一种用于探索数学知识,鼓励研究与合作,帮助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关于知识构建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学习过程。这足以表明,一切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获取都要经过学生自己的消化和吸收。让学生自己构建一个数学认知结构,有助于学生去感知与理解。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了解杜威的问题解决论和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这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探索理论。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以自身体验来增强认知有关知识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度,应有效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大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恰当与有效的方式,在研究性教学中,数学老师要做到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最后的总结性学习中获得亲身体验以研究数学知识。
(二)在大学数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理解与思考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发展区域,在此基础上获得自主能力的发展。并以此为前提,实现学习主题的建构。我们都知道,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现今社会的生存模式下,要求学生具备思维创新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必须改革并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而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针对这些问题与现象所创新出来的方式,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并探索数学知识与问题的本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培养出具有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充分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与研究性学习特点,使研究探索精神充分深入到大学生数学学习中。
三、提高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质量的有效途
大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理念,不能忽略培养其问题意识。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已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学生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符合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大学生实际情况而开展的学习模式。它要求教师重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理解与思考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数学学习的探究中,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区域,在此基础上提高能力。在大学数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注意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发现和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能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为进一步转变大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提高数学成绩打下坚实基础。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数学教学基础上与学生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励并支持学生熟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四、结语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为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而开展的新型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最大的作用是它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探索数学知识,鼓励研究与合作的良好氛围,使大学生在学习如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转变学习理念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新知识的好习惯。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和价值取向。
作者:刘长河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第三篇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我们要高度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要深入挖掘,将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在二者间找准最佳结合点,运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场景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真实性与亲切感,从而激起内心强烈的学习情感,在真实的生活中观察、思维与发现数学。学生能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学习不仅是愉悦的,而且是有效的。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直观地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着数学的无穷魅力,真正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不仅利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应用意识,有利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这样一个生活实例:施工现场一个工人拿着竹竿进现场,竹竿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横拿竖拿都进不去,这位工人灵机一动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进去了。同学们,你们能算出这根竹竿的长度吗?这样的生活情境问题设置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数学新课程改革依据数学的学科特征提出了在做中学数学的理念,这既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数学学科内在学习规律的必然要求。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动手与动脑,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知识,再现真理的形成过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拿出来并求出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通过用量角器量、剪拼等方法得出这些三角形内角都是180度。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将手中的这些三角形分剪成两个,剪切后的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如果较大的三角形无法使用量角器量,也无法剪拼,其内角和如何来求解呢?通过前面的操作,我让学生思考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有没有关联。这种递进式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通过一步一步的推导,学生便可以真正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践证明,创设操作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将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通过认真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规律性认知。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探究中理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思考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究动机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发现者与探索者。没悬念的讲述,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与消极情绪,相反,适当地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冲突间制造矛盾与悬念,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而且经过学生自我发现与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学生更能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富有一定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以问启思导行,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当然,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层面,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独立思考,能够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使得学生处于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不仅掌握了新知,加深了理解,而且增强了问题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学会了提问,学会了学习。
作者:张玲玲 单位:河北省献县双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