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运用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科书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数学学习不再束缚于教材知识的死记硬背、模仿例题、题海战术中,而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课堂主人的角色中,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完成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并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本文以此为研究中心,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随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在最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绝对不能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简单模仿、反复训练,而应在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动手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手段不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从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下解放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使得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亲身感受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学生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发展,满足了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滞后,思想守旧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素质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依然束缚在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中,指向数学考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为最终目标。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数学课堂常常演变为考试的训练场,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存在极强的功利性,难以真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准备不充分,忽视学生的学情
有效的课前准备是保障高效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常常忽视备课环节、不准备教材,基本上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开展教学。即便是备课的教师也是流于形式,按照教材参考书、教辅资料上的要求进行,或者直接从网上搜集一篇进行抄袭。在这种备课模式下,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情、思考自己应如何教,严重制约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表层化,学生合作意识弱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明确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仅仅是听过这一名字,并未真正理解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数学教师将探究式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并且形式大于实际,出现了滥用合作学习的情况。部分教师虽然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但在设计探究任务、探究问题的时候,忽视了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致使出现设计出来的探究任务难度过大、过小等现象,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区”不相符,严重制约了探究式教学价值的发挥。
(四)没有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新课改视域下,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已经逐渐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则应充分发挥其引导、辅助作用。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对师生关系进行理解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三种极端现象:其一,认为新课改下教师应遵循“少讲、不讲”的原则,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需要点拨和引导的时候,教师并未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也并未真正做到答疑解惑。其二,新课改下倡导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自主学习等。但教师在错误的理解中,常常认为教师的引导就是“知识灌输”。其三,新课改下教师常常误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等,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方式单一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模式,才能真正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在调查中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依然束缚在应试教学理念下:在课堂评价中基本上都是通过问答、解题进行的,且评价标准常常局限于对和错,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学习进步情况等,容易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考试评价形式也非常单一,只单纯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分数。另外,部分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采用批评式的语言,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1]。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开展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依托数学问题科学创设学习情境。这主要是因为问题情境是属于情感态度范畴的教学目标,驱动整个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改变学生学习状态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比如,在“圆的对称性”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很容易掌握圆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知识点,就给学生准备了一个小汽车模型,让其在讲台上行驶。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从古至今,车轮都是圆的。如果我们将其设计为三角形、正方形,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这一问题可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将学生从以往被动学习状态下解放出来,促使其以课堂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学习中。另外,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借助问题情境唤醒学生求知欲望时,还应科学设置悬念,利用悬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悬念的引导下,主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就借助了悬念情境的手段:教师先带领学生对人体的黄金比例进行了了解。接着,利用学生爱美的心理,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但学生发现借助所学的知识难以将其解决时,就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悬念。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再次强化悬念,引导学生参与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探究学习中。
(二)创造宽松的环境,营造探究氛围
要想保证探究式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要营造一种与其相契合的学习氛围。具体来说,探究式学习活动必须要在安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只有将学生置于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并发散自身的思维,真正提升探究学习的效果。而要实习这一目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营造课堂氛围:一方面,转变师生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下解放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思考机会。另一方面,灵活开展课堂教学。在营造宽松探究环境的过程中,还应从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等,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最终激活课堂氛围[2]。比如,在“投影与视图”的教学中,为了激活课堂氛围,促进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如此一来,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使得初中学生在更加宽松、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以课堂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
(三)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知识探究
数学是对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经验的总结,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束缚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忽视了数学定义、数学原理的来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致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坚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围绕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究。比如,在“正数和负数”的探究式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和了解正数、负数在生活中的意义,就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作为切入点,给学生呈现出某市一天的温度,最高温度在15℃,最低温度为-10℃。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中,更容易参与到知识探究中,并在探究中找到规律,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问题驱动,强化探究
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问题是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的关键。同时,在建构主义研究理论中,也明确表示:教师必须要坚持“问题”的导向性,以数学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探究中,逐渐完成既定的探究学习任务。首先,对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深入挖掘数学与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向教学重难点设计数学问题;其次,聚焦学生学情。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之前,还应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思维发展水平等,结合其“认知发展区”科学设计数学问题,确保学生“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3]。另外,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还应关注问题的开放性,确保学生在数学问题探究中,获得思维的发展。比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探究式教学中,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发散式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出示了一个三角形和三条边、除直角之外的两个角,引导学生思考“到底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解直角三角形”。如此,借助这种发散式的教学模式下,使得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促进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合作探究,经历知识生成发展过程
从传统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来说,部分教师一直束缚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下,结合教学大纲上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以往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呈现出极强的依赖性,难以真正满足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面对这一现状,为了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应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探究,使其经历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最终完成探究式教学目的。针对这一现状,初中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就必须要结合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科学设计出与初中学生“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合作探究任务。接着,依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理解能力、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思维发展水平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划分,使其成为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探究任务,通过思考、交流和讨论等方式开展探究。比如,以“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式教学为例,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就对新课标、教学内容、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据此指向数学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等,确定了具体的探究任务:如何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哪些?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提前准备好的两个半径不等的圆形卡片,结合操作的过程,思考、交流和讨论等,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如此,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群策群力”共同解决了设计的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身的思考、小组多成员的讨论等,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发展,真正契合了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4]。
(六)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开展探究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下,常常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一知半解”,难以完成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面对这一现状,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放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数学原理,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比如,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探究式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完成数学知识,就引导学生开展“抛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频率”“抛掷一枚筛子,朝上一面是3的频率”,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统计。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了数学定义、数学公式的生成过程,并获得了初步的教学活动经验,真正完成了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
(七)优化教学评价,促进探究式教学开展
在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应围绕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和改进,借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价值,真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不能局限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中,还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探究过程,如“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到了什么知识?还存在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在探究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否与小组成员进行了交流等”。如此一来,使得探究式教学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还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标准,并努力借助激励式的评价语言,最大限度唤醒学生探究自信心,切实保障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教师应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宽松的环境、理论联系实际、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促进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作者:贾默燃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初级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