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课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微课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每个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尤其是小学数学,在尊重其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进行小学数学教育。将微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小学数学的应用现状、意义及微课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并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索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取得了飞跃的进步,随着其不断的深入开展,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在过去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整堂课的进程都由于教师掌控,学生只是坐在讲台下硬性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主体转变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感受为主,从而有利于教师用更好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数学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完善,因此其不能够对数学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而将微课较好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现状概述

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是一门环环相扣的学科,逻辑性比较强,且小学数学面对的学习对象是一群刚刚步入校园的孩子,心智发育尚不完善,所以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与微课相结合,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现状来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数学教学模式,二是基于微课的三位一体数学教学模式。

(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微课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为学生上课之前制作好微课视频,然后在实际的课堂当中让学生依照准备好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并为学生选取典例以供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并在交流学习完毕后及时做题巩固,最后需要教师对本堂课新学的知识进行扩展和总结,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展示。

(二)基于微课的三位一体数学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的三位一体数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前预习阶段是应用微课的重要阶段,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掌握本堂课的知识点,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学生带着问题和知识点进行交流学习,最后在课后复习阶段进行讨论和分享。微课教学的实现依赖于网络和计算机,微课的视频和制作需要通过计算机搜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制作和播放,而在课后阶段学生如果要进行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也需要依赖于计算机,同时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实现该操作还比较困难。

二、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通过语言和板书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留给学生吸收的时间只有课堂上的短短几十分钟,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停留在一件事上,使得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课堂丧失了兴趣,面对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有限的这种情况,将微课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融合,将微课较好的应用到小学数学当中来,则能够较好地改善这一问题,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突破教学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心智发育不完善,自制能力比较差,小学数学与其他科目不同,过去的传统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只是为学生灌输知识,整个课堂会显得非常枯燥无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略,使得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较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为当前要研究探索的重要问题。微课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够利用科技的特点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其将注意力放到微课视频的内容上,由于微课视频具有时间短的特点,非常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对吸引学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突破教学实践限制。微课的开展和使用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因此微课的内容非常便于存储和传播,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巩固知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板书,教学内容是无法保存的,学生上课只能通过记笔记的形式来学习和记忆,以便课后巩固,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记忆力理解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地进行复习,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既影响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微课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无论是课上学习还是课下学习都能够有一个好的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使得学生课下也能进行良好的巩固与学习,大大缓解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三、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过度使用微课教学。微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度使用微课视频。微课教学形式非常新颖,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出现了过度使用微课教学的情况,使得微课教学太过于形式化,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在进行“体积与容积”的教学时,如果应用了微课教学,并没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效果明显,因此,要求教师要学会变通,不能过度依赖微课教学,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正确地看待微课视频教学,从而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二)微课设计与制作质量不高。微课是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微课视频的清晰程度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微课内容的设计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点,当前教师还不能较为全面地认识到微课的本质,因此对微课内容的设计并不是十分重视,长此以往,微课的效果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会将微课变成第二个传统课堂。

(三)微课运用脱离课堂实际教学。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的微课教学发展十分迅速,各个阶段的教学都应用了微课教学,但小学数学除外,部分教师认为微课教学的特点并不适用于实际的教学需要,但在中小学应用的实际成果来看,微课教学不能被普及的原因在于,微课不能较好地与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不断探索,不断寻找将微课与实际教学相联系的方法,充分发挥微课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四、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重点也发生了改变,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教学内容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运用微课,引导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知识的重难点,使其逐渐学会分析数学理论,提高计算能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小学数学的实用性,将微课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微课预习,翻转课堂。众所周知,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微课进行数学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的形式进行新知识的预习,提前将本堂课学习的知识以及重难点进行了解和掌握,以便于在课堂上能够有针对性地听取教师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颠覆了过去先“教”后“学”的顺序和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二)微课导入,承上启下。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关键,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本堂课学习的心情与兴趣,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一步步跟随教师的脚步展开学习。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每一部分的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有紧密联系,教师在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回顾过去的知识,帮助学生回顾过去知识的同时,将新旧知识串联到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微课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运用微课,引导思维。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微课较好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去。微课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果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要明确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目的,直观展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四)微课复习与拓展,提升学习能力。复习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学习完新知识以后,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学习,教师也可以将课堂重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以供学生复习观看,从而促进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变化,近年来互联网被人们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将互联网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微课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教师就要不断探索、发现,将微课与实际教学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小学数学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耀霞.巧妙利用微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9(27).

[2]常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3]孙文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朦为明:浅谈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新教师,2018(8).

[4]杨昕.小学数学微课及其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与实践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

作者:于鹏 单位:山东省青岛四流中路第三小学