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于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基于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实际教学经验证明,使用双眼看其思维效率很低,使用手写则思维效率稍高,而使用口讲思维效率可达到更高,现实中很多的思维飞跃及问题的突破就是从口头表达的过程中完成的。通过口述,能够将各种知识点完整地联系起来,并且能够使得学生认知水平更进一步发展。口头表达的能力是激发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及缜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与认知方面起到非常有效的促进效果。例如在学习“认识球、圆柱”时,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概括球和圆柱的特征,并举出他们在生活当中见到的圆柱体和球体。一些学生说:“鸡蛋可以滚,所以它是球体”;一些学生说:“因为茶杯上下两面是圆形的,因此其是圆柱体”……这些例子就能充分显示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显示出学生思维上的障碍。老师对学生的这些看法给予否定和肯定,并做出补充,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及思维方式。

2.巧妙使用教具

小学生因为其自身局限性,他们大多数均对形象的物体比较喜欢,而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却不怎么重视。但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就是数学思维,数学学科发展和儿童自身思维能力发展有着一定差距,而缩短两者差距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观性教学,按照小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巧妙使用教具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作用显著。同时,在教学时可以围绕一个数学思想作讲解,让学生从使用道具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有效地激发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主动了解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中使用5块小木头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讲解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解,不但可快速地掌握知识,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学习以后的同类知识时,老师可以以前面使用的教具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可见巧妙使用教具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注重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开启想象和思维之门的钥匙,问题的产生能够让学生有一种去寻找答案的冲动,能够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出现渴求,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设计,提出一些极具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这个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数学教师重点结合教材中的疑难点进行。数学老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好设计,激发出学生对这些重、难、疑点的思考,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以便能真正掌握新课中的知识。老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之中,让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方式受到正确引导,从而得以有效地发展。如在进行梯形面积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让他们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来找出梯形计算公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思考最终找出了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变得更加自信,他们探索的愿望将更加强烈,并在探索过程中找到快乐。

4.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到整个教学中

思维能力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培养的形式,能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对问题予以解决与思考,这也就是所谓的思维扩散。在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去解答问题,找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思维能力短时间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一定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上一年级开始就要抓起,通过各种方式,经过长时间的锻炼,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长足发展。在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时,通常是先从逻辑思维开始,慢慢向着抽象思维进行过渡,最终使得学生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二、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并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探索的动机,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薛玉芝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敏求小学

第二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中生活化的体现

随着新课改对小学教学要求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做到对基本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将内容做到与学生生活有效贴近,使学生能够对原有学习的知识做到有效掌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模式,帮助学生对发展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进而对这些数学现象做到有效的归纳与总结,通过对比,完成对相关数学内容的学习。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具有的三角形物体,比如车辆、桌子结构的稳定,都是对这一知识点的有效利用,这种创新模式的进行,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中趣味性的体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对思维能力的拓展,而思维能力的拓展是建立在学习兴趣之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这种兴趣进行培养。由此可见,新课改之后的小学数学创新模式的实现,正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过程。比如在这种模式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课堂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比如第一题,小红写30个字,小明写40个字,问哪位学生写字写得快?这时,肯定有学生会觉得小明写的比较快,因为他写了40个字。但是在进行交流与讨论之后就会发现,题目中没有给出时间这一因素。因此得不到题目的结果。所以老师再问,小红写字用了30秒,小明写字用了40秒,然后再问这个时候谁写得快?这个时候同学们再分析之后,发现又缺少了写了多少数量这一条件。于是老师再将以上两题的条件加以结合,问哪个学生写得快。这样,学生通过对小明、小红写字速度进行计算,就会发展他两写字的速度是一样的,每秒都可以写一个字。通过这三题的有效结合,就能够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明确还能够明确题目阐述的问题。这样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也是对新课改要求的满足。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来对学生探究性思维及合作意识的提升

有国外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学习之后,因为长时间的不运用,就会导致对知识本身的遗忘,但若是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对数学学习思想及方法的理解,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拿来使用,让学生可以长久性的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能在探究过程中对于数学思维方法做到掌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要求。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做到对学习方法的进一步掌握,使其对数学思维意识加深。当代社会对合作能力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种独立合作型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让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向同伴之间做到有效的探讨,避免学生对同伴的过分依赖。这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可以做到相互之间互相的合作。

四、总结

新课改的完成,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面提出了较多的要求。新课改对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多少进行了弱化。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素养的提升有着较多的要求,做到对学生能力及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便于学生对数学的持续学习。因此,我们给出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模式,不仅对新课改做到满足,还有更多创新形式的体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多的趣味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作者:王毛雨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九段小学

第三篇

一、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学习能力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布置的习题答案不唯一,也就是存在一题多解。对数学而言,题目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在很多情况下却不是唯一的,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对于一题多解类型的习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一种解法后,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勇于创新,寻找新解法。若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解题能力就会增强。具体做法: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精讲习题、例题,并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创新,从而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提问要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形成。

二、让学生养成手脑并用、注重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手脑并用、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益于激发他们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如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在讲台上把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得到六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再乘以6,从而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这时学生都积极动手动脑,把自己手里的正方体纸盒小心翼翼地展开,然后对比大小,计算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再乘以6,结果学生自己就推理出了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6。这样教学,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养成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对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因地制宜、因生制宜,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已有教具或制作的教具进行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

三、联系生活,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让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让学生思考怎样摆放教室内的36张课桌,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究、讨论得出很多排位方法:圆形排法、方形排法,还有的学生把36分解成6×6、4×9、12×3、18×2,得出了几种直线排法。实践证明,将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形成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每部分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部分内容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其次,在联系中蕴含着思想、方法与逻辑体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回忆,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到一起,进行分析与归纳,找到规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时,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做运算,学生无法解答时,提示学生:能不能把这种习题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呢?这样引导,有利于学生激活创造性思维,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五、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花艳艳 单位:河北省清河县坝营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